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声激扬 奏响希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c0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农村音乐教学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乐器教学及运用往往不尽人意,而竖笛由于其本身的优势倍受人们的青睐,作为小学音乐老师,应根据竖笛的特点,不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多渠道,多形式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农村孩子奏响希望的乐章。
  关键词:竖笛;音乐教学;小学音乐
  音乐在学生成长之路上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而新课程改革着眼人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音乐新课程中设立了乐器学习的内容,把手风琴、竖笛和电子琴等乐器作为小学生音乐课堂的专属乐器,然后在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乐器的教学。通过学习竖笛,对学生在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上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用较为生动的展示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需要学习的东西,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与优秀的价值观。
  一、 突出特点,有的放矢
  传统的应试教育状态下,小学音乐多以歌曲教学为主,忽略学生们的乐器教学。而根据新课标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小学音乐教学必须在其中进行乐器教学,竖笛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乐器,其自身在音乐教学方面有着独特的意义,比如说音色纯净,发音容易,构造简单,方便学生携带、简单易学容易上手、物美价廉等特点,但是目前有些教师并不注重竖笛的教学,认为竖笛这种乐器应用不广;还有一些教师自身也并不精通竖笛教学,从而成了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绊脚石。
  小学课堂中竖笛教学的插入,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的能力,还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让学生们体验到学习乐器的过程并从其中感受到音乐的乐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
  二、 情境教学,兴趣教学
  有句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孩子们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于现代教育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教学中的首要任务。而竖笛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工具,它的吹奏方法较容易掌握,基本可以说是一种适合于大多数儿童的吹奏乐器。学习竖笛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除此之外,学习竖笛还对于学生掌握音准或是学生的唱歌的水平特别是合唱水平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相对于乐理知识的学习,学生们对听歌和唱歌更加感兴趣,再加上竖笛学习形象生动的教学辅助更能激发学生们对于音乐学习的热情。音乐课上加入竖笛的教学后,起到了调节课堂气氛,丰富课堂内容的效果。学生们通过听音乐、吹竖笛和做音乐表演等多形式的互动,对音樂的美又有了深层次的体验。老师们还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课堂的氛围,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当地对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例如可以通过唱歌和竖笛分组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在课堂的热情,提起他们对于学习音乐的热情,为学生们喜欢和学习音乐奠定良好基础。
  三、 发挥优势,全面发展
  在现在的音乐教学中,因学生不愿意学唱乏味的唱名,老师就投学生所好只教歌词不教曲谱,更有甚者直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反复跟唱歌曲录音,忽略掉视唱识谱的环节,而竖笛属于固定音高乐器,能帮助教师解决识谱教学的难点问题。同时,在竖笛教学时,还可采取先视唱再视奏的方法,对某些唱不准的音程,让学生先用竖笛吹奏感知,再唱起来就容易多了。所以说竖笛教学不光能加快识谱进程,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八孔竖笛还能创造学习五线谱的机会,若在竖笛教学中使用五线谱记谱,看五线谱去演奏,并采用“首调唱名法”去唱谱背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竖笛还有助于学习其他吹管乐器,可促进学生智力开发和情感培养,更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也为未来的音乐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四、 灵活教学,创出特色
  光有兴趣,没有恰当的教学方法也是不行的,不要让学生们在那些枯燥的知识中逐渐丧失兴趣,当学生有了求学的欲望,就会认真练习并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这时候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我根据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实际。选用六孔竖笛采用恰当的训练步骤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农村小学的竖笛教学就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为演奏竖笛的一个大前提是老师要教会学生们怎样认谱,要让孩子们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另一方面,小学生们因为年纪较小,所以他们控制自己气息的能力较差,所以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也是学习竖笛的重点板块。要吹好竖笛,正确的呼吸与方法很重要,通过多种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吸气。作为音乐老师,要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根据教材及课标要求,保质保量上好每一节竖笛课,并不断拓宽教育渠道,不仅组织学生在各类游戏中轻松学习,还利用校园广播在课间时间播放竖笛曲,让学生感受竖笛的音乐美。
