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已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主流之一,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展示了事物的本质和内涵,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感受,将化学课堂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微观现象,模拟化学变化的过程,提供形象、生动、直观、快速的变化过程和一般难以观察的现象,有效地突破了化学教学中微观教学的难点,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下面谈谈在化学课堂中具体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模拟微观运动,变抽象为直观,增强学生感知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为“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巴讲到底”,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化学基础概念中,有些问题抽象难懂,而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稳定,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躁,学生却觉得枯燥乏味。但是学生的兴趣很容易被激发,新鲜有趣的事特别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笔者在讲解“通电分解水”和“化合价的形成”这两节课时,将课堂内容设计成动画形式,模拟水分子分裂成氢、氧原子,而后氢氧原子又相互组合这一微观过程,从而将微观事物变得直观、形象和生动,把抽象的、学生较难理解的概念变得易懂易理解了。尔后,再通过放大、放慢使学生观察到水分子分裂和氢分子、氧分子的形成过程,进而总结出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裂变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合这一过程。“化合价的形成”这节内容,由于学生难以理解,化合价的定义虽然教材降低了难度,但由于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单一,一般情况下教师只能靠形象比喻启发学生去想象这一微观变化过程。而通过多媒体辅助将核外电子的得失设计成卡通画,并配以清晰的注释和优美的声音展示给学生,使他们很容易接受这一节的内容,很好地解决了稳定结构、化合物的形成及化合价等系列知识,寓教于乐。在给学生感官刺激的同时,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用的学习信息又有效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基础。
二、增大课程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讲解一个课题内容时,既要求把课上完,又要保证学生有自主学习和与他人交流探究的时间。要让学生能学得彻底、深刻,这对教师的教学是极大考验,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运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解决这一难点问题,从而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时间。例如新教材中“水的净化”一节中有关自来水净化过程;如果单纯进行讲解则费时费办,且学生不易理解,若制成多媒体课件展示,就会省出许多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运用多媒体演示化学实验,增强可视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生命线,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让化学结论更有说服力。实验时学生精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所收到的效果也最好。但是实验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一氧化碳毒性实验,如果仅停留在书本上,学生的印象不深,笔者收集了有关煤气中毒的图片和资料,设计成幻灯片,配上解说词播放,学生通过观察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氧气与血红蛋白的分离、血液颜色的变化、人因缺氧而窒息的过程,从中体会到多媒体所带来的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学生的观察及教师层层引导,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积极。这个实验只能在多媒体上模拟演示而不能实际操作,所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可将有些问题简单化,所取得的效果却很明显。
四、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内容呈现方式,使课堂教学具体生动
多媒体教学在信息的处理上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直观,可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及定格分析,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在讲授水和大气污染这些内容时,笔者预先收集了相关工业污染、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画面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将教材配套光盘在多媒体上播放,同时,联系当地实际讲解小造纸厂对我市滚河的水质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学校排出的生活污水对附近河流的,使学生能很快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认识到污染事件实际上就在我们身边时刻发生。作为中学生,人人都要做环保的模范。在讲“温室效应”一节时,先将书本中的“地球喊救命”用幻灯片显示给学生看,引导学生发现“地球”喊救命的原因。但什么是温室效应学生并不明白,再利用多媒体设计温室大棚冬季种植蔬菜的原理,然后用动画方法将甲烷、臭氧等气体显示在幻灯片周围,增加了课的生动性。最后将产生这些气体的源头,如汽车、工厂、冰箱等展示出来。所以在一节课中利用多媒体的呈现方式,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效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与传统方法相比,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是艺术,更重要的是科学,应该将解决教学问题放在首位。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精心制作合适的多媒体课件,以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又要避免出现只流于形式的使用而不讲求实效。
(作者单位:441200湖北省枣阳市吴店二中)
一、模拟微观运动,变抽象为直观,增强学生感知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通常为“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巴讲到底”,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化学基础概念中,有些问题抽象难懂,而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稳定,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躁,学生却觉得枯燥乏味。但是学生的兴趣很容易被激发,新鲜有趣的事特别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笔者在讲解“通电分解水”和“化合价的形成”这两节课时,将课堂内容设计成动画形式,模拟水分子分裂成氢、氧原子,而后氢氧原子又相互组合这一微观过程,从而将微观事物变得直观、形象和生动,把抽象的、学生较难理解的概念变得易懂易理解了。尔后,再通过放大、放慢使学生观察到水分子分裂和氢分子、氧分子的形成过程,进而总结出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裂变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合这一过程。“化合价的形成”这节内容,由于学生难以理解,化合价的定义虽然教材降低了难度,但由于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单一,一般情况下教师只能靠形象比喻启发学生去想象这一微观变化过程。而通过多媒体辅助将核外电子的得失设计成卡通画,并配以清晰的注释和优美的声音展示给学生,使他们很容易接受这一节的内容,很好地解决了稳定结构、化合物的形成及化合价等系列知识,寓教于乐。在给学生感官刺激的同时,既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用的学习信息又有效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基础。
二、增大课程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讲解一个课题内容时,既要求把课上完,又要保证学生有自主学习和与他人交流探究的时间。要让学生能学得彻底、深刻,这对教师的教学是极大考验,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运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解决这一难点问题,从而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时间。例如新教材中“水的净化”一节中有关自来水净化过程;如果单纯进行讲解则费时费办,且学生不易理解,若制成多媒体课件展示,就会省出许多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运用多媒体演示化学实验,增强可视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生命线,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让化学结论更有说服力。实验时学生精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所收到的效果也最好。但是实验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一氧化碳毒性实验,如果仅停留在书本上,学生的印象不深,笔者收集了有关煤气中毒的图片和资料,设计成幻灯片,配上解说词播放,学生通过观察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氧气与血红蛋白的分离、血液颜色的变化、人因缺氧而窒息的过程,从中体会到多媒体所带来的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学生的观察及教师层层引导,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积极。这个实验只能在多媒体上模拟演示而不能实际操作,所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可将有些问题简单化,所取得的效果却很明显。
四、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内容呈现方式,使课堂教学具体生动
多媒体教学在信息的处理上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直观,可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及定格分析,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在讲授水和大气污染这些内容时,笔者预先收集了相关工业污染、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画面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将教材配套光盘在多媒体上播放,同时,联系当地实际讲解小造纸厂对我市滚河的水质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学校排出的生活污水对附近河流的,使学生能很快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认识到污染事件实际上就在我们身边时刻发生。作为中学生,人人都要做环保的模范。在讲“温室效应”一节时,先将书本中的“地球喊救命”用幻灯片显示给学生看,引导学生发现“地球”喊救命的原因。但什么是温室效应学生并不明白,再利用多媒体设计温室大棚冬季种植蔬菜的原理,然后用动画方法将甲烷、臭氧等气体显示在幻灯片周围,增加了课的生动性。最后将产生这些气体的源头,如汽车、工厂、冰箱等展示出来。所以在一节课中利用多媒体的呈现方式,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效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与传统方法相比,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是艺术,更重要的是科学,应该将解决教学问题放在首位。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精心制作合适的多媒体课件,以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又要避免出现只流于形式的使用而不讲求实效。
(作者单位:441200湖北省枣阳市吴店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