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贸易融资业务是指进出口企业在商品交易中,商业银行通过执行包括商品交易中产生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结构性融资业务在内的业务,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融通支持,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交流的渠道之一。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下,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贸易融资业务特点和种类
贸易融资作为促进进出口贸易的一种融资行为,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借贷行为。它具有偿还性、生息性、高风险性、复杂性、被管制性等特点。其种类:按贷款对象分为出口商融资、进口商融资以及中间商融资;按融资期限可分为短期融资和中长期融资;按有无抵押品分为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按有无授信额度分为授信额度贷款和一次性贷款;按货币种类可分为本币贷款和外币贷款;按传统业务分为打包贷款、出口信贷、开证授信额度、押汇、提货担保;按创新业务分为福费廷、国际保理、创新组合融资等。
二、贸易融资业务风险及其成因
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有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国家和政治风险等,其形成原因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原因:
(一)内部因素
1、欠完善的内控制度
银监会制定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各银行机构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细则,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仍然存在制度自身不完善和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2、不尽合理的内部分工
现行操作上: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业务主要由国际业务部门负责,而国际业务部门的人员一般只熟悉国际结算实务,对贸易融资的相关业务缺乏了解,以此给贸易融资的安全埋下隐患。
3、人员操作失职
由于专业技能不足或失职行为,国内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相关从业人员容易在类似于合规性和技术性审核中出现问题,这些导致贸易融资风险的产生或增加。
(二)外部原因
1、企业资信和管理水平差
部分企业将贸易融资款项等同于信贷资金,将其作为财政性资金长期占有,导致逾期贸易融资额居高不下,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些都增加了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的风险。
2、金融业竞争
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在贸易融资业务方面处于一种较为混乱的争夺状态,为了争夺客户资源和市场份额,各家商业银行而进行盲目竞争与扩张,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警惕,因此造成了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增加。
3、法律原因
目前,我国法律缺乏对一些常用国际术语的规范,关于贸易融资方面的立法滞后于业务实践发展的需求,这些都增加了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三、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范
(一)三种常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范
1、打包贷款、授信开证业务风险防范
按信贷负责人审查客户资格、结算人员审查信用证条款、信贷负责人审查客户贸易融资记录、客户经理详细调查业务背景进行、客户经理跟踪检查客户贷款使用情况、结算人员严格审查信用证单据条款、客户经理监督企业生产经营、结算人员及时通知客户经理,客户经理及时扣款流程进行控制。
2、保理业务风险防范
进口保理业务防范措施:信贷负责人审查客户资格、信贷负责人审查客户贸易融资记录、客户经理详细调查业务背景、信贷负责人根据应收账款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信用额度核准方式,或向保险公司投保以减少自身风险、国结人员根据进口商的资信变化调整或撤销已核准的信用额度。出口保理业务风险防范:信贷负责人审查客户资格、信贷负责人审查客户贸易融资记录、客户经理详细调查业务背景、选择国际保理商联合会成员或与自己存在业务往来关系的保理商、客户经理要求出口商提供担保、选择国际保理商联合会成员或与自己存在业务往来关系的保理商、选择国际保理商联合会成员或与自己存在业务往来关系的保理商,结算人员和客户经理动态掌握账款流向、通过进口保理商对进口商的资产、信用、财务状况等进行了解和客户经理及时了解进出口商是否有抵销权约定,并尽早将转让通知送到进口商。
(二)防范建议
1、成立专项业务小组
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部门人员精简,因此在未能建立专门的贸易融资部门情况下,针对具体的融资项目,从各部门中抽调符合业务操作要求的专业人员组成专项业务组,从客户经理到风险经理,从结算经办岗到复核岗,从贷前规划到贷后管理,贸易融资业务的每一个阶段实现专人、专业化操作。且在组建的业务组中,明确各组员职责。若同时进行几项贸易融资业务,允许一人同时身处几个业务组,同时明确各自职责。
2、创新融资模式
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采取都是传统的“一对一”贸易融资模式,即参与主体仅是银行和客户,其实还可以发展银行与客户之间是一种“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关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贸易融资风险。其中,“一对多”的对应关系表现为“供应链”式、“多对一”体现为“辛迪加”式、“多对多”体现为“供应链”与“辛迪加”复合形式。“供应链”式是指由一家银行对以客户为核心的整条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融资。“辛迪加”式指多家银行同时向一个客户提供贸易融资的模式,也即银团式贸易融资模式。“供应链”与“辛迪加”复合形式指针对大额、长期且具有稳定的供销渠道的进出口贸易客户展开的融资模式。
3、培养专业人才
首先,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第二,在外引的同时还应该做好内部挖潜。第三,抓好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和道德修养,为贸易融资从业人员提供适应业务发展的培训机会,逐步提高高素质人员的比重。最后,强化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员工识伪、防伪能力,充分辨识贸易融资业务中的风险因素,努力防范和化解贸易融资风险。
4、完善信息平台
