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琼耳没有终点的传承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ments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蒋玄佁到邢同和,再到新一辈的邢恩戈、蒋琼耳,
  跨越时代的艺术熏陶,成为了连接这个艺术世家几代人的枢纽。
  蒋琼耳 国际知名设计师,创作领域涵盖现代绘画与平面设计、室内、首饰、家具等诸多设计领域。现任“上下”品牌CEO兼设计总监。
  1 外公蒋玄的画挂在蒋琼耳家中最显眼的位置:一幅庐山风景,一幅荷花—那是母亲送给蒋琼耳的结婚礼物。
  蒋玄,中国书画名家,长于绘画,亦精通诗词、篆刻、书法。他早年留学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归国后师从徐悲鸿、潘天寿,并与同学李可染、孙青羊等交往甚密。他还曾为鲁迅塑像,和郁达夫、茅盾、傅抱石等文坛巨匠交往颇深。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是最早留学海外的中国艺术家之一,也是最早把西方油画艺术引入中国的艺术家。
  蒋琼耳三岁那年,蒋玄离世。自此以后,年幼的蒋琼耳便一头扎进蒋玄留下的画作、印章、书法、考古书中,寻觅外公的艺术足迹。“都说‘画如其人’。每件艺术品都是对艺术家的人格品质、力量、为人处世的最好体现”,这些作品给了蒋琼耳一个重新认识外公的机会:“外公儒雅沉毅,且勤勉专注、学贯中西,这是我一辈子可能都无法达到的境界。”
  蒋玄晚年百病缠身,却依然勤勉用功,有时一天甚至作画十六个小时。或许知道自己即将离开,蒋玄给蒋琼耳和哥哥邢恩戈亲手撰写下一本故事书,类似《伊索寓言》,讲人生体会。至今,这本陈旧的小书还在家中被妥善保存着。蒋琼耳和哥哥准备将这本小书配上自己画的插图一同出版,和更多的孩子分享来自祖辈的温情和教诲。
  2 蒋琼耳的父亲邢同和是蒋玄的得意门生,同时也是当今中国著名的建筑师。他设计的上海博物馆、上海外滩风景带等多个建筑,至今仍被誉为将时代精神与民族传统、现代技术与历史文化有机结合的中国建筑设计代表作。
  蒋琼耳和父亲邢同和的关系,“先是朋友,后为师徒,再为父女”。早在蒋琼耳留学期间,父女俩就曾一起合作设计了陈云纪念馆。这是这对父女仅有的一次合作,过程却出乎意料地顺利。“创作没有对错之分。我们之间能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想法。”蒋琼耳认为,是一拍即合的默契减弱甚至磨灭了本来可能出现的观念冲撞。
  蒋琼耳的哥哥邢恩戈,大学起留学美国学习建筑设计,近年回国发展,算是真正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外公是书画名家,父亲是建筑大师,兄妹俩一同在艺术世家的熏陶下成长,与艺术的关联也越发紧密。
  蒋琼耳六岁时,便和哥哥拜入国画家程十发与书法家韩天衡的门下,成为两位大师的关门弟子,开始系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们不仅仅是教授书画知识和技巧的老师,更重要的是,他们教会我做人。”
  程十发和韩天衡时常给年幼的兄妹俩讲授做人的道理:要成就一个好艺术家,好的书画技法是必然,但更重要的是人品。“当时我们年龄小,很多故事不一定听得明白。但这是一种熏陶。尽管我们没有大彻大悟,但这些思想就像潺潺流水,潜移默化地影响、指导着我们如今做人的准则。”
  3 “看关于西方文明的幻灯片,与坐在勒·柯布西耶的廊香教堂里亲身体会、流泪,感觉完全不一样。”2000年,蒋琼耳从同济大学毕业,没有走上家人期望的美国留学之路,毅然决定留学法国。
  艺术之都的浸染,为蒋琼耳打开了一扇门,“伟大的艺术品是承载着情感的”。蒋琼耳开始反思中国制造与传统艺术之间的关联,学会以中国视角接纳国际艺术。而家学的深厚,也给予了蒋琼耳腾飞的自信。
