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壶关秧歌作为近代潞商的衍生文化,是对长治地区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作为地方小戏,学界对其研究较少,大多聚焦于文化艺术、发展历程回顾、表演艺人等方面,不涉及壶关秧歌唱词内容与社会互动方面的研究。笔者将以壶关秧歌的唱词文本为对象,廓清壶关秧歌的百年历程,展现近现代壶关地区的社会风貌。
壶关地区的环境属性
壶关县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位于山西的东南部,汉初设立,因壶关地形似壶,曾于壶口处设立关口,取名为壶关县,属于上党郡(今山西省长治市),隋初更名上党县,唐初重新称壶关县,沿用至今。
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最为基础的来源,长治丰富的煤铁资源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自然条件。潞商便是明清时期借助盐铁、丝绸等物起家的商人群体。潞是指潞安府(今山西省长治市),潞安府“古号上党,以俗勤俭,人多逐末”,这说明明清时期商业在长治一带地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顺治《潞安府志》记载“上党居万山之中,商贾罕至,且土瘠民贫,所产无几,其奔走什一者,独铁与绸耳。”铁和丝绸成为潞商进行商品交换的重要物品。长治市荫城镇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铁货贸易集散地。民间俗语“荫城的铁货,荫城的铁,有了荫城才能造”,铁器的繁盛使以荫城镇为中心辐射附近市镇的冶铁区域的形成。西火镇便是紧邻荫城镇而发展起来铁器小镇,打铁作坊云集,铁匠们在打铁时会伴随哼哈的劳动號子,便是壶关秧歌产生的雏形。
长治地区有浓厚的音乐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为壶关秧歌的产生提供了文化条件。
上党八音会,其表演剧目复杂多样。从《唐乐星图》《迎神赛社礼节传薄四十曲宫调》的表演内容来看,吸收了唐代大曲,可知最早剧目表演时间可追溯到唐代。此外还有地方戏剧的影响,上党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明末清初产生萌芽,已有400余年历史,对于地方小戏的形成也产生了影响。各种音乐表演形式相互影响,造就了上党地区丰富的音乐土壤。
建国前壶关秧歌反映内容
壶关秧歌作为民间小戏,是底层民众表达思想观念的方式之一。在中国封建社会,文人墨客笔下的妇女多是烈女、守节、贞女的形象,女性的其他业绩很少被记载。《侍女登科》剧目“父在世与我把亲定,抬亲日就在这一年。草堂上遵定了母亲命,通州城来投岳父田中元。”剧目描述了官田中元,嫌贫爱富,将女儿早已经定下的婚事另外许配给巡抚江山宝,丫鬟玉叶救出县官之女田秀英的故事。该剧目内容以清末年民间故事为原型,歌颂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表达底层民众恋爱自由的婚姻观念。《侍女登科》剧目中“我晋升你为司马女官,执掌刑事。”剧目描述了女性因才学出众被晋升为女官,反映出对知识女性的尊重。其具有进步意义的婚姻观念和对知识女性的尊重,是当时先进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
明清时期潞商的发展,促进秧歌戏内容的丰富,同时秧歌戏的发展也反映了潞商经济的繁荣。
《雇驴》剧目:“喇嘛包头贩过马,宁夏贩过羊几群;烟台贩过黄花鱼,济南贩过落花生;元氏宁晋卖过花,贩海带卖木耳得儿啊得儿啊,打到过天津;绥远卖过好羊毛,安徽卖过好猪鬃;川广云贵卖过药,石柱参、高丽参下过关东;洪山的瓷货懂得好坏,荫城的好铁货到过八省。说我能就是能,到现在赌钱又把金丹崩。大买卖做不成,小买卖日倒人,贩瓜子,卖花生,担韭菜,卖小葱,磨豆腐那个卖烧饼,剪毛骟蛋赶脚开店俺都能行。”商业属于地域之间物质交换的一种服务性活动,流动性是其特点之一。剧目中提到的包头、宁夏、烟台、济南、宁晋、天津、绥远、安徽、川广云等反应了当时商业活动之广。
建国后壶关秧歌体现新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学艺术迎来新的春天,壶关秧歌由乡间邻里走到三晋舞台。1960年壶关县委决定将流转于民间的秧歌培育成一种新型剧种,同年10月成立了壶关秧歌职业剧团,壶关秧歌迎来了新发展。
《凤英女骂街》剧目:“正月初三来拜年,一心住到二月底。二月里吃了节节糕,一心住到三月底。四月赶罢西火会,再叫你住到五月里。五月里吃了端午粽,我还要住六月里。六月里吃了小羊则,一心住到八月里。九月里瞧了西火香,还要住到九月底。九月里九重阳,给妈妈绣上几身新衣裳。”以上剧目提到许多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节日的庆祝活动有着典型的纪念仪式。正是稳定的经济环境为习俗文化提供条件,当人们最基础的需求满足之后,才有一定精力和财力去追求精神文化享受。此时壶关秧歌的内容更多集中于文化庆祝活动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天齐庙》剧目:“想起来各村社火真出奇。要看驼妆数北皇,天池的扛妆把人迷,上河的鼓楼打的好,神郊的小车真美气。瓜掌的高跷多花妙,李掌的八音会无人比。城关的狮子滚绣球,树掌的龙灯真出奇。竹马旱船数桥上,石南底的国术好武艺。各种社火且不提,天齐庙上我赶会去”。唱词提到社火、高跷、八音会、武术等民众娱乐生活,反映了人民物质充实之后,娱乐生活随之更加丰富。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政治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政权建设对于国家政治生活稳定有着重要意义。《乡村书记》剧目:“石灰厂、编织厂、电石长、玻璃厂,一个接着一个厂致富大道奔康庄。百姓的生活大变样,个个脸上报春光。”《大学生村官》反映了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台影响下的农村经济新变化。《舌尖上的教训》剧目:“八项规定显神通,刹住了公款吃喝风,纪检查委明察暗访抓得紧,谁也怕抓他一个活典型活典型……他们说我官最大,我就用公款付了钱。到如今免了职退了款断送了前程后悔晚。”党风廉政建设成果显著,成为最深得人心的事情,成为民众最为关注的地方。唱词内容切实反映廉政建设的成效,肃静政治环境。
