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网络学习环境特征与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电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of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生态理论的视角下,网络学习环境是包括物理环境、资源环境、规范环境等维度的三因子结构。通过对771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该研究分析了高校学生网络学习环境的特征与影响,结果发现:优质网络学习环境具有满足学生上网需求、提供健康舒适学习体验、网络教学资源种类丰富、有效改进在线学习效果、组织并引导网络学习、促进师生沟通与合作等特征;网络学习环境能够显著提升高校学生学习投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并提高其学习满意度;网络学习环境会优化高校学生的网络学习过程。为优化网络学习成效,可通过将学习质量作为衡量网络学习环境的核心指标、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发展、打造精品开放课程与优质互动学习平台、建设学生主体并教师主导的学校网络环境服务系统、调动学生投入以建立网络学习环境长效机制等路径创设优质网络学习环境。
  关键词:生态理论;网络学习环境;学习投入;创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教育”理念逐步走向现实,网络教育在服务课外学习的同时,也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石,甚至在疫情期间承担起学校教育的责任。网络学习环境已为学习者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提取途径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网络学习的现实效果依然距创设网络学习环境的宗旨相去甚远:网络学习过程缺乏互动、协作、反馈和社会支持,学生的投入度不高、学习有效性不强,网络学习的辍学率高于学校教育[1]。2019年,教育部等十一部門在《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要求通过改善在线教育环境以建设“处处能学”的学习型社会[2],其核心价值就是希望通过突破线上线下教育环境的界限,以形成能够提供交互体验、学习资源、教育规范的全方位的网络教育“生态”。
  为完善网络学习环境并提供在线学习的有力支撑条件,已有学者从生态理论的视角综合了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与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如“物理—社会—规范”[3]、“物理—虚拟—资源”[4]等网络生态模型。在生态理论视角下,网络学习环境囊括了物理、资源、规范等核心要素并且具有整体性、开放性、流动性等特点[5],各个核心要素组成相互作用的学习系统并产生教育合力。在这一理论视角下,教育工作者不能将网络学习环境窄化为网络资源或是平台,而是要将其看作是由人、事、物组成的仿真生态,既包括网络学习所拥有的物质条件,也包括网络学习涉及到的学习资源、信息手段,还包括网络学习者需要遵从的社会规范。前人研究已经从生态视角理论性地提出了网络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但尚未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验证这一结构,缺少这一理论视角下的网络学习环境特征及其影响的量化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生态理论视角下的网络学习环境,在构建并验证网络学习环境内容结构的同时,提出创设高质量网络学习环境的可行路径。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


  网络学习环境是指由信息技术构建起来的、用以支持学生网络学习活动的人工环境[6],它包含了在网络学习过程中能够与学生学习发生相互作用的物理环境、资源环境、规范环境。其中,物理环境是现实存在的客观物质,由网络学习的硬性基础设施以及相关支持系统组成。资源环境是指网络学习环境中帮助学习者学习的技术手段以及学习资料的组织方式、呈现方式[7],包括网络学习资源的界面设计、网络技术、教学资料、资源使用等。资源环境与网络教学资源的质量密切相关,其界面设计的宜人性、网络技术的便利性、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以及网络使用的效果是网络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规范环境是学习者与教师、同伴所建立起的人际关系以及关系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制度规范,包括网络学习过程中的师生间、同学间的沟通与合作,其价值规范渗透在学校、教师对网络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等工作中。
  物理环境是网络学习的前提条件,是直接决定网络学习能否开展的外部条件。比如网络学习所需要的电脑、书房、网络、空间等都是网络学习所需要的物理环境,如果物理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色彩等感受适宜并且空间布局、设施布置、人际距离等软性氛围能够增进用户体验[8],那么,学习者将会接受并使用网络环境。资源环境是网络学习的对象和路径,其衡量尺度以信息技术和学习资源为主。VR/AR/MR、人工智能等新型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虽然丰富了资源环境的组织方式和呈现形式,但也增加了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并给网络学习带来阻力。过去的在线学习研究认为网络存在“人际冷漠”或“人际缺失”的情况[9],但信息技术交互性已成为目前衡量网络环境的重要指标,如何维护网络学习秩序已成为保障知识产权、维系信息共享、检验学习效能的主要手段,这就是本研究所强调的规范环境(如图1所示)。在生态理论视角下,网络学习环境是由物理、资源、规范等三要素组成的整体性结构,并且三要素之间产生动态相互影响,共同维系着“线上+线下”“客观+主观”“制度+技术”等多种平衡,使学习者在不断吸收知识的同时改进网络学习环境,保证网络学习环境在社会、学校等相关生态的作用下自主发展和持续进化。