  留洋归国后,蒋琼耳举办了多次艺术设计展览,在知名建筑设计公司任过负责人,也自创了享誉国际的“琼耳唯品”艺术首饰。2006年,爱马仕邀请她为上海专卖店设计橱窗,蒋琼耳在“与爱马仕共舞”的设计主题中,大胆用水墨线条,表现出翩翩起舞的印象派舞者。
  一年后,她与爱马仕全球首席执行官在晚宴上碰面,“理想的共鸣、为人处事方式的共鸣和价值观的共鸣,让我们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打造焕发中国传统精神的品牌。就这样,蒋琼耳关闭了自己的创意设计廊,与爱马仕合作创建一个体现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品牌—“上下”。
  上接传统,下启未来。这个传统,既有家族传承的中国艺术土壤,亦不拒欧美的艺术富矿。蒋琼耳周旋其间,开始拓展属于个人的设计王国。
  4 中国传统手工艺和现代生活的结合,是蒋琼耳创造力的根源所在。“要真正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复兴,关键是要给予传统手工艺新的市场。”在蒋琼耳看来,传统手工艺品目前只能作为收藏品或纪念品,起装饰、欣赏或者把玩的功能,无法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市场,把传统手工艺通过当代设计赋予新的实用功能,与日常生活发生关系。可以穿、可以戴、可以用,年轻人才会渴望拥有它。”
  蒋琼耳试图重新建立传统手工艺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设计师有想法,但动手能力不强;手工艺匠人技术过硬,但创新意识较弱。”因此,在接触一个新的手工艺之前,蒋琼耳会带领团队先对这项工艺的历史、技术进行一系列的调研学习。然后从中寻找到其与现代生活相契合的点,与传统手工艺匠人交流设计想法,探索可行性。
  从调研策划到成品生产,中间有无数次交流、演绎、试错、改动与调整的过程。而将一项手工艺改进到能小批量生产,时间刻度往往以年记之。以竹丝扣瓷工艺为例,每一年,蒋琼耳和设计团队都会试图在原先的传统工艺基础上,用新的形式和创作,设计出超越上一年的产品。传统的竹丝扣瓷编法,是一根经篾一根纬篾,单根竹丝编制。经过和研发、设计团队的探讨,工艺师们发现两根竹丝交叉行走的“双线交叉走丝”法立体效果更好,于是便将竹编的经篾和纬篾都增加到两根,以求被握在手中时更好的质感。
  传统手工艺人几十年来的经验使得他们容易随性而为,蒋琼耳和研发团队则要确保竹编时每个经篾、纬篾之间的空隙都是均匀的、不能有丝毫差别,几近完美的细致要求,让工艺师们的工作效率从一天可以编好几个茶具延缓至三天才能编出一个杯子。   传统手工艺人多年编织竹丝扣瓷的经验,也给设计团队带来很多新的灵感。剥去竹丝扣瓷茶具的竹编外壳便会发现,被竹编覆盖的部分比原本露在外面的瓷器部分稍稍凹下去了一点。“这个凹面最初是没有的,是工匠们建议把这个凹下去。”有了略微的凹陷之后,倒扣上竹编的部分便和裸露在外的高温白瓷保持在同一个平面上,摸上去少了突兀感,感觉更加浑然一体。
  更让人意外的是,有些工艺早在“上下”刚创立时就被列入了蒋琼耳的研究范围,但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项成品出现。“还没出成品,就是觉得我们还无法将这项工艺的精妙之处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希望最终的成品不仅仅是时尚,不仅仅是消费品,我希望它能往深度走,成为可以流传至未来的东西。”
  5 时间比金钱更加宝贵。在蒋琼耳手中诞生的,就是比奢侈品更贵重的物品。2007年创建至今,六年半的时间里,“上下”只开了三个零售店。这种速度,似乎与传统观念中的成功商业模式大相径庭。蒋琼耳坦然面对周围人的诘问,她承认有些事情比想象中的长,但不能因为追求时间而忽视品质,“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如果故意把时间缩短,是违反自然规律的—特别是当你在做的是与手工艺、传统生活方式有关的事。”