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大力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进传统的采煤工艺和方法,促进山西煤炭产业的迅速发展,完成了煤炭产业初期的基础性建设工作,带动山西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爱在深处》剧目:“改革使城乡面貌巨变,开放使人们更新观念。”山西把党中央的指示、决策、方针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把自己的传统优势发挥出来。“住大楼好是好不便上下,搬煤那个掏灰把人累煞。如今实现电气化,工人上下坐电梯,几十层楼房一屹霎。”唱词内容反映了煤炭产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打酸枣新唱》剧目:“一号文件下达以后我们财政部门扶持三农的任务就更艰巨了。我问你国家跟咱补的钱粮都领到手啦!一亩玉茭领60元,小麦一亩领85元。咱农民现在是茶壶里煮扁食,光进不出。我今天来是扶持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这业那业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从唱词内容中可以看出农村社会面貌的变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农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粮食的补贴政策提高了农民对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有利于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从壶关秧歌的唱词内容中可以反映出壶关地区社会变化的印迹。壶关秧歌源于打铁的劳动号子,内容贴近生活,符合劳动人民的审美需求,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民众的价值取向和思维习惯。壶关秧歌是“小人物”的历史,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小人物的历史并不显眼,但其生动活泼的语言,反映了普通大众的鲜活生活场景。
壶关地区的环境属性
壶关县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位于山西的东南部,汉初设立,因壶关地形似壶,曾于壶口处设立关口,取名为壶关县,属于上党郡(今山西省长治市),隋初更名上党县,唐初重新称壶关县,沿用至今。
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最为基础的来源,长治丰富的煤铁资源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自然条件。潞商便是明清时期借助盐铁、丝绸等物起家的商人群体。潞是指潞安府(今山西省长治市),潞安府“古号上党,以俗勤俭,人多逐末”,这说明明清时期商业在长治一带地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顺治《潞安府志》记载“上党居万山之中,商贾罕至,且土瘠民贫,所产无几,其奔走什一者,独铁与绸耳。”铁和丝绸成为潞商进行商品交换的重要物品。长治市荫城镇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铁货贸易集散地。民间俗语“荫城的铁货,荫城的铁,有了荫城才能造”,铁器的繁盛使以荫城镇为中心辐射附近市镇的冶铁区域的形成。西火镇便是紧邻荫城镇而发展起来铁器小镇,打铁作坊云集,铁匠们在打铁时会伴随哼哈的劳动號子,便是壶关秧歌产生的雏形。
长治地区有浓厚的音乐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为壶关秧歌的产生提供了文化条件。
上党八音会,其表演剧目复杂多样。从《唐乐星图》《迎神赛社礼节传薄四十曲宫调》的表演内容来看,吸收了唐代大曲,可知最早剧目表演时间可追溯到唐代。此外还有地方戏剧的影响,上党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明末清初产生萌芽,已有400余年历史,对于地方小戏的形成也产生了影响。各种音乐表演形式相互影响,造就了上党地区丰富的音乐土壤。
建国前壶关秧歌反映内容
壶关秧歌作为民间小戏,是底层民众表达思想观念的方式之一。在中国封建社会,文人墨客笔下的妇女多是烈女、守节、贞女的形象,女性的其他业绩很少被记载。《侍女登科》剧目“父在世与我把亲定,抬亲日就在这一年。草堂上遵定了母亲命,通州城来投岳父田中元。”剧目描述了官田中元,嫌贫爱富,将女儿早已经定下的婚事另外许配给巡抚江山宝,丫鬟玉叶救出县官之女田秀英的故事。该剧目内容以清末年民间故事为原型,歌颂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表达底层民众恋爱自由的婚姻观念。《侍女登科》剧目中“我晋升你为司马女官,执掌刑事。”剧目描述了女性因才学出众被晋升为女官,反映出对知识女性的尊重。其具有进步意义的婚姻观念和对知识女性的尊重,是当时先进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
