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所以,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我较广泛的采用了情境教学法。
情境的创设是灵活多变的,丰富的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赋予了情景教学极大的生命力。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到的情境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合理利用音乐,渲染课文情境
音乐最能激起人的听觉感受,温婉的音乐使人陶醉、引发无尽的遐想,凄美的音乐令人哀思,澎湃的音乐让人内心激昂、奋发向上。教师通过选择和文章内容情感等相似的音乐,借助音乐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特定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让学生进入到美的意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各种情感,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思维,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文本的学习。
如学习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五段时。描绘的正是月下荷塘的美态,我播放音乐《荷塘月色》,伴着轻柔的民族音乐和如诗般的文字,使学生仿佛沐浴在优美的荷塘月色之中,那静、那美,默默地在学生心头荡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借助音乐的渲染,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意境中,使之产生强烈的感情,并用情去阅读和欣赏课文,做到情理结合。音乐也使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让他们在良好的心情和环境中学习,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2借助多媒体画面,再现课文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完整的图画。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是。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
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贾府的人物和建筑复杂,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课文叙述每一种工作方法都有大段内容,学生若死啃书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时设计了两张图片,即“人物关系图”和“贾府建筑图”。在演示图片的基础上再加以通俗的讲解,学生理解的难点迎图而解又如在教学《岳阳楼记》一课时,先让学生看画面,听声音,想问题,再加上画龙点睛的讲析,就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作者为什么看到洞庭湖雨天的景象时便发出了“去国怀乡,怀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的感慨,当看到洞庭湖晴天的景象时,作者又抒发了“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情怀,对理解后面作者的抒情难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像“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等语句的意境理解还可用反复播放图片或定格的方法,再加上总结性的板书设计,加上教师的讲解背景知识和点拨,使学生对课文加深印象,叹服作者的想象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当今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来说不是很丰富,很多东西都没见过,很多事情也没亲身经历过,借助多媒体,把文中描绘的画面逼真地展现在学生名前,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中去,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联系实际生活,展现课文情境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和课本中学习语文外,还要从生活中学语文,从生活中吸取语文知识。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可开发利用的。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由于课文内容的时空差异、历练差异等,使当下的学生很难与课文情境产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课文中反映的生活场景、表达的感情与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把学生的思考建立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之中,让学生对文中的情境产生共鸣。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尝试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进而改变生活、创造生活。
联系实际生活,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拓宽学生眼界和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例如在讲《春》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去春游,让他们到郊外去,走进大自然观察春天景物的特征,感受春天的气息,真正体验到生活处处有语文。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增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4通过角色扮演,体会课文情境
情境教学中角色表演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根据教材内容中人物的要求扮演相应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加强对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一些适合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的文本让学生进行自编自演,学生在自编自演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表演走进人物内心以此来把握人物性格,甚至还可以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最终成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
例如在讲授《雷雨》或《威尼斯商人》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和特长,深入地研读文本,积极地去揣摩人物的神情、动作和心态,再经过同学间亲密的合作,把戏剧中的场景在课堂中呈现。通过角色的扮演,扮演者就有一种和剧中人物相似的感受,而观看者也仿佛如临其境。
如在教学《鸿门宴》这一课时,让同学们自编自演,把课本内容编排成课本剧。学生接到任务后积极地在课后写台词,进行角色表演的彩排工作。经过学生的精心准备后,学生便在课堂中演绎课文的内容。整个课堂气氛很浓厚,学生对课文内容也很熟悉了。
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创设表演情境,课堂形式生动活泼,学生可以在活动中体会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理解文本,熟悉知识,增强体验,丰富情感,提高了课堂教学中实效性。表演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经历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更好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培养了学生各种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
情境的创设是灵活多变的,丰富的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赋予了情景教学极大的生命力。我认为,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到的情境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合理利用音乐,渲染课文情境
音乐最能激起人的听觉感受,温婉的音乐使人陶醉、引发无尽的遐想,凄美的音乐令人哀思,澎湃的音乐让人内心激昂、奋发向上。教师通过选择和文章内容情感等相似的音乐,借助音乐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特定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让学生进入到美的意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各种情感,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思维,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文本的学习。
如学习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五段时。描绘的正是月下荷塘的美态,我播放音乐《荷塘月色》,伴着轻柔的民族音乐和如诗般的文字,使学生仿佛沐浴在优美的荷塘月色之中,那静、那美,默默地在学生心头荡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借助音乐的渲染,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意境中,使之产生强烈的感情,并用情去阅读和欣赏课文,做到情理结合。音乐也使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让他们在良好的心情和环境中学习,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2借助多媒体画面,再现课文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完整的图画。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是。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
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贾府的人物和建筑复杂,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课文叙述每一种工作方法都有大段内容,学生若死啃书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时设计了两张图片,即“人物关系图”和“贾府建筑图”。在演示图片的基础上再加以通俗的讲解,学生理解的难点迎图而解又如在教学《岳阳楼记》一课时,先让学生看画面,听声音,想问题,再加上画龙点睛的讲析,就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作者为什么看到洞庭湖雨天的景象时便发出了“去国怀乡,怀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的感慨,当看到洞庭湖晴天的景象时,作者又抒发了“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情怀,对理解后面作者的抒情难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像“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等语句的意境理解还可用反复播放图片或定格的方法,再加上总结性的板书设计,加上教师的讲解背景知识和点拨,使学生对课文加深印象,叹服作者的想象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当今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来说不是很丰富,很多东西都没见过,很多事情也没亲身经历过,借助多媒体,把文中描绘的画面逼真地展现在学生名前,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中去,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联系实际生活,展现课文情境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和课本中学习语文外,还要从生活中学语文,从生活中吸取语文知识。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可开发利用的。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由于课文内容的时空差异、历练差异等,使当下的学生很难与课文情境产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课文中反映的生活场景、表达的感情与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把学生的思考建立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之中,让学生对文中的情境产生共鸣。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尝试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进而改变生活、创造生活。
联系实际生活,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拓宽学生眼界和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例如在讲《春》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去春游,让他们到郊外去,走进大自然观察春天景物的特征,感受春天的气息,真正体验到生活处处有语文。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增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4通过角色扮演,体会课文情境
情境教学中角色表演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根据教材内容中人物的要求扮演相应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加强对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一些适合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的文本让学生进行自编自演,学生在自编自演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表演走进人物内心以此来把握人物性格,甚至还可以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最终成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
例如在讲授《雷雨》或《威尼斯商人》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和特长,深入地研读文本,积极地去揣摩人物的神情、动作和心态,再经过同学间亲密的合作,把戏剧中的场景在课堂中呈现。通过角色的扮演,扮演者就有一种和剧中人物相似的感受,而观看者也仿佛如临其境。
如在教学《鸿门宴》这一课时,让同学们自编自演,把课本内容编排成课本剧。学生接到任务后积极地在课后写台词,进行角色表演的彩排工作。经过学生的精心准备后,学生便在课堂中演绎课文的内容。整个课堂气氛很浓厚,学生对课文内容也很熟悉了。
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创设表演情境,课堂形式生动活泼,学生可以在活动中体会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理解文本,熟悉知识,增强体验,丰富情感,提高了课堂教学中实效性。表演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经历了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更好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培养了学生各种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