  网络学习质量是指网络学习者学习水平高低和学习效果优劣的程度,是学生在完成一系列网络课程或网络学习活动之后,在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提高[10]。一些研究者主张从学习认知和学习满意度这两个方面考察学生网络学习的结果[11],还有研究者采用知觉学习、学习满意度来表征学生的网络学习效果[12]。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9)》中,网络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反馈、作业评价、同行及自我评价等三个二级指标[13]。虽然这些主张和政策的表述各异,但基本上是从学生的学习投入、学习的实际效果和学生的主观感受这三个方面分析网络学习质量,以期从学习起点、过程和结果等不同阶段反映网络学习的质量。结合以上思考,本研究选择学习投入、有效学习、学习满意度这三个维度表征网络学习质量,其中,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对学习的持续性的、积极性的投入,有效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行为、能力、表现等方面的改善程度,学习满意度是指学生对网络学习的整体性的情感及态度。



  已有研究详细讨论了网络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比如齐媛对学生网络学习评测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网络学习环境具有提供教学数据管理、远程探究学习等优势,能够显著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14]。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师可以更好地完成信息梳理、方法选择,并运用编码方式呈现出高度结构性、逻辑性的知识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有效学习行为[15]。除此之外,网络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学习时间、地点、学习进程进行控制和调节,可以有效减少厌倦情绪,提高学习满意度[16]。从已有研究来看,网络学习环境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显著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并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
  艾斯汀提出的学习投入理论认为,学习投入是决定个体学习过程及其质量的核心指标。基于这一思想,已有研究发现,网络学习投入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学习者的学业表现,包括网络学习的坚持性、努力程度及是否继续使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意愿[17][18]。网络学习投入也减少了网络学习辍学的可能性,进而提升了网络学习的有效性[19][20]。学习投入还可以有效预测学习者的满意度,学习投入水平越高的个体可以获得更高的学习满意度[21]。学习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并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学习投入在网络学习环境和有效学习、学习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已有研究也表明,有效学习与学习满意度并不是平行关系,有效学习能够使学习者获得更好的学习满意度[22],可能在学习投入和学习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为了厘清网络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研究以学习投入、有效学习、学习满意度这三个核心变量为网络学习质量的分组依据,通过组别比较的方式分析优质网络学习环境的特点和影响。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研究以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以网络学习质量为依据进行学生分组,比较不同组别高校学生的网络学习环境,探讨优质网络学习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学习质量不同方面的影响机制,提出网络学习环境创设的主要路径。

三、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式对3所高等院校发放调查问卷,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所、高等專科学校2所,调查对象为具有网络课程学习经历的在校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837份,剔除具有极端值或缺失值的问卷后保留有效问卷771份,最终调查的问卷有效率为77.1%。最终参与调查大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0岁,平均接触网络的时长约7年。771名参与调查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具体如表1所示。
