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结果分析与对策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an9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准确掌握龙陵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相关因素,为采取相应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利用龙陵县2011-2013年监测地区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评审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48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不可避免死亡20例,可避免28例。其主要死因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意外及先天异常。
  结论:乡、村医生知识技能缺乏,孕产妇及儿童健康管理质量不高、不规范,乡镇卫生院急救能力不足,转诊机制不健全,家长就诊意识差是导致龙陵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 评审 分析 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42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50-01
  为及时掌握龙陵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以达到提高儿童救治水平,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现将龙陵县2011-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本资料来源于龙陵县2011-2013年监测乡(镇)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和县级专家评审资料。
  1.2 方法。严格按照《云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实施方案》[1],由龙陵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领导小组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
  1.2.1 死因诊断和分类方法。死因诊断和分类,主要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疾病诊断名称以《实用儿科学》[2]全国统一的诊断名称为标准。
  1.2.2 资料评审分析方法。收集监测乡(镇)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调查表和儿童死亡报告卡,评审方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为发展中国家推荐的十二格表,从3个环节、4个方面分析龙陵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评审结论。
  2 评审结果
  2.1 2011-2013年监测乡5岁以下儿童死亡48例,评审48例,其中男22例,女26例,死亡年龄最小0天,最大的4岁7月。
  2.2 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结果及死因顺位。经评审在48例儿童死亡中,不可避免死亡20例,可避免死亡28例。
  死因顺位依次是早产低出生体重10例,出生窒息7例,肺炎、先天异常、意外死亡各6例,败血症、腹泻、颅内感染各2例,其它疾病7例。
  2.3 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死于家中24例,占50%,死于医疗保健机构17例,占35.42%,死于途中7例,占14.58%。
  2.4 死前治疗。死前在医疗保健机构住院治疗34例,占70.83%,门诊治疗3例,占6.25%,未治疗11例,占22.92%。
  2.5 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影响因素。从个人家庭、医疗保健机构和社会其它相关部门3个环节的4个方面进行评审和分析:
  个人、家庭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资源是影响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占70.83%。
  医疗保健机构的知识技能偏低和资源缺乏,对疑难重症病例的诊治水平不足,缺乏必要的诊疗设备,占25%,
  社会其它相关部门的知识技能和资源缺乏,经济落后、家庭贫困、缺乏交通工具等,占4.17%。
  2.6 处理延误分析。放弃治疗:18例,占37.5%。主要是就诊时间晚、病情危重,家属认为或医生告知无治愈希望、家庭困难等而自动出院。
  家庭成员决定就诊延误16例,占33.33%,主要是不能识别疾病的危险症状,发病后未及时就医,当病情发展到危重阶段才到医院就诊,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期。
  医疗处理延误12例,占25%,主要是县、乡、村三级缺乏必要的诊疗设备及专业技术人才,产、儿科技术力量薄弱,未能及时处理儿童危重症患者。
  交通延误2例,占4.17%。
  3 讨论
  通过专家评审分析,58.33%的儿童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的,41.67%的儿童是不可避免的死亡。在导致儿童死亡的相关因素中,首先是个人家庭环节中的知识态度、资源是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儿童家长缺乏健康知识,对疾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不会识别异常情况,孩子患病后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不能正确地选择就医地点,因家庭经济因素不愿转院或认为无治愈希望自动出院而延误治疗。其次是医疗保健机构环节中的知识技能、资源因素影响,主要表现在:①村医知识技能不足,儿童患病后得不到有效治疗,对危急重症患儿不能及时识别,延误转诊治疗导致死亡;②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质量不高,致使一些高危因素得不到筛查管理,如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管理、腹泻病例管理,先天异常的追踪管理等,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危险性增加;③县乡医疗保健机构缺乏必要的抢救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抢救治疗能力不足,部分儿童发病后未能得到规范诊治,加之转诊制度不健全,该及时转诊的未得到转诊而导致死亡。④社会其它相关部门知识技能和资源缺乏、家庭经济困难、交通条件较差是影响家长就医态度的重要因素,也是就诊延误的原因之一。
  4 对策
  从评审分析结果看,龙陵县2011-201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是:出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肺炎、先天异常及意外死亡,与有关评审监测资料报道基本一致[3],应采取有效对策。
  4.1 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健康教育宣传,如宣传栏、电视媒体、健教处方、家长培训班等,提高家长对孩子的防病意识及异常情况的识别,做到得病早就医,无病早预防,提高目标人群健康意识及知、信、行的转变。
  4.2 强化对村医的“三基”培训,积极推广妇幼卫生适宜技术,如小儿“两病”管理、生长监测、母乳喂养及预防接种、新生儿窒息复苏等,有效降低肺炎、腹泻、营养不良、传染病及出生窒息所导致的儿童死亡。
