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稿约及著录规范

来源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te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是国内外发行并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音乐理论学术季刊。本刊致力于为海内外音乐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学者、师生提供学术耕耘的园地。为进一步方便作者写作和读者阅读,现公布稿约及投稿规定如下:(一)本刊欢迎研究背景清楚、观点鲜明、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篇幅为1万字左右的论文。
其他文献
期刊
节奏和节拍是舒曼音乐中重要的情感表达元素。舒曼的艺术歌曲,最能够体现出他对节奏和节拍表情潜力的把握。因为歌词的存在,我们可以确定舒曼所试图表达的内容。本文聚焦于三种不同类型的节奏和节拍的运用:诗歌节奏的变形,节拍失谐,以及合并节拍的不规律性。本文只讨论舒曼的晚期歌曲,不仅是因为它们更加不为人所熟知,更是因为本文将讨论的其中两种节奏和节拍的运用(节拍失谐以及合并节拍的不规律性),在舒曼晚期歌曲中尤其常见。
本文中,笔者将探讨两种“合”、两种“作”。“作”既可表示“研究工作”,也可表示“音乐表演工作”。因此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与其他研究者合作,研究表演者为合奏表演进行的准备工作。
音乐创作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作曲家在写下每一个音符时到底在想什么,是体验着某种特殊的情感,回忆某次难忘经历,抑或在进行着技术层面的理性权衡与选择?影响作曲家创作过程的因素又有哪些?这都是具有高度主观性且不易说清楚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却始终吸引着音乐学者们的目光。
音乐审美价值判断具有多重维度,本文从知觉维度和呈现维度观察评论者对音乐作品的接受过程、审美倾向以及评论活动的落实,明确音乐审美判断的复杂性,并以此为基础探寻建立音乐评价标准的情境及所需要素。
期刊
期刊
促使中国的文学理论批评跻身国际主流已经提到了文学理论工作者的议事日程上,而且这方面已有人开了先河。《诺顿理论批评文选》(第2版)于2010年首次收入李泽厚的论文《美学四讲》,从而实现了英语文学理论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认可和接纳。另一方面,这也预示着曾长期为欧美理论家所把持的国际文学和文化理论界也开始关注来自非西方的声音了。但并非每一位中国当代文论家都会像李泽厚那样幸运地被国际权威的文论选收入其中,因此,中国的文学理论家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被别人“发现”,而应该更为积极主动地去与居于国际文学理论前沿的欧美文
现当代学界对于中国古代诗学的研究集中于"诗文评"的范围,但古代诗文评文献本来有限,多见于序跋书札,郭绍虞所编四卷本《中国历代文论选》,基本包括中国古代重要的诗文评论著,不少是关于散文、戏曲和小说的论说。而且"诗文评"呈现为玄虚的称名或命题的理论化表述,例如"意象""兴象""意境""趣味""神韵"及"韵外之致""独抒性灵""幽情单绪""情景交融"之类,大抵本于体悟,不可捉煞,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清华简《治邦之道》是与传世文献《墨子》思想关系密切的一篇先秦佚籍,"对于我们理解墨家的学说及其在战国时期的传播均有较好的作用"。该篇竹简文献的整理与释读存在缺简、编联难度大、字迹潦草模糊等困难,但整理者筚路蓝缕,迎难而上,已经做出高质量的释文和注释。由于整理该篇出土文献面临的多重客观困难,再加上出土文献内涵阐释往往并非一蹴而就的现实,《治邦之道》整理报告的个别之处尚存在可做其他释读的空间。现不揣谫陋,提出一些粗浅的释读意见,以为续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