  (二)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用于了解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高校学生网络学习环境调查问卷》,邀请调查对象评价自身所处网络学习环境,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点计分方法,“极不符合”计1分,“不太符合”计2分,“不确定”计3分,“比较符合”计4分,“非常符合”计5分。该问卷共有25道题,包括物理环境、资源环境、规范环境三个维度,其中,物理环境维度通过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内容涉及电脑房的配备、学习环境的舒适性、网络学习的便利性、网络信息的安全性。资源环境通过王宁等人编制的《网络课程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内容涉及教学资源、网络技术、界面设计、资源使用[23]。规范环境维度通过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学校对网络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引导、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的沟通与合作。问卷回收后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分析网络学习环境的理论结构,首先根据球形检验结果KMO系数为0.934以及Bartlett球型检验值为5777.521(p<0.001),表明样本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然后,根据析出三个成分的题目内涵和解释率65.3%,判断出高校学生网络学习环境分为物理环境、资源环境、规范环境较为合适(如下页表2所示)。最后,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模型稳定性,高校学生网络环境结构模型的绝对适配度指标如下:X2/df=1.071,p=0.368,RMR=0.009,RMSEA=0.010;增值适配度指数NFI=0.992,RFI=0.985,IFI=0.999,TLI=0.999,CFI=0.999,数据表明,以物理环境、资源环境、规范环境为维度的网络学习环境三因子结构是合理的。在本研究中,《高校学生网络学习环境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为0.913,问卷信效度较好。



  第三部分为《高校学生网络学习质量调查问卷》,邀请学生判断自己的网络学习过程,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点计分方法,“极不符合”计1分,“不太符合”计2分,“不确定”计3分,“比较符合”计4分,“非常符合”计5分。该问卷共有22道题,包括学习投入、有效学习、学习满意度等三个维度。学习投入维度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在情感、行为、认知、实践等方面的学习投入。有效学习和学习满意度这两个维度改编自对高校学生网络有用性、网络感知乐趣的调查问卷[24]。其中,有效学习是指网络学习对自身学习能力与表现、效率与质量的有用程度,学习满意度是指对网络学习的整体性的积极评价。在本研究中,高校学生网络学习质量结构模型的绝对适配度指标如下:X2/df=0.721,p=0.809,RMR=0.011,RMSEA=0.008;增值适配度指数NFI=0.990,RFI=0.983,IFI=0.996,TLI=0.993,CFI=0.999,《高校学生网络学习质量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为0.873,问卷信效度较好。



  (三)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和AMOS 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首先,采用单因素检验法检验研究数据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结果显示问卷中采用五点计分的47道题析出了9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第一个因子的解释率为26.8%(远小于40%的临界标准),表明本研究的共同方法偏差不显著,研究数据可进一步分析。然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反映调查对象的整体状态和分布情况,运用聚类分析对高校学生进行分组,运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运用回归分析解释网络学习环境的影响,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网络学习环境与学习质量之间的关系。
  (四)样本聚类分组
  采用快速聚类的方法,以学习投入、有效学习、学习满意度等三个关于网络学习过程的变量为聚类依据,对771名调查对象进行分组。数据结果显示,将调查对象分为三个组别比较合适,并且每个组别的调查对象在学习投入、有效学习、学习满意度以及学习质量总分上都存在显著差异。依据三个组别的学习质量结果,将这三组分别命名为“低质量组”“中等质量组”“高质量组”。学习质量总分以及三个维度在这三种组别上的描述性分析见表3,其中“中等质量组”的学生比例最高(N=336),“高质量组”学生的比例其次(N=298),“低质量组”学生的比例最低(N=137)。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三个组别在学习质量及其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各组的群体特征是稳定的。



