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节是每一个人都会说不能忘记却又常常忘记的地方。它是如此的平凡,平凡得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又是那么重要,因为我们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是在无数细节的努力上得来的。幼儿的教育体现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幼儿教师应该让幼儿从小就知道他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步达到人生的完美,让细节教育无时无刻不在他们身边围绕。幼儿一天中大半的时间都在幼儿园度过,那么教师应怎样从细节入手,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呢?
一、抓住生活细节开展教育
教师可从一日生活的细节切入,帮助幼儿解决穿衣、上厕所、吃饭、洗手等生活难题。我对本班三十名住校幼儿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发现的问题不少。洗手:一部分幼儿洗手的过程就是玩水的过程,或只会把手放在水龙头下冲一下。吃饭:一半以上的幼儿不能做到独立吃饭,有掉饭粒,剩饭的毛病,弄得衣服、桌子一片狼藉,还有的有挑食的毛病。穿衣、穿鞋:三分之二的幼儿穿鞋不分左右,还有三分之一的幼儿不能独立上厕所。通过上面的调查,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是比较差的。只有解决好这些难题,才能使他们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所以,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在游戏中让孩子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洗手边念儿歌:“湿湿手,擦擦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来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儿歌使幼儿较快地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
平时为了引导幼儿关注细节,我还当着所有孩子的面,为某些孩子整理衣领、拉平衣角;当着所有孩子的面把抹布叠放整齐、把工具柜里的扫把排放好、移开垃圾桶把角落里的垃圾扫出来、把黑板上细微的粉笔痕擦干净;当着孩子的面把书柜里的书摆放端正、细心地把翘起的书角压平整、小心翼翼地把有损坏的书粘补得美观等等。在我做这些的时候,我刻意让孩子们看到我的认真,希望他们学会把眼光投向这些细微处,给予留意,并培养他们认真对待细节的态度,在细节上力求做得更好。平时,我总留心孩子们的细节表现,及时做肯定。有的孩子头发梳得整齐,我会当众表示赞赏;有的孩子自觉捡起一块小垃圾,我会在班上郑重表扬;有的孩子翻书时轻手轻脚,我会竖起大拇指,并向其他孩子推广这种做法。我还教孩子们在起床时念儿歌:“自己来,自己来,自己起床坐起来。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帽帽自己戴。自己的被褥自己叠,自己穿鞋系鞋带。自己洗脸讲卫生,干干净净真漂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家都夸我真棒!”
二、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快乐
教师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快乐。喜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孩子天生爱玩,因此教师可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也应带有游戏形式,目标内容必须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需求,使孩子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活动中既获得成长又收获快乐。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因此教师自身的技能也十分重要,如教师的语言交往技能,弹、唱,跳、画等技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将这些技能很好地展现出来,才能灵活地组织好教学活动,让孩子感到快乐。
游戏同时是一种自发的学习活动,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所以,教师要尊重幼儿在日常生活环节中的自发游戏,尊重幼儿的自发探索过程,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以身作则,注意教师自身的细节
教育幼儿的起点并不像传统观念认为的那样,是幼儿本身。其实,教师和孩子们在一起,相对于未涉世事的孩子来说,教师自身的细节表现对孩子也能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说到做到,威信的树立能让孩子对教师产生一种信任感。这种信任靠说教或者是批评的方式都是很难建立的。平常,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要言而有信,说话算数,说到做到。对待幼儿要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如抱一抱、亲一亲、摸一摸。因为,生活的魅力就在那些并不起眼的细节上,我们作为幼儿园教师,更应该把握好这些细节。
四、抓住细节,让“家园”工作更具实际性和针对性
我园的“家园”工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除了家长会、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与家长交流外,还设立了家园联系册、家园联系栏。我们通过家园联系本和家园联系册作为家校互动的平台,其中设有“教师的话”“爸爸妈妈的话”“幼儿表现”三部分。教师对每一个具有不同个性、爱好的幼儿的观察和给予他们的平等的爱,都可以通过细节的共享让家长感受得到。如“乐乐今天终于能大胆举手发言了”“ 阳阳今天手洗得真干净”“欢欢的故事讲得真好”……让幼儿生活的细节直接成为“家园”沟通的内容,能使“家园”共育变得更为细腻有效。
