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的绿色建筑理念已经成为了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而将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实施绿色建筑技术和手段是非常符合实际情况的切入点,随着国家对于绿色生态的关注,在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下,人们的生活理念也正在逐渐改变。本文基于当前社会中人民群众对于生态型建设的关注背景,分析保障房建设实施绿色建筑的现状和问题,积极探讨如何在保障房建设实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
【关键词】保障房;建设实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
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生态宜居等相关话题都是当前社会的热点,在保障性住房大力发展的环境下,我们应该更多的探究其内在含义和意义所在。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四十个年头,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傲人的成绩,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城镇基础设施与居住环境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人口的增长也伴随着居住的需求量增加,在城市化扩张的同时政府为一部分人提供了保障性住房以缓解城市人口压力,并为人们提供福利性的住房保障。对于保障性住房围绕着绿色环保理念是当前的重点任务,也是我们社会当前关切的工作重要环节。
一、建设实施保障房绿色建筑的内涵
按照国家的的现行住房标准,绿色建筑是保障性住房的必须执行标准,首先保障性住房是以社会部分人群的特定需求为主要目的,要让居民有幸福感的提升,也为其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也是加快社会主义城市化发展做出的努力,对于和谐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通过建造保障性住房中实施绿色建筑可以有效促进传统建筑行业的转型,对于产业升级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以积极地态度激发建筑行业向着集成化、环保化、规模化的方向前进,并能够有效带动新型建材、新兴工艺的提升,对于创新型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城市的生态型也有着同样的意义,既能能降低建筑材料的消耗,也能够减少建筑污染物的排放,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也是促进国家走向新型社会的重要途径[1]。
二、保障房建设实施绿色建筑的现实问题
(一)中央激励政策拖延,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
绿色性保障住房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很多年前就已经从中央向地方进行的政策传递,而且各地区也在相继展开绿色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实施,但是从近些年来的反馈数据来看效果还不够明显,首先是部分地区和省份对于推行绿色保障性住房缺乏经验,相关的配套基础也较为落后,由于起步较晚并且保障性住房的资金都是由政府出资建设,财政经济压力较大。地方政府如果按照绿色标准进行建设,那么会将建筑物的造价提升,绿色环保建筑从材料到工艺都有着不一样的品质,甚至会翻倍增长,这对于政府资金在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实现,如果要等到有足够的资金实施,就有可能造成城市建设严重落后,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点,造成了中央层面的政策无法传递落实,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苦衷”,所以积极性并不高[2]。
(二)群众缺乏相关意识,绿色建筑普及度不高
一个建筑的策划到建成和销售,有着完整的配套环节和流程,中间的各方都有着自己的坚持和考量,最终的使用者是广大的群众,但是一般的民众只是对于基本需求有一定要求,甚至仅仅观看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格局,对于建筑的细节和标准也并不了解,更不了解什么叫做绿色建筑。当有一些宣传送到部分购房者手中时,甚至认为绿色理念华而不实。这样的社会环境也就造成了项目相关负责人和承包商对于绿色建筑的消极态度,有的时候甚至将绿色建筑理念至若惘然,仅仅敷衍在行动上,简单地认为能够应付检查就可以了,对于绿色建筑标准和设计不抱有任何职业精神。由于群众缺乏相关意识,绿色建筑普及度不高,使得参建各方都没有太高的关注,所以造成整个氛围的消极。
(三)绿色建筑产业链不健全,缺少相关政策性引导
绿色建筑并不是一个环节、一项技术,而是贯穿于整个建筑的体系,包括了设计、建材、构配件、加工工藝、节能节水措施、保温防寒手段等等,所以这也就要求需要有完整的建筑业产业链才能有效的支撑绿色建筑的顺利进行,如果一个环节缺乏相关的材料和工艺,那么将造成绿色建筑的发展滞后和延缓,所以目前涉及的问题就是绿色建筑的相关产业链条还不够完整,从设计阶段如果有好的想法或者创意,但是在材料环节就很有可能受到限制,建筑企业也比较为难,缺少对应材料或构配件就不能继续施工,又或者价格太高企业无法实现盈利,都是阻挠绿色建筑发展的原因[3]。企业都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不健全的产业链就会让企业丧失活力,也不利于整个产业链条的健康发展和良性竞争,另外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性鼓励还不够,绿色建筑的上下游都需要有利益作为动力出发点才能更好的刺激整个行业前进。
三、保障房建设实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思考
(一)利用住宅产业化推动绿色建筑产业链发展