  以“高质量组”学生为实验组,以“低质量组”“中等质量组”学生为对照组,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三组学生所处的网络学习环境,分析优质网络学习环境的基本特征,采用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网络学习环境的影响及其机制。

四、数据分析


  (一)优质高校学生网络学习环境的基本特征
  1.物理环境充分满足学生上网需求,可以提供健康舒适的学习体验
  不同组别学生所处的网络学习物理环境存在显著差异,“高质量组”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显著的优于其他组别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F=108.292,p<0.001)。在优质的网络学习物理环境中,有97.0%的学生提出学校配备了可供他们使用的电脑房,96.6%的学生提出学校里随处可以找到安静的学习环境,95.3%的学生认为在学校里上网是一件方便的事情,95.0%的学生认为学校网络上的信息都是绿色健康的。而在对照组当中,相应有87.7%、84.6%、82.0%、85.4%的学生对学校配备的电脑房、学习环境、上网的便利性、网络信息做出了积极的评价。这表明,优质的网络学习物理环境配备了充足的硬件设施和传输便捷、信息绿色安全的网络,还能给予学生安静舒适的学习体验,几乎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上网需求。
  2.资源环境中的资源种类丰富,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并改进学习效果
  不同组别学生所处的网络学习资源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高质量组”学生接触到资源环境的界面设计、教学资源、网络技术、资源使用均显著的优于其他组别(F=170.407,p<0.001)。在界面设计方面,“高质量组”中有97.0%的学生认为网络资源的界面设计便于观看,98.0%的学生认为网络资源的栏目设计有利于学习,而在对照组中,以上比例相应为86.5%和87.9%。这表明,优质的网络学习环境是符合学生的审美风格和学习需求的。
  在教学资源方面,“高质量组”中98.0%的学生认为网络资源的内容明确,97.3%的学生认为网络资源中的视频通俗易懂,98.3%的学生认为网络资料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99.0%的学生认为网络课程案例有助于理解课程,97.3%的学生认为网络测试能够检验学习效果。而在对照组中,相应的比例分别为89.9%、89.4%、91.5%、89.6%、84.1%。这表明,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内容清晰明确、通俗易懂,有助于课程学习、检验學习效果。
  在网络技术方面,“高质量组”中97.0%的学生感到网络连接速度很快,97.0%的学生感到网络软环境很好。而在对照组中,分别有85.2%和86.5%的学生对网络连接速度和网络软环境感到满意。网络连接速度是学习流畅性的技术保障,网络软环境是与学生个人体验密切相关的非物质环境,优质的网络技术的网络连接速度快、网络软环境好。
  在资源使用方面,“高质量组”中96.6%的学生认为网络资源中的教学交互能够促进学习效果,97.3%的学生认为网络资源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而在对照组中,其相应比例分别为86.9%和88.8%。这表明,网络资源所提供的教学交互是检验资源使用效果的核心指标。以上对比结果显示,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环境能够提供形式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这些资源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
  3.网络规范有效组织并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不同组别学生所处的网络学习规范环境存在显著差异,“高质量组”学生所处规范环境中的组织与引导、沟通与合作均显著的优于其他组别(F=240.220,p<0.001)。
  在组织与引导方面,“高质量组”中98.0%的学生认为学校努力为他们提供网络学习平台, 97.0%的学生认为学校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课程,97.0%的学生认为老师认真地指导他们学习网络课程,96.3%的学生认为学校尊重他们网络学习的意愿,95.6%的学生认为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学习网络课程。在对照组中,分别有85.6%和80.3%的学生满意学校提供的网络学习平台和网络课程,77.0%的学生认为教师认真地指导他们,分别有80.3%和79.1%的学生认可学校对他们学习意愿的尊重以及学校对网络课程的组织工作。这表明,优质的网络学习规范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平台和课程、尊重学生的网络学习意愿并合理地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   在沟通与合作方面,“高质量组”中98.3%的学生认为同学之间喜欢开展网络合作学习,96.0%的学生认为同学之间会彼此督促网络学习,97.7%的学生认为同学们与教师的交流无障碍,95.6%的学生乐于参加学校组织的网络学习,95.0%的学生认为周围同学都在开展网络学习。在对照组中,分别有92.4%和77.6%的学生认为同学之间喜欢进行合作或是督促彼此的学习,90.5%的学生乐于参加学校组织的网络学习,87.5%的学生认为同学们与教师的交流无障碍,82.5%的学生认为周围的同学都在开展网络学习。这表明,优质的网络学习规范环境越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开展网络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与同学相互合作、监督,越能促使师生无障碍地交流。
