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了解义乌吗?”
“知道,浙江的省会。”
“那么杭州呢?”
“那里有西湖和西湖醋鱼。”
这不是笑话,而是在去义乌的飞机上的,一个中国人和一个老外的对话。
虽然在行政级别上,义乌只是浙江省的一个县级市,但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却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每天在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里工作的经营者就超过10万人,出售超过32万种商品。而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商,不仅带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订单,也带动了义乌的餐饮、酒店,以及房地产等产业。
“鸡毛换糖”的挑战
“快一点挑哇,以前谁理你们这些零散游客啊!”尽管语气里充满了不乐意,但饰品店的老板仍然卖了两个手链给一位外地来的女顾客。不是因为女顾客软磨硬泡,而是这样零散出售一些样品,是最近两年里在义乌小商品市场悄悄流行起来的一个变化。
一方面,在国外经济衰退和中国小商品成本上涨的双重作用下,国外企业在义乌的采购量正在缩减;而另一方面,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让义乌的地域聚集优势变得不再突出,因此,义乌的客流量不断下降。根据义乌小商品指数显示,尽管盈利仍然不错,但2014年6月的顾客人气指数和规模指数都分别下降了2.19%和1.31%。
为了继续保持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的优势,义乌提出了“‘鸡毛换糖’再出发”的号召。
所谓鸡毛换糖,是经典的浙商典故,就发生在义乌。早在清乾隆年间,义乌农民走街串巷,用红糖、草纸等换来鸡毛,再做成鸡毛掸子,逢过年过节,便走街串巷地去卖,获取微利。这就是义乌小商品的雏形。而鸡毛换糖,也在义乌被看成是一种争取毫厘,积少成多、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和百折不挠、善于变通、刻苦务实的实干精神。
而这一次,“鸡毛换糖”的载体,是互联网——过去义乌最重要客流和物流,需要演变为网上的信息流。
2013年,肩负着义乌小商品电子商务重任的义乌购平台正式上线,成为商户线上经营的重点渠道。“过去批发市场其实就是提供物业服务,把商铺租出去收取租金就可以了。但现在,必须要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运营管理。”义乌购CEO王建军说。
因此,在义乌购上线初期,基于小商品批发的特点,义乌购首先推行了B2R模式,即货物从义乌购的仓库直接流向全国的零售商,省掉二级、三级批发市场,大幅缩短商品流通的层级。为此,义乌购在北京、长沙等地分别建立了近万平米的大型仓库。
但很快,问题就出现了。“B2R模式下,经营户自己选择产品放到义乌购的仓库,几万种商品都存放在同一个仓库,对渠道或者零售商来说,要准确找到需要的商品难度很大。”义乌购副总经理龚骋昊说,小商品的品类很多,每个品类又有许多细分,运作起来,产品的动销率并不高。
为此,义乌购又着手寻求新的开拓模式。
“今年,我们的主打项目是‘义乌购合计划’,主要就是依托我们自身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及运营经验,帮助合作伙伴构建类似义乌购这样的综合性实体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对接,打通商户进货渠道,解决货源难题。”王建军介绍道,而面对义乌传统擅长的海外市场,通过合计划,义乌购将与海外合作伙伴共同搭建义乌购海外分站。
截至目前,义乌购已经与山西孝义、新疆霍尔果斯等数家合作伙伴签约进行电商模式联姻,以及澳大利亚、匈牙利、哈萨克斯坦等三家“义乌购”海外分站的上线试运行,与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采购代理签署合作协议,“合计划”的合作伙伴已遍布国内15省市,海外13个国家和地区。
突破旧观念
浙江旺码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金红进在义乌同时做进、出口生意。他自称是经营户里最早接触网络的一批人。最初,他只是办了一家小公司设计产品包装,线下网上同时接单。
“最开始的时候,互联网并不成熟,人们也不信任互联网上的生意,客户在网上咨询了之后,通常就没有下文了。后来,有些客户会咨询之后,派人过来看一下,踏实了才签单,后来网上的订单就越来越多了。”说起自己的发家史,金红进对互联网充满感激。
尝到了甜头的金红进开始在百度和阿里巴巴进行各种推广和营销,他的公司光在阿里巴巴就有十几个账号,不过最终,他还是把所有订单集中到义乌购统一发货,因为只有义乌能够提供最灵活便利的“拼柜”能力,不会造成物流上不必要的浪费。
现在,同时做红酒进口生意的金红进发现,过去仅仅靠“走量”的批发生意并不赚钱,真正利润大的,是那些“高质量”的细分业务。比如,一个高端的开瓶器,在法国超市可以卖到72欧元,但在国内,生产成本仅有32元人民币。尽管这类产品的销售量并不大,但却带给他比过去更高的营业额和利润。“所以说,做生意的观念很重要,一定要与时俱进。”
而对义乌购来说,“观念”却是最头疼的门槛。
从去年上线开始,义乌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把义乌小商品市场搬上网。为了保持与市场的一致,义乌购甚至是按照实体市场的铺位作为商户的区分。
但是,商户们对上网并没有预想的那么积极。“在义乌的7万家商户中,绝大多数都是做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老铺。”技术总监娄勤峰告诉记者,这些商户大多50岁上下,本身对电脑就不熟悉,而且他们的生意仍然赚钱,所以有些人积极性并不高。
为此,义乌购尽可能提供细致的服务,不仅搭建网店,还派出专门的团队,每天帮助商户解决上网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同时,为了更好地展示商品,义乌购还基于云计算构建信息系统,利用3D展示技术,把商户的产品实时、立体地展现在网站上。
由于小商品的更新太快,义乌购已经开放了接口,让更多的服务商去完成3D照片的拍摄和上传,而他们就可以专心搭建更易用、安全和稳定的平台了。
“知道,浙江的省会。”
“那么杭州呢?”