明清时期潞商的发展,促进秧歌戏内容的丰富,同时秧歌戏的发展也反映了潞商经济的繁荣。
《雇驴》剧目:“喇嘛包头贩过马,宁夏贩过羊几群;烟台贩过黄花鱼,济南贩过落花生;元氏宁晋卖过花,贩海带卖木耳得儿啊得儿啊,打到过天津;绥远卖过好羊毛,安徽卖过好猪鬃;川广云贵卖过药,石柱参、高丽参下过关东;洪山的瓷货懂得好坏,荫城的好铁货到过八省。说我能就是能,到现在赌钱又把金丹崩。大买卖做不成,小买卖日倒人,贩瓜子,卖花生,担韭菜,卖小葱,磨豆腐那个卖烧饼,剪毛骟蛋赶脚开店俺都能行。”商业属于地域之间物质交换的一种服务性活动,流动性是其特点之一。剧目中提到的包头、宁夏、烟台、济南、宁晋、天津、绥远、安徽、川广云等反应了当时商业活动之广。
建国后壶关秧歌体现新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学艺术迎来新的春天,壶关秧歌由乡间邻里走到三晋舞台。1960年壶关县委决定将流转于民间的秧歌培育成一种新型剧种,同年10月成立了壶关秧歌职业剧团,壶关秧歌迎来了新发展。
《凤英女骂街》剧目:“正月初三来拜年,一心住到二月底。二月里吃了节节糕,一心住到三月底。四月赶罢西火会,再叫你住到五月里。五月里吃了端午粽,我还要住六月里。六月里吃了小羊则,一心住到八月里。九月里瞧了西火香,还要住到九月底。九月里九重阳,给妈妈绣上几身新衣裳。”以上剧目提到许多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节日的庆祝活动有着典型的纪念仪式。正是稳定的经济环境为习俗文化提供条件,当人们最基础的需求满足之后,才有一定精力和财力去追求精神文化享受。此时壶关秧歌的内容更多集中于文化庆祝活动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天齐庙》剧目:“想起来各村社火真出奇。要看驼妆数北皇,天池的扛妆把人迷,上河的鼓楼打的好,神郊的小车真美气。瓜掌的高跷多花妙,李掌的八音会无人比。城关的狮子滚绣球,树掌的龙灯真出奇。竹马旱船数桥上,石南底的国术好武艺。各种社火且不提,天齐庙上我赶会去”。唱词提到社火、高跷、八音会、武术等民众娱乐生活,反映了人民物质充实之后,娱乐生活随之更加丰富。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政治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政权建设对于国家政治生活稳定有着重要意义。《乡村书记》剧目:“石灰厂、编织厂、电石长、玻璃厂,一个接着一个厂致富大道奔康庄。百姓的生活大变样,个个脸上报春光。”《大学生村官》反映了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台影响下的农村经济新变化。《舌尖上的教训》剧目:“八项规定显神通,刹住了公款吃喝风,纪检查委明察暗访抓得紧,谁也怕抓他一个活典型活典型……他们说我官最大,我就用公款付了钱。到如今免了职退了款断送了前程后悔晚。”党风廉政建设成果显著,成为最深得人心的事情,成为民众最为关注的地方。唱词内容切实反映廉政建设的成效,肃静政治环境。
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大力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进传统的采煤工艺和方法,促进山西煤炭产业的迅速发展,完成了煤炭产业初期的基础性建设工作,带动山西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爱在深处》剧目:“改革使城乡面貌巨变,开放使人们更新观念。”山西把党中央的指示、决策、方针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把自己的传统优势发挥出来。“住大楼好是好不便上下,搬煤那个掏灰把人累煞。如今实现电气化,工人上下坐电梯,几十层楼房一屹霎。”唱词内容反映了煤炭产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打酸枣新唱》剧目:“一号文件下达以后我们财政部门扶持三农的任务就更艰巨了。我问你国家跟咱补的钱粮都领到手啦!一亩玉茭领60元,小麦一亩领85元。咱农民现在是茶壶里煮扁食,光进不出。我今天来是扶持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这业那业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从唱词内容中可以看出农村社会面貌的变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农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粮食的补贴政策提高了农民对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有利于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从壶关秧歌的唱词内容中可以反映出壶关地区社会变化的印迹。壶关秧歌源于打铁的劳动号子,内容贴近生活,符合劳动人民的审美需求,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民众的价值取向和思维习惯。壶关秧歌是“小人物”的历史,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小人物的历史并不显眼,但其生动活泼的语言,反映了普通大众的鲜活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