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普高生相比,职高生无论在学习目的性方面,还是在基础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导致的结果是多数职高生对计算机语言学习没有兴趣,缺乏信心,上课无精打采,甚至睡觉,制造混乱等。因此近年来,我尝试运用排演式教育法,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置于教学过程之首,保证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
创设“排演”情境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并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培养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独立探索、由具体到抽象的学习态度和执著追求真理的优秀品质。
排演法的基本要求是: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演示前要根据教学需要,作好教具准备,用以演示的对象要有典型性,能够突出显示所学材料的主要特征。2、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让他们知道要看什么,怎么看,需要考虑什么问题。3、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排演”是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通过亲自动手,去探究教师提供给他们的实物材料,“排演”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排演”思考操作步骤,提炼处理思路,转化为专业化的处理命令
针对职中学生的特征,我在课前会仔细斟酌内容,只要能用排演法的,我总是积极制作教具,给学生以动手探索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探索、集体合作、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如C语言交换两变量a,b的值的教学,学生已经学过一个变量同一时刻只能存放一个数据,若重新给变量赋值,则新值覆盖掉旧值,学生的困难是定义一个变量就在内存中申请了一个特定的空间,空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对空间里的值是否变化,如何变化理解应用不了。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排演法教学。
在第一个班级,我用学生的座位做例子,引导学生分析一个座位上坐一名同学,当另一位同学坐在你的座位上时,你是不是就被挤出来了,这样引导理解变量的赋值,学生都明白了,但当我引导其通过两位同学排演换座位的例子来推理书写变量的交换思路时,问题出现了,同学们囿于常规换座位的思维,认为两人直接交换就行了,书写出来的C语言语句是a=b; b=a;这显然错了,说明这个排演示例选择不完善,被生活中的常规思路干扰。
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时我带了标签上贴着A、B的两瓶饮料来到教室,请同学们操作交换A、B瓶中的饮料,同学们积极思考,很快想到了做法:把A瓶中的饮料先倒到一边,把B瓶中的饮料倒入A瓶,再把倒在一边的原A瓶中的饮料倒回B瓶中。我真诚表扬了同学们爱动脑的好习惯,同时请叫喊最大声,基础差点的后进生动手操作。学生准备动手时,发现了操作要进行下去自然生成的知识:问我饮料倒在那儿。
我及时表扬问的好,同时请大家思考倒在那儿,学生说,还需要一个容器存放,引导成功,请同学再进一步思考这容器的作用是什么,暂存饮料,我表扬大家“暂”字说的好,提供给排演的学生一个贴标签C的空瓶,该同学圆满结束了演示。接着我请大家总结操作步骤,整理成理论思路,第一步倒出A瓶饮料到C瓶(老师提示补充是暂存在C瓶中),第二步将B瓶中饮料倒入A瓶,第三步将C瓶中暂存的原A瓶的饮料倒入B瓶。之后我请大家转化为C语言思维表述一下,并写出合法的C语言语句:c=a; a=b; b=c;下课后,我在两个班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第一个班的学生反应理解不了为什么需要三句才能实现交换,第二个班的学生反应能理解,但在做题时我发现他们学的很死,很呆板,大部分是死记硬背的课堂上教的语句命令,在做课后习题时有反映不过来的情况。根据反馈结果,我立马进行了研究调整。
在第三个班,除进行第二个班的操作外,我进一步提问学生还有别的操作方法吗?学生通过动手很快又得出了另一种方法,先倒b瓶,再倒a瓶,即c=b; b=a; a=c; 接着我用示错法进一步巩固,那老师这样写C语言语句,你来摸拟操作,思考对不对,为什么?c=a; a=b; b=a;或c=a; a=c; c=b; 学生们开始模拟动手操作一番,得出否定答案。接着老师问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思路混乱的错误呢?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形成结论,紧紧抓住两点:“倒往哪个瓶”,“哪个瓶空了”。转换成C语言专业术语,就是在写三个交换语句时,紧紧围绕赋给哪个变量,哪个变量可以再被重新赋值,不丢失原数据,已经放到第三方变量中了嘛。即该变量的值先暂存在另一个变量中后,该变量就能接收数据,接收新的赋值。这样第三个语句也就便于理解了。(这三条语句实质上围成了一个圈,同时在语句上根据思路画出一个圈帮助学习巩固思维)。接着我设计了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同样在下课后我进行了调查,学生反应思路很清,效果很好,而且怎么写也不会错,哪里需要再死记硬背,对这样的效果我很满意。
而且排演法迁移作用也很明显。在随后的冒泡排序法排列多个数据的值的C语言编程中学生也理解容易。
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应用“排演”教学法,根据反馈效果不断修正操作步骤,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步骤:1、选取事例:尽量是学生身边的事例,原则是歧义性少,通过动手后能揭示抽象的C语言知识点处理思路。2、提供教具:原则是不必一次性全部呈现,应有层次地提供,给学生思考的空间。3、设计悬念 4、组织操作 5、示错学习 6、复归语言 7、举一反三 8、体现本质。