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就是用当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模式的系统工程,利用数据仓库和管理系统把金融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以支持管理决策。在数据仓库系统的帮助下,银行可根据客户的信用风险及盈利可能性和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情况,为客户设计最合适的贸易融资业务方式,在降低贸易融资风险和银行资金最优配置基础上获取最大利益。
一、贸易融资业务特点和种类
贸易融资作为促进进出口贸易的一种融资行为,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借贷行为。它具有偿还性、生息性、高风险性、复杂性、被管制性等特点。其种类:按贷款对象分为出口商融资、进口商融资以及中间商融资;按融资期限可分为短期融资和中长期融资;按有无抵押品分为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按有无授信额度分为授信额度贷款和一次性贷款;按货币种类可分为本币贷款和外币贷款;按传统业务分为打包贷款、出口信贷、开证授信额度、押汇、提货担保;按创新业务分为福费廷、国际保理、创新组合融资等。
二、贸易融资业务风险及其成因
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有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国家和政治风险等,其形成原因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原因:
(一)内部因素
1、欠完善的内控制度
银监会制定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各银行机构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细则,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仍然存在制度自身不完善和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2、不尽合理的内部分工
现行操作上: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业务主要由国际业务部门负责,而国际业务部门的人员一般只熟悉国际结算实务,对贸易融资的相关业务缺乏了解,以此给贸易融资的安全埋下隐患。
3、人员操作失职
由于专业技能不足或失职行为,国内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相关从业人员容易在类似于合规性和技术性审核中出现问题,这些导致贸易融资风险的产生或增加。
(二)外部原因
1、企业资信和管理水平差
部分企业将贸易融资款项等同于信贷资金,将其作为财政性资金长期占有,导致逾期贸易融资额居高不下,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些都增加了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的风险。
2、金融业竞争
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在贸易融资业务方面处于一种较为混乱的争夺状态,为了争夺客户资源和市场份额,各家商业银行而进行盲目竞争与扩张,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警惕,因此造成了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增加。
3、法律原因
目前,我国法律缺乏对一些常用国际术语的规范,关于贸易融资方面的立法滞后于业务实践发展的需求,这些都增加了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三、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范
(一)三种常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范
1、打包贷款、授信开证业务风险防范
按信贷负责人审查客户资格、结算人员审查信用证条款、信贷负责人审查客户贸易融资记录、客户经理详细调查业务背景进行、客户经理跟踪检查客户贷款使用情况、结算人员严格审查信用证单据条款、客户经理监督企业生产经营、结算人员及时通知客户经理,客户经理及时扣款流程进行控制。
2、保理业务风险防范
进口保理业务防范措施:信贷负责人审查客户资格、信贷负责人审查客户贸易融资记录、客户经理详细调查业务背景、信贷负责人根据应收账款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信用额度核准方式,或向保险公司投保以减少自身风险、国结人员根据进口商的资信变化调整或撤销已核准的信用额度。出口保理业务风险防范:信贷负责人审查客户资格、信贷负责人审查客户贸易融资记录、客户经理详细调查业务背景、选择国际保理商联合会成员或与自己存在业务往来关系的保理商、客户经理要求出口商提供担保、选择国际保理商联合会成员或与自己存在业务往来关系的保理商、选择国际保理商联合会成员或与自己存在业务往来关系的保理商,结算人员和客户经理动态掌握账款流向、通过进口保理商对进口商的资产、信用、财务状况等进行了解和客户经理及时了解进出口商是否有抵销权约定,并尽早将转让通知送到进口商。
(二)防范建议
1、成立专项业务小组
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部门人员精简,因此在未能建立专门的贸易融资部门情况下,针对具体的融资项目,从各部门中抽调符合业务操作要求的专业人员组成专项业务组,从客户经理到风险经理,从结算经办岗到复核岗,从贷前规划到贷后管理,贸易融资业务的每一个阶段实现专人、专业化操作。且在组建的业务组中,明确各组员职责。若同时进行几项贸易融资业务,允许一人同时身处几个业务组,同时明确各自职责。
2、创新融资模式
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采取都是传统的“一对一”贸易融资模式,即参与主体仅是银行和客户,其实还可以发展银行与客户之间是一种“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关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贸易融资风险。其中,“一对多”的对应关系表现为“供应链”式、“多对一”体现为“辛迪加”式、“多对多”体现为“供应链”与“辛迪加”复合形式。“供应链”式是指由一家银行对以客户为核心的整条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融资。“辛迪加”式指多家银行同时向一个客户提供贸易融资的模式,也即银团式贸易融资模式。“供应链”与“辛迪加”复合形式指针对大额、长期且具有稳定的供销渠道的进出口贸易客户展开的融资模式。
3、培养专业人才
首先,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第二,在外引的同时还应该做好内部挖潜。第三,抓好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和道德修养,为贸易融资从业人员提供适应业务发展的培训机会,逐步提高高素质人员的比重。最后,强化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员工识伪、防伪能力,充分辨识贸易融资业务中的风险因素,努力防范和化解贸易融资风险。
4、完善信息平台
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就是用当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模式的系统工程,利用数据仓库和管理系统把金融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以支持管理决策。在数据仓库系统的帮助下,银行可根据客户的信用风险及盈利可能性和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情况,为客户设计最合适的贸易融资业务方式,在降低贸易融资风险和银行资金最优配置基础上获取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