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教育误区浅析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yy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多年了,我头发早已斑白了一大半多,想起在农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这么多年来,我觉得不知是自己失败了还是我们的教育失败了,心中总是觉得现在的农村孩子怎么是越来越不像话,简直一代不如一代了!
  我是70年代者,90年代初才开始从事农村教育教学工作。那时候的我是多么地热爱自己的工作呀!即使当时是代课教师,待遇也只有70多元每月,还被安排到最边远的教学点任教,可我仍然热情高涨血气方刚,乐此不疲。那时候的学生,我记得似乎还是有点我们那个时代的气息,奋发向上朝气蓬勃,尊敬师长文明礼貌,觉得那时的自己俨然还真的像个教师。
  进入新世纪后,社会似乎全是新时代新气象了,教育教学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由过去八股式的“应试教育”转向创新式的“素质教育”,全国上下都进行了教育改革,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还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不能体罚学生等,所有政策制度都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健康地成长。后来又实行了“两免一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营养餐计划”等,到现在的孩子在义务教学阶段基本上是不用家长多少的投资了,相反地甚至还可以从学校那里领取到各种各样的补助经费。
  这是多好的政策啊!与过去我们那时代相比,本以为自此后的孩子们一定会越来越努力学习,会越来越有出息的。可凭我多年来的细心观察,怎么总觉得却是适得其反似的,让我对我们农村的下一代可真是越来越失望呀!
  现象一:现在的农村孩子大多数勤吃懒做、娇生惯养。由于家庭的宠爱,国家政策的扶持,当今的农村孩子几乎已是丧失了上进心和进取性,他们衣食无忧,掌上明珠,目无长辈肆无忌惮,从未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到学校就更加不尊重我们教师的了。
  现象二:农村学校的管理明显地表现避重就轻,明哲保身。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改革,教育的方针政策也在日新月异起来,农村教育似乎成为保育,教师也几乎成为保姆。
  现象三:传统文化的有意无意取缔让农村孩子淡化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现代社会发展了,农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导致了我们现在的孩子似乎已感觉不到过去很多艰苦朴素的作风、革命奋勇牺牲的精神,幸福美好早已成为他们生活的定律。
  现在的农村教育就存在着如下之种种误区:
  一、家庭教育空白化
  当今的农村学校,学生大多数都是农村子女,而且大多数都为留守儿童,父母缺乏对子女的直接教育,而上辈人的托管只能是对孩子的倾心呵护与宠爱有加,家庭教育阵地空白。
  二、社会生活复杂化
  现在的社会生活极其复杂,孩子们没有了父母的监管,多少都会接触到一些他们本不应该接触的事物。学校本为人才培养基地,教师乃属传道授业之人,可我们现在给学校给教师的责任是什么呢?现在的学校几乎是托儿所了,教师几乎也成了家长孩子们的保姆,难怪有教师悲叹:“学校死一个教师无事,死一个学生天塌下来!”
  三、人们思想现实化
  现代的农村孩子们各心怀鬼胎,简直是太现实了!学生除了极少数外,大多数已经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学习,更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学些什么。我曾经接过两届高年级的数学科,每个班都有近乎一半的学生连100以内的四则运算都弄不清楚!然而,在如火如荼地教育改革潮流中,我们实行的是新的教育方针政策,可我们给教师的始终还是“一分两率”那大山似的沉重背负啊!
