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廷琥学术成就探析

来源 :贵州文史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2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焦延琥为清代通儒焦循之子,幼承家学,研治经史。本文主要考察其生平著述、交游及其家学渊源。扬州学派是清中后期作为继吴、皖而兴起重要学术流派,其特征之一是大族盛门承担着学术文化的传承,家族成员积极参与,力图维护其学术传统,故其学通常能延续到两代以外,由此形成了博通经史、世代傅承的地域学术文化氛围。
  关键词:焦延琥 扬州学派 家学
  中国分类号:K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4)01-37-43
  焦廷琥(1782-1821),字虎玉,清扬州府甘泉人,其父焦循有通儒之称。廷琥幼承家学,学通经史,并工诗文。虽英年早逝,但遗著也有十余种。目前为止所见,除台湾学者有一两篇文章论述外,国内鲜有学人论及之,本文探析其学术成长过程及成就,兼论扬州学派的家学特征。
  一、生平与交游
  焦循二十岁得长子廷琥,后十年生子廷绣,廷绣三岁而殇,因此他对廷琥颇为珍爱。但焦廷琥体质较弱,在他的《蜜梅花馆诗录》中多见记述患病的诗篇,如《病起》之“一月不出户”、《病坐不能出户》之“枯坐倏三月”、《江口待风》之“扶病来登江上舟”、《村居》之“年荒况值病中过”等,焦循《李名医记》更详细记述廷琥几次大病的始末。廷琥也曾因病废读而研习医书,如《吴少文太学康以近作见示作诗答之》:“观诗我复忆平生,壬戌癸亥迄乙丑。前年一病死复生,豪气消磨却何有。椟贮奇书几万卷,昔尝纵观今则否。兴来枯坐或无俚,岐黄之理欲强剖。玉函金匮列几席,不能解者十之九。系楫中流尽著鞭,眼前金印俱如斗。岂欲秋园老一经,几年湖上谈农亩。”又如《病起》:“病里当春不似春,宫躔摩蝎困吾身。阴阳舛谬非三世(病痰饮误服熟地黄,病遂大剧),旦夜焦劳累两亲。久束妆书终日懒,递更物候几番新。药炉检点呼童仆,枯坐窗前看隙尘。”
  廷琥自幼随父读书,虽然在他们父子的著述中很少看到关于问学授受的文字,但他与年长八岁的叔父焦征同受学于焦循则是事实。焦循在《馈酪集自序》中记述教授三弟焦征读经,征读书未熟,他体罚之,竞至出血,可知道廷琥的就学环境也必然是严厉的。另外焦循辞世之际,面授廷琥务必使三个孙子授易、授诗、授书,希望勤读书以传家业,可见他对继承家传儒业的重视,自然,在教授廷琥时候不免教之以严而望之甚高。焦循第二次离开扬州赴浙江阮元幕府襄校文事之际,便让十四岁的廷琥随侍左右,以增广见闻。
  阮元在浙江学政任上以经史校士,将天文算学别为一科,焦循以擅长算学而协助阮元批阅课卷。清代自康熙时重视天文算学知识,设立算学馆,令八旗子弟学习。至乾隆时,戴震在四库馆校勘整理十余部古代数学名著,名气大噪,部分士子逐渐有以掌握数学知识作为进身之阶的倾向,阮元甚至以是否掌握算学知识作为通儒的标准。焦循早年家居时得读梅文鼎著述而对算学产生兴趣,渐次著成《里堂学算记》数种,此次在阮元幕府期间,得与幕宾数学家李锐、汪莱交相问难,时称“谈天三友”,算学大为增进。而廷琥也熟知平面三角之法,据阮元《定香亭笔谈》记载,他曾令廷琥步筹推算,以验得数,而百不失一;即韵赋诗,也时有佳句,这位名父之子始崭露头角。稍后,焦循至宁波访万氏遗书,登天一阁观书,又过吴中,请教于钱大昕,凡此,廷琥皆随从。不过这一次经历较短,数月之后,廷琥患湿病严重,返回扬州家居养病,他的第一次远游即此而已,但已经开阔眼界,流播声名。
  嘉庆六年(1801),廷琥十九岁,随叔父焦征至泰州应院试,二人皆成廪生。此后不再事帖括,而是潜心从父受学,辅助父亲的学术研究。除了三十岁时至高邮、泰州,三十三岁过金陵,其余时间都是闭门读书。廷琥由科举之道转向继承家族的纯学术研究,大约为父亲键户力学的精神所影响,而他多病的体魄也是客观原因之一。
