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之艺术分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guisheng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突飞猛进,为电影的出现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人类因社会实时变化而不断产生的新的精神追求和这一行业所带来的社会商业利润给影视艺术提供了不断前进的动力,无疑是继文学、音乐、雕塑、绘画、建筑和戏剧后所产生影响人类最大的艺术,完全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且影响日益广泛深刻。而《阿甘正传》中阿甘的故事带来了神奇的效果,让美国人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也开始自觉反省本国和个人的历史,完成了这部电影的使命,故而艺术在一定程度也能影响社会。
  关键词:阿甘正传;电影艺术;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1
  如果要问《阿甘正传》是属于艺术片还是商业片,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回答这是艺术片。艺术片跟商业片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它会对世界、社会、生命之个人进行原创的批判,也会对电影语言进行实验性尝试。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由于新保守主义、社会粗俗化以及霸权文化的异军突起,好莱坞据此推出了大量关于渴望回归原始、抵触现代文明以及推崇低智等影视作品,美国媒体称之为“反智电影”,而《阿甘正传》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阿甘的故事带来了神奇的效果,让美国人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也开始自觉反省本国和个人的历史,完成了这部电影的使命,故而艺术在一定程度也能影响社会。
  从电影技巧谈起,影片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以主人公的第一人称对故事进行回忆,让人觉得很真实也很温暖。片头和片尾出现的羽毛,不仅是追求视觉的美感,更是对整个人生的隐喻,飘飘荡荡、无法自主,但却轻盈美丽、甜蜜美好的,体现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阿甘所呈现出的人物形象近乎神设,处事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对友挚深重义,视为生死之交;面对爱情一往情深,始终不离不弃。阿甘美好的心灵使观影者为之触动,向我们展示了像羽毛般纯洁而不被世俗染塵人生奇遇。
  同时影片的象征手法随处可见,寄寓在不同人物、情节甚至日常话语中,观众是很难控制的,不同人对影片的理解或浅或深。其中关于历史的象征,越南战争,中美乒乓外交,水门事件等,其中伟大人物的出场犹如蜻蜓点水一般。这些重大事件通过电视角度或其他巧妙的形式嵌在阿甘生活之中,使影片更具真实性和奇特感,更是进一步对美国近代历史的一个生动再现。以及关于人物品德的美好象征,如从小的梦想就是买一艘捕虾船而最后为了阿甘牺牲自己的巴伯,阿甘母亲的坚强睿智等等,他们面对生活带来的苦难依旧保留着那份美好质朴。这也体现出艺术蕴含着关于社会的信息,反映社会的观念,如规范、价值、需求、幻想、性别、种族、阶级等。
  艺术形象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地体现为艺术典型。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个性又体现出普遍意义的艺术形象。
  黑格尔认为人的形象才是唯一符合心灵的感性形象。性格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是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成功的艺术形象都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用塑造的形象直接或间接反映社会生活,因而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影片中的经典台词,“妈妈常说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妈妈常说生活中处处有奇迹”“妈妈总是说,你得丢开以往的事才能不断前进”从侧面描绘阿甘母亲对生活依旧怀揣美好愿景,具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坚毅顽强的精神,聪慧睿智的丰富形象,通过这一形象的构建,满足了对阿甘母亲崇高美德的赞扬与呼唤美国精神的回归,深入地用其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同时阿甘继承了母亲执着坚强的性格特征,对母亲交给他的人生道理的一成不变地照搬贯彻,却不显生涩,完美地衔接过渡。影片导演正是用阿甘与其母亲的精神传达达到了所要表现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对于影片的思想情感。
  在感受人物带给观影者的心灵震撼及视觉享受的同时,影片中的音乐也完成了听觉高潮,与影片中复杂情节的需要得到了和谐完美的统一。片中在不同时期都会选用当时的流行歌曲做背景:阿甘被派往越南时响起的歌曲,与猫王共弹的摇滚歌曲,反暴动时的歌曲以及圣诞节歌曲等。在片中许多敏感问题没有被直接地披露出来,而是用歌曲来做阐释。进一步突显当时历史背景,推动情节所需,使客观因素消融在主观因素之中,直接表达导演的思想情感与人物心声,间接曲折地反映社会生活,使音乐为影片注入了新鲜血液。
  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特殊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都不能离开物质材料而独立存在,物质材料不仅是艺术作品在时空中存在所必不可少的中介和载体,而且也是艺术作品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阿甘正传》所展现的唯美画面、时空穿插等画面同样离不开胶卷、摄影机、布景、道具等物质材料,影片也利用剪辑合成,特效技术来营造大场面,如越南战争中子弹横飞、飞机轰炸的战争场面,基于此而形成的视觉冲击也构成了电影艺术魅力的重要内容,这些特技的运用也是导演对物质材料的精心选择的体现。
  《阿甘正传》将电影的艺术创造与生活巧妙融合,让观众在观影中不仅能看到自身的影子,还能获得视觉听觉的享受达到情感触动。这部影片在上映后好评如潮,感动万千人心,正是因为我们在阿甘身上看到了坚持、善良、忠贞、坦然这些在人性中越来越缥缈无存,却在阿甘生活中熠熠生辉,难能可贵的品质,见证了一个处在社会底层的弱势地位的人,对生活仍充满希望,坚定信念,不懈追求而发生的巨大改变,更是深刻感受到每个平凡的个体中都可能孕育着不凡。
其他文献
摘 要:盡管苏珊以及影评人安托万·德巴克都认为,迷影文化产生于二战以后,消退于1980年代电视普及,但实际上它从电影诞生之初就存在。在它的发展历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的时期具有特有的艺术性特征。区别于让·杜谢提出的“DVD迷恋”:人们收藏、传播、评论DVD,以及影迷们建立个人“DVD资料馆”的现象,新时代语境下的迷影文化传播不单单是单向的接受,以及小众的自娱自乐,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它呈现
目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大脑Caspase-9蛋白的表达情况及米诺环素对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试图阐明米诺环素的抗凋亡机制及为临床应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1  1、传情达意——创作的起源  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认为,无论喜、怒、爱、憎、惭、惧,这些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体验,都能成为艺术创作的源泉。情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好比是树的根茎,人的心脏,没有根茎的树和没有心的人,都是无法长久存活的。所以舞蹈要求身心合一,唱歌要求真情流露,朗诵要求声情并茂,写文
期刊
摘 要:《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戏剧史上的一部经典悲剧。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悲剧的目的是引起观众的怜悯与恐惧,使心灵得到净化。为了证明《麦克白》的这一悲剧特性,本文着眼于剧中主要人物麦克白及麦克白夫人,结合他们的性格和行动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怜悯;恐惧;心灵净化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1  《麦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