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产生于不同的地区,因而艺术作品中也透漏着世界各地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人文特色等,也正因为如此,艺术作品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而这些差异性是由多种元素造成的,不同的元素也成为艺术作品独特风格的来源之一。
優秀的艺术理论是艺术作品的中心思想,也是艺术作品的创作前提。比如我国的绘画艺术作品注重“天人合一”、“心物统一”的境界,它是由我国的禅宗、儒家和道家思想演化而来的,在艺术作品中达到形神兼备与和谐的功效,属于一种哲学艺术;而西方艺术作品则来源于人体解剖学、色彩学、透视学等科学研究,因而被称为科学艺术。
我国的绘画一向与意境和传统哲学相关联,是我国美学的评判标准之一。首先,艺术所要求的意境或者境界主要是物化之情和情化之物升华的结晶。其次,在绘画的标准中还有许多抽象性的概念,如神、意、韵、静、势、道、气、心、物、骨、理、质、实、虚、风等哲学理念,也可以说我国的绘画艺术是一种哲学化的艺术。我国绘画艺术中的事物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可塑造、可装饰的形象,与西方绘画中的光影层次、色彩变化、透视、凹凸的写实形象有着很大的差异。如齐白石老年时的画作,看上去似乎不拘章法,随意挥洒,只消几笔便能完成,但由于其笔墨的浓淡干湿都恰到好处,所以看上去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我国绘画艺术色彩简炼,但艺术精神卓尔不凡,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绘画的初始阶段讲究“随类赋彩”,体现出世间万物的自然属性。但随着艺术的发展和科技的成熟,艺术作品的真实色彩却逐渐被忽视了,所谓“唐重丹青,元人水墨淋漓”,即指此。墨迹间的虚白似乎能发出万紫千红的色彩。难怪笪重光说:“墨之倾泼,势等崩云;墨之沉凝,色同碎锦。”可见,中国绘画的创作不是单一的模仿,而是根据艺术家的审美直觉,运用简化的形象,按一定的手法处理,实现与现实事物相统一的形象,从而达到以小见大、以简代繁、以少胜多、以片面窥全面的效果。
而西方绘画上除科学观察法外,也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比如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但丁、狄德罗、黑格尔等倡导的“摹仿论”、“反映论”、“现实主义”等。所以,西方绘画者最初是以人物为主要创作对象,然后运用自然科学、物理光学、人体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等科学手法进行写实创作,并追求造型的准确、质感、光感、再现等。其中最初的代表人物就是乔托,他引领着西方艺术继续向这个方向发展,而其中线性透视应用是艺术发展的关键要素,空气透视和色彩透视的使用则是到法国印象派绘画时才最终得以实现。可见,西方绘画更多的是表现科学的一种艺术。
另外,我国的绘画艺术还受到了文学思想的影响。比如儒家学派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主张的“文质彬彬”、“成教化、助人伦”、“中庸之道”、“修身养性”等思想,这些思想的融入使绘画艺术追求和谐美,主张不偏不倚,强调含蓄,追求“浩然正气”、“充实之美”、“文质相辅”,但要适当结合,保证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具体来说,中国的美学范畴体系是由道家思想转变而来的,对于初期的山水画影响颇大。老庄哲学崇尚无为,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应该顺应大自然,与自然保持亲和的关系,认为天地和谐是最高的境界,而天地之和是“天乐”、“大美”。道家的这些思想促使画家们超尘出世、隐逸山林,在自然中注入人的情感。总之,道家和儒道思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并存于画家的修养与创作之中,对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知道不同的绘画艺术产生于不同的人群和地区,对此我国美学家宗白华认为,西方的文化主要来源于希腊,绘画的基础也是来源于希腊艺术。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的艺术作品成为了绘画的基础,引导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其次,西方绘画艺术还融入了大量的科学思想,这样形成了一种科学思想与人文思想并存的绘画艺术。达·芬奇在他的《画论》中说“最可夸奖的绘画是最能形似的绘画”,因此他们的绘画以希腊的雕刻为范本。所谓“美”,就是“和谐的形式”,而“和谐的形式”又以希腊的建筑为最高典范。总而言之,“模仿自然”和“形式的和谐”便成了西方绘画的中心问题。正因如此,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冈布里奇还明确指出:“希腊诸大师曾受到埃及人的影响,而我们全都是希腊人的学生。”由此可见,西方绘画艺术源于古希腊的模仿自然与“和谐的形式”的思想中。
相对来说,我国的绘画虽然没有科学的思想作为指导,但受人文思想的影响较大。像青铜器时代以及汉代艺术中的花纹、生动活泼的造型、流动的线条等都是中国绘画的特点,汉代著名的画像石、砖等都包含着中国的时代文化。还有我国唐朝时期的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等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与艺术元素。也可以说,不同艺术有着不同的来源,中西绘画的艺术差异也是如此的。西方绘画融入了先进的科学知识,因而可以看成是一种写实的记录。而中国绘画追求的是一种美的境界,因而带有一定的虚拟。但随着文化的频繁交流,中西方的文化也呈现了一种互补的趋势,使彼此的绘画艺术都有了一定的改变。对中西绘画之所以进行比较,是为了看到差别,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求同存异。艺术是没有国界的,随着文化和艺术交流的日益频繁,中西方的绘画艺术将朝着中西融合的方向发展。