  焦循四十一岁后家居不出,肆力著述;时廷琥二十一岁,侍父左右,助其整理资料,边受学,边撰述,亦渐有所成。如王绍文请焦循序《九经三传沿革例》,焦循即命廷琥以任启运、鲍廷博两刻本校之,得异同九十条;又如,焦循著生平力作《孟子正义》,廷琥费时两载,协助编《孟子长编》三十卷;《孟子正义》草稿成,焦循手录至十二卷而病逝,以未能完录为憾,即世告廷琥此书无需修改,惟所引用书籍需一一校对,以免传写有误。先是,廷琥前一年病吐血,赢弱之极,父丧后抱病校书,不肯懈怠,终于校勘一过,然未及付梓,即于半载之后追父而去,卒前叩头涕泣,以刊刻父书托付叔父焦征。
  廷琥的交游范围除了因为父亲而结识的学界前辈,如阮元、钱大昕等,其往来友人多限于扬州境内,如阮元从弟阮亨,著有《珠湖草堂诗钞》、《珠湖草堂笔记》等,少廷琥一岁,是廷琥的从舅,二人濒临而居,较投契。廷琥有《和阮梅叔先生亨寒柝诗韵》、《题阮梅叔先生珠湖渔隐图》。又吴康,诗人,与焦循年相若,与廷琥为忘年交,著有《白茆草堂集》,二人聚必有酒。廷琥有《访吴少文太学康即题其白茆草堂诗》、《观棋和吴少文太学》。焦循、廷琥相继卒后后,吴康有《吊里堂并令嗣虎玉》诗,其三云:“死不忘亲无愧孝,生能承业自余芳(自注:虎玉见赏汤学使,有家学渊源之誉)。一门风雅推吾里,两代沦亡惨客肠。遗迹尚留茅屋壁(自注:虎玉曾为余作《白茆草堂记》),欲看先觉泪沾裳。”吴康与焦征也相善。又有邑人何方衢,年岁相仿,彼此激赏,然年二十三即卒,廷琥谱《八声甘州》哭之,又为作权厝志。他如乡人丁椿、毛梦鹏、王桂、周岱等。
  廷琥之友朋多长于诗词,因为父亲有通儒之称,廷琥不假外傅,故其交相论学之友不多。廷琥有弟子数人,但都未能发扬他的学问。廷琥有三子,授易、授书、授诗,不见于著录,盖未能传家学。
  二、著述成就
  廷琥著述,据其叔父焦征《先兄事略跋》载有十种,而赖贵三《焦循年谱新编》附录《焦虎玉先生著述书目》则有十五种,但自注云有七种未见传本。
  现在仅针对所见著述,剖析其为学源流。
  (一)《尚书申孔篇》一卷
  乾嘉学者研治《尚书》者如阎若璩、惠栋、王呜盛等皆以汉儒传注为宗,否定伪孔传,只有毛奇龄能据伪孔传内容予以认可。焦循以为孔传之善应分别观之,其《尚书孔氏传》指出孔安国传虽然是伪书,但将其视作魏晋间人之书,仍有可取之处,且较之汉儒传注者有七大长处,疏通文意则比汉代经师马融、郑玄更为精确详细。这种观点在当时比较有创见性,廷琥嘉庆二十年、三十四岁时作《尚书申孔篇》,以衍父说,其自序曰:“今年读《尚书注疏》,因举若干条与门人辈论之,录得一卷,即名曰《尚书申孔篇》。”又跋曰:“右十九条,孔义之可采者,不止此也,此特较马郑之说而见其长者耳。”廷琥欲申明孔传,故每条都引孔《疏》以反驳马郑,具体从句读、字义、事理、制度四个方面分析,以支持其孔《疏》别有佳处的观点。   在此书的序跋文字中,廷琥未提曾得到父亲之指导,但与焦循《尚书孔氏传补疏》却有见解相同之处,据此,江瀚以其掩盖父名而讥之。其实,早在嘉庆十五、十六年之际,焦循撰《国史儒林文苑传议》,就提出尚书伪孔传胜于汉儒之处,嘉庆十九年完成《尚书补疏》的校录工作;廷琥之作完成于嘉庆二十年十二月。可以肯定的说,《尚书申孔篇》乃受之父教,廷琥学问来自父授,世人皆知,毋庸置疑,后人过度揣测,实是节外生枝。
  (二)《冕服考》四卷
  焦循于乾隆五十五年撰《群经宫室图》,嘉庆三年撰成《毛诗鸟兽草木虫鱼释》,考证经义中名物。他曾面授廷琥云,三代制度散见于群经,宫室外最需要考核的是冠服,因为有关经义匪浅。廷琥有感于心,遂搜讨古代冠服制度。其时纳入乾嘉考证学范围的有《三礼》、《诗经》等古经义中的相关名物,如宫室、草木鸟兽、车制、冠服、器具等,黄宗羲、江永、戴震、程瑶田、焦循、任启运等,皆有名物考证著述传世,廷琥此书之撰述,也为当时学风所染。后廷琥读任大椿之《深衣释例》、《弁服释例》,发现其中没有涉及男性礼服,于是发愿补充之。他的体例是,先列出自己的观点,次列取群经之相关文字,次考核汉唐注疏,再辅以杜佑、聂崇义等之书,而其考证文字附以案语。成书于嘉庆十九年,时三十三岁。开篇云“冕作于黄帝”,下引《说文》、《世本》、《后汉书》表明出处,并疏通《世本》之“黄帝作冕”。关于服制的考察,清代学者屡屡涉及,任大椿之外,如黄宗羲《深衣考》、江永《深衣考误》《乡党图考》、戴震《深衣解》、程瑶田《仪礼丧服文足征记》、宋绵初《释服》、许瀚《释布》等,廷琥能别古代礼服而出为一书,其开拓精神值得肯定。至以为其辨析精核,不次于其父,比宋绵初之《释服》完备,则非虚誉之词。但此书有文无图,不免遗憾,因为据其文字分析,冕服之结构、尺寸、饰物等,应是可以图例辅助,大概他基于经典,仅释文字而已,没有实践绘图,或参考其它图本。
