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用常见陆地生物蚯蚓的行为活动对土壤的益处与水体底泥中摇蚊幼虫的扰动带来的影响作对比,陈述了摇蚊幼虫扰动对水体底泥的改善作用及对水生态环境的益处。此外,本文对摇蚊的生活史做了简单的科普,同时也记载了对目前摇蚊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摇蚊幼虫;蚯蚓;扰动
说到蚯蚓,大家都不陌生,蚯蚓能够在土壤中钻洞,使土质疏松,增加土壤孔隙氧含量,同时也将土壤里蕴藏的养分释放出来,让土地变得肥沃。蚯蚓对土壤这么一改造,大大促进了陆地上的植物的生长发育[1]。
陆地上的植物有蚯蚓松土,吃穿不愁、氧气充足、发育良好,这对水里的植物们可真是不公平呀!但其实,水里也有水里的蚯蚓:摇蚊幼虫!
摇蚊幼虫是水体中的常见种,也是底栖生物中的优势种,通常占据底栖生物量的90%以上,数量众多,对水生态环境有较大的影响。摇蚊幼虫,顾名思义就是摇蚊的幼虫。说到摇蚊,虽然名字中带有“蚊”,但它和我们平常所见到的蚊子完全不一样,其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摇蚊的成虫基本不取食,只靠偶尔在河边喝点儿水,顺带带入一些有机质微粒,或者摄取一些植物汁液,就足以维持它们生存了,颇有些清心寡欲的意味。成虫后的摇蚊,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下,很快的就能在飞舞中进行交配,我们称之为婚飞,随后不久,雌摇蚊将卵产在水面或植物上,摇蚊卵呈规则的螺旋状,卵块具有弹性,连结紧密不易破裂。摇蚊一生只产一次卵,产卵后不久,雌摇蚊便会死亡。一个卵块内有数百个卵粒。2-3天以后,摇蚊幼虫宝宝就出生了。摇蚊幼虫可不是小的蚊子,它没有翅膀,体呈圆筒状且分节,而更像是小号的蚯蚓,其身体分13节,头部1节,胸部3节,腹部9节,但幼虫期的摇蚊,若不用显微镜等仪器观察,很难区分开头胸腹部,成虫则较容易区分。摇蚊的幼虫期共分为四个龄期,从卵中刚出生的摇蚊幼虫为一龄,一龄的摇蚊幼虫体长不到一毫米,细微的甚至需要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摇蚊幼虫在生长的过程中有蜕皮现象,每蜕皮一次视为成长一龄,蜕皮后身体也会相应的长大一些,一龄幼虫通常小于1毫米,二三龄幼虫体长数毫米,而四龄幼虫体长可达1.5cm,三龄到四龄幼虫的体长增长最大。一般一二龄的幼虫经过两天就能蜕皮,而三龄的幼虫则需要发育七天之后,才可蜕皮成为四龄幼虫,四龄的摇蚊幼虫就不再蜕皮了,而是再经过七八天的发育后成蛹,成蛹后几天内,即可羽化成成虫, 成虫存在的时间较短,摇蚊的幼虫期通常占其全生命周期的70%左右[2]。
摇蚊幼虫从卵里生出来就耐不住好动的天性,通常会自发地游到水底去“钻泥巴”、构筑自己的巢穴。一窝几百个摇蚊幼虫,一起到水底去钻洞,不一会儿,水底的底泥就被它们闹了个底朝天。你可能会感到疑惑,它们這么“搞破坏”,水里的植物可怎么办呀?但其实正好相反,它们这么一捣鼓,水里的生物们都高兴坏了,因为水底的底泥中,蕴含了多种水生动物、植物乃至微生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这些物质一般通过水流的流动与交换从底泥中带到水中供给给水生的生物。但也正由于与水直接相邻,底泥中的泥土颗粒容易因水的作用而粘连成大颗粒,大颗粒不容易被水分带出,久而久之,底泥中的颗粒粘连的越来越大,被水流冲刷释放出来的有机质也越来越少,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就无法被水生生物们利用了[3]。水里的动植物们正发愁呢,这帮不安分的“淘气包”就钻到了底泥中,七手八脚的把底泥整了个大变样,底泥中出现了一条又一条的通道——摇蚊幼虫的巢穴,为了能在“家”里待的更舒服,摇蚊幼虫们还通过身体的游动将水引灌到自己的通道中,这样,沉积物和水之间的物质交换能力增强了,底泥中的营养元素又能被水流释放出来了[4]。
摇蚊幼虫的功劳还不止于此,原本在底泥中的喜欢氧气的微生物们,因为周围全是大颗粒的低孔隙度的底泥而呼吸困难,没办法进行生长繁殖,而摇蚊幼虫的底泥通道建筑好了以后,水流流入洞穴,带来了许多溶解氧,使深层的微生物们焕发了生机,这些微生物们的活动,也通过自身的代谢,给水中的动植物们供给必需的营养元素。这样一来,水中的生物们营养更丰富了[5]。
