我喜欢清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i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喜欢清。喜欢清捡、清理、清扫、清洗。喜欢在柴米油盐中,感受最恬淡的人间烟火和人间清欢。
  记得奶奶在世时,一生讲卫生、爱干净、喜欢清。她“针线筐”里的针头线脑都是有编号的,急需用时,得心应手,从不因为找东西而耽误时间。
  我父亲不仅自己喜欢清,还经常帮助街坊邻居清,别人都叫他“清道夫”,他不仅不生气,反而乐呵呵的笑。每次在“大清”过程中,都有一批“积压”物品,他把这些物品用来支援那些比自己更需要的人!父亲常说:“人的一生,不要把物质、金钱看得太重。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千万不要做物质、金钱的奴隶!要嘴里省、碗里省、省着几分救助比自己困难的人!旧物移主贵如宝。”
  我比他们都过分,一年四季起早床,头等大事就是清,先里面、后外面,上下左右连邻里的地方都要清;两天一小清,三天一大清,年中、年终着重清;清的样样物品没污垢,清的旮旮旯旯无灰尘,清的角角落落放光明,清的苍蝇蚊子没法活,清的各种细菌无处栖身……除此之外,还要经常不断的学会清理自己的内心的垃圾,给内心多一些清空归零的机会。算下来我这一生三分之一多的时间都用在了做清洁卫生上。清除周围的脏乱杂物,好比清除体内和灵魂中多余部分,为的是陶冶情操、美化环境、净化心灵,更重要的是有益健康,减少疾病,后来,我干脆选择工作做卫生,总之,我喜欢清。
  我喜欢清,因为中国是礼仪之帮,大多以讲卫生爱干净为习俗招待外宾,比如:外宾来临之前要做清洁;客人来临之前要做清洁;亲朋好友来临之前要做清洁;情侣上门之前双方都要着重做好清洁等等等等吧,要以一个干净整洁、全新的环境展现在客人面前……这就是礼仪、礼节、礼貌,也是中国自古以来以礼仪著称于世的主要原因之一。我还喜欢洗。“清”和“洗”都有水,我更喜欢水。水,是生命之源,世上的万物都离不开水的滋润和滋养,世上的万物以水才能为净。水不仅是万物生命的源泉,且品质高尚,谦卑低调,不外露、不張扬,世上的万物也只有水才会往低处流……水流所至大海,只因为水能巧妙地避开所有障碍,不断地找到适合前行的路径。水还可以当一面镜子,经常照照自己,反省自己。当然世上的万物都有它的利弊的两重性,合理利用扬长避短。水不仅是生命之源还是智慧的象征,人们常常用“一碗水端平”来形容水的公平、公正,世上的万物也只有水才是最公平的,中国是个法制社会,法也应该是最公平公正的,因为法的左边是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无常形,顺势而下,为而不争,方达所愿,可以削平山川,却堵不住流水。我不光喜欢水,连带水字边的字我都喜欢,如“清正、清廉、清洁、清理、清澈、清明、清官”等等。这些由清字组成的词儿,我最喜欢的是清官这个词,比如海瑞,做官到72岁,死时家里只有几两碎银子。
  我喜欢吃清淡的家常小菜饭,“青菜萝卜保平安。”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缺吃缺喝、缺鱼缺肉、缺蛋缺糖的年代已成为历史。如今提倡素食,目前健康已成为人们永恒的话题。我喜欢穿朴素大方的棉布衣,为的是遮羞和御寒!如今穿的卡、的良、化纤产品已成为过去,真正的棉纺织品人们穿着的感觉那才叫体面,我喜欢过简单的生活,三口之家,一张塑料桌,几张塑料椅,一个炉子一张床,外加几个小皮箱,这样清起来容易,搬起家来方便,既便有“洪水”冲来也不感遗憾。


  我喜欢规规矩矩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再穷,不要借钱消费!再难,不要说话不算数。欠钱,一定要拼命挣钱来还,还不上要打电话让人知道你没忘记!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永远不要丢掉别人对你的信任。别人信任你是你在别人心目中存在的价值。借别人两元钱,有了及时还给人家。“快借快还,再借不难。”要做的事情,记起来连忙做完它。答应别人的事情及时了断,亲戚朋友来也罢,去也罢,一是一,二是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不喜欢占他人分文。
  尽管有人要说:“水清则无鱼(余),人清则无志(自)。”可我偏爱水清、人清。其实,所谓的清,不过是守着自己内心的田园。心清了,这个世界便沉静如佛,风不乱,水不惊,万事不扰。所以,我们要清减内心,让生活的脚步慢下来,回归简朴生活,有陪家人的时间,有阅读的时间,有发呆的时间。就像陈道明说的:没有网络,不用应酬,你绣你的被面,我
  “热烈的,在枝头,都凋谢了。恬淡的,在茶里,还有清香。”生活不能太油腻,日子不能太吵闹。愿我们放下一切贪念和欲望,跟着心的感觉,享受生活的简单与单纯。
  总之,我就是喜欢清。
