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全面。而国家课程的开设并不能完全覆盖,因此地方课程的开设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在小学阶段的空缺,而且可以满足小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它还能够贴近学生实际,丰富与充实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升他们的全面素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地方课程;当地特色;全面素质;多样化
一、地方课程的概括及现状
(一)地方课程的内涵
地方课程是指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实际教学的需要,由地方教育局根据国家政策以及当地的社会历史文化等需要而开展的,并由地方管理的课程。要充分体现当地的教育发展水平,具有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的特点。是国家课程的促进与补充。随着国務院、教育部出台一系列关于开设地方课程的政策,全社会对地方课程的关注度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各种地方课程开始不断在学校中开设,尤其是小学。
(二)地方课程开设的有关问题
1、近几年,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地方课程在全国各地的小学都有开设,如雨后春笋般。不急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认可,更得到了大多数教育专家的支持。但就目前开展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在开设地方课程方面存在误区。一方面,我国应试教育的历史由来已久,观念根深蒂固。部分老师及家长认为学太多考试以外的东西是没有用的。因此,不少开展的地方课程实际上并没有贯彻落实下去。一个学期下来,可能没上几节课,大部分都被文化课把时间抢占过去了。
2、另一方面,部分学校只是单纯的响应国家政策,并没有从自己当地的特色出发。而是选择了一些名字听起来“高大上”的课程,实际作用不大。通常都是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草草了事。这样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地方课程在小学开设的作用
1、应试教育在我国大行其道,片面追求高分、高升学率,以致很多学生成为了“高分低能”的人。小学阶段是一个重点在于打基础的阶段。开展地方课程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开展人口、国防、安全、法制、禁毒、环境等课程,提升学生全面素质。可以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实践当中,实现学以致用。
2、另一方面,地方课程的开设可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比如,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可能由于个人兴趣,家庭背景的不同。有的不喜欢数学,有的则对数学很敏感。学校就可以开设一些以当地特色为基础的数学游戏课时,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也照顾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
3、对当地而言,有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地方课程的课程目标就是为本地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的特殊人才,所培养的人才必然更为适应当地经济文化的需要。受教育者可以直接作用于自己的现实生活,从而感受到教育的重要作用与现实意义。地方课程能使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更为直接和密切,能够直观地体现出教育对社会生活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三、如何在小学更好的开设地方课程
(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所有的课程都是以学生为本,地方课程也不例外。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地方课程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适应小学阶段学生的能力。
(二)地域性和本土化原则
地方课程是针对地方的实际需要来设计的,弥补本地区发展短板,加强学生与社会实际和发展的联系。使学生将学到的东西见诸于实际社会,而不是闭塞在学校里学习。从而能够了解并关注自身所处的这个社会。因此在地方课程的开发研究上要致力于挖掘地方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体现地区特色。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成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乡文化认同感,以及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和社会使用能力。
(三)通俗使用原则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性天真、活泼好动,对知识学习也只处于浅显阶段。因此,地方课程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合理的编排内容,语言通俗易懂,形式多种多样,并且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切实反映社会生活。不能只是说教,让学生产生距离感。
(四)时代性原则
当今社会是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从地方课程的作用来看,它是为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全面素质而开发研究的。因此在内容的编写上要金穗时代发展的脚步,有当今这个时代的特色。能够及时反映当前新出现的技术、文化。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与世界接轨。为以后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指导老师:赵 鑫
参考文献:
[1]徐冰鸥.关于地方课程及其开发原则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6(9):51-52.
[2]胡国贤,庄立会.地方课程开发原则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报),2010,26(9):147-148.
[3]文可义.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教育导刊,2003(Z2):37-39.
【关键词】地方课程;当地特色;全面素质;多样化
一、地方课程的概括及现状
(一)地方课程的内涵
地方课程是指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实际教学的需要,由地方教育局根据国家政策以及当地的社会历史文化等需要而开展的,并由地方管理的课程。要充分体现当地的教育发展水平,具有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的特点。是国家课程的促进与补充。随着国務院、教育部出台一系列关于开设地方课程的政策,全社会对地方课程的关注度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各种地方课程开始不断在学校中开设,尤其是小学。
(二)地方课程开设的有关问题
1、近几年,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地方课程在全国各地的小学都有开设,如雨后春笋般。不急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认可,更得到了大多数教育专家的支持。但就目前开展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在开设地方课程方面存在误区。一方面,我国应试教育的历史由来已久,观念根深蒂固。部分老师及家长认为学太多考试以外的东西是没有用的。因此,不少开展的地方课程实际上并没有贯彻落实下去。一个学期下来,可能没上几节课,大部分都被文化课把时间抢占过去了。
2、另一方面,部分学校只是单纯的响应国家政策,并没有从自己当地的特色出发。而是选择了一些名字听起来“高大上”的课程,实际作用不大。通常都是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草草了事。这样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地方课程在小学开设的作用
1、应试教育在我国大行其道,片面追求高分、高升学率,以致很多学生成为了“高分低能”的人。小学阶段是一个重点在于打基础的阶段。开展地方课程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开展人口、国防、安全、法制、禁毒、环境等课程,提升学生全面素质。可以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实践当中,实现学以致用。
2、另一方面,地方课程的开设可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比如,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可能由于个人兴趣,家庭背景的不同。有的不喜欢数学,有的则对数学很敏感。学校就可以开设一些以当地特色为基础的数学游戏课时,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也照顾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
3、对当地而言,有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地方课程的课程目标就是为本地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的特殊人才,所培养的人才必然更为适应当地经济文化的需要。受教育者可以直接作用于自己的现实生活,从而感受到教育的重要作用与现实意义。地方课程能使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更为直接和密切,能够直观地体现出教育对社会生活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三、如何在小学更好的开设地方课程
(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所有的课程都是以学生为本,地方课程也不例外。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地方课程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适应小学阶段学生的能力。
(二)地域性和本土化原则
地方课程是针对地方的实际需要来设计的,弥补本地区发展短板,加强学生与社会实际和发展的联系。使学生将学到的东西见诸于实际社会,而不是闭塞在学校里学习。从而能够了解并关注自身所处的这个社会。因此在地方课程的开发研究上要致力于挖掘地方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体现地区特色。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成长。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乡文化认同感,以及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和社会使用能力。
(三)通俗使用原则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性天真、活泼好动,对知识学习也只处于浅显阶段。因此,地方课程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合理的编排内容,语言通俗易懂,形式多种多样,并且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切实反映社会生活。不能只是说教,让学生产生距离感。
(四)时代性原则
当今社会是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从地方课程的作用来看,它是为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全面素质而开发研究的。因此在内容的编写上要金穗时代发展的脚步,有当今这个时代的特色。能够及时反映当前新出现的技术、文化。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与世界接轨。为以后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指导老师:赵 鑫
参考文献:
[1]徐冰鸥.关于地方课程及其开发原则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6(9):51-52.
[2]胡国贤,庄立会.地方课程开发原则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报),2010,26(9):147-148.
[3]文可义.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教育导刊,2003(Z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