摇蚊幼虫宝宝们玩累了,肚子饿了,就会取食一些有机碎屑,有时,取食的过程中也会把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摄入吸收,所以,摇蚊幼虫还有净化水质的功能。此外,不光对水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摇蚊幼虫还是喂鱼、养鱼、钓鱼的常用生物,价格便宜效果好,是经典的经济生物,对养殖业、渔业有较大价值[3,6]。
由于分布广泛、繁殖周期短,生活周期短,对水质变化敏感等特点,摇蚊幼虫还是一种优秀的模式生物,对科学研究的价值有较大价值。近年来,科学家们对摇蚊幼虫的研究发现,通过摇蚊幼虫种群的物种分布以及数量变化,可以用来预防和监测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还有科学家发现可以用摇蚊幼虫的蛹皮来判断水质,此外,对于水体中农药及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对摇蚊幼虫的毒理学研究也能为国家制定有机污染物排放标准提供补充必需的数据。
参考文献:
[1]倪红忠.天然活饵料——蚯蚓的培育[J].福建农业,2010(03):33.
[2]王雪龙. 摇蚊幼虫种类鉴定、龄期划分及各虫态发育历期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
[3]冯婉竹,毛龙江,谭志海,李婷婷.澧水下游漫滩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J].河南科学,2018,36(02):251-256.
[4]杨艳青,刘凌,陈沐松,燕文明,邢西刚,王昊天,刘唱.摇蚊幼虫生物扰动对富营养化湖泊内源磷释放的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06):485-490.
[5]王忍,李大鹏,黄勇,刘焱见,陈俊.物理和生物组合扰动对底泥微界面过程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5,36(11):4112-4120.
[6]熊飞,李文朝,潘继征.云南抚仙湖摇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及其环境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7(01):179-184.
关键词:摇蚊幼虫;蚯蚓;扰动
说到蚯蚓,大家都不陌生,蚯蚓能够在土壤中钻洞,使土质疏松,增加土壤孔隙氧含量,同时也将土壤里蕴藏的养分释放出来,让土地变得肥沃。蚯蚓对土壤这么一改造,大大促进了陆地上的植物的生长发育[1]。
陆地上的植物有蚯蚓松土,吃穿不愁、氧气充足、发育良好,这对水里的植物们可真是不公平呀!但其实,水里也有水里的蚯蚓:摇蚊幼虫!
摇蚊幼虫是水体中的常见种,也是底栖生物中的优势种,通常占据底栖生物量的90%以上,数量众多,对水生态环境有较大的影响。摇蚊幼虫,顾名思义就是摇蚊的幼虫。说到摇蚊,虽然名字中带有“蚊”,但它和我们平常所见到的蚊子完全不一样,其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摇蚊的成虫基本不取食,只靠偶尔在河边喝点儿水,顺带带入一些有机质微粒,或者摄取一些植物汁液,就足以维持它们生存了,颇有些清心寡欲的意味。成虫后的摇蚊,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下,很快的就能在飞舞中进行交配,我们称之为婚飞,随后不久,雌摇蚊将卵产在水面或植物上,摇蚊卵呈规则的螺旋状,卵块具有弹性,连结紧密不易破裂。摇蚊一生只产一次卵,产卵后不久,雌摇蚊便会死亡。一个卵块内有数百个卵粒。2-3天以后,摇蚊幼虫宝宝就出生了。摇蚊幼虫可不是小的蚊子,它没有翅膀,体呈圆筒状且分节,而更像是小号的蚯蚓,其身体分13节,头部1节,胸部3节,腹部9节,但幼虫期的摇蚊,若不用显微镜等仪器观察,很难区分开头胸腹部,成虫则较容易区分。摇蚊的幼虫期共分为四个龄期,从卵中刚出生的摇蚊幼虫为一龄,一龄的摇蚊幼虫体长不到一毫米,细微的甚至需要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摇蚊幼虫在生长的过程中有蜕皮现象,每蜕皮一次视为成长一龄,蜕皮后身体也会相应的长大一些,一龄幼虫通常小于1毫米,二三龄幼虫体长数毫米,而四龄幼虫体长可达1.5cm,三龄到四龄幼虫的体长增长最大。一般一二龄的幼虫经过两天就能蜕皮,而三龄的幼虫则需要发育七天之后,才可蜕皮成为四龄幼虫,四龄的摇蚊幼虫就不再蜕皮了,而是再经过七八天的发育后成蛹,成蛹后几天内,即可羽化成成虫, 成虫存在的时间较短,摇蚊的幼虫期通常占其全生命周期的70%左右[2]。