  (二)高校学生网络学习环境的影响机制分析
  1.网络学习环境会显著提升高校学生的学习投入
  在“高质量组”中,物理环境、资源环境、规范环境对学生学习投入的联合解释率为24.9%,在“中等质量组”和“低质量组”中,解释率分别为18.1%和4.1%。这表明,网络学习环境能够显著地影响高校学生的学习投入,并且优质网络学习环境会对高校学生的学习投入产生更大程度的提升作用。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将网络学习环境的三个维度纳入回归分析中,结果发现,三个维度均对三组学生的学习投入产生正向影响,其中资源环境、规范环境对学习投入产生显著、稳定的正向影响,物理环境的影响正向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如表4所示)。



  对“高质量组”单独分析,发现优质网络学习环境对学习投入四个方面的解释率分别为32.9%、36.5%、33.1%、29.7%(如表5所示)。资源环境和规范环境对学习投入四个方面的影响始终是正向并显著的,并且,规范环境对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时间投入的影响大于资源环境,这表明网络学习制度规范是提高高校学生学习投入的首要原因;资源环境对情感投入的影响大于规范环境,这表明网络教学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物理环境对学习投入四个方面的影响正向但不显著,这表明物理环境起到保障高校学生学习投入的作用。



  2.网络学习环境会显著促进高校学生有效学习并提高其学习满意度
  网络学习环境对“高质量组”学生有效学习的解释率为37.4%,对“中等质量组”和“低质量组”学生有效学习的解释率分别为18.9%和11.7%。网络学习环境对“高质量组”学生学习满意度的解释率为28.7%,对“中等质量组”和“低质量组”学生学习满意度的解释率为15.2%和9.4%(如表6所示)。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优质的网络学习环境会显著地促进高校学生有效学习并提高其学习满意度,这一促进作用在网络学习环境的不同方面稍有不同。在三个组别中,资源环境和规范环境对高校学生有效学习、学习满意度的促进作用始终正向且显著,资源环境和规范环境的作用大于物理环境。



  3.网络学习环境会优化高校学生的网络学习过程
  网络学习过程,是学生持续地投入学习、形成有效学习,并对学习活动形成积极的整体感受的过程。网络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受到外部网络学习环境影响的同时,其内在也具有动态循环的关系。
  遵循这一思路,选择“高质量组”为分析对象,构建以学习投入为过程起点的结构方程模型(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模型的绝对适配度指标如下:X2/df=0.595,p=0.734,RMR=0.002,RMSEA=0.001;增值适配度指数NFI=0.996,RFI=0.990,IFI=0.997,TLI=0.993,CFI=1.000,表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在该模型中,学习质量受外部网络学习环境的积极影响,其内在学习过程是积极的循环过程。这表明网络学習环境会显著优化网络学习过程,包括调动学生的学习投入,并通过学习投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并且,学习投入在网络学习环境和有效学习、学习满意度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有效学习在网络学习、学习投入与学习满意度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选择“中等质量组”和“低质量组”为分析对象,构建相同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模型的适配度不佳,网络学习环境促进网络学习过程的路径系数均低于“高质量组”(“中等质量组”为0.32,“低质量组”为0.31),并且学习投入影响有效学习和学习满意度的路径系数低于“高质量组”(“中等质量组”为0.05和0.12,“低质量组”为-0.06和-0.08)。这表明,网络学习环境对网络学习过程的优化作用在不同学习质量组别存在差异,网络学习环境是影响高校学生网络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第一,在生态理论视角下,网络学习环境是包括物理环境、资源环境、规范环境等维度的三因子结构,具有结构的整体性和内部平衡性。第二,与低教育质量的网络学习环境相比,优质的网络学习环境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上网需求并提供舒适的学习体验,教学资源种类丰富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改进学习效果,教学规范能够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并促进师生间的合作。第三,网络学习环境能显著提升高校学生的学习投入,显著促进高校学生有效学习并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学习投入在网络学习环境和有效学习、学习满意度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有效学习在网络学习环境、学习投入和学习满意度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网络学习环境具有优化网络学习过程的作用,学习投入是网络学习过程中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内核因素。   高校学生的网络学习环境是对高校课堂环境的补足与拓展,这一环境可以创新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具有更高的开放性和自组织性,一定程度可以解决教育资源的稀缺问题。