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演式教学法探索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普高生相比,职高生无论在学习目的性方面,还是在基础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导致的结果是多数职高生对计算机语言学习没有兴趣,缺乏信心,上课无精打采,甚至睡觉,制造混乱等。因此近年来,我尝试运用排演式教育法,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置于教学过程之首,保证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
  创设“排演”情境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并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培养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独立探索、由具体到抽象的学习态度和执著追求真理的优秀品质。
  排演法的基本要求是: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演示前要根据教学需要,作好教具准备,用以演示的对象要有典型性,能够突出显示所学材料的主要特征。2、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让他们知道要看什么,怎么看,需要考虑什么问题。3、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排演”是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通过亲自动手,去探究教师提供给他们的实物材料,“排演”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排演”思考操作步骤,提炼处理思路,转化为专业化的处理命令
  针对职中学生的特征,我在课前会仔细斟酌内容,只要能用排演法的,我总是积极制作教具,给学生以动手探索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探索、集体合作、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如C语言交换两变量a,b的值的教学,学生已经学过一个变量同一时刻只能存放一个数据,若重新给变量赋值,则新值覆盖掉旧值,学生的困难是定义一个变量就在内存中申请了一个特定的空间,空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对空间里的值是否变化,如何变化理解应用不了。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排演法教学。
  在第一个班级,我用学生的座位做例子,引导学生分析一个座位上坐一名同学,当另一位同学坐在你的座位上时,你是不是就被挤出来了,这样引导理解变量的赋值,学生都明白了,但当我引导其通过两位同学排演换座位的例子来推理书写变量的交换思路时,问题出现了,同学们囿于常规换座位的思维,认为两人直接交换就行了,书写出来的C语言语句是a=b; b=a;这显然错了,说明这个排演示例选择不完善,被生活中的常规思路干扰。
  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时我带了标签上贴着A、B的两瓶饮料来到教室,请同学们操作交换A、B瓶中的饮料,同学们积极思考,很快想到了做法:把A瓶中的饮料先倒到一边,把B瓶中的饮料倒入A瓶,再把倒在一边的原A瓶中的饮料倒回B瓶中。我真诚表扬了同学们爱动脑的好习惯,同时请叫喊最大声,基础差点的后进生动手操作。学生准备动手时,发现了操作要进行下去自然生成的知识:问我饮料倒在那儿。
  我及时表扬问的好,同时请大家思考倒在那儿,学生说,还需要一个容器存放,引导成功,请同学再进一步思考这容器的作用是什么,暂存饮料,我表扬大家“暂”字说的好,提供给排演的学生一个贴标签C的空瓶,该同学圆满结束了演示。接着我请大家总结操作步骤,整理成理论思路,第一步倒出A瓶饮料到C瓶(老师提示补充是暂存在C瓶中),第二步将B瓶中饮料倒入A瓶,第三步将C瓶中暂存的原A瓶的饮料倒入B瓶。之后我请大家转化为C语言思维表述一下,并写出合法的C语言语句:c=a; a=b; b=c;下课后,我在两个班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第一个班的学生反应理解不了为什么需要三句才能实现交换,第二个班的学生反应能理解,但在做题时我发现他们学的很死,很呆板,大部分是死记硬背的课堂上教的语句命令,在做课后习题时有反映不过来的情况。根据反馈结果,我立马进行了研究调整。
  在第三个班,除进行第二个班的操作外,我进一步提问学生还有别的操作方法吗?学生通过动手很快又得出了另一种方法,先倒b瓶,再倒a瓶,即c=b; b=a; a=c; 接着我用示错法进一步巩固,那老师这样写C语言语句,你来摸拟操作,思考对不对,为什么?c=a; a=b; b=a;或c=a; a=c; c=b; 学生们开始模拟动手操作一番,得出否定答案。接着老师问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思路混乱的错误呢?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形成结论,紧紧抓住两点:“倒往哪个瓶”,“哪个瓶空了”。转换成C语言专业术语,就是在写三个交换语句时,紧紧围绕赋给哪个变量,哪个变量可以再被重新赋值,不丢失原数据,已经放到第三方变量中了嘛。即该变量的值先暂存在另一个变量中后,该变量就能接收数据,接收新的赋值。这样第三个语句也就便于理解了。(这三条语句实质上围成了一个圈,同时在语句上根据思路画出一个圈帮助学习巩固思维)。接着我设计了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同样在下课后我进行了调查,学生反应思路很清,效果很好,而且怎么写也不会错,哪里需要再死记硬背,对这样的效果我很满意。
  而且排演法迁移作用也很明显。在随后的冒泡排序法排列多个数据的值的C语言编程中学生也理解容易。
  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应用“排演”教学法,根据反馈效果不断修正操作步骤,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步骤:1、选取事例:尽量是学生身边的事例,原则是歧义性少,通过动手后能揭示抽象的C语言知识点处理思路。2、提供教具:原则是不必一次性全部呈现,应有层次地提供,给学生思考的空间。3、设计悬念 4、组织操作 5、示错学习 6、复归语言 7、举一反三 8、体现本质。
  (孝义职教中心)
  
其他文献