(孝义职教中心)
创设“排演”情境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并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培养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独立探索、由具体到抽象的学习态度和执著追求真理的优秀品质。
排演法的基本要求是: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演示前要根据教学需要,作好教具准备,用以演示的对象要有典型性,能够突出显示所学材料的主要特征。2、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让他们知道要看什么,怎么看,需要考虑什么问题。3、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排演”是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通过亲自动手,去探究教师提供给他们的实物材料,“排演”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排演”思考操作步骤,提炼处理思路,转化为专业化的处理命令
针对职中学生的特征,我在课前会仔细斟酌内容,只要能用排演法的,我总是积极制作教具,给学生以动手探索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探索、集体合作、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如C语言交换两变量a,b的值的教学,学生已经学过一个变量同一时刻只能存放一个数据,若重新给变量赋值,则新值覆盖掉旧值,学生的困难是定义一个变量就在内存中申请了一个特定的空间,空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对空间里的值是否变化,如何变化理解应用不了。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排演法教学。
在第一个班级,我用学生的座位做例子,引导学生分析一个座位上坐一名同学,当另一位同学坐在你的座位上时,你是不是就被挤出来了,这样引导理解变量的赋值,学生都明白了,但当我引导其通过两位同学排演换座位的例子来推理书写变量的交换思路时,问题出现了,同学们囿于常规换座位的思维,认为两人直接交换就行了,书写出来的C语言语句是a=b; b=a;这显然错了,说明这个排演示例选择不完善,被生活中的常规思路干扰。
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时我带了标签上贴着A、B的两瓶饮料来到教室,请同学们操作交换A、B瓶中的饮料,同学们积极思考,很快想到了做法:把A瓶中的饮料先倒到一边,把B瓶中的饮料倒入A瓶,再把倒在一边的原A瓶中的饮料倒回B瓶中。我真诚表扬了同学们爱动脑的好习惯,同时请叫喊最大声,基础差点的后进生动手操作。学生准备动手时,发现了操作要进行下去自然生成的知识:问我饮料倒在那儿。
我及时表扬问的好,同时请大家思考倒在那儿,学生说,还需要一个容器存放,引导成功,请同学再进一步思考这容器的作用是什么,暂存饮料,我表扬大家“暂”字说的好,提供给排演的学生一个贴标签C的空瓶,该同学圆满结束了演示。接着我请大家总结操作步骤,整理成理论思路,第一步倒出A瓶饮料到C瓶(老师提示补充是暂存在C瓶中),第二步将B瓶中饮料倒入A瓶,第三步将C瓶中暂存的原A瓶的饮料倒入B瓶。之后我请大家转化为C语言思维表述一下,并写出合法的C语言语句:c=a; a=b; b=c;下课后,我在两个班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第一个班的学生反应理解不了为什么需要三句才能实现交换,第二个班的学生反应能理解,但在做题时我发现他们学的很死,很呆板,大部分是死记硬背的课堂上教的语句命令,在做课后习题时有反映不过来的情况。根据反馈结果,我立马进行了研究调整。
在第三个班,除进行第二个班的操作外,我进一步提问学生还有别的操作方法吗?学生通过动手很快又得出了另一种方法,先倒b瓶,再倒a瓶,即c=b; b=a; a=c; 接着我用示错法进一步巩固,那老师这样写C语言语句,你来摸拟操作,思考对不对,为什么?c=a; a=b; b=a;或c=a; a=c; c=b; 学生们开始模拟动手操作一番,得出否定答案。接着老师问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思路混乱的错误呢?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形成结论,紧紧抓住两点:“倒往哪个瓶”,“哪个瓶空了”。转换成C语言专业术语,就是在写三个交换语句时,紧紧围绕赋给哪个变量,哪个变量可以再被重新赋值,不丢失原数据,已经放到第三方变量中了嘛。即该变量的值先暂存在另一个变量中后,该变量就能接收数据,接收新的赋值。这样第三个语句也就便于理解了。(这三条语句实质上围成了一个圈,同时在语句上根据思路画出一个圈帮助学习巩固思维)。接着我设计了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同样在下课后我进行了调查,学生反应思路很清,效果很好,而且怎么写也不会错,哪里需要再死记硬背,对这样的效果我很满意。
而且排演法迁移作用也很明显。在随后的冒泡排序法排列多个数据的值的C语言编程中学生也理解容易。
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应用“排演”教学法,根据反馈效果不断修正操作步骤,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步骤:1、选取事例:尽量是学生身边的事例,原则是歧义性少,通过动手后能揭示抽象的C语言知识点处理思路。2、提供教具:原则是不必一次性全部呈现,应有层次地提供,给学生思考的空间。3、设计悬念 4、组织操作 5、示错学习 6、复归语言 7、举一反三 8、体现本质。
(孝义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