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高职高专院校的数学教学也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进行了诸多方面的改革探索。本文分析了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模式的现状,提出了高职数学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指出可以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服务专业需求,采用启发式和研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方法来提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效果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大发展应该说是上世纪末开始,而特别是近五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对数学教学来说,从高中和中专的数学教学到高高专职数学教学是一种很大的变化,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在教学对象上,教学课程的内容上,教学方法和考核上都需要一个转变,本文就以上方面谈谈对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淡化理论体系的推导与复杂的计算,强化数学概念的建立及数学的实践性、应用性;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的内容,把数学和实际应用问题联系起来等。
一、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模式的现状
现行的数学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做题→复习→考试,比较传统和陈旧,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中。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数学学习就意味着坐在教室里听那些他既不理解、也不感兴趣的知识,然后努力记住一堆公式、定理,然后再做练习,目的主要是应付考试。多少年来,教学的内容都是一些老面孔,与专业结合不密切,反映现代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内容单薄。这就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了高职高专数学课程的生命力。另一方面,高职高专数学老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以这样陈旧、失衡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显然不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培养人才目标的要求,创新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二、高职数学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专业设置的市场化与灵活性
随着我们对高职教育的办学思想、特点及规律等认识的逐步加深,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专业设置越来越灵活,一些新的、边缘性的专业也越来越多,从而对《高等数学》课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目标、方式以及评价等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2.入校生来源的多元化与数学基础的差异性
随着扩招,我们的学生来源由过去的单一型变为现在的两类四种型:一类是对口职业学校学生,又分为对口专业与不对口专业两种;另一类是普通高中学生,又分为文科与理科两种。学生来源的多元化导致了数学基础的差异性。部分普通高中的理科学生已学过《高等数学》中的极限、导数等内容,但职业学校学生有些连高中数学的知识都没学完(如反三角函数的内容)。
3.教与学的矛盾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二是教师的教。按照传统的组织形式教学,基础差的学生反映进度快、内容多、深,有时听不懂,失去学习兴趣;基础好的学生则反映吃不饱。作为教师则反映学生基础差别大,教学过程中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4.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的课程教学体系,是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理论教学过于完备,只是通过少量的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效果进行强化。是本科教育的浓缩,和专科教育区别不大。而且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5.评价方式的单一化
长期以来,数学考核的唯一形式是限时笔试,试题的题型基本上是例题的翻版,是纯粹的数学题。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地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一些思维灵活,但计算不严谨的学生往往在这种规范的试题中失分较多,不便于考核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应用数学的能力。显然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并不能真正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叹息声中无可奈何,使学生在消极被动的应付考试中,对数学的恐惧与日俱增。
三、提高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1.整合教学内容,服务专业需求
高职高专数学教学内容必须紧贴专业需要,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整合成计算机数学,将经济数学、线性规划、概率统计整合成新的经济数学等;教学中减少枯燥的理论推导,加大信息量,渗透现代数学的观点,精选经典教学内容,引进不同专业的新的科技成果,克服教材、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着力于高职高专数学的应用教学。要注意介绍数学概念的形成背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引进专业模型,强化概念的运用。要实现这一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要积极求教于专业教师,请他们提供专业课上所用的数学知识点,弄清数学在专业上的应用情况,将相关的专业模型引到数学课中来,突出数学的应用性,拉近数学与专业的距离。
2.采用启发式和研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选择适当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安排讨论课,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求知和创新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例如,选择微分中值定理进行讨论,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对初学者来说短时间内较难理解。选取一些典型的难度适当的习题,让学生认真思考后自由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不仅对构造辅助函数的方法有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加深了对抽象数学理论的理解,同时还锻炼了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了逻辑推理能力,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和创新的意识。
3.应用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方法
应用教育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来模拟演示数学中的极限、分割及连续变化的量;使用几何画板等教学软件,帮助学生在动态中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学关系与空间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引入计算机数学实验,通过数学计算、符号处理的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计算的方法与手段、数据处理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规律、数学问题的认识、理解和解决,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和学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更重要的还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罗成龙.关于“世界一流”高职教育的几点思考[J].技术与职业教育论丛.2001.3