科学不仅是知识,而且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展现,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科学教育绝不能仅限于科学知识的传播与灌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科学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科学精神的时代内涵,领略科学探索者的人格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启迪学生的科学创造性。研究性学习正是体现上述思想和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研究性学习概念的界定   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
期刊
所谓发散思维,它是从一特定的信息目标出发向外辐射,多角度、多方面思考、想象,从而探索出多种多样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的思维方式。地理教学需要发散思维,地理教学也能够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学科优势,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生知识、开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下面我就“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谈谈一点浅见。  一、激发学生
期刊
电子得失守恒,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原电池或电解池中,均如此。它广泛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各种计算,甚至还包括电解产物的计算。  例1.已知某强氧化剂[RO(OH)2]+能被亚硫酸钠还原到较低价态,如果还原含 2.4×10-3mol[RO(OH)2]+的溶液到低价态,需12mL0.2mol/L的亚硫酸钠溶液,那么R元素
期刊
近年来,随着测绘事业的不断发展,生产上对建筑施工测量的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教学中的某些不适应及缺陷也逐步显现出来,这迫切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和改进建筑施工测量的教学内容,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一、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内容陈旧 。现行教材内容陈旧,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仍然以讲述光学仪器的测量方法为主。对于新仪器、新技术的知识只是轻描淡写地介绍,很难适应当今测绘形式发展的需要。 
期刊
终身体育是指人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体育培养及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的总和,即一个人从诞生开始到生命终结的完整的体育教育、体育活动的过程。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同时,努力渗透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从而提升人的终身身体素质。  一、提升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会给学习带来很大帮助。兴趣在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是一种个性
期刊
摘要:剖析了当前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演示实验有意出错、引导学生改进演示方案、对比不同演示实验设备与方案等三方面建议,并辅以具体案例。  关键词:物理演示实验 创新能力 实验改进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中,物理实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课堂演示实验在教学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期刊
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中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其目标主要是想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但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较多误区,举其要有四:  1.目的偏离,即忽视、轻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这种主体性;  2.过程简化,即教师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的富于个体独特品格的认知过程;  3.教法单一,即老师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精神内核。新课程标
期刊
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还课堂以学生。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过去的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而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此反思过去自己曾经努力求索
期刊
每到假期,我就要携家人回到我曾经生活过的大山。我的家在山区,每次回家都要翻越两座大山,山高坡陡,道路崎岖。每次爬山,我13岁的女儿都会抱怨。没有办法,这就是代沟。但是,回老家本来是件快乐的事情,总不能带着抱怨回家吧,我想。后来,我就给我的孩子讲,我们祖祖辈辈就是这样过过来的。是大山给了我们坚毅的性格和无穷的力量;是大山赋予我们质朴的品格;没有这大山的考验,就不会有我们顽强的生命力。   我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