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主要阐述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以趣味为切入点,通过创设情境,读演结合,读唱结合,古为今用,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初中生文言文阅读教学兴趣培养
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所选的古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古诗文对促进学生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都至关重要。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但是,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距离较远,学生学习的障碍也大,学生一下子很难适应,再加之文言文学习效果不是外显的,缺少在生活中实践运用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大打折扣。为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在此,我浅谈一下自己在文言文教学中所采取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用情境氛围引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相距甚远,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就成了阻拦学生学习兴趣的一道障碍。如何帮助学生跨越这道障碍?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选用与课文有关的素材给学生创设有吸引力的情境氛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与诗文及作者有关的故事、音像资料等都可以作为创设情境氛围的素材。如教学《岳飞》一文时,我播放歌曲《满江红》导入新课,音乐可以穿越时空,将学生带入岳飞生活的那段历史中。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具体地感受岳飞的“至忠至孝”和治军有方,让学生选看影视剧的相关片段,给学生选讲岳飞的一些故事,引发了学生对文章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读演结合,在表演中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读演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让学生通过亲身“表演”,获得意想不到亲近感,原本让学生感到古板、生疏的文言文变得鲜活、亲切了。如在教学《公输》一文时,我指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改编为课本剧,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在人物动作、语言的把握上都很用心,同学们互议互评,参与的热情很高。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三、读唱结合,让音乐元素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手段。文言文的教学,应强调熟读、背诵。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有所感悟,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诵读。可以根据古诗文的内容和所抒发的情感对古诗文进行配乐诵读,让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诵读,这样更容易记住文言诗文的内容,感受古诗文文质的优美。尤其是教师利用一些广为传唱的古典诗词让学生学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诗文的兴趣。例如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时,课堂上播放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让学生去学唱、去听读,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全词的内容,同时,在曲子的旋律中,学生对全词传达出的意境也有了一定的感悟。另外像歌曲《明月几时有》、《枫桥夜泊》等都可以在文言诗文教学中派上用场。语文课堂上有了音乐的元素,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更浓。
四、注重古为今用,让功利性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拉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同文言文内容的距离,做到古为今用,用一定的功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开掘文言文中写作素材方面的价值,让学生寻找合适的作文话题、辩论话题。例如教学《爱莲说》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提炼出“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这样的辩论话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辩论,或是进行作文。通过这样持续而有意识的训练,学生从课本中取材的意识和能力都能得到加强。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文言文中归纳出很多成语,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加以运用。“学有所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五、改革课堂教学,让成就感调动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勇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积极参与释疑。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成就感,成就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学《与妻书》一文时,考虑到该文篇幅较长,文字相对浅显,但对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教师讲解过多或放任自流,学生都会失去兴趣,于是我鼓励学生把自学中遇到的问题都提出来,与同学共同探讨,有些问题在学习“共同体”内就能得到解决,有些问题在学习小组内可以得到解决。经过这两道环节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放到班上师生共同解决。这样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获得的成就感也更多,成就感带来的学习兴趣也更持久。
总之,文言文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我们值得探究的课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浓厚了,课堂生动了,教学效果良好了,优秀传统文化也就在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中得到了传承并发扬光大。
【关键词】初中生文言文阅读教学兴趣培养
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所选的古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古诗文对促进学生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都至关重要。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但是,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距离较远,学生学习的障碍也大,学生一下子很难适应,再加之文言文学习效果不是外显的,缺少在生活中实践运用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大打折扣。为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在此,我浅谈一下自己在文言文教学中所采取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境,用情境氛围引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相距甚远,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就成了阻拦学生学习兴趣的一道障碍。如何帮助学生跨越这道障碍?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选用与课文有关的素材给学生创设有吸引力的情境氛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与诗文及作者有关的故事、音像资料等都可以作为创设情境氛围的素材。如教学《岳飞》一文时,我播放歌曲《满江红》导入新课,音乐可以穿越时空,将学生带入岳飞生活的那段历史中。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具体地感受岳飞的“至忠至孝”和治军有方,让学生选看影视剧的相关片段,给学生选讲岳飞的一些故事,引发了学生对文章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读演结合,在表演中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读演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让学生通过亲身“表演”,获得意想不到亲近感,原本让学生感到古板、生疏的文言文变得鲜活、亲切了。如在教学《公输》一文时,我指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改编为课本剧,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在人物动作、语言的把握上都很用心,同学们互议互评,参与的热情很高。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三、读唱结合,让音乐元素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手段。文言文的教学,应强调熟读、背诵。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有所感悟,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诵读。可以根据古诗文的内容和所抒发的情感对古诗文进行配乐诵读,让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诵读,这样更容易记住文言诗文的内容,感受古诗文文质的优美。尤其是教师利用一些广为传唱的古典诗词让学生学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诗文的兴趣。例如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时,课堂上播放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让学生去学唱、去听读,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全词的内容,同时,在曲子的旋律中,学生对全词传达出的意境也有了一定的感悟。另外像歌曲《明月几时有》、《枫桥夜泊》等都可以在文言诗文教学中派上用场。语文课堂上有了音乐的元素,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更浓。
四、注重古为今用,让功利性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拉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同文言文内容的距离,做到古为今用,用一定的功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开掘文言文中写作素材方面的价值,让学生寻找合适的作文话题、辩论话题。例如教学《爱莲说》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提炼出“近墨者黑”和“近墨者未必黑”这样的辩论话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辩论,或是进行作文。通过这样持续而有意识的训练,学生从课本中取材的意识和能力都能得到加强。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文言文中归纳出很多成语,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加以运用。“学有所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五、改革课堂教学,让成就感调动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勇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积极参与释疑。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成就感,成就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学《与妻书》一文时,考虑到该文篇幅较长,文字相对浅显,但对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教师讲解过多或放任自流,学生都会失去兴趣,于是我鼓励学生把自学中遇到的问题都提出来,与同学共同探讨,有些问题在学习“共同体”内就能得到解决,有些问题在学习小组内可以得到解决。经过这两道环节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才放到班上师生共同解决。这样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获得的成就感也更多,成就感带来的学习兴趣也更持久。
总之,文言文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我们值得探究的课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浓厚了,课堂生动了,教学效果良好了,优秀传统文化也就在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中得到了传承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