  如今,蒋琼耳仍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探路者,透过自己打造的手工艺品,世界将会看到当今中国,有优雅、精致的一面。“通过当代设计将中国传统美学、传统生活生活方式融入到21世纪和未来”。
  蒋琼耳不愿意用品牌的销售额来衡量自己的成功与否。“如果五十年过去,我们这代人不在了,‘上下’还在;手工艺老师不在了,但工艺得到了传承。那样,我才可以骄傲地说,我成功了。”
  孟子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一个艺术世家,传承至第三代,还能不断取得成就,定是有一些品质或者细节,融进了家族血脉中,使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受惠不尽。从蒋玄到邢同和,再到新一辈的邢恩戈、蒋琼耳,跨越时代的艺术熏陶,成为了连接这个艺术世家几代人的枢纽。而超越时间、地域、年龄的界限,贯穿于这个家族中的,则是一脉相承的、承上启下的价值观—“爱、乐观、创造力”,蒋琼耳说。
  回首已是百年身。蒋琼耳三代人的生命历程中,都曾致力于将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进行融合。外公蒋玄把西方油画艺术引入中国;父亲邢同和的建筑作品则以现代技术和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而著称;至蒋琼耳,也是用西方和现代的方式,打造传承中国传统美学的“实用艺术品”。或许,这也是家族的一个隐性基因。
  蒋琼耳说她的生活历程走得很顺,现在所做的事看似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但本质是受到良师益友和家族的影响:“他们教给我智慧。这些智慧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我。”这让她从未忘却初心,让她在光怪陆离的物质社会中变得坦荡,对名利没有追逐之心。
  这些智慧被蒋琼耳运用在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中。她愿意忍受孤独,有节奏地一步一步往前走。“这是一个没有终结的旅程。不是说火车从上海开到巴黎就结束了。哪怕以后我不在了,下一代还得把这辆车继续往前开。”
其他文献
直指灵魂的天籁之音从黄小琥烟熏火燎的嗓眼儿里飘出来,带着一种跌宕人生的抑扬顿挫。歌声之外,并不柔美的声线又给她平添了一种剽悍的霸气。生活和舞台左右交错音乐成为她人生的绝美陪衬。  黄小琥是一个很“呛”的女人,她习惯用“会”、“不会”、“是”和“当然”这样的单词回答记者连续几分钟的提问,她会在一个多小时的电视节目最后,对一个观众的提问称赞道:“这是从开始到现在最好的问题”,从而让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主
期刊
从小我就在海边长大,潜水是孩童时不可缺少的一个游戏。那时潜水是为了改善伙食和玩耍,一个猛子扎潜进海里玩上一会,就能捞上来不少美味的鱼虾蟹。  没想到,长大后,我又爱上了潜水摄影,不仅因此结识了很多热爱潜水的朋友,也因此潜遍了世界各地很多著名的海域,看遍了各种海底生物的神奇和美丽。  这些地方有着最美的海底美景,也有着人和自然最和谐的状态。你能看到孩子抱着海龟在海面上游泳,能看到鲨鱼和人类在海底并排
期刊
冯仑 万通控股董事长。他是企业领袖,却常常被冠以“思想家”之名。他造房子,也写书,有《野蛮生长》这样的宏大叙述,也有“冯段子“经典语录流传于世。  我不赞成商人去做商人以外的事情。作为一名企业家,核心本分是把企业经营好,这样对社会进步、环境改善都是非常积极的,远比公知似的标签化语言更有实际作用。  这相当于男人会关心女人的事,但你还得进男厕所、穿男人衣服,你不能说你关心女人的事就把衣服换了进女澡堂
