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参与对脑性瘫痪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在为脑性瘫痪儿童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当中,使用家长参与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9年7月15日到2020年2月15日这段时间本校在读的脑性瘫痪儿童当中,采用电脑小程序从中随机抽取3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在此基础上,使用抽签法,将这32例儿童随机分为人数各为16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儿童使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模式。对研究组儿童使用家长参与康复治疗模式。最后,统计两组儿童的治疗有效性及其综合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儿童的康复有效率高达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显著,p小于0.05。此外,研究组儿童接受治疗之后的综合功能评分水平显著超过了对照组,差异十分显著,p同样小于0.05。结论:如果家长能够参与到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训练过程当中,那么不仅能够对提高患儿的康复有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综合功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
  关键词:家长参与;常规康复治疗;脑性瘫痪儿童;综合功能;认知疗法
  引言:
  脑性瘫痪不仅会导致患儿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育过程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还会使得患儿出现行为方面的障碍[1]。要想提高此类儿童的康复水平,学校教师就必须采用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案,来改善儿童的运动机能。与此同时,由于此类儿童正处在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需要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因此,如果能够使用家长参与式的康复方案来为其进行治疗,那么必然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而本研究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尝试在本校在读的32例脑性瘫痪儿童当中,开展本次研究,以此来探究家长参与式疗法的实际价值。现做如下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使用电脑小程序,在2019年7月15日到2020年2月15日这段时间本校的脑性瘫痪儿童当中,随机抽取32例加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抽签法的原则,将其中1/2的儿童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当中,使用常规的康复手段来对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同时将剩下1/2的儿童随机分配到研究组当中,使用家长参与式的康复疗法来为他们进行训练。每组儿童的人数都为16例。在对照组的16例儿童当中,男性儿童的数量为10例,剩下的6例均为女性儿童。其中年龄最大的儿童10岁,年龄最小的儿童6岁。在研究组的16例儿童当中,男性儿童的数量为9例,剩下的7例均为女性儿童。其中年龄最大的儿童10岁,年龄最小的儿童6岁岁。除此之外,两组儿童的一般资料不具备显著的临床差异,可以进行统计学上的对比研究,其中p大于0.05。
  (二)研究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16例儿童,统一使用常规的运动训练方法,来为他们进行治疗。
  对于研究组的16例儿童,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到康复治疗过程当中,为儿童开展家庭式康复训练。首先,家长应当在康复教师的指导下,秉承着最近发展区的原则,为儿童制定生活能力提升方案。在日常生活当中教导儿童发展自身的基本生活能力,例如进食、如厕等[2]。其次,家长还应当辅导兒童,定期开展各种体能训练,并逐渐调整其的行走姿势,扩大其关节活动范围。最后,家长还要使用积木和串珠等玩具,来和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并在游戏当中穿插数学能力、语言能力的教学[3]。
  (三)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儿童治疗前后的认知能力、运动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儿童的康复有效性。
  (四)统计学方法
  令专门的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当中,悉数收集两组儿童的一系列资料。并录入到spss22.0软件当中,进行相应的对比研究。最后,使用卡方检验的手段,来统计两组儿童存在的数据差异性。
  二、研究结果
  (一)两组儿童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二)两组儿童治疗前后综合功能评分情况对比分析
  在接受治疗之前,研究组儿童的综合功能评分为(36.83±14.33)分,而对照组儿童的综合功能评分水平为(36.98±13.24)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其中p大于0.05。而在接受治疗之后,研究组儿童的综合评分水平提升至(66.98±10.34)分,而对照组儿童仅为(54.68±9.44)分。前者显著高于后者,两组差异显著,p小于0.05。
  三、讨论
  家长作为脑性瘫痪儿童最信任和依赖的人,只有积极参与到儿童的康复训练过程当中,才能真正改善儿童的康复效果,促使其尽快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 汪小萍. 家长参与对脑性瘫痪儿童康复效果的影响[C]// 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2015.