  ——选自《齐鲁文学》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申茂慧是我娘。  这个名字是我姥姥给起的。姥姥常常为给她的女儿们起了几个好听的名字而自豪,她跟我说:“你看,我闺女的名字都多好听啊,你大姨茂英,学校里的老师跟我说,英是英雄的英,这个名字太好了;你看你娘的名字,茂慧,慧就是聪明。”说到这儿,姥姥有些伤心,“可惜呀,你娘聪明的小脑瓜儿,没有进过一天学校,没有上过一天学,太亏了。我们全家都欠她的。”  当时姥姥有五个孩子,家里地多,一定要留下一个帮忙干
期刊
民桥古与今,情系民众心。  明媚的阳光撒满大地。我走在霞客渡,悠然漫步,亲吻潇水,看潇水两岸的风光,再掬一捧潇水洗把脸,喝一口潇水润润喉,心身愉悦而轻松。  湘南永州。古城零陵,潇水穿城而过。霞客古渡,穿越时空,泰然而立潇水之上。  《释名》有记:“桥,木梁也”。“梁,石桥也”。  零陵霞客渡原叫黄叶渡,又叫大西门浮桥、平政桥。是零陵城区一座古老的浮渡,没有浮桥之前称大西门渡口,为零陵古城五大古渡
期刊
秋冬时节,芦苇最是漂亮。此时,风已有些清冷,一缕一缕,从芦苇荡中扫过,美极了。  我得闲时,喜欢静静地伫立在芦苇荡前,看荡中芦苇随风摇曳。那毛茸茸的、轻飘飘的芦苇枝,原以为它会经不住风吹,就此夭折,然而事实是:不管被风压得多低,过一会儿,风变小之后,它又倔强地直起了腰,也难怪古人会用“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来形容人的坚贞和不屈。这种深入骨髓的坚韧,让我想起了一个身姿清丽的女子——李清照。  对芦
期刊
(一)  亲爱的景:  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还有八天就是我们大喜的日子。可是,我不知该如何面对你。当疫情蔓延荆楚大地,全国人民即将陷入水深火热之时,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跟随医疗队伍毅然决然支援武汉。  今夜寒风刺骨,我看见医院旁边的一名执勤民警,潸然泪下。思念的泪水浸湿了我的衣袖。  象牙塔时代,你我相识。你是否还记得,我第一次哭,泪湿了你的警服。此刻,我多么想回到你的身旁。看着医院里躺着的病人,
期刊
拜访三月,一定要去丽山音乐农场。  农场应该更有自然的味道。  3月3号跟着导航一路寻去,过了东屏镇,左拐右拐一路往山里走,四月未到,山还没有完全睡醒,树林上方光秃秃的树枝,显得一片空旷。当肆意的野草蔓延到路中间,丽山音乐农场就到了。  没想到竟然扑了个空,因为防止疫情,农场不对外开放。  隔着大门里面隐约有几个人在劳动,好心的门卫看我一副失望的样子,主动打电话给他们老板,结果可想而知。可是,可是
期刊
重庆,全国四大直辖市其中之一,是最年轻的直辖市,简称渝,也被美称为5D魔幻城市。重庆,行千里,致广大,已经家喻户晓。近年来,重庆热度居高不下,除了红岩村、千年古镇磁器口、轻轨穿楼而过的李子坝站、洪崖洞、长江索道等网红旅游景点,给全国各地的旅游者留下深刻地印象。当然,区县还有很多迷人的地方,像大足石刻、武隆天坑地缝这些旅游景点。今天,笔者要给大家说地是重庆酉阳县的龚滩古镇。  人们都向往良辰美景,世
期刊
“笔杆不拿拿铜锣,状元不做做更夫,悔当初习文不习武,如今有苦向谁诉……”打小我就会唱越剧《状元打更·执更锣》,人到中年,依然喜欢这段有趣的唱腔,时不时唱两嗓子过一把戏瘾。每次唱起这段戏,总会想起故乡大伯家板壁上挂着的那一面旧铜锣。  我的故乡在浙南山区。山里老家保存着一些古老的习俗,在我心目中,“打更”这个由我大伯担当的习俗特别纯朴、厚重。辞旧迎新的春节里,当夜幕降临,随着“咚、咚、咚”的铜锣余音
期刊
每当看到《山海情》中的喊水对着高音喇叭发布消息时,我就突然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似乎自己正在小村庄聆听着《新闻联播》和《小红帽》。那是贫穷却很开心的美好时光,我常常会想起它。  一根粗细不均,被风吹雨淋的黑乎乎的碗口粗的4-5米高的木头,硬生生的杵在村外的空地上,很高很孤独。不知从哪里的电线杆上引来一根电线,像秋千一样随风摆动,时不时还会有麻雀站在上面鸟瞰大地。电线的另一头连着一个大喇叭,也连接着
期刊
等你太久,想你太累,惆怅,还有谁?  试把相思付东风,轻抚,放牧于白云深处的心绪,定是那落雪梨花拢起的丘,一念到白头!  我以为,一个眼眸的交换,会是一生一世,所以,我用五百个擦肩遇见你;  我以为,一次心底的触动,会得到你唯一的回答,所以,我用五百个日月等候你;  当那沧海沦为桑田,我已路过曾经,当那爱情出现的时候,我尝到了孤独的滋味,当所有梦里的楼兰不再凄伤,相思,已过了五百个遗忘!  既然,
期刊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行走诗行的村庄定格了,定格在人间四月天,如诗如画,带着温暖,带着希望……  ——题记  车子驶进公路岔路口,缓缓行驶林间,两旁树木徐徐后移着。恰是雨过天晴,一阵风掠过树林,花香和着泥土芬芳扑鼻而来……  鹅黄树叶,沙沙作响;布谷鸟叫着,婉转动听。夕阳西下,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车照在身上,暖暖的,绵绵的,软软的。  车子继续往前,越过溪流,越过重林,转过一个又一个弯,突兀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