  我认为,一个孩子成才与否首先关键就是父母的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庭教育。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师只是孩子成才的催化剂、引路人。作为父母如果不好好地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到头来哪怕是挣到了一座金山銀山又有什么用呢?父母要在孩子的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让孩子对自己有所忌惮,这样到了学校他们才能有所顾忌,才能听进老师的话真正地去尊重老师,也只有这样孩子到了学校才能学到知识有所收获。
  其次,我们要对教育重新认识。教育是永远离不开惩罚的,惩罚当然与体罚也少不了干系。我们不应该对惩罚体罚一票否决,没有惩罚何以谓教育?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多少成就者不都是“头悬梁椎刺股”而来的?我们要真正地做好教育,必须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惩罚,只要不危及生命和影响身心健康,我认为对我们一贯蛮野的农村孩子有时候是必要采取一些惩罚或体罚行为的,让他们清醒清醒,教训教训他们一下,“虎父无犬子”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再次,我们要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要想使全社会的人有进取心,我们就得让人们充分地认识到知识的力量与价值,让读书人看到希望与未来,提高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最后,我们要高度重视教师地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道授业者,他们淡泊名利奉献身心。我们应该让所有的人都自觉地去敬重教师,让全社会的人都有想去做教师这个崇高职业的愿望。
  其实,现时期农村教育也是得到不少改善的,可目前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不容忽视。农村教育是我国一项长远的规划教育,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我国农村在历史上就潜藏着一股不可否认的力量,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很好地利用了农村,开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依靠了无数农村这样的力量抗击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当然,历史也充分地说明,农村的发展永远是落后的,农民的思想意识也是相对最落后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需要去关心农村教育,重视农村教育。
其他文献
一、阅读的重要性  1.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  语言输入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 只有有效的输入,即可理解性、趣味性,足够输入量的材料才能使学生最成功地习得该语言。大量的阅读为学生语言输出提供了保障,在扩充学生知识量的同时对他们理解和学好语法有了很大的帮助,增强了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2.是文化传递的重要形式  课外阅读课程资源作为文化的载体,它的作用是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为我们了解
期刊
作为幼儿园老师,我在和家长交流期间经常会听家长说到一些困惑:比如发现孩子长大了,从上了中班以后就真的不像小班时候那么听话和讨人喜欢了。或者是没有给他买喜欢的玩具就抱怨妈妈不好,甚至会说出妈妈是坏妈妈这种话等。事实上孩子这种对别人的不理解和抱怨,甚至表现出极端的行为,说到底就是缺乏“同理心”。同理心的缺失对做父母的来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同理心主要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
期刊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特点  2.感受文化在綜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基础知识,学会构建关系结构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2.解释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
期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之根,民族之魂。它是无数圣贤生命情感的积淀,它所承载的人文价值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血管里流淌的血液。现代文明正是根植于这片沃土,才能根深叶茂。小学阶段是学生素养养成的关键期,因而,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都极为深远。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扎根,已成为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话中提到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制定《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
期刊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在认知、情感、意志、性格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能够对他们自身引起巨大的变化。所以,提高农村学校学生体育课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符合孩子身体心理的一种教学手段。然而当我面对这么一群天真、幼稚、活泼可爱的孩子,按体育课的课堂常规教授之后,发现他们原先活泼,好奇,好动的儿童的天性再也看不到了,他们情绪压抑、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
期刊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1.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原因  在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这一知识点的讲解上,由于大多数教师对其规律产生的原因模糊不清,所以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以应付高考,但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学生记忆的内容更加混乱。针对这种现象,现将其变化规律的原因进行挖掘、理清。  原因: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使得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少,从而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但也有与规律不一致的元素:Be和B
期刊
实施高效课堂活动,小学语文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而且还要使学生在思想品德上有所提高,了解更多的知识,把学生培养成有素质、有文化的一代新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有体会地认识到:只有扎扎实实抓好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组织教学要切实做到“组织到位”  组织教学一般是教课之前的一个过程,在上课之前对学生进行组织教学是为整节课授好课打好基础,让学生注意听讲,
期刊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将小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教育规范、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趋势化的教育现象。  心理学教师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强制性延长幼儿学习知识、技能的时限,会增加儿童神经系统的负担,“重复型教育”还容易使儿童养成不良学习态度、习惯
期刊
阅读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要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就必须让学生自主地、全身心地经历阅读过程,从读、思、议、品、评中进入阅读情境。  一、把读书的空间让给学生  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以读为本”。 读,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培养学生閱读能力起决定作用。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说:“文章的精华在句子之中,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你不读,这一切
期刊
有效的群文阅读应该以学生言语发展为目的,源于教材单元,从语文教材中某一阅读素材为中心,将它确立为“点”,向课外辐射,搜集、整理与教材这个“点”相关的课外文本,重构文本,确立议题,既为读文章服务,也为学文章服务,更为“用”文章服务。  现以今天教研的主题“走近毛泽东”群文阅读为例,从议题的确定,目标的制定、文本的选择、阅读活动这四方面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议题的确定,从“议”入手  今天这节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