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参与度赋予课堂生命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boy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或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老师带着无比的激情走进语文课堂,可是一个个精心设计的环节和问题,学生却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热情响应。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从敢于参与到乐于参与,再到善于参与,把语文学好呢?
  一、优化教学氛围,创设学生参与条件
  课堂是我们和学生交流的场所,只有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学生才敢于质疑问难,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激烈争辩,敢于相互评价,敢于与教师争论,敢于指出教师讲课中的失误,敢于指出教材的不妥之处,从而真正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成长的气息。例如:我在练习中的成语教学时,给学生讲解成语“舐犊之爱”时,通过观察插图和学生已有知识的理解,我给这组词语总结时说:“读了这组词语,我们从老牛爱抚小牛的故事里,感到了一种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同学举手表示反对:“ 图中从头到尾都没有看出老牛是公的还是母的,怎么能说是母爱呢?”我听后笑着说:“你观察得真认真,看来老师的概括不够准确。那么怎么说才合适呢?”学生又一次活跃了,最后总结出:这组词语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这样,促使学习成为师生互相交流、彼此沟通、相容互补、互动共进的过程。
  二、灵活运用教法,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1、充分利用课本。新修定的小学语文课本,每一课编者都精心编排了“导读”、“预习”、“思考.练习”、“积累.运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课本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指导学生把它们读懂。学生读懂了“导读”,就能为他们的自学导向、导法、导行;读懂了“预习”,就能从中了解到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读懂了“思考.练习”,就能掌握到课文的具体要求;读懂了“积累.运用”,就能在听说读写综合性的训练中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我认为,学生参与了利用课本,无疑便找到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前进方向,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课堂变静为动。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进行动态处理,变静为动。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需制宜,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常有新鲜之感。例如:
  A.想一想:在教学《云房子》时,利用课件展示出云房子的形状,随后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感受云房子的不同姿态,启发学生想象:如果你是小鸟,你想造出怎样美的云房子?学生创造的激情被调动起来,说出了自己想象的云房子,这时,老师在屏幕上展示各种各样的云房子,孩子们欢呼起来,张开双臂仿佛是小鸟,纷纷“飞”回自己建造起来的云房子“家”……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愉快。
  B.听一听:学完《二泉映月》,让学生课后找来阿炳创作的曲子听一听,给学生推荐二胡作品《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让学生感受阿炳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达成共鸣,延续课堂的生成,同时也感受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C.画一画:《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学生对遥远的北大荒比较陌生,课前老师推荐学生课外阅读《可爱的草塘》或相关文章,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北大荒的录像,也可让家长利用假日带领学生去田野、小河边亲身感受一下秋天景物的特点,学习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根据课文内容尝试画一些插图,从图画中感知文中的景,感受文中的情。
  D.看一看,说一说:如在教完《蜗牛的奖杯》一课后,要求学生用“自由自在”造句,先让学生直接来造句,而后为了照顾学习困难的学生,我设计了一个情境“一幅小鸟飞翔的图”让他们看图说话,这就等于给他们一把梯子,得到最优发展。
  E.演一演:在课本中有许多童话寓言故事,当教学到这部分内容时,我总是让学生在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排练、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真切体验。
  三、注重学法传授,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古人曾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
  就教材和学生而言,学法的传授要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同体裁的课文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应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和学习语文的方法体系,制定一个有系统、有层次、有重点的学法指导计划,把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切不可机械、随意、图形式。如,学习同类课文和段落相似的课文可用迁移式。像《春》一课,学习“春花”一段,师生共同将写景学习方法归纳成“读课文——抓特点——明写法——想画面——悟情感”五步,然后让学生运用学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总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读、圈、划、议、评等掌握学习方法。
  总之,新课程下的教学实质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過程。学生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就会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两头,消除了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激发了课堂参与的信心,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真谛所在。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一、背景现状当前语文教育中的症结所在——窒息创造性思维我国语文教育曾经存在一些弊端,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受到来自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多方面的激烈批评,引起全
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对这些概念大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这种已有的认识和了解即为科学学习中的前概念。前概念对学生的科学学习影响极大,有的科学概念即使教师讲过好多遍,学生仍弄不清楚。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研究前概念的特征,重建学生的原有知识,使得教学有的放矢,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前概念的特征  1、广泛性。前概念所涉及的科学内容十分广泛,大多来自于自
小学科学学习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在强烈的探究兴趣的影响下,教师指导学生围绕着一个有效的探究任务,灵活地运用已有的学习资源,开展以自主、合作为特点的探究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小学科学学科中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相对于讲授法、阅读法等传统教学法而言,它更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  一般的科学研究主要以寻找问题的答案为主要目标,而任务驱动式的探究学习并没有把完成任务作为唯一目标
古人的经典谋略,处处都闪耀着一种智慧的光芒,任凭时光荏苒,依然闪耀如新,这其中的一些真知灼见对引领我们如何探索让管理成为一门艺术,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一次穿越时空的碰撞,在与古人的交流中,点化自身,点亮管理。  谋略一:无为之道,无为之为  1、实行公开招聘,畅通人才提拔通道。人才的正确使用是实行“无为之道”的基础,为此我们开设了人才招聘高速通道。我们经常会在网上发布岗位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