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动物园的人常常因为只看见动物抱头大睡而感到失望。有些人可能这样想:野兽们成天吃饱了没事干,只好抱头大睡吧。这种想法固然也有一部分道理,但更主要的还是由于大多数野兽都属于“夜行性”。在野外,它们保持着昼伏夜出的习惯,来到动物园后,虽然因环境改变而把习惯也改变了一些,但某些根深蒂固的习性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因此,动物园里还有许多野兽(尤其是猛兽类),白天养精蓄锐,一到晚上就活跃起来。
住在动物园里的人,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有更多的机会看见它们活动,并能听见它们无拘束的呼声。动物园工作者常常把这呼声称为“动物园的夜乐”。
但狮子是一个例外。惯于作“狮子吼”的狮子,夜间固然吼,白天也常常吼。这却是和住在非洲原野上的野生兄弟们不同的。原来动物园里养的狮子极少来自野外,由于繁殖容易,现在动物园里的狮子,若要追溯它的野生血统,少的几十代,多的恐怕要在百代以上。年代既久,习性便也改得较多。它们对于环境的适应性越来越增加,对于人类的警惕性也就相对地越来越减低了。
老虎则不同。在白天很少听得见虎啸。虎在动物园里繁殖较难,故多数来自山野,日常的行动也大抵保持着原来的规律。每到傍晚时刻,才见这条大虫精神奕奕,往来踱步,时而由喉咙深处吐出一声长啸。
虎啸和狮吼,在表现上也颇有些区别。狮吼中充满了阳性的刚强粗暴的气概,真是声如劈雷,令人听了惊心动魄。反之,虎啸是一种深沉森郁的发音。在黑夜的深山里,远远听见这种啸声,必然使听者为之毛骨悚然。在动物园里听见,固然谈不到什么害怕,但乍听也难免感觉有点凄凉沁人,而听惯了之后,反倒觉得其中有一股相当动人的如悲如慕的意味。
豹更少出声,就是出声,也没有一点动人之处。甚至在发情时节的求偶鸣声,也是很难称作悦耳。那声音又粗又哑,又短促,颇有点锯木板的味道。
狼的嚎叫,充满了阴森、凄凉、漫长而愁煞的气氛。在更深夜静里听几只狼此起彼落的呼嚎,很容易令人想起“百鬼夜哭”的说法。虽然谁也没听见过鬼哭,但古人把狼嚎和鬼哭连结在一起,确是设想得妙!
狼最喜欢在夜里呼嚎,尤其是在冬天的月夜里。动物学家固然知道那是在狼的发情季节,但文学家中也颇有懂得的。讲到狼嚎,不能不使人忆及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声”中的那一幕。在那遥远的阿拉斯加原野,在凄清的雪夜里,远处传来了发情中的雌狼的漫长呼声,强烈地引诱着猛犬巴克。它徘徊而又徘徊,一方是对主人的忠诚爱护,另一方则是来自原野中难以抗拒的诱惑。至终,狼嚎唤醒了流在它血液中的狼的祖先的本性,它跑向遥远的天边,追逐狼群去了。
与兽类相反,鸟类中很少有夜间鸣唱的。被莎士比亚、雪莱、弥尔顿这些大诗人刻画得那么迷人的夜莺,在中国既不产,动物园中也没有养,所以无从了解它究竟唱出什么样的夜曲。但也有一种鸟,就是那羽毛鲜黄澄亮,好比一只金鸟般的黄鹂。在春寒料峭的4月里,它曾给人们带来几多的春之喜悦。它是醒得特别早的鸟。天还黑着,离破晓还早,两只黄鹂就对唱起来了。那歌声是如此的清脆嘹亮,如此的抑扬顿挫而富于旋律,又对唱得那么富于戏剧性,并不比夜莺唱得差。孟浩然所吟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可能指的就是黄鹂。可惜的是,在笼中养黄鹂,很难活得久,即使养只小的幸而活过冬天,也往往多死于春天。
(选自《人民日报》,1957年2月3日)
阅读点拨
动物园里鸟兽夜间的叫声,鲜有人闻,作者听来,仿若乐曲,妙不可言,尤其在夜间,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于是美其名曰“夜乐”。声音是世间最难摹写的,作者在兽类中选了几种:虎啸狮吼狼嚎,各具特色,但撼人心魄,听来让人毛骨悚然。作者善用譬喻,形象生动,突出特征。狮吼如劈雷,形容狮吼声音惊心动魄;虎啸如悲如慕,突出其声深沉森郁;豹鸣如锯木板,表现其声粗重短促;狼嚎如鬼哭,极言其悲愁阴森;本文鸟类则选取黄鹂,堪与善唱的夜莺媲美,突出表现其声悦耳动听,美中不足,黄鹂声音虽然好听,但却不常听得见。