  (三)《三传经文辨异》四卷
  焦循幼时读《春秋》好左氏传,久而生疑,后来将其中纰缪严重之处出而疏之,成《春秋左传补疏》五卷。廷琥之读《春秋》,也受到父亲的影响,遇有疑问,随笔按之,约二百三十余条,十余字至数百字不等,每则下有“廷琥按”字样,参考万斯大《学春秋随笔》、顾栋高《春秋大事表》等,但只辨异文,不作发明。
  (四)《地圆说》一卷
  廷琥精于算学,在十四岁时随父协作阮元批阅天文算学课卷时,就已经显露出来。明末清初,西学地圆说曾引起学人的争议,梅文鼎认为地圆说与中国传统的“浑天说”是一致的,并举出《素问》、《大戴礼》等书~2iiE之。焦循信地圆说,其友孙星衍则不信,廷琥读孙书,以为“古之言天者三家:曰宣夜,日周髀,日浑天。宣夜说无师承,周髀即盖天之说,谓天如盖笠,地似覆盘。浑天者,天包地,外如壳之裹黄。浑、盖之说,皆谓地圆,此固确而可信。”遂“搜罗《素问》、《大戴礼》、邵子、程子之说,并及淮南子、诸史传之张衡、马融、郑玄、蔡邕等人相关文字,并征集西人利玛窦、阳玛诺、艾儒略、蒋友仁胪列而成《地圆说》,阐释地圆说乃中国古亦有之,结尾说:“浑象形如鸟卵,何尝非椭圆。然西人之说,皆前人所已言者,西人第阐而译之耳。谓地圆之说为西人所创,固非。”廷琥这种做法是面对西学的自然反应,如同梅文鼎一样,在中国的传统中寻找西人立说之根据,以证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也可见在稍后的西学冲击下,一部份学人积极阐扬本土文化,这种文化心理,在廷琥身上也有所反映。
  廷琥又有《益古演段开方补》一卷。焦循有《天元一释》二卷《开方通释》一卷。《先府君事略》:“乙卯,府君在浙得《益古演段》《测圆海镜》两书,急寄尚之先生,尚之先生为之疏通证明。府君又得秦氏所为《数学大略》,因撰《天元一释》二卷《开方通释》一卷,以述两家之学。……府君谓不孝日:如岁杪无事,可列《益古演段》六十四问,用正负开方法推而算之。府君喜曰……得此而演段可读矣。即命名日《益古演段开方补》,且日可附《学算记》之末。”此书焦征亦称“(廷琥)又出所自著数种,谓《益古演段补》,父所许可”,惜未见传。
  (五)《先府君事略》
  嘉庆二十五年焦循病逝,廷琥于哀痛之际,编校勘《孟子正义》,并含泪抱病撰成父亲行略一卷,是日后焦循生平研究的第一手、详细且可靠的资料,凡踪迹、交游、著述及家居之状,一一记述,近两万字。撰成之后,廷琥心力交瘁,方过半年,即追父而去。
  (六)《读书小记》、《因柳阁读书录》
  《读书小记》一卷,六十五则,多是读《汉书》及《旧唐书》列传、《说文解字》之笔札,以及考证称语源流,如白衣、亲家母、送礼、祭酒、大人、阁下等,短短数十字,考其读音,或寻其来源,足见读书仔细,随手考录。
  《因柳阁读书录》一卷,但据内容可析为前后二卷,首卷十二则,体例似其《读书小记》,多是读毛诗札记以及考证俗语之源如姊夫、私房之类。次卷十四篇,有专篇题目,多释三礼,如《寝》、《大裘祀天》、《实柴》、《祭祀之好羞》、《王斋日三举》、《庙寝》、《裸礼有二》等,则是专力为之。
  二书未有序跋,皆廷琥手稿,似是未成之书,据此可考其读书范围,乃经史列传、笔记小说,随读随记,反映其读书之勤奋、扎实。
  (七)《蜜梅花馆文录》《诗录》《因柳阁词抄》
  治学之余,廷琥也作诗文。他十一岁从父受唐人绝句、律诗、古体之法,好作诗,一月数十首,父亲训斥曰:“诗文最忌浮词,即怀人咏物比兴无端,亦当使书卷之气,盎然纸上,而泛为风云月露之词,则所当深戒。”今有《蜜梅花馆诗录》,多记其患病之苦及足迹所至,不外乎扬州山水,偶尔也与父亲唱和,然恬淡自如,山水田园,俱有佳构。
