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可雇佣性为基本目标,将项目管理思想应用到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教学中,提出了
具体的计算机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高等职业院校可雇佣性项目管理
[作者简介]李明(1967-),女,江苏南京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培训处副处长,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电子商务及计算机应用基
础。(江苏南京210003)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34-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过
渡,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学校、社会、家庭等关注的
焦点。高校毕业生人数在持续攀升的同时,相关企业招聘的人
数并没有增加,加之近年来世界性金融危机、国内通胀等影响,
造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进一步增加。
然而,大学生数量并不是导致其就业难的主要因素,大学生
本身的知识、能力、素质等不能够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尤
其是不能够适应快速变化和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是大学生就
业难的主要因素。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
严峻的就业环境下与普通高等教育毕业学生竞争岗位?提高高
等职业学生的可雇佣性,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
程中必须认真审思的问题,这也是职业教育生存之必然。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职业教育部分,
国家把“提高质量、优化发展”作为统领未来十年高等职业教育
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同时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作为推进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培养高素质技能
人才、培养创业创新创优人才”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
标。基于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能
力、动手能力等作为教育的重点,进而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
的可雇佣性。
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对于电子计算机的依赖程
度越来越高,当今社会,大部分工作的开展,都要以电子计算机
的应用作为支撑。为提高学生的可雇用性,我国高等职业院校
应当重视计算机教学方式的改变,以学生所学专业为基准,全面
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于计算机的驾驭能力。
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及存在的问题
1.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在高等职业院校中,
專业的设置更强调实用性、专业性,专业结构必须与区域产业结
构相适应,专业设置必须向技能型人才紧缺专业方向发展。因
此,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基本属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
算机教学。如何使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方面的
知识而为专业服务,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中面临的重要
课题。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而言,其本身教学的层
次应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计算机文化教育、理论教育、
应用教育。这三个层面的教育之间具有递进关系:计算机文化
教育和理论教育是开展应用教育的重要保障;计算机应用教育
则是计算机理论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升华,三者统一于高等职业
院校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如图所示。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而言,如何使计算机教育与
所学专业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计算机工具作用,从而增强学生今
后工作的可雇佣性应当贯穿于整个计算机教学的始终。因此,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应当在做好计算机文化教育和理
论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计算机应用教育,提升学生应用计算
机的能力。
2.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一,计算机
教学内容不能够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计算机技术发展
势头迅猛,更新速度快。然而,学校的教学很难能够把握住最前
端的技术发展,因而导致学校所学知识与进入工作岗位后差距
甚远,影响到了学生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第二,相关课程的教
学难以实现沟通和配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高级
语言程序教学中,需要应用到诸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方面的
知识,而这些课程教师教授过程中,很难能够考虑到计算机类课
程教学的需要。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与专业脱轨,教学过程
中缺乏专业元素,与行业需求不能紧密联系。第三,计算机课程
教学中教学质量存在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可行的
教学方法,教师很难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单一的教学模式制
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第四,计算机课程教材选择不尽合理。
选择适宜的教材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目前多数
高等职业院校选择本科院校的教材,而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
标是突出实践的技能训练,教材与培养人才模式的不匹配直接
影响到教学的效果。第五,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考核体系过于单
一。单一的考核体制、一卷定成绩不能充分体现高职院校计算
机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三、项目管理思想在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计算机教学中的
应用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学生计算机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及学生的可雇
佣性。基于此,需要通过计算机教学方式的改进,提升高等职业
院校学生计算机教学的效果。
计算机类相关课程的教学,对于具体班级而言,是属于一次
性的教学活动,并且有时间、质量、内容等方面的约束,有其本身 的教学目标,这些因素均符合项目管理本身的要求。因此,可以
尝试将项目管理的思想引入到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教学
中,以提升计算机教学的质量。
在项目管理思想中,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所颁布的项目
管理知识体系(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
BOK),项目管理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
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等多个方面。其基本思
想如下:将某一课程的教学工作看成是一个项目,该项目的负责
人即为项目的授课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等负责。与此同
时,为保证课程的效果,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当将项目管理的
相关方法应用到教学管理中,以确保具体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顺
利实施。
项目管理思想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教学中的主要应
用如下:
1.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教学的目标。目标性是项
目的基本特征之一。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计算机教学时,首要
任务是明确学生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标,即在满足基本教学任
务的前提下,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为出发
点,通过一系列教与学活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可雇佣性的目标。
2.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教学内容及具体安排。范
围管理和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任务。对于计算机课程
教学工作而言,主讲教师应当在教学工作具体开展之前,针对课
程的特点及具体的任务要求,明确课程的主要讲授内容。同时,
可以运用项目管理学中的工作结构分解(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方法,将具体的教学内容按照时间、教学方式等
进行详细分解,明确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而形成较为系统
的教学体系,保证学生计算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教学沟通管理工作。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教
学开展的过程中,沟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主讲
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尤其是学生对教
