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如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等。基于此,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结构规模更加合理,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更加适应经济社会需求。2014—2017年,民族八省区相继出台了《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就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之策。本文通过对民族八省区出台的这些政策文本进行梳理,管窥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并对政策所存在的适切性问题进行反思,进而展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政策走向,这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主要内容
1.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问题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中、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以及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加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各层次教育的内涵,提升各层次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如云南、西藏、广西都提出开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以及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全日制学历与非全日制学历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另一方面要推进各层次各类型教育的衔接和沟通,主要是中、高职的紧密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如广西就提出搭建从中职到专业学位研究相衔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内蒙古提出建立普通高中与中职课程和学分互认机制。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点。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较低,人才培养质量整体不高。所有的政策实施最终都是要落实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上。民族地区对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一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出双主体(企业和学校)育人模式,如云南、西藏自治区就提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提出以“双师型”教师作为招聘重点,内蒙古自治区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培养基地建设;三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都提出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
3.建立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机制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激发主要是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促进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融合,如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企业参与办学机制、行业指导服务机制、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需要企业、行业的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已经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因此,相关体制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激发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的活力。如云南省提出要制定健全的企业、行业参与制度以及校企合作办学相关的法规和鼓励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建立社会力量办学机制,鼓励各办学主体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民办职业教育办学,并积极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学校办学方式。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职教联盟建设,推动职业教育“集群发展”也极大地激发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
4.提升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水平
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水平一直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关注的重要问题,提升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水平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保障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建立与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将职业教育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落实好国家关于职业院校的生均经费政策、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国家助学金政策等政策。如西藏自治区提出要强化政府的主体责任和统筹职能,认真落实教育附加费的30%投入职业教育的规定并形成长效机制。内蒙古自治区提出了完善职业教育资助体系,继续推进免除中职学校学生学费、书费以及补助生活费和住宿费政策的实施。
二、民族八省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实施意见”的文本特征分析
第一,在政策环境上,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区域性特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充分考虑到该地区的区域特点、产业结构、人才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现实需求,是对当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回应。如西藏自治区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为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和农牧区实用人才、藏医藏药人才等,广西壮族自治区根据广西传统工艺产业着力培养编织工艺、民族织锦、铜鼓、坭兴陶等人才,根据北部湾经济区、桂中先进制造业、珠江—西江经济带等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物流、交通、旅游等人才。从该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地方产业特色出发发展职业教育,是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最具特色的地方。
第二,在政策内容上,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注重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的统一。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是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现代职业教育决定实施意见的重要内容,是民族八省区的政策文本的重点诉求,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其外延的发展。如云南、广西、新疆等省区在提升自身内涵建设水平的同时,利用其区域位置优势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实践表明,只注重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或外延的发展是不够的,在进行内涵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其外延的发展,以内涵建设为基础,不断追求外延的发展。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的相统一将是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第三,在政策主体上,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注重多部门的协同合作。职业教育本身就是“跨界”的教育,只有多方主體共同参与、共同育人才能把职业教育办好。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由于处于相对落后的地区,受到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状况不好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制定上应更加重视多部门的协作,各部门相互协调,密切合作,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利用各种资源的效果。如内蒙古、西藏自治区都强调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提出健全和完善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制度。但各部门协作涉及面广、利益和权利关系复杂,实际落实效果难以保证,是政策落实过程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三、注重解决三大问题
1.要充分考虑到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经济基础而人为设计发展,而是要基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现实,统筹各种社会资源为职业教育发展服务。职教资源不足、办学能力不强和管理滞后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财政实力相对不强,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相对有限,职教资源相对不足,相关产业欠发达。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要充分挖掘相关产业和职业教育发展潜力,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要利用好已有的资源,做好统筹和指导工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和体制机制建设,减少相关制度壁垒。
2.要结合当地的产业、行业、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综合考虑
校企合作是连接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是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最大特点。但民族地区的产业相对不发达,行业协会的作用被忽略,企业不愿意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基于此,政府除了制定相关的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好行业协会的平台,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重视行业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的重要作用。只有综合考虑民族地区当地产业结构、重视行业的作用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因素,使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既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又充满发展活力和潜力。
3.在加强内涵建设的同时,要充分关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肩负着三大任务,即培养人才、促进经济发展、传承文化。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首先要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第一考虑方向。一方面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相关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引进或培植相关产业,营造一个良好开展校企合作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政府要做好当地产业发展的指导工作,优先开设适合当地产业结构的专业,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发展的需求,同时学生可以就近就业,留住人才。其次再考虑当前社会紧缺的专业方向,以满足整个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以及部分学生个人专业兴趣爱好。因此,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立足民族地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结合当地产业特点,是民族地区今后出台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和落实相关政策过程需要重点关注和着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陈建录,曹学玲.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研究的内容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6(04).
[2]管培俊.民族地区同步小康与职业教育的使命[J].教育研究,2018(02).
[3]胡雪芳,李祥.民族地區职业教育优先发展政策评析及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13).