摇蚊幼虫从卵里生出来就耐不住好动的天性,通常会自发地游到水底去“钻泥巴”、构筑自己的巢穴。一窝几百个摇蚊幼虫,一起到水底去钻洞,不一会儿,水底的底泥就被它们闹了个底朝天。你可能会感到疑惑,它们這么“搞破坏”,水里的植物可怎么办呀?但其实正好相反,它们这么一捣鼓,水里的生物们都高兴坏了,因为水底的底泥中,蕴含了多种水生动物、植物乃至微生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这些物质一般通过水流的流动与交换从底泥中带到水中供给给水生的生物。但也正由于与水直接相邻,底泥中的泥土颗粒容易因水的作用而粘连成大颗粒,大颗粒不容易被水分带出,久而久之,底泥中的颗粒粘连的越来越大,被水流冲刷释放出来的有机质也越来越少,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就无法被水生生物们利用了[3]。水里的动植物们正发愁呢,这帮不安分的“淘气包”就钻到了底泥中,七手八脚的把底泥整了个大变样,底泥中出现了一条又一条的通道——摇蚊幼虫的巢穴,为了能在“家”里待的更舒服,摇蚊幼虫们还通过身体的游动将水引灌到自己的通道中,这样,沉积物和水之间的物质交换能力增强了,底泥中的营养元素又能被水流释放出来了[4]。
摇蚊幼虫的功劳还不止于此,原本在底泥中的喜欢氧气的微生物们,因为周围全是大颗粒的低孔隙度的底泥而呼吸困难,没办法进行生长繁殖,而摇蚊幼虫的底泥通道建筑好了以后,水流流入洞穴,带来了许多溶解氧,使深层的微生物们焕发了生机,这些微生物们的活动,也通过自身的代谢,给水中的动植物们供给必需的营养元素。这样一来,水中的生物们营养更丰富了[5]。
摇蚊幼虫宝宝们玩累了,肚子饿了,就会取食一些有机碎屑,有时,取食的过程中也会把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摄入吸收,所以,摇蚊幼虫还有净化水质的功能。此外,不光对水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摇蚊幼虫还是喂鱼、养鱼、钓鱼的常用生物,价格便宜效果好,是经典的经济生物,对养殖业、渔业有较大价值[3,6]。
由于分布广泛、繁殖周期短,生活周期短,对水质变化敏感等特点,摇蚊幼虫还是一种优秀的模式生物,对科学研究的价值有较大价值。近年来,科学家们对摇蚊幼虫的研究发现,通过摇蚊幼虫种群的物种分布以及数量变化,可以用来预防和监测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还有科学家发现可以用摇蚊幼虫的蛹皮来判断水质,此外,对于水体中农药及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对摇蚊幼虫的毒理学研究也能为国家制定有机污染物排放标准提供补充必需的数据。
参考文献:
[1]倪红忠.天然活饵料——蚯蚓的培育[J].福建农业,2010(03):33.
[2]王雪龙. 摇蚊幼虫种类鉴定、龄期划分及各虫态发育历期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
[3]冯婉竹,毛龙江,谭志海,李婷婷.澧水下游漫滩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J].河南科学,2018,36(02):251-256.
[4]杨艳青,刘凌,陈沐松,燕文明,邢西刚,王昊天,刘唱.摇蚊幼虫生物扰动对富营养化湖泊内源磷释放的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06):485-490.
[5]王忍,李大鹏,黄勇,刘焱见,陈俊.物理和生物组合扰动对底泥微界面过程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5,36(11):4112-4120.
[6]熊飞,李文朝,潘继征.云南抚仙湖摇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及其环境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7(01):17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