  总之,竖笛这种乐器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音乐老师要充分发挥其优势,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孙爱云,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一是承上启下的阶段,它标志着学生已经正式走入高级中等教育时期,大多数学生需要在高一阶段转变初级中学的学习方式,努力适应高中教育的学习节奏与特点,并为此转变自己的学习行为。那么,为了让高一学生更快速地适应高中历史教育,教师便应从做好知识衔接、做好学习方法衔接两个方向,来做好高一历史教学的衔接工作。  关键词:高一;历史;衔接教学;策略分析  历史学科是高中文科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高考的
摘要:随着二胎政策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孩子全方位教育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中学生性教育缺失的案例更多的浮现出来,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合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性教育环境。目前针对城镇、乡村性教育改进措施的研究有所进展,而县域城镇性教育则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为此,本文以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为例进行初步调研,分析县域城镇性教育存在的问题,探寻政府、学校、家长合力改善性教育现状的措施。  关键词:县域城镇;性教育
摘 要:部分农村中学在现有条件下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实例教导中不应该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多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把学生们培养成承载学习的主体、使得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施主导同主体互动的形式、主体与主体之间多交流,从中体现出教学方法上的根本转变,下面是我在长久教学研究中,结合新课改的具体实例,谈几点体会。主要以如何培育新时代学生
摘要:构建新型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广为应用。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并不乐观,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必须深入学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从教学设计、互动对象、评价机制这三个方面入手,努力将教育同生活、社会和实践相联系。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活;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
摘 要:初中美术课工具材料准备与使用的复杂性、教师追求技法性、学生不理解所学何用,常出现时间紧不高效、教师的付出像是无用功的尴尬局面。如何优化教学策略,让美术课堂更高效,构建和谐的美术课堂,美术教师的反思与改变势在必行。  关键词:初中美术;优化教学策略;高效  【背景】  苏少版八(下)美术教材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以中国画技法练习为主展开。整个学习领域的课时安排需要6-8课时。教学内容不仅包括
摘要:体育技能训练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点,快乐体育的前提是学生们能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快乐,而这种快乐的体验一大部分是在动作技术、技能与技巧的提高中获得的。本文从认知、实践、运用三个方面,对基于动作要素的高中体育技术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高中体育;动作要素;技术训练;方法策略  当前“快乐体育”的理念深入人心,但很多体育教育者却错误解读了快乐体育的真实含义,对于人格相对独立的高中生来说,
摘要: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的巩固程度。作业布置一定得关注全体学生,既要解决尖子学生不求甚解、蜻蜓点水式学习的问题,保证有事可做,又要解决中等生浑水摸鱼、得过且过的问题,保证能吃得下去,还要解决学困学生望而却步、失去信心的问题,保证能吃得消。必须坚持把好作业关。  关键词:难度分层;要求分层;评语分层;辅导分层  一是把好质量关,难度分层。  1. 基础性作业独立化,注重知识。基础性
摘要:历史包含了过去事件及发展过程,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交叉性,在历史学科中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对实施历史体验式教学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本论文以“家国情怀”这一主题为例,来探讨跨学科研究下的历史体验式教学。  关键词:跨学科;历史;体验式教学;家国情怀  历史体验式教学是近几年提出的教学模式之一,它强调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精心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历史图景,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产生探究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真谛在于让人追求真情和真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教人求真”思想,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发掘语文教材的思想教育点,将素质教育融入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人求真;素质教育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在我国,语文是母语教育,负责传递人们以知识与技能,
摘 要:探究活动是情境教学的重要载体。学生只有在探究活动中自我体验、自主合作探究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达到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情感升华、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探究活动;连贯;培养;核心素养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的关键时期,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了改革的新目标,在国家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中居于基础地位。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每一位老师都必须面对、学习、探索并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