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健康体检者、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均存在异常,经治疗后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均能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 定期的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体检,有助于预防及减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血脂水平
急性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1]。急性脑梗死在脑血管病中为常见病、多发病,常会导致致残甚至病死。笔者对本院采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和血脂代谢水平的变化进行观察,为广大医药工作者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急性脑梗死组 按照1996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排除有明显出血倾向,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或近期使用过抗凝剂、血小板抑制剂的患者。选定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符合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年龄45~79岁,平均63.8岁。
1.1.2 对照组 选定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的健康体检者60例,排除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症的患者,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年龄46~77岁,平均61.7岁。
1.2 急性脑梗死组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扩血管、脑细胞活化剂等常规基础用药,在此基础上,采用血塞通注射液450mg加入0.9%氯化钠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5 d为一疗程。
1.3 检测方法 血液流变学测定采用SA一5000全自动血液流变仪,血脂采用美国RX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检测方法:采血5ml加肝素1.5mg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将分离后血浆加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 )、三酰甘油(TG)等值。
1.4 检测指标 分别对健康体检者及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 红细胞变形指数、T 、TG等指标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检测结果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脂水平见表1。
3 讨论
本实验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T 、TG等指标明显异常,可见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脂水平可作为监测其病情的重要指标。
血脂升高又是引起血黏度升高的重要因素。当血脂升高时,脂质可附着于红细胞及血小板表面,减低红细胞携带电荷的能力,使细胞间黏附性加强;而红细胞中胆固醇含量增加又可促使细胞硬化,从而影响细胞变形能力及携氧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致使血流缓慢,从而导致血栓形成,引起脑梗死[2]。可见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之前,通常会出现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定期进行相应的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体检,有助于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者进行健康治疗,有效的预防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血栓通注射液是采用现代医药科学技术研制而成的中药注射剂,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瘀血阻络、中风偏瘫、胸痹心痛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等。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脑梗死、黄斑水肿、缺血性心脏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眩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性痴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视网膜病变、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等症。本研究亦表明,采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水平等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可见血栓通注射液能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得到改善,从而降低血脂及血液黏度,血脂代谢水平恢复正常,进一步使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临床症状得到好转。
参考文献
[1] 战学臣. 70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健康月刊,2011,30(3):232-233.
[2] 杨珊珊.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225-226.
[3] 邢跃. 通心络胶囊配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影响[J]. 吉林医学 ,2008,29(23):2187-2188
表1 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脂水平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