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的习作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同时,习作又直接运用于社会生活。习作实质上是运用言语进行社会交际,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正确引导学生习作的社会应用,能强化学生自主写作的意识,促进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课堂生活 参与 赏识
本学年,我们学校进行了《生活化习作》的课题研讨,开展得有声有色。我也参与其中,进行了大胆尝试。常言道:“有付出就有收获。”现在,就让我摘取几点感悟与做法,与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创设生活化课堂,点燃写作欲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的习作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点燃孩子们的写作欲望,我常常在课堂上创设写作的情境,为孩子们悄悄地架设起一座通往成功写作的长桥。
记得上个学期,为了让学生写好日记,我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当上课铃声响过,我拿着一包喜糖走进教室,神秘地对学生说:“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学生的眼睛睁大了,兴奋地说:“喜糖!”“一包喜糖!”“猜猜,会是谁的喜糖呢?”“姚老师的!”“一定是姚老师的!”孩子们激动万分,因为新娘就是教他们美术课的姚老师。接着,我把喜糖抛向大家,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姚老师的幸福与快乐吧!”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了!大家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还一个劲地往上跳……有了这一份激动,我赶紧趁热打铁,提高嗓音大声说:“现在就让我们把刚才这一瞬间的激动写下来,好吗?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由于有了刚刚经历的亲身体验,又加上没有束缚手脚的条条框框,孩子们写起来得心应手。写完后,我再让孩子们在习作前写上日期、天气,并告诉孩子们这就是写日记的格式与要求。就这样,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既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又学会了日记的写法。
记得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教育应该是不留痕迹的,如果让孩子们知道了这是在对他们进行的一种教育时,那么这种教育是失败的。”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也常在寻求这种无痕的教学。在指导《当老师迟到的时候》习作课时,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我有意在上课铃响后拖延五分钟才匆匆走进教室,并对大家说:“对不起,老师迟到了。今天我们的作文题目是——《当老师迟到的时候》。”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1)“当上课铃声响后,迟迟不见老师到来时,你是怎么想的?周围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有什么表现?”(2)“当老师匆匆走进教室,并告诉大家说:今天的作文题目是‘当老师迟到的时候’,你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同学们与听课的老师又有什么不同的表现?”话匣子一打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犹如倾泻的洪水……
二、说写精彩词句,减缓写作坡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写道:“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与想象。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公开课中,多数老师请学生口头表达常常只局限于几个好生,因此,课堂氛围显得较为冷清。而我,较为注重的是全员参与,资源共享。在教学《当老师迟到的时候》,小组交流后,我让每一位同学都来说说,说一、两句你最想说的。说得好的,还请孩子上台将好词佳句写在黑板上。这样一来,孩子们踊跃发言,无拘无束。因为,老师要求不高,说一、两句话,有谁不会呢?再看看黑板上,有好词,有佳句,真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有了这颗颗珍珠,要想串珠成链,也就成了水到渠成了。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小小举动,对后进生而言,无疑是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减缓了他们写作的坡度。而对更多的孩子而言,这无疑是给他们的习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生机。
三、全员参与评价,擦亮赏识双眼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不,在此,我更想说:“好文章都是评出来的。”这话听起来大有“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的确,每一个孩子,每一篇习作都有他们独到的闪光点。而作为教师,就应该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去挖掘。
在教学《当老师迟到的时候》习作课,当孩子们一气呵成,完成初稿时,我让一些学生上台将自己的习作通过展示台进行展示,并大声朗读。同时,要求台下的同学认真看,仔细听,当个出色的小评委。当习作读完,我便让所有的小评委们出示手掌亮分(把手掌当亮分牌,一个手指头表示20分)。然后请个别的孩子来说说台上同学的习作亮点在哪儿,并提示学生,可从习作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表达是否具体生动这两方面进行点评。记得,一个孩子评道:“这篇习作的心理活动写得真实具体。”另一个孩子说:“这篇习作用了许多好词佳句,如‘迫不及待’、‘恍然大悟’‘一颗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就这样,一篇篇习作,一个个亮点被挖掘,被发现。台上的孩子,习作得到了肯定与赏识,脸上洋溢着满足与自豪;台下的孩子呢,为自己的重大发现充满了激动与惊喜。
总之,要想让学生写出富有生活气息、充满生命力的习作,教师就应注重创设生活化的语文课堂,点燃学生生活化习作的火苗。我想:有了教师的精彩,才会有学生的精彩;有了学生的精彩,教师才会更精彩!