总之,作为幼儿园教师,应注意从生活细节上教育幼儿,要善于捕捉细节。生活的魅力就在那些并不起眼的细节上,教师必须引导幼儿注意细节,在细节上精益求精。其实,细节就是生活,细节就是教育。
(责编 刘宇帆)
一、抓住生活细节开展教育
教师可从一日生活的细节切入,帮助幼儿解决穿衣、上厕所、吃饭、洗手等生活难题。我对本班三十名住校幼儿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发现的问题不少。洗手:一部分幼儿洗手的过程就是玩水的过程,或只会把手放在水龙头下冲一下。吃饭:一半以上的幼儿不能做到独立吃饭,有掉饭粒,剩饭的毛病,弄得衣服、桌子一片狼藉,还有的有挑食的毛病。穿衣、穿鞋:三分之二的幼儿穿鞋不分左右,还有三分之一的幼儿不能独立上厕所。通过上面的调查,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是比较差的。只有解决好这些难题,才能使他们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所以,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在游戏中让孩子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洗手边念儿歌:“湿湿手,擦擦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来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儿歌使幼儿较快地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
平时为了引导幼儿关注细节,我还当着所有孩子的面,为某些孩子整理衣领、拉平衣角;当着所有孩子的面把抹布叠放整齐、把工具柜里的扫把排放好、移开垃圾桶把角落里的垃圾扫出来、把黑板上细微的粉笔痕擦干净;当着孩子的面把书柜里的书摆放端正、细心地把翘起的书角压平整、小心翼翼地把有损坏的书粘补得美观等等。在我做这些的时候,我刻意让孩子们看到我的认真,希望他们学会把眼光投向这些细微处,给予留意,并培养他们认真对待细节的态度,在细节上力求做得更好。平时,我总留心孩子们的细节表现,及时做肯定。有的孩子头发梳得整齐,我会当众表示赞赏;有的孩子自觉捡起一块小垃圾,我会在班上郑重表扬;有的孩子翻书时轻手轻脚,我会竖起大拇指,并向其他孩子推广这种做法。我还教孩子们在起床时念儿歌:“自己来,自己来,自己起床坐起来。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帽帽自己戴。自己的被褥自己叠,自己穿鞋系鞋带。自己洗脸讲卫生,干干净净真漂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家都夸我真棒!”
二、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快乐
教师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快乐。喜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孩子天生爱玩,因此教师可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也应带有游戏形式,目标内容必须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需求,使孩子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活动中既获得成长又收获快乐。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因此教师自身的技能也十分重要,如教师的语言交往技能,弹、唱,跳、画等技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将这些技能很好地展现出来,才能灵活地组织好教学活动,让孩子感到快乐。
游戏同时是一种自发的学习活动,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所以,教师要尊重幼儿在日常生活环节中的自发游戏,尊重幼儿的自发探索过程,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以身作则,注意教师自身的细节
教育幼儿的起点并不像传统观念认为的那样,是幼儿本身。其实,教师和孩子们在一起,相对于未涉世事的孩子来说,教师自身的细节表现对孩子也能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说到做到,威信的树立能让孩子对教师产生一种信任感。这种信任靠说教或者是批评的方式都是很难建立的。平常,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要言而有信,说话算数,说到做到。对待幼儿要像对待好朋友一样,如抱一抱、亲一亲、摸一摸。因为,生活的魅力就在那些并不起眼的细节上,我们作为幼儿园教师,更应该把握好这些细节。
四、抓住细节,让“家园”工作更具实际性和针对性
我园的“家园”工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除了家长会、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与家长交流外,还设立了家园联系册、家园联系栏。我们通过家园联系本和家园联系册作为家校互动的平台,其中设有“教师的话”“爸爸妈妈的话”“幼儿表现”三部分。教师对每一个具有不同个性、爱好的幼儿的观察和给予他们的平等的爱,都可以通过细节的共享让家长感受得到。如“乐乐今天终于能大胆举手发言了”“ 阳阳今天手洗得真干净”“欢欢的故事讲得真好”……让幼儿生活的细节直接成为“家园”沟通的内容,能使“家园”共育变得更为细腻有效。
总之,作为幼儿园教师,应注意从生活细节上教育幼儿,要善于捕捉细节。生活的魅力就在那些并不起眼的细节上,教师必须引导幼儿注意细节,在细节上精益求精。其实,细节就是生活,细节就是教育。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