[2]苏富一.浅谈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4.7
[3]张亚春.对高职学生数学思维、探索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
[关键词]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效果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大发展应该说是上世纪末开始,而特别是近五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对数学教学来说,从高中和中专的数学教学到高高专职数学教学是一种很大的变化,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在教学对象上,教学课程的内容上,教学方法和考核上都需要一个转变,本文就以上方面谈谈对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淡化理论体系的推导与复杂的计算,强化数学概念的建立及数学的实践性、应用性;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的内容,把数学和实际应用问题联系起来等。
一、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模式的现状
现行的数学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做题→复习→考试,比较传统和陈旧,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中。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数学学习就意味着坐在教室里听那些他既不理解、也不感兴趣的知识,然后努力记住一堆公式、定理,然后再做练习,目的主要是应付考试。多少年来,教学的内容都是一些老面孔,与专业结合不密切,反映现代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内容单薄。这就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了高职高专数学课程的生命力。另一方面,高职高专数学老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以这样陈旧、失衡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显然不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培养人才目标的要求,创新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二、高职数学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专业设置的市场化与灵活性
随着我们对高职教育的办学思想、特点及规律等认识的逐步加深,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专业设置越来越灵活,一些新的、边缘性的专业也越来越多,从而对《高等数学》课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目标、方式以及评价等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2.入校生来源的多元化与数学基础的差异性
随着扩招,我们的学生来源由过去的单一型变为现在的两类四种型:一类是对口职业学校学生,又分为对口专业与不对口专业两种;另一类是普通高中学生,又分为文科与理科两种。学生来源的多元化导致了数学基础的差异性。部分普通高中的理科学生已学过《高等数学》中的极限、导数等内容,但职业学校学生有些连高中数学的知识都没学完(如反三角函数的内容)。
3.教与学的矛盾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二是教师的教。按照传统的组织形式教学,基础差的学生反映进度快、内容多、深,有时听不懂,失去学习兴趣;基础好的学生则反映吃不饱。作为教师则反映学生基础差别大,教学过程中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4.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的课程教学体系,是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理论教学过于完备,只是通过少量的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效果进行强化。是本科教育的浓缩,和专科教育区别不大。而且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5.评价方式的单一化
长期以来,数学考核的唯一形式是限时笔试,试题的题型基本上是例题的翻版,是纯粹的数学题。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地套用定义、定理和公式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一些思维灵活,但计算不严谨的学生往往在这种规范的试题中失分较多,不便于考核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应用数学的能力。显然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并不能真正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叹息声中无可奈何,使学生在消极被动的应付考试中,对数学的恐惧与日俱增。
三、提高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1.整合教学内容,服务专业需求
高职高专数学教学内容必须紧贴专业需要,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整合成计算机数学,将经济数学、线性规划、概率统计整合成新的经济数学等;教学中减少枯燥的理论推导,加大信息量,渗透现代数学的观点,精选经典教学内容,引进不同专业的新的科技成果,克服教材、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着力于高职高专数学的应用教学。要注意介绍数学概念的形成背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引进专业模型,强化概念的运用。要实现这一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要积极求教于专业教师,请他们提供专业课上所用的数学知识点,弄清数学在专业上的应用情况,将相关的专业模型引到数学课中来,突出数学的应用性,拉近数学与专业的距离。
2.采用启发式和研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选择适当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安排讨论课,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求知和创新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例如,选择微分中值定理进行讨论,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对初学者来说短时间内较难理解。选取一些典型的难度适当的习题,让学生认真思考后自由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不仅对构造辅助函数的方法有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加深了对抽象数学理论的理解,同时还锻炼了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了逻辑推理能力,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和创新的意识。
3.应用信息技术,多元化教学方法
应用教育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来模拟演示数学中的极限、分割及连续变化的量;使用几何画板等教学软件,帮助学生在动态中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学关系与空间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引入计算机数学实验,通过数学计算、符号处理的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计算的方法与手段、数据处理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规律、数学问题的认识、理解和解决,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和学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更重要的还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罗成龙.关于“世界一流”高职教育的几点思考[J].技术与职业教育论丛.2001.3
[2]苏富一.浅谈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4.7
[3]张亚春.对高职学生数学思维、探索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