我国高校学生网络学习环境的发展得益于国内外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以及民间教育机构对网络教学资源和平台的推广与应用,其演进过程促使当代高校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资源搜索、网络自主学习等相关能力。优质的网络学习环境以优化学习质量、学习过程为追求,其特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影响随着学习质量的提高逐层得到提升。这一方面是由当下高校学生网络学习的自主需求所决定,一方面也是调动学生学习投入并进一步提高学习有效性和满意度的必然要求与结果。因此,基于已有发现,高校网络学习环境建设应以调动学生学习投入为追求,遵循这一精神构思网络学习环境创设路径,科学地创设网络学习环境。针对研究发现,笔者提出创设优质网络学习环境的五大路径:
  第一,将学习质量作为衡量网络学习环境优质与否的核心指标,兼顾学生主观诉求的内在差异。优质的网络学习环境,至少是令95%的学习者感到满意的学习环境。其环境创设应尊重学生的审美风格、使用偏好、信息能力、学习习惯,顺应当下高校学生对网络学习的偏好,定期地对网络学习环境进行质量评价,并以此作为完善网络学习环境的依据。在整体环境创设和优化的同时,兼顾学生主观诉求的内在差异,针对学习情感诉求不强烈的学生,应优先完善网络资源环境;针对认知、行为、时间等投入不足的学生,应优先明确网络学习规范。
  第二,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发展,强化网络物理环境的支持功能。在网络校园的建设初期应充分考虑信息技术设备的发展空间和使用寿命,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精神[25],超前部署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信息网络,推进具有先进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测试、协调和更新,保证网络学习环境的安全稳定。同时,将网络设施配备、网络信息维护、网络安全监管作为提升物理环境实用性、易用性、舒适性的常规工作,强化其支持功能。
  第三,打造精品开放课程与优质互动学习平台,凸显网络资源环境的教学功能,保证网络学习环境的持续更新和进化。开放课程与互动学习平台是网络教学资源共享的主要形式。打造精品开放课程能够完善、筛选教学资源,优质的互动学习平台能够实现课程管理、翻转教学、人际互动、任务分配和效果评价,这些功能均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表现。为了凸显资源环境的教学功能,应保障学习资源的时效性,定期调整学习规范并补充最新教学资源,建立能够承担教学任务的网络信息技术系统与教学资源整合与更新系统,使教学过程具有更强的仿真效果。
  第四,建设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学校网络环境服务系统,发挥网络规范环境的调节功能。学校网络环境系统应以创新与改革为发展动力,借助政府支持、社区合作、技术改进等支撑条件形成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关系。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在学生应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以掌握知识技能为学习目标,采用过程性的自我评价方法。学校与教师应打造学习型社区和团体,尽可能地向学生展示知识、开展实践学习。鉴于网络规范的重要性,应将氛围营造作为环境创设的首要任务,开设网络课程并建立师生协作的网络学习制度,注重学生网络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五,通过调动学生投入建立网络学习环境长效机制,有序创设网络环境的各项要素。不同环境要素的互动融合不仅变革了师生教与学的方式,也对网络学习环境的教育功能提出更高要求[26]。网络环境的创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自学能力,提高师生的网络资源鉴别力,塑造民主、开放的学校教学环境。考虑到过分舒适的物理环境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时间,存在抑制学生学习投入的可能,网络环境创设工作应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在保证物理环境支持功能的前提下,优先创建规范环境、资源环境。对现存的低质网络学习环境,应优先改造网络教学资源;对优质网络学习环境,应优先推进网络学习规范的制定。
  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验证了生态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学生网络学习环境的要素结构并形成评价工具,通过不同质量组别网络学习环境的比较具体讨论了优质网络学习环境的特征及其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作用模型,明确了以学生学习投入为核心的学习过程优化机制以及创设优质网络学习环境的主要路径。本研究是从宏观角度分析优质网络学习环境特征,印证了网络学习环境的整体性、平衡性、开放性等特点及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细化不同类型网络学习环境的特征和影响,针对网络学习的不同阶段整合环境创设的目标和策略,以期明确不同环境要素间的边界和价值。由于数据的限制,本研究采用了描述性统计等分析方法揭示环境特征,数据结论的解释力有待提高,未来研究可对本问题进行追踪性的调查。
  参考文献:
  [1] Tuckman B W.The Effect of Motivational Scaffolding on Procrastinators’ Distance Learning Outcomes [J].Computers & Education,2007,(2):414-422.