期刊
富人把人生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交给他们保管:生命和财产。他们是富人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如隐形人般时刻相伴,恪守最严格的职业道德,执行最平淡却也许暗藏危机的任务。先后从事过官方安保及私人保镖的Ling Sir在他退役之后,跟我们讲述了一些他职业生涯的故事,他特别交代文中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巧合而已。  有点奇怪,Ling Sir的故事从“张子强”开始讲起。在他的叙述中,正是此人,间接促使了香港私
期刊
作为最早一批将“都市灵修”的概念提出的台湾作家之一,张德芬自己的修行之路也走得坎坷不已。不了解自己,不直面自己,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她说。  如今,“灵修”变成一个很时髦的词,各种心灵鸡汤励志书籍总是摆在书店最醒目的位置。人人都想在混乱中遇到未知的自己,人人都想洞悉心想事成的秘密,人人都想活出全新的自己,找到幸福的青鸟在哪里……同时,“灵修”又是一个让人有些困惑的词。各种培训班工作坊遍地开花,可人们
期刊
云南的寺庙,难以与中原一带的寺庙相媲美,很多是用土坯随意搭建而成,因历经风雨而显得破旧不堪,甚至不如民居,但只要有路的地方,就能寻到它们的存在。  这组图片拍摄于滇西、滇南、滇北以及滇中,寺庙在大地深处,荒原之上,有的在密林之中,有的在一条河流边,有的在一座山上,有的在一片田地旁。这些寺庙的香火未必很旺,庙里或树上的佛也显得很孤独,但靠近他们的时候,心可得片刻宁静。我想,是这种宁静支撑了信仰,换言
期刊
有些巨星会把自己折腾在无穷无尽的工作中,比如刘德华,你既可以为之送上劳模之类的称号,也可以说他是除了工作就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的那种人。还有一些身为一线或者娱乐圈显贵的家伙,他们懂得消耗自己的局部,更晓得保存自己最自我的那部分,做只属于和服务于自己的事情,这样的人包括梁朝伟、金城武和张震。  很少有人能记住甚至脱口而出一两句张震的金句,这或许可以说明少年出道、已在娱乐圈浸淫超过二十年的张震,是一个不
期刊
希望他们和正常人一样在社会生活,并让他们通过工作、消费、交通等各种方式和社区融合起来。  2014年初,在广州正佳广场一家名叫“麦子烘焙坊”的欧式风味的面包店开张了。刚出炉的面包整齐地摆放在橱窗里,五米开外就能闻到浓郁的牛油香味。麦子烘焙坊的出品饱受称赞,但有些顾客并不知道,它不是一家普通的面包坊—店里的每个面包,皆出自智障人士之手。  早上6点,黄相旗来到位于白云区丛云路的麦子烘焙坊总店上班,他
期刊
『射箭是自己跟自己的对话,是一项相对比较孤独的运动,也是一个很好的冥想体验。』  张荣耀 上海半岛酒店总经理、酒店协会(英国)MIH级资深级会员、马来西亚皇家霹雳洲弓箭和射击俱乐部成员  射箭馆内,一切都很安静,只有箭离弦的嗖嗖声不时在耳边回响。有人正在屏气凝神,搭箭、扣弦、预拉、开弓、瞄准,突然,箭如流星般飞出去,稳稳地扎在靶纸上。  所有的动作在他手下一气呵成,相当娴熟,但他并不是专业的射箭运
期刊
潘凌笙用smart casual(聪明的休闲)来概括自己的穿衣风格,对于游艇爱好者来说,smart casual的确是最合适的选择—介于正式与休闲之间的聪明搭配。  潘凌笙 游艇制造公司  副总经理  太古仓游艇会,一艘木船停泊于此,引来周遭船东艳羡的目光。传闻这艘船价格超过两千万元人民币,可见到船东潘凌时却发现他出乎意料地年轻。80后的他随父兄经商多年,这艘船是他们家族名下的企业自行设计的,“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