“那里有西湖和西湖醋鱼。”
这不是笑话,而是在去义乌的飞机上的,一个中国人和一个老外的对话。
虽然在行政级别上,义乌只是浙江省的一个县级市,但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却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每天在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里工作的经营者就超过10万人,出售超过32万种商品。而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商,不仅带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订单,也带动了义乌的餐饮、酒店,以及房地产等产业。
“鸡毛换糖”的挑战
“快一点挑哇,以前谁理你们这些零散游客啊!”尽管语气里充满了不乐意,但饰品店的老板仍然卖了两个手链给一位外地来的女顾客。不是因为女顾客软磨硬泡,而是这样零散出售一些样品,是最近两年里在义乌小商品市场悄悄流行起来的一个变化。
一方面,在国外经济衰退和中国小商品成本上涨的双重作用下,国外企业在义乌的采购量正在缩减;而另一方面,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让义乌的地域聚集优势变得不再突出,因此,义乌的客流量不断下降。根据义乌小商品指数显示,尽管盈利仍然不错,但2014年6月的顾客人气指数和规模指数都分别下降了2.19%和1.31%。
为了继续保持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的优势,义乌提出了“‘鸡毛换糖’再出发”的号召。
所谓鸡毛换糖,是经典的浙商典故,就发生在义乌。早在清乾隆年间,义乌农民走街串巷,用红糖、草纸等换来鸡毛,再做成鸡毛掸子,逢过年过节,便走街串巷地去卖,获取微利。这就是义乌小商品的雏形。而鸡毛换糖,也在义乌被看成是一种争取毫厘,积少成多、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和百折不挠、善于变通、刻苦务实的实干精神。
而这一次,“鸡毛换糖”的载体,是互联网——过去义乌最重要客流和物流,需要演变为网上的信息流。
2013年,肩负着义乌小商品电子商务重任的义乌购平台正式上线,成为商户线上经营的重点渠道。“过去批发市场其实就是提供物业服务,把商铺租出去收取租金就可以了。但现在,必须要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运营管理。”义乌购CEO王建军说。
因此,在义乌购上线初期,基于小商品批发的特点,义乌购首先推行了B2R模式,即货物从义乌购的仓库直接流向全国的零售商,省掉二级、三级批发市场,大幅缩短商品流通的层级。为此,义乌购在北京、长沙等地分别建立了近万平米的大型仓库。
但很快,问题就出现了。“B2R模式下,经营户自己选择产品放到义乌购的仓库,几万种商品都存放在同一个仓库,对渠道或者零售商来说,要准确找到需要的商品难度很大。”义乌购副总经理龚骋昊说,小商品的品类很多,每个品类又有许多细分,运作起来,产品的动销率并不高。
为此,义乌购又着手寻求新的开拓模式。
“今年,我们的主打项目是‘义乌购合计划’,主要就是依托我们自身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及运营经验,帮助合作伙伴构建类似义乌购这样的综合性实体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对接,打通商户进货渠道,解决货源难题。”王建军介绍道,而面对义乌传统擅长的海外市场,通过合计划,义乌购将与海外合作伙伴共同搭建义乌购海外分站。
截至目前,义乌购已经与山西孝义、新疆霍尔果斯等数家合作伙伴签约进行电商模式联姻,以及澳大利亚、匈牙利、哈萨克斯坦等三家“义乌购”海外分站的上线试运行,与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采购代理签署合作协议,“合计划”的合作伙伴已遍布国内15省市,海外13个国家和地区。
突破旧观念
浙江旺码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金红进在义乌同时做进、出口生意。他自称是经营户里最早接触网络的一批人。最初,他只是办了一家小公司设计产品包装,线下网上同时接单。
“最开始的时候,互联网并不成熟,人们也不信任互联网上的生意,客户在网上咨询了之后,通常就没有下文了。后来,有些客户会咨询之后,派人过来看一下,踏实了才签单,后来网上的订单就越来越多了。”说起自己的发家史,金红进对互联网充满感激。
尝到了甜头的金红进开始在百度和阿里巴巴进行各种推广和营销,他的公司光在阿里巴巴就有十几个账号,不过最终,他还是把所有订单集中到义乌购统一发货,因为只有义乌能够提供最灵活便利的“拼柜”能力,不会造成物流上不必要的浪费。
现在,同时做红酒进口生意的金红进发现,过去仅仅靠“走量”的批发生意并不赚钱,真正利润大的,是那些“高质量”的细分业务。比如,一个高端的开瓶器,在法国超市可以卖到72欧元,但在国内,生产成本仅有32元人民币。尽管这类产品的销售量并不大,但却带给他比过去更高的营业额和利润。“所以说,做生意的观念很重要,一定要与时俱进。”
而对义乌购来说,“观念”却是最头疼的门槛。
从去年上线开始,义乌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把义乌小商品市场搬上网。为了保持与市场的一致,义乌购甚至是按照实体市场的铺位作为商户的区分。
但是,商户们对上网并没有预想的那么积极。“在义乌的7万家商户中,绝大多数都是做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老铺。”技术总监娄勤峰告诉记者,这些商户大多50岁上下,本身对电脑就不熟悉,而且他们的生意仍然赚钱,所以有些人积极性并不高。
为此,义乌购尽可能提供细致的服务,不仅搭建网店,还派出专门的团队,每天帮助商户解决上网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同时,为了更好地展示商品,义乌购还基于云计算构建信息系统,利用3D展示技术,把商户的产品实时、立体地展现在网站上。
由于小商品的更新太快,义乌购已经开放了接口,让更多的服务商去完成3D照片的拍摄和上传,而他们就可以专心搭建更易用、安全和稳定的平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