住在动物园里的人,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有更多的机会看见它们活动,并能听见它们无拘束的呼声。动物园工作者常常把这呼声称为“动物园的夜乐”。
但狮子是一个例外。惯于作“狮子吼”的狮子,夜间固然吼,白天也常常吼。这却是和住在非洲原野上的野生兄弟们不同的。原来动物园里养的狮子极少来自野外,由于繁殖容易,现在动物园里的狮子,若要追溯它的野生血统,少的几十代,多的恐怕要在百代以上。年代既久,习性便也改得较多。它们对于环境的适应性越来越增加,对于人类的警惕性也就相对地越来越减低了。
老虎则不同。在白天很少听得见虎啸。虎在动物园里繁殖较难,故多数来自山野,日常的行动也大抵保持着原来的规律。每到傍晚时刻,才见这条大虫精神奕奕,往来踱步,时而由喉咙深处吐出一声长啸。
虎啸和狮吼,在表现上也颇有些区别。狮吼中充满了阳性的刚强粗暴的气概,真是声如劈雷,令人听了惊心动魄。反之,虎啸是一种深沉森郁的发音。在黑夜的深山里,远远听见这种啸声,必然使听者为之毛骨悚然。在动物园里听见,固然谈不到什么害怕,但乍听也难免感觉有点凄凉沁人,而听惯了之后,反倒觉得其中有一股相当动人的如悲如慕的意味。
豹更少出声,就是出声,也没有一点动人之处。甚至在发情时节的求偶鸣声,也是很难称作悦耳。那声音又粗又哑,又短促,颇有点锯木板的味道。
狼的嚎叫,充满了阴森、凄凉、漫长而愁煞的气氛。在更深夜静里听几只狼此起彼落的呼嚎,很容易令人想起“百鬼夜哭”的说法。虽然谁也没听见过鬼哭,但古人把狼嚎和鬼哭连结在一起,确是设想得妙!
狼最喜欢在夜里呼嚎,尤其是在冬天的月夜里。动物学家固然知道那是在狼的发情季节,但文学家中也颇有懂得的。讲到狼嚎,不能不使人忆及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声”中的那一幕。在那遥远的阿拉斯加原野,在凄清的雪夜里,远处传来了发情中的雌狼的漫长呼声,强烈地引诱着猛犬巴克。它徘徊而又徘徊,一方是对主人的忠诚爱护,另一方则是来自原野中难以抗拒的诱惑。至终,狼嚎唤醒了流在它血液中的狼的祖先的本性,它跑向遥远的天边,追逐狼群去了。
与兽类相反,鸟类中很少有夜间鸣唱的。被莎士比亚、雪莱、弥尔顿这些大诗人刻画得那么迷人的夜莺,在中国既不产,动物园中也没有养,所以无从了解它究竟唱出什么样的夜曲。但也有一种鸟,就是那羽毛鲜黄澄亮,好比一只金鸟般的黄鹂。在春寒料峭的4月里,它曾给人们带来几多的春之喜悦。它是醒得特别早的鸟。天还黑着,离破晓还早,两只黄鹂就对唱起来了。那歌声是如此的清脆嘹亮,如此的抑扬顿挫而富于旋律,又对唱得那么富于戏剧性,并不比夜莺唱得差。孟浩然所吟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可能指的就是黄鹂。可惜的是,在笼中养黄鹂,很难活得久,即使养只小的幸而活过冬天,也往往多死于春天。
(选自《人民日报》,1957年2月3日)
阅读点拨
动物园里鸟兽夜间的叫声,鲜有人闻,作者听来,仿若乐曲,妙不可言,尤其在夜间,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于是美其名曰“夜乐”。声音是世间最难摹写的,作者在兽类中选了几种:虎啸狮吼狼嚎,各具特色,但撼人心魄,听来让人毛骨悚然。作者善用譬喻,形象生动,突出特征。狮吼如劈雷,形容狮吼声音惊心动魄;虎啸如悲如慕,突出其声深沉森郁;豹鸣如锯木板,表现其声粗重短促;狼嚎如鬼哭,极言其悲愁阴森;本文鸟类则选取黄鹂,堪与善唱的夜莺媲美,突出表现其声悦耳动听,美中不足,黄鹂声音虽然好听,但却不常听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