| 作者单位:凯里学院
编校:武 琼
優秀的艺术理论是艺术作品的中心思想,也是艺术作品的创作前提。比如我国的绘画艺术作品注重“天人合一”、“心物统一”的境界,它是由我国的禅宗、儒家和道家思想演化而来的,在艺术作品中达到形神兼备与和谐的功效,属于一种哲学艺术;而西方艺术作品则来源于人体解剖学、色彩学、透视学等科学研究,因而被称为科学艺术。
我国的绘画一向与意境和传统哲学相关联,是我国美学的评判标准之一。首先,艺术所要求的意境或者境界主要是物化之情和情化之物升华的结晶。其次,在绘画的标准中还有许多抽象性的概念,如神、意、韵、静、势、道、气、心、物、骨、理、质、实、虚、风等哲学理念,也可以说我国的绘画艺术是一种哲学化的艺术。我国绘画艺术中的事物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可塑造、可装饰的形象,与西方绘画中的光影层次、色彩变化、透视、凹凸的写实形象有着很大的差异。如齐白石老年时的画作,看上去似乎不拘章法,随意挥洒,只消几笔便能完成,但由于其笔墨的浓淡干湿都恰到好处,所以看上去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我国绘画艺术色彩简炼,但艺术精神卓尔不凡,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绘画的初始阶段讲究“随类赋彩”,体现出世间万物的自然属性。但随着艺术的发展和科技的成熟,艺术作品的真实色彩却逐渐被忽视了,所谓“唐重丹青,元人水墨淋漓”,即指此。墨迹间的虚白似乎能发出万紫千红的色彩。难怪笪重光说:“墨之倾泼,势等崩云;墨之沉凝,色同碎锦。”可见,中国绘画的创作不是单一的模仿,而是根据艺术家的审美直觉,运用简化的形象,按一定的手法处理,实现与现实事物相统一的形象,从而达到以小见大、以简代繁、以少胜多、以片面窥全面的效果。
而西方绘画上除科学观察法外,也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比如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但丁、狄德罗、黑格尔等倡导的“摹仿论”、“反映论”、“现实主义”等。所以,西方绘画者最初是以人物为主要创作对象,然后运用自然科学、物理光学、人体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等科学手法进行写实创作,并追求造型的准确、质感、光感、再现等。其中最初的代表人物就是乔托,他引领着西方艺术继续向这个方向发展,而其中线性透视应用是艺术发展的关键要素,空气透视和色彩透视的使用则是到法国印象派绘画时才最终得以实现。可见,西方绘画更多的是表现科学的一种艺术。
另外,我国的绘画艺术还受到了文学思想的影响。比如儒家学派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主张的“文质彬彬”、“成教化、助人伦”、“中庸之道”、“修身养性”等思想,这些思想的融入使绘画艺术追求和谐美,主张不偏不倚,强调含蓄,追求“浩然正气”、“充实之美”、“文质相辅”,但要适当结合,保证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具体来说,中国的美学范畴体系是由道家思想转变而来的,对于初期的山水画影响颇大。老庄哲学崇尚无为,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应该顺应大自然,与自然保持亲和的关系,认为天地和谐是最高的境界,而天地之和是“天乐”、“大美”。道家的这些思想促使画家们超尘出世、隐逸山林,在自然中注入人的情感。总之,道家和儒道思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并存于画家的修养与创作之中,对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知道不同的绘画艺术产生于不同的人群和地区,对此我国美学家宗白华认为,西方的文化主要来源于希腊,绘画的基础也是来源于希腊艺术。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的艺术作品成为了绘画的基础,引导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其次,西方绘画艺术还融入了大量的科学思想,这样形成了一种科学思想与人文思想并存的绘画艺术。达·芬奇在他的《画论》中说“最可夸奖的绘画是最能形似的绘画”,因此他们的绘画以希腊的雕刻为范本。所谓“美”,就是“和谐的形式”,而“和谐的形式”又以希腊的建筑为最高典范。总而言之,“模仿自然”和“形式的和谐”便成了西方绘画的中心问题。正因如此,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冈布里奇还明确指出:“希腊诸大师曾受到埃及人的影响,而我们全都是希腊人的学生。”由此可见,西方绘画艺术源于古希腊的模仿自然与“和谐的形式”的思想中。
相对来说,我国的绘画虽然没有科学的思想作为指导,但受人文思想的影响较大。像青铜器时代以及汉代艺术中的花纹、生动活泼的造型、流动的线条等都是中国绘画的特点,汉代著名的画像石、砖等都包含着中国的时代文化。还有我国唐朝时期的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等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与艺术元素。也可以说,不同艺术有着不同的来源,中西绘画的艺术差异也是如此的。西方绘画融入了先进的科学知识,因而可以看成是一种写实的记录。而中国绘画追求的是一种美的境界,因而带有一定的虚拟。但随着文化的频繁交流,中西方的文化也呈现了一种互补的趋势,使彼此的绘画艺术都有了一定的改变。对中西绘画之所以进行比较,是为了看到差别,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求同存异。艺术是没有国界的,随着文化和艺术交流的日益频繁,中西方的绘画艺术将朝着中西融合的方向发展。
| 作者单位:凯里学院
编校:武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