  [2]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 moe_630/201909/t20190930_401825.html,2019-09-25.
  [3][6][9] 张立新,张丽霞.虚拟学习环境的生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10,(10):42-45.
  [4] 杨海茹,刘清堂等.信息技术支持的生态化“物理—虚拟—资源”学习环境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9,(3):89-96.
  [5] 余金昌.基于生态视角的虚拟学习社区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2, (6):42-45.   [7] 曹娟,潘来齐.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虚拟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0,(4):75-79.
  [8] 赵瑞军,陈向东.学习空间影响教师教学决策过程的个案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20,(5):64-75.
  [10] Kuh G D,Hu S.Learning Productivity at Research Universities [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01,72(1):1-28.
  [11] 王健,郝银华等.教学视频呈现方式对自主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3):93-99.
  [12] 胡勇.在线学习过程中的社会临场感与不同网络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13,(2):47-51.
  [13]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0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EB/OL].http://www.moe.gov.cn/s78/A08/tongzhi/201001/ t20100129_124340.html,2009-04-10.
  [14] 齐媛.网络学习环境对小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以教客平台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19,(12):83-88.
  [15] 张立新.网络学习空间中有效学习过程建模及影响因素识别[J].教育科学研究,2020,(12):86-92.
  [16] 龚少英,韩雨丝等.任务价值和学业情绪与网络学习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2-77.
  [17] Henrie C R,Halverson L R,et al.Measuring student engagement in technologymediated learning:A review [J].Computer & Education,2015,(2):36-53.
  [18] 张思,刘清堂等.网络学习空间中学习者学习投入的研究——网络学习行为的大数据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7,(4):24-30+40.
  [19] Yang D,Sinha T,et al.Turn on,tune in,drop out:Anticipating student dropout i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A].Paper presented at the NIPS data-driven education workshop [C].Lake Tahoe: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2013.1-8.
  [20] 胡小勇,徐欢云等.学习者信息素养、在线学习投入及学习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3):77-84.
  [21] Ronimus M,Kujala J,et al.Children’s engagement during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of reading: the effects of time,rewards,and challenge [J].Computer & Education,2014,(2):237-246.
  [22] 段朝辉,洪建中.网络视频课程中师生交互与大学生网络学习绩效的关系: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序列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2):184-191.
  [23] 王宁,琚向红等.开放教育网络课程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J].开放教育研究,2014,(6):111-118.
  [24] 韦路,张明新.网络知识对网络使用意向的影响:以大学生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1):71-80.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EB/OL].http:// 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 html,2018-04-18.
  [26] 田阳,万青青等.多空间融合视域下学习环境及学习情境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3):123-130.
  作者简介:
  杨帆: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测量学。
  朱蓥彬: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在线学习分析。
  夏之晨: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Theory
  —Analyze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a High-Quality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
  Yang Fan1, Zhu Yingbin1, Xia Zhichen2(1.School of Education,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 Jiangsu; 2.Normal College,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uzhou 215500, Jiangsu)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theory, the network learning environment is a three-factor structure including physical environment,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normative environment.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771 college students, this research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 a high-quality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 can meet students’ online needs, provide a healthy and comfortable learning experience, supply abundant and advanced online teaching resources, improve the effects of online learning, organize and guide online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promot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 can significantly elevate the learning eng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romote effective learning and increase their learning satisfaction;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 will optimize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process.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effectiveness of online learning, multiple paths can be used to create a high-quality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cluding using learning quality as an approved indicator to measure the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creating excellent open courses and interactive learning platform, building student-based and teacher-led service system for the school network environment, establishing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the network learning environment through mobilizing students’ engagement.