保障性住房主要的目标人群是中低收入的家庭,目前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资金为社会建设福利性的住宅,但是上文中也提到了由于绿色建筑在造价上相对于传统住房有费用的增加,这时候政府由于资金短缺很容易就将项目搁置或者延期。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适当的引入社会性资本,以缓解资金紧张的问题,社会资本可以以其他方便的政策优惠进行补贴,例如税收、行业奖励等,让社会资金参与进来,有助于绿色建筑业产业链的发展,并能够有效激发绿色建筑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入,让各方都有利益的惠及,既能解决绿色建筑资金上的燃眉之急,又能有效利用金融资本的流动性。
(二)以顶层设计角度采取激励性政策
保障性住房是我国重要的惠民政策,从中央的角度可以对地方政府采取有效的激励政策,在财政经济上给予补贴,并对于项目实行动态监管,从设计到用料、信息反馈都注重监管作用,确保绿色建筑的有效实行,并以年度为重要的工作考核节点,对计划实施与实际实施进行对比打分,在考核体系下出色完成的给予奖励,没有完成的进行惩罚,有效的刺激地方政府的工作积极性。地方政府同时对于承建方进行奖惩措施,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让承包商提出合理化建议,严格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实行,同样以考核制度对其进行奖励和惩罚,奖励方面主要以基础配套设施、部分营业税、贷款贴息作为主要补贴方式,鼓励承包方创新创造,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绿色建设[4]。
(三)建立绿色税收减免政策刺激行业创新发展
建筑行业的本身以及上下游产业都是碳排放的重点企业,其中的水泥、钢材、外加剂、砂石等都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如果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量,那么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都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倡导建立绿色税收减免政策,刺激市场自行创新发展的活力,不仅有利于行业面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同时可以将碳排放治理经费弥补到行业进步的税收当中。以税收奖励政策作为激励手段,可以让很多企业减少负担,也符合当前我国减税降费的政策理念,并鼓励金融行业融入到绿色建筑业当中来,激发企业创新创业的活力,提高行业的良性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脚步越来越快,我们面对的环保性问题也越来越多,国家近些年反复提到生态宜居和绿色环保的理念,可见中央政府的重视程度,我们不能以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代价,而是要以“青山绿色”作为城市未来的“金山银山”。保障性住房是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契机,我们要充分认识这点,并且要在实际行动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健康宜居的城市。
参考文献:
[1]叶保操.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在保障房建设中的应用[J].建设科技,2017(14):77-78.
(作者单位:泰安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
【关键词】保障房;建设实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
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生态宜居等相关话题都是当前社会的热点,在保障性住房大力发展的环境下,我们应该更多的探究其内在含义和意义所在。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四十个年头,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傲人的成绩,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城镇基础设施与居住环境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人口的增长也伴随着居住的需求量增加,在城市化扩张的同时政府为一部分人提供了保障性住房以缓解城市人口压力,并为人们提供福利性的住房保障。对于保障性住房围绕着绿色环保理念是当前的重点任务,也是我们社会当前关切的工作重要环节。
一、建设实施保障房绿色建筑的内涵
按照国家的的现行住房标准,绿色建筑是保障性住房的必须执行标准,首先保障性住房是以社会部分人群的特定需求为主要目的,要让居民有幸福感的提升,也为其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也是加快社会主义城市化发展做出的努力,对于和谐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通过建造保障性住房中实施绿色建筑可以有效促进传统建筑行业的转型,对于产业升级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以积极地态度激发建筑行业向着集成化、环保化、规模化的方向前进,并能够有效带动新型建材、新兴工艺的提升,对于创新型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城市的生态型也有着同样的意义,既能能降低建筑材料的消耗,也能够减少建筑污染物的排放,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也是促进国家走向新型社会的重要途径[1]。
二、保障房建设实施绿色建筑的现实问题
(一)中央激励政策拖延,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