学中的难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的看法,进而进行
相应的改进,以更好地适应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另一方面,
主讲教师应当加强与其他相关课程教师的沟通,将本课程与相
关课程之间的关联度及对该课程的要求等进行交流,为课程的
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而言,提
升沟通管理效用,需要高等职业院校从制度方面予以支持:一方
面,院方应当尝试构建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不同
专业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获得教学中所需要的相关
信息;另一方面,院方应当着手尝试进行组织结构的改革,打破
常规的院系组织体系,尝试构建“大教研室制”在组织
“大系制”,
上保证教师之间能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4.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成功的关
键。教学质量管理与教材的选取、教师的组织教学、教学考核体
系的制定密不可分。首先,主讲教师应在认真听取学院专业老
师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行业调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色,编
制出既能体现计算机教学所需知识点又具行业特色,体现时代
性、实用性、实践性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
修订和补充。其次,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的教学形式要结
合其教学特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实践性。教学活动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
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
合作意识,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工作任务进行分配,以体现岗位工
作任务和能力需求为中心的多元化实践,突出职业教育以工作
任务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小
组调研、方案制订、功能实现、交流展示、教师点评、组间分享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能力。在工作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教师
进行拓展提升教学,满足不同基础层次学生的计算机学习需
求。再次,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计算
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继续、终生学习的理念,灌输学习方法,提供
必要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不可
缺少的环节。最后,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相
结合的考核模式。过程性评价促进学习效果,而终结性评价是
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
5.改进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针对教
师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基本是由学生来进行评价,这样的评
价方式具有很大的不足,很难保证教学质量评价的真实性。基
于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尝试构建更为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价体
系,从教書、育人、感染力、学生培养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与此同时,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应当由学生、督导组、同事、行业专
家、教师自己共同来完成,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
四、结语
学生就业情况是考核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成果的重要方面,
作为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将培
养学生的可雇佣性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参考文献]
[1]谭亚莉,万晶晶.多重视角下的个体可雇佣能力研究现状评介与未来展望
[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6).
[2]吴国权,张伟.基于胜任特征的可雇佣性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7(4).
[3]孙俊华.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研究:分析视角、构成维度和测量方法[J].
全球教育展望,2010(8).
[4]费茵.浅谈任务驱动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
报,2004(1).
[5]王晓霞,唐雁,周竹荣,等.项目教学法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与
学年设计相结合[J].计算机教育,2010(10).
具体的计算机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高等职业院校可雇佣性项目管理
[作者简介]李明(1967-),女,江苏南京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培训处副处长,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电子商务及计算机应用基
础。(江苏南京210003)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34-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过
渡,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学校、社会、家庭等关注的
焦点。高校毕业生人数在持续攀升的同时,相关企业招聘的人
数并没有增加,加之近年来世界性金融危机、国内通胀等影响,
造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进一步增加。
然而,大学生数量并不是导致其就业难的主要因素,大学生
本身的知识、能力、素质等不能够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尤
其是不能够适应快速变化和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是大学生就
业难的主要因素。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
严峻的就业环境下与普通高等教育毕业学生竞争岗位?提高高
等职业学生的可雇佣性,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
程中必须认真审思的问题,这也是职业教育生存之必然。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职业教育部分,
国家把“提高质量、优化发展”作为统领未来十年高等职业教育
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同时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作为推进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培养高素质技能
人才、培养创业创新创优人才”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
标。基于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能
力、动手能力等作为教育的重点,进而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
的可雇佣性。
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对于电子计算机的依赖程
度越来越高,当今社会,大部分工作的开展,都要以电子计算机
的应用作为支撑。为提高学生的可雇用性,我国高等职业院校
应当重视计算机教学方式的改变,以学生所学专业为基准,全面
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于计算机的驾驭能力。
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及存在的问题
1.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在高等职业院校中,
專业的设置更强调实用性、专业性,专业结构必须与区域产业结
构相适应,专业设置必须向技能型人才紧缺专业方向发展。因
此,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基本属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
算机教学。如何使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方面的
知识而为专业服务,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育中面临的重要
课题。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而言,其本身教学的层
次应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计算机文化教育、理论教育、
应用教育。这三个层面的教育之间具有递进关系:计算机文化
教育和理论教育是开展应用教育的重要保障;计算机应用教育
则是计算机理论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升华,三者统一于高等职业
院校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如图所示。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而言,如何使计算机教育与
所学专业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计算机工具作用,从而增强学生今
后工作的可雇佣性应当贯穿于整个计算机教学的始终。因此,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工作应当在做好计算机文化教育和理
论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计算机应用教育,提升学生应用计算
机的能力。
2.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一,计算机
教学内容不能够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计算机技术发展
势头迅猛,更新速度快。然而,学校的教学很难能够把握住最前
端的技术发展,因而导致学校所学知识与进入工作岗位后差距