  Keywords: ecological theory; network learning environment; learning engagement; construction path
  收稿日期:2021年4月20日
  責任编辑:邢西深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竞争变得愈发激烈。技术创新作为社会发展的深层动力,已经成为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层面文件的相继问世,技术创新已经上升到新的高度。然而近一年来,国际社会局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趋势走向尚不明朗,所以唯有主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长久保持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补贴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调控之手”,来解决“市场失灵”现象,推动经济结构战略升级。尽管我国政府逐步加大了对于制造业的扶持力度,仍有一些企业长期处于较低
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长期依赖劳动力数量、资源和资本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持续,找寻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这一时期的首要命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助推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决定着我国的发展前途命运。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创新主体,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不仅能够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还能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创新活动具有周期长、风险高、不确定性强的特点,容易陷入融资难的困境,因此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发达的金融体系能够发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作用,进而促
互联网时代下,多媒体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发展迅速,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一种全球的教育媒介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现代教育的实际能效,也在影响和改变着现代教育的主流理念和思想。其中,音乐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意义深远,日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新时期音乐教学课堂需要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与新型教学手段与日常教学环节有机结合,以此来提升
期刊
新媒体的出现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借助数字化的技术手段使传统媒体逐渐向新媒体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媒体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具有了感性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同时过去的传播对象也成为了传播主体,由过去被动的接受变为现在主动的对话。自十八大提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以来,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提高其对大众的吸引力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作探
期刊
2021年10月23日,第80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拉开帷幕。为应对智慧教室迈向新时代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华为首次从智慧教室全视角,在展会上展现数字化教室、远程互动教室和智慧交互教室等多场景的创新突破,在智慧教室领域持续引领创新。一、健康安全的数字化教室  华为数字化教室是被应用非常广泛的常态化教学场景,进入数字化教室展点,体验一键开启教室所有物联设备,从源头简化老师操作授课设
期刊
摘要:中小学课后服务由学校发挥主渠道作用,让所有学生接受同等质量的教育,对于保障教育公平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课后服务保障教育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整体比例不高,且参与率随着家庭经济条件升高而升高,低收入家庭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比例偏低,课后服务未能完全保障教育起点公平;中低收入家庭学生在参加作业、自主阅读、娱乐、拓展训练、兴趣小
期刊
投影机作为智慧教育转型的核心设备,如何选型、选品关乎着课堂教学成效。创建于1959年的安徽中医药大学,是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为了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水平,安徽中医药大学针对新老校区的多媒体教室进行升级改造,共计采用131台NEC空灵系列液晶激光投影机,重塑校园数字化应用方案。  为了保证教室全员都能获取清晰的屏幕显示信息,并做到课堂的高效率学习,亮度参数成为选择投影设
期刊
效力待定合同的确立,是我国合同法的一大完善。目前学者对于此类合同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效力待定合同制度甚为复杂,仍有诸多问题有待探讨。
   本文试从分析效力待定合同的本质入手得出效力待定合同为未生效合同的一种,其涵义应界定为: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合同成立后,因当事人主体资格的欠缺而暂不生效,有待于追认权人的追认才得生效的合同。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效力待定合同在未经追认前的效力状态及其效力的转化规律。
   最后,依据此类合同的本质内涵,文章论证了效力待定的合同应包括限制民
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向高级智能化,各类人工智能产品的诞生极大的解放了劳动力,由于智能化设备相比于人工不仅具有高效性,且其工作强度也是远超于人工的,因此社会各类企业也逐步利用人工智能产品或设备来替代原有的人工工作。而从目前来看,企业的生产与经营还处在半人工半智能化的阶段,人工智能还无法脱离员工来独立完成工作,那么对此面向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工作就成为了当下相关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对于服装制造业来说,其高度
期刊
摘要:该文立足当前学习空间应用缺少关注认识发生规律而难以真正实现助力以学习为中心的问题,以发生认识论和五维学习设计为学理依据构建了学习空间的应然助力路径。首先,通过分析理论观照得到学习空间应用需要体现遵循认知发展阶段的层次和学习结构的样态;其次,在分析学习空间运作原则和相关影响变量的基础上得到,学习空间作为认识发生的中介物,其运作机制在于从提供间接物化支持的角度与学习结构中人、境、事、脉四个维度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