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势下,我国许多省市正在编制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出现了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新局面和新机遇。然而其中存在不少对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战略规划需要认知的问题。文章就有关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产生、发展动因及制约因素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以便引起对此问题的深入的学术讨论。
关键词:区域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战略规划;城市群
一、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世界城市网络中城市间竞争的加剧,当今世界城市发展已呈现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这一显著的变化趋势。正是为了顺应这种发展,区域一体化已成为我国规划界关注的热点课题。本文通过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产生和发展动因两个主要方面的研究,认为区域一体化规划是区域层面规划领域的一次重要创新,并将对省域甚至是区域的整体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我们深深感到区域一体化的战略部署还有许多本质问题,方法问题、规划思路问题及区域层面的空间治理的重要影响问题等值得加深认识。
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理论探索
联系国内外对于城市群、都市圈及同城化的理论探索,浅析在我国经济及城市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区域一体化的理论概念发展。
我国对城市群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城市群(UrbanAgglomeration)是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集聚与城扩散的一种组团发育的高级现象(姚士谋、陈振光,2007)。在城市群的发展过程中,核心城市与所在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城市群的发展进程和发展水平。
都市圈仍然是一定尺度的城市群的概念。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都市圈作为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载体是一个空间概念;而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它的实质是城市的经济联盟,反映为“经济区”的概念(张正康,2002)。都市圈的发展与城市群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基于同一理论溯源的。
同城化是城市相互作用的一种新模式,是指相邻城市空间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和制度一体化的地域过程与现象。同城化也是相邻城市产业发展相互协调、商品和要素跨区流动的额外成本逐渐接近于零的经济一体化现象。同城化更是相邻城市为提升综合竞争力而主动打破城市间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的一种制度一体化现象(桑秋、张平宇等,2009)。总而言之,同城化是在两个城市或者多个城市的空间距离与产业结构互补的基础上而衍生出的一种地域现象。
城市群、都市圈及同城化这三个学术概念在关于中心城市与其周围城镇的组合及相互关系方面的表述是一致的。目前,国际上对于區域一体化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与界定标准。笔者认为,区域一体化是城市群、都市圈及同城化现象的特别表征。区域一体化是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打破传统的各城市之间的行政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限制,逐步实现资源共享、统筹协作,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而提出的一种区域发展战略。从更广义的范围上来说,区域一体化表征一种超越行政区划的经济融合,强调经济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且意味着高程度的区域合作与融合。
三、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动因
(一)国内部分区域一体化案例
通过对沪苏、港深、广佛、沈抚、西咸、长株潭等国内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一体化案例的定性及定量分析,从而进一步研究指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驱动因素,从规划发展的角度提出区域一体化形成的基本条件以便更深入的学习研究,见表1。
(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基于以上对相关案例的归纳及了解,笔者认为区域一体化的驱动力的来源离不开以下几方面的条件支撑,见表2。
简而言之,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离不开地域相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要素紧密联系,具有空间接近、功能关联、交通便利及认同感强等关键驱动因素。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浪潮的推动下,经济体系开放,城市和城市区域越来越纳入全球经济网络,大都市及其所在区域的经济主导地位越来越突显,成为所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前沿阵地。国家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区域和城市之间的竞争,各个区域通过提高一体化程度减少内耗,优化资源配置来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对外则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更大区域系统内的分工协作,全球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的发展态势越来越明显。
总之,对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复杂问题需要更多的探索,更多的实践,更多的科学与系统性总结。在城市协作的区域内,各个城市间的联系出现了多元化及全方位的时空变化。国家的崛起与区域经济的活跃程度也成为城市群日益完善的新动力。如何根据21世纪全球化及低碳经济的新理念,结合我国各地区的实际城市发展情况,总结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原则,我们认为需要更多层面与更加深入的认知与研究,还需要从国内外区域及都市圈发展动态中深入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区域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战略规划;城市群
一、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世界城市网络中城市间竞争的加剧,当今世界城市发展已呈现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这一显著的变化趋势。正是为了顺应这种发展,区域一体化已成为我国规划界关注的热点课题。本文通过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产生和发展动因两个主要方面的研究,认为区域一体化规划是区域层面规划领域的一次重要创新,并将对省域甚至是区域的整体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我们深深感到区域一体化的战略部署还有许多本质问题,方法问题、规划思路问题及区域层面的空间治理的重要影响问题等值得加深认识。
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理论探索
联系国内外对于城市群、都市圈及同城化的理论探索,浅析在我国经济及城市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区域一体化的理论概念发展。
我国对城市群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城市群(UrbanAgglomeration)是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集聚与城扩散的一种组团发育的高级现象(姚士谋、陈振光,2007)。在城市群的发展过程中,核心城市与所在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城市群的发展进程和发展水平。
都市圈仍然是一定尺度的城市群的概念。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都市圈作为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载体是一个空间概念;而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它的实质是城市的经济联盟,反映为“经济区”的概念(张正康,2002)。都市圈的发展与城市群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基于同一理论溯源的。
同城化是城市相互作用的一种新模式,是指相邻城市空间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和制度一体化的地域过程与现象。同城化也是相邻城市产业发展相互协调、商品和要素跨区流动的额外成本逐渐接近于零的经济一体化现象。同城化更是相邻城市为提升综合竞争力而主动打破城市间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的一种制度一体化现象(桑秋、张平宇等,2009)。总而言之,同城化是在两个城市或者多个城市的空间距离与产业结构互补的基础上而衍生出的一种地域现象。
城市群、都市圈及同城化这三个学术概念在关于中心城市与其周围城镇的组合及相互关系方面的表述是一致的。目前,国际上对于區域一体化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与界定标准。笔者认为,区域一体化是城市群、都市圈及同城化现象的特别表征。区域一体化是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打破传统的各城市之间的行政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限制,逐步实现资源共享、统筹协作,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而提出的一种区域发展战略。从更广义的范围上来说,区域一体化表征一种超越行政区划的经济融合,强调经济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并且意味着高程度的区域合作与融合。
三、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动因
(一)国内部分区域一体化案例
通过对沪苏、港深、广佛、沈抚、西咸、长株潭等国内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一体化案例的定性及定量分析,从而进一步研究指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驱动因素,从规划发展的角度提出区域一体化形成的基本条件以便更深入的学习研究,见表1。
(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基于以上对相关案例的归纳及了解,笔者认为区域一体化的驱动力的来源离不开以下几方面的条件支撑,见表2。
简而言之,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离不开地域相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要素紧密联系,具有空间接近、功能关联、交通便利及认同感强等关键驱动因素。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浪潮的推动下,经济体系开放,城市和城市区域越来越纳入全球经济网络,大都市及其所在区域的经济主导地位越来越突显,成为所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前沿阵地。国家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区域和城市之间的竞争,各个区域通过提高一体化程度减少内耗,优化资源配置来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对外则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更大区域系统内的分工协作,全球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的发展态势越来越明显。
总之,对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复杂问题需要更多的探索,更多的实践,更多的科学与系统性总结。在城市协作的区域内,各个城市间的联系出现了多元化及全方位的时空变化。国家的崛起与区域经济的活跃程度也成为城市群日益完善的新动力。如何根据21世纪全球化及低碳经济的新理念,结合我国各地区的实际城市发展情况,总结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原则,我们认为需要更多层面与更加深入的认知与研究,还需要从国内外区域及都市圈发展动态中深入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