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体育篮球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5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义务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起点,是基础阶段。此阶段学生的健康状况如何、体育运动参与意识如何,将对学生未来身心发展影响至关重要。从学校义务教育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体育教师要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继续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关键词】 初中体育 篮球 课程改革
  篮球运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已受到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喜爱,应利用好这一青少年喜爱的运动来提高青少年的运动兴趣,增强体质健康,为培养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少年儿童的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较其它系统更发达,表现为对新鲜事物异常感兴趣,而且具有好动性,但稳定性低。为此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思想树立学习目标,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各感官机能,激发学习情趣,从而发挥学生主体功能,增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动参与能力,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感受篮球带来的欢乐。
  1 拓展学生想象力,拓宽学习知识面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想象力是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在篮球“死球拍活”时,先不练习拍球,老师也不讲解示范,让学生先闭上眼睛想象:用手的哪个部位拍、第一下用力如何、拍起后,手指如何用力……老师在其思索中加以引导,并且鼓励学生反复尝试,练习后结合自己练习体会分组讨论,各抒己见。为什么第一下要用力猛、快,拍起后手指要如和用力?在篮球的抛接练习时,老师提问:“高高抛起的球如何才能接得稳?”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高处跳下落地时两腿屈膝受力为什么比直腿着地受力更小?“因为我们做了一个缓冲动作,增长了接触地面的时间,从而减少了冲力。”“接球时间越长就更能减少冲力”,那我们怎样才能把球接得更稳?“接球时手跟球顺”、“伸手迎球更能接稳”,鼓励思考,大胆尝试。将篮球的接球要领寓于其中,既学到了体育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何乐而不为?
  2 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年来,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党的正确教育方针指导下,学校体育获得了充分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社会在进步,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竞争日趋激烈,学校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个体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更要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是为了个人的事业发展,自己的终身健康,祖国的发展,人类的长久发展而学习,明确体育与健康的强身健体功效。为此学校体育教育要与这些目标联系起来,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改变过去“学生围绕教师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思想,变“填鸭式”为“引导式”,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才能变“被迫学”到“主动学”、“愿意学”、“乐意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创设情境,教学教法灵活多样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你讲我听”,“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水桶”。这种思想使得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很不活跃。为此要转变观念,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例如,在练习运球“双龙戏球”时:设置一个直径为两米的圆圈,两名或三名学生在其中运球,去掏其他同学生的球,掏到就算胜利,同时不运球手要保护好自己的球,防止被掏掉。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运球,而且使单一的运球教学充满了乐趣,学生体会到了运球带来的快乐。“运球报数”,两人一对,一人报数5+8=?运球者边运球边答数。要求:快速回答,球不能停,如不能对答如流上马上换人。“闭眼运拍球”,两人一对,一人运球,一人保护。用红领巾、布条或衣服遮上眼睛,然后运拍球,直到拍不到球为止。这样在练习运拍球时,不仅提高了手对球的控制能力,而且发展了灵敏素质,调动了身体其它感官的参与,提高了对篮球的专门化知觉,使学生在练习时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使简单的运拍球练习充满了趣味。
  4 调整运动的难度系数,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现代篮球运动得分成了比赛的最终目标,投篮作为得分的唯一手段倍受关注,篮球“巨星飞人”乔丹的空中飞行灌篮,充分展示了投篮的魅力所在。我们在练习投篮时可降低篮筐的高度,或者增大篮筐,保证一定的投篮命中率,提高对投篮的信心。提高运球的难度。如运球过封锁:在场里面四列圈,全班分成六组,四组平均分散在圈里,尽力去拍掉从旁边运球过者的球,但不能出圈拍球。运球者运球从圈中间的缝隙穿过封锁,到达篮下,扣篮得分。以运球游戏的形式,增加运球难度,这样学生在运球、扣篮中展示自我,感受成功,提高自信。在难度的调整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感受到篮球带来得成功喜悦。
  高中体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有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功能。健康包含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各方面的完美状态。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其他文献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从老子的篇章中,从传统文化里,坚持着一份胸怀全局、兼善天下的抱负,圆玄小学跋涉于理想与现实的探求,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独特的教育之路,积淀出以“至善”为核心的育人思想。学校把“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有善心善行、有创新品质、有健康体魄、有审美情趣’的四有学生”作为德育目标。以“存善心、纳善言、践善行”为主题,构建多维立体化的活动体系,有目的、有
期刊
【摘要】 民办高校的教学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在系统科学视野下,根据系统科学理论的整体性、综合性、功能性等原则,探讨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内外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合作,提出构建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方法和途径,对丰富和发展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质量是高等学校
期刊
【摘要】 随着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给高职院校带来了生源短缺、就业压力过大等一系列严重问题。高职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在当前这样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培养技能型人才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的,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培养技能型人才,首先要理解技能型人才的含义,按照社会需求进行市场职业定位,将企业的实际案例引入到教
期刊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后起之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逐步重视,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国家及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各高职院校的国有资产也在快速增加,特别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实验实训场地的情景化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与同等规模的普通高校相比更需要拥有较多的实验实训设备和教学固定资产;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是地方所属非重点普
期刊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学生才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在实效和高效上下功夫,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然而,环视我们的周围,学生的书包越来越沉,各种资料与日俱增,写作业的时间有增无减,周末和假期更加忙碌,他们的童年在学习、补课、考试中匆匆流逝,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下面就从
期刊
【摘要】 网络文化使得大学生与世界联系更加广泛,它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具有双重性的,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因此应该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教育和引导,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意义,减少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使互联网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为高校培育高素质人才服务。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文化[1]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正起着日益重要的影响。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
期刊
【摘要】 语文是门基础性学科,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会学、乐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新课标的实施,需要一线教师的不断探索,从而形成一套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新课标语文教学模式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的颁布,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人的精神品质、促进人的发展的理念的进一步阐扬,语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人的
期刊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评价  1 基本理念和基本维
期刊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国际贸易合作日益增多,对商务口译的需要应运而生,相比其他翻  译,商务口译有其自身的特点。释意理论作为直接来源于口译实践的翻译理论,对指导口译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释意理论建立的翻译程序分析了译者在商务口译中的角色。  【关键词】 释意理论商务口译译者角色  巴黎高等翻译学校创立的释意派理论认为译者所要传达的不是语言符号的意义,而是讲话人在其话语中所表达的非
期刊
随着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出台,学校开始全面使用新教材、新课程纲要进行教学。从2008年6月份开始参加一系列新课程改革培训,到现在经过快一年时间的教学实践,每一位教师都有这样一种体会:新课程确实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带来了新的生机,给师生带来了新的体验。我认为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作为一门传统的薄弱学科,如何在实施新课改后,真正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真正提高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