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语文教学的传媒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f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把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而产生教学效果。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切不可被传授知识的表面形式所束缚,而忽略了情感投入。
  文章本是有情物。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把文学积累、文学鉴赏、文学素养放在重要的地位。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情感真切浓郁,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有人说:文学即“情学”,这话算是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某些特征。在写作中,无论是写景、叙事,还是状物、塑人,作者都要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都要把以情动人作为一种反映客观事物的手段,表达自己审美体验的形式。
  文学作品中,多少个栩栩如生具有积极审美价值的文学形象,令人可歌可泣;多少幅雄壮阔大、美不胜收的自然画卷,令人心驰神往。甚至在一些实用性文体中也不可避免地流露着作者的情感。我们读的不再是一篇篇作品,一个个作者,而是作者的心灵袒露,是人类的精神追求,是时代的历史发展。一种不可抗拒的感召力量在净化我们的心灵,积淀着我们的文化内涵,催发着我们崭新的追求。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是巨大的美学资源,是塑造健全人格,丰富情感世界的发祥地,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只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灌输的现状,要加强文化经典中众多的美学因素的发掘,加强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以情感作为传媒,让美走进学生的语言,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生活,以崭新的理念和实践,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教师应是有情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本身就在强调着情感教育。情感素质是人才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学需要情感,语文课需要情感,语文教师更需要有情感,语文教师是情感教育中的设计师、主导演。
  没有情感的语文教育是不存在的。因此,就语文课而言,我们要从几个具体的环节上予以重视,并做好工作。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肤浅的看法:
  
  一、要创设情感氛围
  
  每篇文学作品,都有它特定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影响下的特定的情感表达。因此,在学生接触作品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要新,要奇,要不拘一格,要个性鲜明。合适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以情激情,才能扣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内容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思维,会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描写的特定情境中去,就会为下一步的学习探究作好必要的准备。
  二、要读出情感信息
  
  课文朗读是学习文学作品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文朗读要读出情感信息来。“三分炼、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奇妙的语言工具,让绘声绘色的朗读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征服我们的听众。文章的多种风格,就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时要读出异同,读出个性。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沉缓;或激越或温和;或愉悦或悲伤。它绝不是照本宣科,应该是诉诸听觉的对作品的一次再创作。恰如其分的声音、浓郁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中的形象、作品中的画面,让人能够感受得到,触摸得到。在如痴如醉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地进入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这就要求朗读的人首先自己要有感动,要情绪饱满,喜怒哀乐要逼真。但激情不是凭空产生的,严羽曾说过“读骚之久,方识真味”。朗读人必须提前研究作品,深入理解作品的真情实感。在作品中遨游、畅想,使作品中的意象和形象在自己的心中活起来,动起来。只有在分析、理解、体验的过程中,才能正确把握作者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境。你才会激情喷涌,一气呵成,感动听众。进而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自觉去探究作品所创造的意境,去鉴赏作品的审美价值。
  
  三、要进入情感意境中
  
  以上两个环节已经为学习和鉴赏作品作好了铺垫和蓄势,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教师要顺势把学生引入课文深层的学习中,应该说,语文教学从来都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因为它是一门美丽的艺术。更何况对同一种美的现象,由于人们视角、心灵感受、心活状况等诸多的不同,就会有诸多不同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但情感教学是学习文学作品的突破口。因此,教师创设情境的工作,实质上已进入了对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让学生如何介入并创新思辨的层面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优化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更好的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深处,尽快的对作品的意境和写作特点进行正确的理解,获得感悟,和作品内容、作者一同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社会的丰富多彩。设计教学途径,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或以解词析句为手段,或以剖析结构为依据,或以时空范围为线索——都要披文入情,出情入理。善于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正确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意境,完成由情入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从而激起一种热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的目的。
  美的事物具有情感同化的巨大力量,在潜移默化中以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审美的内涵和品位,让学生学着去做一个有着健康美好的情感,善于在社会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人。以情感的美好,培养更好的情感、更加美好的人;这才是我们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344300江西省乐安县职业中学)
其他文献
后进生身上的缺点多、毛病多,小则捣乱班上纪律,大则影响学校教学秩序,甚至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班主任,要在他们身上舍得花力气,要对他们抱着一种“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嫌弃,屡教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的态度,情真意切地去做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当然,光有责任感还不够,还要讲究方法。逐步寻找一些思想教育工作规律。下面,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期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和造就一代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学校教育的发展核心是人才工程,而造就人才则需要人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具备高素质。既要选准一个卓有成效地担负起领导责任、积极创新、与时俱进的新型校长;又要培养一批爱岗敬业、思想先进、锐意改革、战斗力强的先进教师队伍。同时,还要具备符合新时期学校发展特点的高质量的管理。这三个方面,是构成学
期刊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所有的小学生都直接进入初中学习,入学的新生在文化层次上差别甚大,如果按以往应试教育的分班方式,将学生混合编班,教师将难以掌握教学的进度和节奏,可能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优秀生吃不饱,而后进生却承受不了。这样做,既不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更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只有根据新的情况,采用新的对策,才能比较稳妥的解决上述的问题。  要解决上述问题
期刊
“逆反心理”是人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背道而弛的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教师的教育乃至所有的言行都持否定的态度,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对自己形成了“逆反心理”,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疏导。    一、后进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    在
期刊
所谓后进生就是学困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另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优生则相反。介于优生和后进生之间的则为中等生。由于中、后进生的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后进生更后进。  不容忽视的是:优生毕竞是少数,中、后进生却是学生群体中占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身心全面发
期刊
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造就全体学生,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在学校实际工作中,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心、教育、转化后进生就显得十分必要。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作为素质教育的难点,是一项长期而复杂艰苦的工作。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许多后进生都是因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使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出现厌学、逃学、吸烟、酗酒等现象,其心理发展不成熟,不能正确辨别美与丑,和老师对
期刊
【摘要】随着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英语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信息技术能使教学对象和内容化远为近,化虚为实, 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这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技术平台,是以单纯的语言讲解无法比拟的,有益于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整合运用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
期刊
【摘要】本文从提高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学习《创造与创业》兴趣的方法,论述运用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知识、新的手段去研究学生,使兴趣成为学生的最好教师。  【关键词】提高 学习兴趣思考  近年来,职业教育得到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各级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规模不断得到扩大,提高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职业学校形成强大竞争力、吸引力的重要手段,而创业教育更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全区
期刊
【摘要】探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阐述对多媒体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思考。  【关键词】整合整合优势教学思考   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的标志,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已在全国教育战线逐渐深入。但大部分都以“观摩课”形式开展,并没有真正与学科“融合”在一起。究其主要原因是研制课件需花大量时间,投入多、产出少,基本上适应不了日常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日趋发展。下面,
期刊
一、路在何方    我市从2005年开始进入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实验。站在课改的门口,教了近10年书的我曾经徘徊了很久,不知如何迈出第一步。我带着初涉课改的新鲜、困惑、惶恐,我端起了《新课程标准》详细解读,认真聆听专家的报告,观摩示范课,并参与讨论,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实施新课程。从“先学后教,当堂达标”,到现在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我们的改革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也产生了很多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