  [2] 王丹,钟清玲,李博,et al. 脑性瘫痪患儿家长对家庭康复微信平台的指导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08):112-113.
  [3] 王春蕾,谢家兴,李文娟,等. 脑性瘫痪患儿家属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11):1083-108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使用乙酸铅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水为溶剂,冰乙酸为络合物,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PbTiO3超细纳米粉末,并对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煅烧温度进行了讨论。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紫外光吸收、SEM形貌研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钛酸铅;纳米材料  一、钛酸铅的光催化[1]  其反應过程可以简述为:(1)当一束光照射在半导体的表面,产生电子和空穴。(2)电子和氧气产生超氧负离子,氢氧
期刊
摘要:职中美术教育作为现代化教育,必须要做到与现实相结合,培养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本文对当前职中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并解释了对职中美术教育教学策略研究的意义,提出了在职中美术教育教学中提高对学生设计思维培养重视的意见。  关键词:职中美术教育;设计思维;素质教育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职中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做出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
期刊
摘要:自闭症是孤独症的一种表现,自闭症影响着儿童健康发展。患有此症状的儿童在交往方面存在缺陷,回避目光接触,对身边的事物和人没有兴趣,不愿与人接触。对父母没有依赖,不会与其他小朋友分享快乐,不愿与人接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对自闭儿童也重点关注。本文介绍了对自闭症儿童治疗的介方法,通过融合教育理念下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融合教育理念;自闭症;治疗方式  引言:在对目前使用的几种治疗方法的基
期刊
摘要:一般而言,他汀类的药物其主要功能是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减轻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血管疾病的病残率以及病死率。Mundy[1]第一次提出了他汀类的药物对骨组织的代谢具有影响性,可以通过他汀类药物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Mundy首次提出的时间是在1999年。在其之后有许多学者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了他汀类药物是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的,并且通过载体能够促进局部新骨的形成[2]。一些临床实验的研究也基本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效果所能起到的影响。方法:在2019年6月20日到2020年2月20日这段时间内本校在读的痉挛型脑瘫儿童当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使用抽签法将这30例儿童随机分为人数各为15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于对照组儿童,单独使用运动疗法来为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对于研究组儿童,则使用综合疗法来为他们进行康复训练。统
期刊
摘 要: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核心素养的核心价值观。基于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的培养,本文试以《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一课为例,以“路”为线索贯穿课堂始终,从国家认同感、文化认同感、民族认同感三方面对家国情怀展开论述。  关键词:家国情怀;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  “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是这样表述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唯物史
期刊
潜水等水位线图是等值线图的一种,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要对其作出正确的判断,首先必须搞清与潜水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如图1,潜水面即潜水的自由表面(B);潜水埋藏深度即潜水面至地表的距离(h);潜水位即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海拔(H);潜水含水层厚度即潜水面至隔水底板的垂直距离(m)。  判讀要求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判定潜水的流向  潜水是在重力作用下,由潜水位高处向低处作下降运动的,所以潜水的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不可分。我国大学生利用互联网与新媒介能够快速掌握舆论场,并且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网络社会讨论当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并通过网络环境进行传播形成网络舆论生态。与之相對的是,教师引导和号召力的削弱、大学生群体认同感的降低、政治教育功能的弱化等,因此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网络舆论生态视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摘要:普通话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语言工具,所以学习好普通话是重中之重。本文立足于普通话方面,分别从“专家引领,明确努力方向”“寻找契机,多加练习”“以考促练,巩固语言基础”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青海省门源县初中阶段教师普通话水平提升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青海省门源县;初中教师;普通话;策略研究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不仅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素质,还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因此,应该对普通话
期刊
摘要:抗生素原称抗菌素,是指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抗生素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细菌在抵抗抗生素的杀灭作用时,会产生耐药性,导致耐药细菌的出现。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人[1],若剂量不足时,病原体会通过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膜通透性阻滞药物进入,改变靶结构或改变原有代谢过程。耐药性严重者可使多种抗菌药物失效。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