绿色性保障住房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很多年前就已经从中央向地方进行的政策传递,而且各地区也在相继展开绿色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实施,但是从近些年来的反馈数据来看效果还不够明显,首先是部分地区和省份对于推行绿色保障性住房缺乏经验,相关的配套基础也较为落后,由于起步较晚并且保障性住房的资金都是由政府出资建设,财政经济压力较大。地方政府如果按照绿色标准进行建设,那么会将建筑物的造价提升,绿色环保建筑从材料到工艺都有着不一样的品质,甚至会翻倍增长,这对于政府资金在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实现,如果要等到有足够的资金实施,就有可能造成城市建设严重落后,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点,造成了中央层面的政策无法传递落实,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苦衷”,所以积极性并不高[2]。
(二)群众缺乏相关意识,绿色建筑普及度不高
一个建筑的策划到建成和销售,有着完整的配套环节和流程,中间的各方都有着自己的坚持和考量,最终的使用者是广大的群众,但是一般的民众只是对于基本需求有一定要求,甚至仅仅观看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格局,对于建筑的细节和标准也并不了解,更不了解什么叫做绿色建筑。当有一些宣传送到部分购房者手中时,甚至认为绿色理念华而不实。这样的社会环境也就造成了项目相关负责人和承包商对于绿色建筑的消极态度,有的时候甚至将绿色建筑理念至若惘然,仅仅敷衍在行动上,简单地认为能够应付检查就可以了,对于绿色建筑标准和设计不抱有任何职业精神。由于群众缺乏相关意识,绿色建筑普及度不高,使得参建各方都没有太高的关注,所以造成整个氛围的消极。
(三)绿色建筑产业链不健全,缺少相关政策性引导
绿色建筑并不是一个环节、一项技术,而是贯穿于整个建筑的体系,包括了设计、建材、构配件、加工工藝、节能节水措施、保温防寒手段等等,所以这也就要求需要有完整的建筑业产业链才能有效的支撑绿色建筑的顺利进行,如果一个环节缺乏相关的材料和工艺,那么将造成绿色建筑的发展滞后和延缓,所以目前涉及的问题就是绿色建筑的相关产业链条还不够完整,从设计阶段如果有好的想法或者创意,但是在材料环节就很有可能受到限制,建筑企业也比较为难,缺少对应材料或构配件就不能继续施工,又或者价格太高企业无法实现盈利,都是阻挠绿色建筑发展的原因[3]。企业都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不健全的产业链就会让企业丧失活力,也不利于整个产业链条的健康发展和良性竞争,另外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性鼓励还不够,绿色建筑的上下游都需要有利益作为动力出发点才能更好的刺激整个行业前进。
三、保障房建设实施绿色建筑激励政策思考
(一)利用住宅产业化推动绿色建筑产业链发展
保障性住房主要的目标人群是中低收入的家庭,目前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资金为社会建设福利性的住宅,但是上文中也提到了由于绿色建筑在造价上相对于传统住房有费用的增加,这时候政府由于资金短缺很容易就将项目搁置或者延期。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适当的引入社会性资本,以缓解资金紧张的问题,社会资本可以以其他方便的政策优惠进行补贴,例如税收、行业奖励等,让社会资金参与进来,有助于绿色建筑业产业链的发展,并能够有效激发绿色建筑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入,让各方都有利益的惠及,既能解决绿色建筑资金上的燃眉之急,又能有效利用金融资本的流动性。
(二)以顶层设计角度采取激励性政策
保障性住房是我国重要的惠民政策,从中央的角度可以对地方政府采取有效的激励政策,在财政经济上给予补贴,并对于项目实行动态监管,从设计到用料、信息反馈都注重监管作用,确保绿色建筑的有效实行,并以年度为重要的工作考核节点,对计划实施与实际实施进行对比打分,在考核体系下出色完成的给予奖励,没有完成的进行惩罚,有效的刺激地方政府的工作积极性。地方政府同时对于承建方进行奖惩措施,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让承包商提出合理化建议,严格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实行,同样以考核制度对其进行奖励和惩罚,奖励方面主要以基础配套设施、部分营业税、贷款贴息作为主要补贴方式,鼓励承包方创新创造,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绿色建设[4]。
(三)建立绿色税收减免政策刺激行业创新发展
建筑行业的本身以及上下游产业都是碳排放的重点企业,其中的水泥、钢材、外加剂、砂石等都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如果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量,那么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都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倡导建立绿色税收减免政策,刺激市场自行创新发展的活力,不仅有利于行业面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同时可以将碳排放治理经费弥补到行业进步的税收当中。以税收奖励政策作为激励手段,可以让很多企业减少负担,也符合当前我国减税降费的政策理念,并鼓励金融行业融入到绿色建筑业当中来,激发企业创新创业的活力,提高行业的良性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脚步越来越快,我们面对的环保性问题也越来越多,国家近些年反复提到生态宜居和绿色环保的理念,可见中央政府的重视程度,我们不能以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代价,而是要以“青山绿色”作为城市未来的“金山银山”。保障性住房是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契机,我们要充分认识这点,并且要在实际行动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健康宜居的城市。
参考文献:
[1]叶保操.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在保障房建设中的应用[J].建设科技,2017(14):77-78.
(作者单位:泰安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