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闽南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融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探索文化教育的民族化、地域化、特色化,让文化之根深深地扎于幼儿心中,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性工程。闽南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生动活泼,洋溢着极为浓郁的生活气息,易于激发幼儿浓厚的兴趣,更适合幼儿模仿和参与。把闽南本土文化引入幼儿教育,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对塑造可以面向世界又具有强烈民族气质的一代新人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闽南文化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027-02
  意大利的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但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闽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挖掘闽南本士文化资源,探索幼儿教育新路,不能局限于传授幼儿闽南文化的相关知识,而是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环境创设、幼儿一日活动、主题实践活动等途径,引导、组织幼儿直接参与,使其受到熏陶感染,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着力“三个创设”,营造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教育环境
  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育价值与审美价值应同时存在,要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创设具有闽南特色的学园环境,提升学园闽南文化内涵,是对幼儿开展闽南文化教育的基础,重视幼儿园大环境及班级小环境的创设,充分发挥环境作为“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
  (一)创设“让幼儿在闽南文化中成长”的学园环境
  注重融合时代信息,充分挖掘了闽南本地传统文化元素,通过立体环境建设和本土化课程设计构筑“海西娃娃健康乐园”,从幼儿园户外环境到室内环境、从公共环境到班级环境等细节入手,结合学园地势地貌特点,挖掘本土资源,在绿化、美化的基础上,让幼儿园的每一堵墙,每一个角落,都渗透出闽南民间文化特色。要通过创建“海西娃娃健康乐园”——“农耕文化运动区”、“海港体验区”、“闽南风情区”、“森林运动区”以及民间艺术收藏馆、民间体育画廊等,让孩子浸润在充满乡土气息的浓郁闽南氛围之中,随时感受到拥有千年历史底蕴的乡土文化。
  (二)创设“与幼儿对话闽南文化”的班级环境
  紧紧围绕开展的闽南特色主题,营造富有乡土气息的闽南环境氛围,让幼儿与环境对话,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激发幼儿热爱闽南文化,感受闽南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将收集、整理的各式各样的“民间体育游戏项目”布置成活动展示墙;在主题墙面上呈现孩子们自己绘画的玩游戏时的各种样子,并加上民间游戏中所用到的自制游戏材料,如:高跷、跳房子、放风筝等等民间体育项目,以幼儿“一起参与”为宗旨,结合主题墙饰内容,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技能和表现方式来交流展示。
  二、做到“三个融入”,创新闽南文化教育的幼儿教学和实践
  要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优势,不断深化课改,探索、建构、优化具有闽南民间健康教育特色的园本文化课程实施体系,促进保教质量的提高、幼儿的充分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把闽南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之中
  闽南文化底蕴深厚,一言一语、一曲一物都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开展“闽南文化”主题活动时,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资源,使闽南本土文化特色主题活动涉及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内容。在“舞蹈”教学中,要渗透闽南民间文化生动、诙谐、夸张的“丑”的艺术元素,注重教育目标的整合,把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喜欢舞蹈的态度、了解认识闽南地方文化、学会闽南民间舞蹈的知识技能,以及充分想象、创造、表演表现的能力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又如:在音乐欣赏《天黑黑》、《一只鸟仔》等歌曲中,借助故事引入,让幼儿跟随图片的变换,创编故事情节,丰富其内容,让幼儿零距离地接触、感受了自己家乡的本土文化。
  (二)把闽南文化融入“三大游戏”之中
  表演、角色、结构游戏这“三大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将闽南本土文化的主题与幼儿“三大游戏”有机结合,不仅能丰富游戏活动的内涵,使“三大游戏”活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本土文化特色教育功能。如,将主题融入表演游戏之中,开展“老鼠嫁女”的表演游戏,让幼儿自己装扮、敲锣抬轿吹唢呐,在表演游戏中感受到闽南传统婚俗的热闹、有趣和喜庆的气氛;开办“闽南小吃店”,让幼儿当一回小厨师,“烹饪”出喷香可口的“闽南小吃”;,雄伟的崇武古城、精美的红砖古厝、壮观的土楼群等闽南建筑经由孩子们能干的小手呈现在面前。
  (三)把闽南文化融入特色活动之中
  在闽南民间传统习俗中,有效地把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真实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幼儿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上,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闽南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活动——“舞龙、舞狮、拍胸舞”,深受幼儿的喜爱,同时它又是一项大强度的有氧运动,在运动中不仅能提高手臂力量和身体柔韧性,还能有效地促进心肺功能及有氧运动能力的提高。如:在“拍胸舞”富有闽南特色音乐的节奏声中,幼儿伴随口中发出的爽朗吆喝声,配合此起彼伏的“噼啪”声,上演出精彩的“东方迪斯科”的闽南拍胸舞。
  三、落实“三个坚持”,切实增强闽南文化的幼儿教育成果
  《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闽南文化的幼儿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工程,要充分整合资源,调动家、园和社区等方面的力量,共同推进,才能切实增强加效果。
  (一)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在组织开展闽南本土特色主题时,要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幼儿闽南文化教育水平。要加强与社团教育基地的联系,通过请进园内、走入社区等形式,与民间艺术家、艺人建立联系,形成本土化教育的合力。如:利用小组活动的机会,组织幼儿参观位于清源山下的锦绣庄;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剧团,观看排练,真正的走进闽南本土戏曲艺术;此外,根据各个主题的开展,还可以邀请艺术家,走进幼儿园进行表演、开展助教,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与艺术珍宝有了零距离的接触,拓宽了视野,体验到参与闽南艺术表现的快乐。
  (二)坚持“家、园与社区”相推进