  此外,属文纪事之作,结为《蜜梅花馆文录》一卷,收录二十六篇,按其内容,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与父亲的文字活动有关,如焦循搜集乡贤范荃、罗然倩、徐坦庵的词集为《北湖三家词抄》,廷琥则作《北湖三家词抄跋》;焦循选吴康诗为《白茆草堂诗钞》,并作《吴少文诗序》,而廷琥作《白茆草堂记》;焦循携廷琥游相墩,归后作《相墩铭》,而廷琥作《游相墩记》;焦循作《斗鱼会图》,而廷琥作《斗鱼图记》;焦循作《谢景张哀辞》,廷琥则有《谢景张传》;前后呼应,所谓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即为此类。一类是论学之文,如《郑氏读说作襚辨》、《易多俗字辨》、《以此毒天下说》、《朋为门户之名辨》等八篇。第三类是人物志传,有八篇,如《书吴千为轶事》、《书高贞女》、《何梯云权厝志》等。诗文俱如其人其学,有书卷之气,不事浮词。焦循曾教廷琥云:“凡人有一节之可取,必就其一节摹写尽致,使其精神毕露,况可取者不止一节乎?如此乃为有用之文,若为无聊市语,人亦何赖有此文?尽可不作。”教其为学者之文,不蹈空虚。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精液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对精子凋亡的影响,为研究男性不育提供新思路。方法:1.沙眼衣原体的检测:免疫层析法2.精子凋亡的检测:常规细胞形态学染色(瑞-姬染色)、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脱氧核苷酸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结果:精液CT阳性组精子凋亡率33.03±14.98%,正常对照组精子凋亡率为9.68±2.78%,
期刊
摘要:健美操起源于有氧运动,是集音乐、舞蹈、体操、美学于一体的新型体育项目。它以自身固有的价值和魅力,越来越受到广大健身爱好者的欢迎和喜爱。如今,健美操这一运动项目已经被列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大纲,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即学生来源面广,女生较多,以及身体条件参差不齐等条件。在这样一些特定情况下,健美操能够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动机,增加并活跃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临床实习对高职护生专业认同的影响,探讨如何提高高职护生对专业认同的措施,为专业教学提供依据。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我院2009级120名高职护生进行调查,评价护生在校期间和进入临床实习后(大二下学期及实习后6个月)对专业的认同情况。结果显示实习前后护生对专业认同的专业价值观得分明显高于专业期望得分(有显著差异);而专业情感、意志、认识、技能与专业认同得分则无差异。结论为临床实习可提高高职
期刊
摘要:清宣统二年庚戌,乐嘉藻北游京城,又南下津沪,日记中留下了交游和对所经之地社会风貌的记录。  关键词:乐嘉藻 庚戌 旅行 贵阳  中图分类号:K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4)01-124-130  编者按:乐嘉藻在宣统二年三月至十月,有北京之游,作《庚戌旅行日记》。日记中未言北行的目的,所以也不知他究竟去做什么。据日记记载,他到北京后,发电报回贵州催寄膳宿
期刊
摘要:中国现代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曾有四个贵州籍会员:谢六逸、蹇先艾、李君毅、杨敬慈。前两位广为人知,而后两位知道的人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顾彭年,他也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会员,抗战爆发后即移居贵州,是贵州著名作家、学者顾汶光、顾朴光的父亲,故可算半个贵州作家。顾彭年早年的文学成就一是白话新诗创作,一是文学翻译,三是文学研究。他与茅盾、郑振铎等有过交往,同时还是我国城市市政建