甚远,影响到了学生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第二,相关课程的教
学难以实现沟通和配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高级
语言程序教学中,需要应用到诸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方面的
知识,而这些课程教师教授过程中,很难能够考虑到计算机类课
程教学的需要。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与专业脱轨,教学过程
中缺乏专业元素,与行业需求不能紧密联系。第三,计算机课程
教学中教学质量存在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可行的
教学方法,教师很难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单一的教学模式制
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第四,计算机课程教材选择不尽合理。
选择适宜的教材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目前多数
高等职业院校选择本科院校的教材,而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
标是突出实践的技能训练,教材与培养人才模式的不匹配直接
影响到教学的效果。第五,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考核体系过于单
一。单一的考核体制、一卷定成绩不能充分体现高职院校计算
机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三、项目管理思想在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计算机教学中的
应用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学生计算机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及学生的可雇
佣性。基于此,需要通过计算机教学方式的改进,提升高等职业
院校学生计算机教学的效果。
计算机类相关课程的教学,对于具体班级而言,是属于一次
性的教学活动,并且有时间、质量、内容等方面的约束,有其本身 的教学目标,这些因素均符合项目管理本身的要求。因此,可以
尝试将项目管理的思想引入到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教学
中,以提升计算机教学的质量。
在项目管理思想中,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所颁布的项目
管理知识体系(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
BOK),项目管理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沟通管
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等多个方面。其基本思
想如下:将某一课程的教学工作看成是一个项目,该项目的负责
人即为项目的授课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等负责。与此同
时,为保证课程的效果,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当将项目管理的
相关方法应用到教学管理中,以确保具体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顺
利实施。
项目管理思想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教学中的主要应
用如下:
1.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教学的目标。目标性是项
目的基本特征之一。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计算机教学时,首要
任务是明确学生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标,即在满足基本教学任
务的前提下,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为出发
点,通过一系列教与学活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可雇佣性的目标。
2.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教学内容及具体安排。范
围管理和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任务。对于计算机课程
教学工作而言,主讲教师应当在教学工作具体开展之前,针对课
程的特点及具体的任务要求,明确课程的主要讲授内容。同时,
可以运用项目管理学中的工作结构分解(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方法,将具体的教学内容按照时间、教学方式等
进行详细分解,明确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而形成较为系统
的教学体系,保证学生计算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教学沟通管理工作。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教
学开展的过程中,沟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主讲
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尤其是学生对教
学中的难点、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的看法,进而进行
相应的改进,以更好地适应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另一方面,
主讲教师应当加强与其他相关课程教师的沟通,将本课程与相
关课程之间的关联度及对该课程的要求等进行交流,为课程的
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而言,提
升沟通管理效用,需要高等职业院校从制度方面予以支持:一方
面,院方应当尝试构建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不同
专业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获得教学中所需要的相关
信息;另一方面,院方应当着手尝试进行组织结构的改革,打破
常规的院系组织体系,尝试构建“大教研室制”在组织
“大系制”,
上保证教师之间能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4.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成功的关
键。教学质量管理与教材的选取、教师的组织教学、教学考核体
系的制定密不可分。首先,主讲教师应在认真听取学院专业老
师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行业调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色,编
制出既能体现计算机教学所需知识点又具行业特色,体现时代
性、实用性、实践性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
修订和补充。其次,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的教学形式要结
合其教学特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实践性。教学活动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
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
合作意识,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工作任务进行分配,以体现岗位工
作任务和能力需求为中心的多元化实践,突出职业教育以工作
任务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小
组调研、方案制订、功能实现、交流展示、教师点评、组间分享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能力。在工作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教师
进行拓展提升教学,满足不同基础层次学生的计算机学习需
求。再次,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计算
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继续、终生学习的理念,灌输学习方法,提供
必要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不可
缺少的环节。最后,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相
结合的考核模式。过程性评价促进学习效果,而终结性评价是
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
5.改进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针对教
师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基本是由学生来进行评价,这样的评
价方式具有很大的不足,很难保证教学质量评价的真实性。基
于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尝试构建更为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价体
系,从教書、育人、感染力、学生培养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与此同时,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应当由学生、督导组、同事、行业专
家、教师自己共同来完成,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
四、结语
学生就业情况是考核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成果的重要方面,
作为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将培
养学生的可雇佣性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参考文献]
[1]谭亚莉,万晶晶.多重视角下的个体可雇佣能力研究现状评介与未来展望
[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6).
[2]吴国权,张伟.基于胜任特征的可雇佣性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7(4).
[3]孙俊华.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研究:分析视角、构成维度和测量方法[J].
全球教育展望,2010(8).
[4]费茵.浅谈任务驱动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
报,2004(1).
[5]王晓霞,唐雁,周竹荣,等.项目教学法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与
学年设计相结合[J].计算机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