  4.3 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质量,扩大管理覆盖面,及时筛查和管理高危孕妇、高危儿童,积极动员住院分娩,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出生窒息的发生,切实做好产后及新生兒访视工作,指导家长科学喂养、对异常情况的识别、意外事故的预防。
  4.4 加强县乡产儿科能力建设,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疗保健机构的投入。边远、贫困地区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高发地区,不论从房屋建设、医疗设备、卫生技术人员的配备、待遇的落实等要给予重点解决。
  4.5 建立健全转诊机制,使危急重症儿童得到有效救治。
  4.6 完善儿童死亡评审制度,纳入妇幼保健常规工作,确保评审质量,为及时掌握儿童死亡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卫生厅基社处《云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实施方案》2010
  [2] 诸福棠,等.《实用儿科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 李晶晶,郭建平等.河北怀来县2000-2007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2):1658-165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辩证施治,并从一般资料、治疗方法及其治疗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1.76%,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MSE-R、HDS-R及ADL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患者使用添加四君子汤联合肠内营养对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入住我院ICU机械通气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能全力500ml),治疗组予以常规营养支持(能全力500ml)加四君子汤200ml。均于支持前和营养支持后第十日监测营养指标如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临床面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时,对其实施黄芪注射液、果糖二磷酸钠联合治疗后的效果。  方法:采取分组比对研究,将既往我科室接诊并单一应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的46例患儿记为A组、将既往同期我科室接诊并实施黄芪注射液、果糖二磷酸钠联合治疗的47例患儿记为B组,并就上述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研究。  结果:B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儿;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实验室指标均有明显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或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可参考的方法。  方法:按病员到我科按会诊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治疗组采取针刺配合艾灸疗法,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观察病情变化。  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1.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癃闭”的诊断标准[2]。①小便不利,点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月经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49例),西医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中医组应用中药进行调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中医组的止血总有效率为91.8%,西医组为73.5%,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8%,显著高于西医组的73
期刊
摘要:针灸虽然已打开国际的大门,但仍遭受着诸多的质疑與非议,关健在于针灸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当前,针灸临床存在的治疗方案及操作方法不够规范,疗效标准不够统一,患者主动选择针灸作为治疗手段的几率下降等问题,使其在发展的道路上举步为艰。今后的研究应当将针灸临床研究与诊疗结合,充分利用针灸临床研究成果,严格从业人员上岗条件,开展教育改革,将科研重心转向临床研究,以提高疗效为主。  关键词:针灸 临床医学
期刊
摘要:目的: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在社区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期及早回归社会,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缓解大医院看病难。  方法:对80例脑梗塞伴后遗症患者实施中医中药结合Brunnstrom康复法、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或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  结论: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可以明显改善中医证候,具有治疗意义;对肢体功能障碍的降低、日常生活
期刊
摘要:目的:进一步探究神经性耳鸣的最佳治疗方式及疗效观察,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主要选自于本院2013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16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式。  结果: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16例患者中痊愈13例(81.25%),有效1例(0.62%),无效2例(18.13%),总有效率为90.12%,临床效果较好。  结论:通过笔者实践证实,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方法:按随机分配原则将62例患儿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2例,乙组30例,甲组喂养茵栀黄口服液,并辅以蓝光照射治疗,乙组单用茵栀黄口服液。  结果:两组在治疗10d后,胆红素下降量具有显著的差异。  结论:应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显著,其胆红素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茵
期刊
摘要:目的:调查各大院校大学生自救互救知识掌握情况,培养其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变处理能力。  方法:制定一份大学生自救互救知识调查问卷表格发送给1640名高校大学生,对自然灾害以及突发事件过程中避灾自救互救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统计。  结果:接受此次调查的1640名在校大学生中,对常见型伤害(鼻出血、煤气中毒、食物中毒、中暑等)的自救互救能力高达87%左右,但在一些复杂性,具有专业医学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