期刊
摘要:晚明清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时代,尤其在思想上探求真知的科学思想逐渐兴起,入华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与中国知识阶层的传统观念产生了直接的正面冲突,清初关于改订历法的论争是中西文化冲突的集中表现,在这一论争中守旧派以捍卫“礼法圣教”为借口制造了中国天文历算史上少有的酷烈冤狱。虽然康熙平反冤狱,可保守派却依然占据着道德上的制高点,知识精英没有能够真正冲破礼教的桎梏,最终中西文化上的尖锐冲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某县县区2012年饮食餐具消毒状况,为确保消费者的外出饮食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该县卫生监督所167家直管餐饮单位按规模大小随机抽取1962件餐具样品,用大肠菌群快速检测纸片进行检验。  按照国际标准GB14934——94大肠菌群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餐饮具消毒合格率为77.7%,集中消毒餐饮具合格率高于餐饮单位自行消毒餐饮具(PP中77.9%>P小56.8%)。  
期刊
余曩昔检读贵州地方志书,于安顺一地尤有所注意。盖其地开发甚早,又当滇黔往返大道枢管,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而安顺府(州)志之修纂,虽可溯至明代,见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征引者,可考者仅数条,大多则亡佚。今存者仅咸丰《安顺府志》及民国《续修安顺府志》两书。故整理现存文献典籍,实为今日之急务。  咸丰《安顺府志》出自湘中名宿邹汉勋之手,对是书《续修安顺府志》晚近学者无不交口称誉。余曩昔撰方志之文,亦必将其
期刊
摘要: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以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一种体育教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体育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又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更是实现体育教育目标、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优化体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不仅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供良好的有利条件,而且对培
期刊
摘要:在苗族西部方言各次方言和土语区广泛传说着关于亚鲁的故事,在婚丧嫁娶、祭祀典礼、建房造屋、节日欢庆、人生礼仪等不同场合,唱诵《亚鲁王》是重要的仪式性内容。《亚鲁王》与苗人息息相通,以英雄神明的声威切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苗族人在生产、生活、生长过程中的护佑神。在苗族人口传心授的记忆中,这位英雄的王城和战死的地方并不遥远,苗语称为“格桑”。“格桑”在何处,本文试作探讨。  关键词:苗族 亚鲁王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