  社区是离幼儿生活最近的社会环境,离幼儿生活经验最近的东西是最容易激发幼儿探究和实践的兴趣,是最好的活生生的“教材”。有意识地带领幼儿实地参观开元寺、东西塔等,引导幼儿通过查找资料、阅览书籍等多途径,对这些建筑物进行研究;家长是重要的教育力量,还可以鼓励家长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户外亲子活动。在开展闽南本土文化主题活动时,使幼儿园成为沟通社区、家庭的“桥梁”,让幼儿、家长成为闽南文化的传承者、发扬者。
  总之,幼儿教育是“根的教育”,要用“心”体验,用“意”创造,用“情”耕耘。幼儿的闽南文化教育实践,要充分捕捉教育资源,抓住教育契机,通过教育转换为幼儿的有效经验,让闽南本土文化深深扎根在肥沃的生活土壤里,焕发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创造精神,引发和培育幼儿强烈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闽南文化研究/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9
  [3]金虹青,节日文化与幼儿园节日课程的开发.学前教育研究,2007,(3)
  作者简介:
  陈金力(1978.11-),男,汉族,福建莆田人,本科,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曹麗军(1982.12-),女,汉族,福建漳州人,本科,幼儿教师。
其他文献
【摘要】《汽车配件经营与管理》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文章分析了“校企双导师制”实施背景和具体内涵,重点介绍了在“双导师制”教学模式下如何授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双导师制 汽车配件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252-01  一、“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实施背景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期刊
【摘要】基于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理论,结合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的学科特点,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初步构建具有林学专业特色的先行组织者课堂教学方法,并进行课程建设的改革和尝试。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 教学设计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251-02  “先行组织者”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其1960年关于
期刊
【摘要】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室内设计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在社会需求不断加大的前提下,市场对高素质设计人员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我国很多高校也纷纷开设了室内设计这门课程。本论文重点从室内设计教学工作中一些环节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提出问题,针对教学,对学生的培养,对师资的完善提出建议和调整方法。  【关键词】室内设计 教学创新 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音乐表现教学活动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规律,提出音乐表现的过程需要有愉悦和成功;需要营造人人参与的愉悦氛围,并根据音乐学科与其他艺术学科互为关联的特点,提出普通学校音乐表现教学需秉持“成就”、“参与”及“融合”三大原则。  【关键词】音乐表现 成就 参与 融合 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207-02  教学原则“
期刊
【摘要】文章从教学设计和视频制作两个方面讲述微课作品设计。教学设计注重精选主题、教学目标明确、教材内容分析科学、正确、教学中要参考学习者学习特点、微课制作中讲究教学策略;视频制作介绍了常用的制作工具,常用的录屏和剪辑工具,网站视频下载软件等。  【关键词】微课 教学设计 视频制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228-02  微课是教学资
期刊
【摘要】发光功能材料是显示、照明、传感等领域的基础,发展新一代发光功能材料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对于从事发光材料体系开发工作的化学领域研究生,除必须掌握新材料的合成技术外,另一项最重要的基础科研技能是利用现代仪器手段获得材料真实、准确的光谱信息。本文从仪器使用与研究生教学实践两方面出发,探讨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光谱实验课程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可供教师同行参照的解决思路。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基于情景案例的学习共同体模式在医学教育课程学习的改革成效。方法:以药化14班级为实验教学对象,以药分15级为对照,观察不同教学方法期末考核结果。结果:实验班级药化14优秀率、平均分等均由于对照班级。结论:基于情景案例的学习共同体模式在医学课程教学上具有促进人际沟通、健全师生/生生关系、增强学习者社会性,构建平衡学习资源与人际关系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情景案例 学
期刊
【摘要】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学规》中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学之序,阐述他的学习过程。他把学习过程分为五个步骤,其中审问、慎思,明辨属于“思”的功夫,笃行属于“行”的功夫。“思”在前,“行”在后,思易行难。本文对后两个过程即“思”和“行”进行研究,探讨思行的关系,对现在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朱熹 思行 现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B244.7【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作为高校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在引导大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还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渗透一些文化知识,从而通过文化教育的方式推动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最终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能力的增强创造条件。本文就高校历史文化育人的方法,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高校历史 文化育人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随着对幼儿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幼儿礼仪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指出幼儿礼仪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剖析幼儿园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旨在探索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方法,推动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 礼仪教育 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014-02  一、幼儿礼仪教育内容  幼儿礼仪教育是针对幼儿在幼儿园、家庭和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