(作者单位:刘洋,贵州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李必新,贵州师范大学;贺正娟,黔南州人民医院)
一、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主要内容
1.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问题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中、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以及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加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各层次教育的内涵,提升各层次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如云南、西藏、广西都提出开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以及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全日制学历与非全日制学历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另一方面要推进各层次各类型教育的衔接和沟通,主要是中、高职的紧密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如广西就提出搭建从中职到专业学位研究相衔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内蒙古提出建立普通高中与中职课程和学分互认机制。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点。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较低,人才培养质量整体不高。所有的政策实施最终都是要落实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上。民族地区对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一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出双主体(企业和学校)育人模式,如云南、西藏自治区就提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提出以“双师型”教师作为招聘重点,内蒙古自治区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培养基地建设;三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都提出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
3.建立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机制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激发主要是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促进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融合,如建立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企业参与办学机制、行业指导服务机制、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需要企业、行业的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已经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因此,相关体制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激发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的活力。如云南省提出要制定健全的企业、行业参与制度以及校企合作办学相关的法规和鼓励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建立社会力量办学机制,鼓励各办学主体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民办职业教育办学,并积极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学校办学方式。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职教联盟建设,推动职业教育“集群发展”也极大地激发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
4.提升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水平
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水平一直是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关注的重要问题,提升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水平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保障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建立与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将职业教育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落实好国家关于职业院校的生均经费政策、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国家助学金政策等政策。如西藏自治区提出要强化政府的主体责任和统筹职能,认真落实教育附加费的30%投入职业教育的规定并形成长效机制。内蒙古自治区提出了完善职业教育资助体系,继续推进免除中职学校学生学费、书费以及补助生活费和住宿费政策的实施。
二、民族八省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实施意见”的文本特征分析
第一,在政策环境上,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区域性特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充分考虑到该地区的区域特点、产业结构、人才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现实需求,是对当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回应。如西藏自治区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为培养新型职业农牧民和农牧区实用人才、藏医藏药人才等,广西壮族自治区根据广西传统工艺产业着力培养编织工艺、民族织锦、铜鼓、坭兴陶等人才,根据北部湾经济区、桂中先进制造业、珠江—西江经济带等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物流、交通、旅游等人才。从该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地方产业特色出发发展职业教育,是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最具特色的地方。
第二,在政策内容上,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注重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的统一。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是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现代职业教育决定实施意见的重要内容,是民族八省区的政策文本的重点诉求,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其外延的发展。如云南、广西、新疆等省区在提升自身内涵建设水平的同时,利用其区域位置优势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实践表明,只注重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或外延的发展是不够的,在进行内涵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其外延的发展,以内涵建设为基础,不断追求外延的发展。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的相统一将是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第三,在政策主体上,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注重多部门的协同合作。职业教育本身就是“跨界”的教育,只有多方主體共同参与、共同育人才能把职业教育办好。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由于处于相对落后的地区,受到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状况不好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制定上应更加重视多部门的协作,各部门相互协调,密切合作,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利用各种资源的效果。如内蒙古、西藏自治区都强调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提出健全和完善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制度。但各部门协作涉及面广、利益和权利关系复杂,实际落实效果难以保证,是政策落实过程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三、注重解决三大问题
1.要充分考虑到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经济基础而人为设计发展,而是要基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现实,统筹各种社会资源为职业教育发展服务。职教资源不足、办学能力不强和管理滞后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财政实力相对不强,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相对有限,职教资源相对不足,相关产业欠发达。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要充分挖掘相关产业和职业教育发展潜力,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要利用好已有的资源,做好统筹和指导工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和体制机制建设,减少相关制度壁垒。
2.要结合当地的产业、行业、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综合考虑
校企合作是连接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是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最大特点。但民族地区的产业相对不发达,行业协会的作用被忽略,企业不愿意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基于此,政府除了制定相关的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好行业协会的平台,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重视行业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的重要作用。只有综合考虑民族地区当地产业结构、重视行业的作用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因素,使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既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又充满发展活力和潜力。
3.在加强内涵建设的同时,要充分关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肩负着三大任务,即培养人才、促进经济发展、传承文化。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首先要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第一考虑方向。一方面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相关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引进或培植相关产业,营造一个良好开展校企合作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政府要做好当地产业发展的指导工作,优先开设适合当地产业结构的专业,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发展的需求,同时学生可以就近就业,留住人才。其次再考虑当前社会紧缺的专业方向,以满足整个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以及部分学生个人专业兴趣爱好。因此,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立足民族地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结合当地产业特点,是民族地区今后出台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和落实相关政策过程需要重点关注和着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陈建录,曹学玲.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研究的内容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6(04).
[2]管培俊.民族地区同步小康与职业教育的使命[J].教育研究,2018(02).
[3]胡雪芳,李祥.民族地區职业教育优先发展政策评析及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13).
(作者单位:刘洋,贵州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李必新,贵州师范大学;贺正娟,黔南州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