(作者单位:阜新市细河区民族街小学)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课堂生活 参与 赏识
本学年,我们学校进行了《生活化习作》的课题研讨,开展得有声有色。我也参与其中,进行了大胆尝试。常言道:“有付出就有收获。”现在,就让我摘取几点感悟与做法,与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创设生活化课堂,点燃写作欲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的习作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点燃孩子们的写作欲望,我常常在课堂上创设写作的情境,为孩子们悄悄地架设起一座通往成功写作的长桥。
记得上个学期,为了让学生写好日记,我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当上课铃声响过,我拿着一包喜糖走进教室,神秘地对学生说:“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学生的眼睛睁大了,兴奋地说:“喜糖!”“一包喜糖!”“猜猜,会是谁的喜糖呢?”“姚老师的!”“一定是姚老师的!”孩子们激动万分,因为新娘就是教他们美术课的姚老师。接着,我把喜糖抛向大家,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姚老师的幸福与快乐吧!”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了!大家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还一个劲地往上跳……有了这一份激动,我赶紧趁热打铁,提高嗓音大声说:“现在就让我们把刚才这一瞬间的激动写下来,好吗?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由于有了刚刚经历的亲身体验,又加上没有束缚手脚的条条框框,孩子们写起来得心应手。写完后,我再让孩子们在习作前写上日期、天气,并告诉孩子们这就是写日记的格式与要求。就这样,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既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又学会了日记的写法。
记得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教育应该是不留痕迹的,如果让孩子们知道了这是在对他们进行的一种教育时,那么这种教育是失败的。”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也常在寻求这种无痕的教学。在指导《当老师迟到的时候》习作课时,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我有意在上课铃响后拖延五分钟才匆匆走进教室,并对大家说:“对不起,老师迟到了。今天我们的作文题目是——《当老师迟到的时候》。”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1)“当上课铃声响后,迟迟不见老师到来时,你是怎么想的?周围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有什么表现?”(2)“当老师匆匆走进教室,并告诉大家说:今天的作文题目是‘当老师迟到的时候’,你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同学们与听课的老师又有什么不同的表现?”话匣子一打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犹如倾泻的洪水……
二、说写精彩词句,减缓写作坡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写道:“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与想象。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公开课中,多数老师请学生口头表达常常只局限于几个好生,因此,课堂氛围显得较为冷清。而我,较为注重的是全员参与,资源共享。在教学《当老师迟到的时候》,小组交流后,我让每一位同学都来说说,说一、两句你最想说的。说得好的,还请孩子上台将好词佳句写在黑板上。这样一来,孩子们踊跃发言,无拘无束。因为,老师要求不高,说一、两句话,有谁不会呢?再看看黑板上,有好词,有佳句,真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有了这颗颗珍珠,要想串珠成链,也就成了水到渠成了。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小小举动,对后进生而言,无疑是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减缓了他们写作的坡度。而对更多的孩子而言,这无疑是给他们的习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生机。
三、全员参与评价,擦亮赏识双眼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不,在此,我更想说:“好文章都是评出来的。”这话听起来大有“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的确,每一个孩子,每一篇习作都有他们独到的闪光点。而作为教师,就应该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去挖掘。
在教学《当老师迟到的时候》习作课,当孩子们一气呵成,完成初稿时,我让一些学生上台将自己的习作通过展示台进行展示,并大声朗读。同时,要求台下的同学认真看,仔细听,当个出色的小评委。当习作读完,我便让所有的小评委们出示手掌亮分(把手掌当亮分牌,一个手指头表示20分)。然后请个别的孩子来说说台上同学的习作亮点在哪儿,并提示学生,可从习作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表达是否具体生动这两方面进行点评。记得,一个孩子评道:“这篇习作的心理活动写得真实具体。”另一个孩子说:“这篇习作用了许多好词佳句,如‘迫不及待’、‘恍然大悟’‘一颗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就这样,一篇篇习作,一个个亮点被挖掘,被发现。台上的孩子,习作得到了肯定与赏识,脸上洋溢着满足与自豪;台下的孩子呢,为自己的重大发现充满了激动与惊喜。
总之,要想让学生写出富有生活气息、充满生命力的习作,教师就应注重创设生活化的语文课堂,点燃学生生活化习作的火苗。我想:有了教师的精彩,才会有学生的精彩;有了学生的精彩,教师才会更精彩!
(作者单位:阜新市细河区民族街小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