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8-000-02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常州工学院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滞后,与学校整体发展和师生希望值有较大差距;大多数学生的体育观念是正确和积极向上的,但仍然停留在表层意义上,需要改善提高;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基础,也喜爱体育,但只有少部分大学生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存在观念与行为的脱离现象;教师传播体育知识的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对科学健身知识的掌握不够理想;总体上,我校大学生体育行为文化质量不高。
关键词 校园体育文化 大学生 现状与对策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中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于抢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打开大学校园的窗口,拓展体育教育的功能,推进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引导大学生向着科学文明、健康快乐、开拓进取的目标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新形势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对进一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全面提高高校的育人质量,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常州工学院校园体育文化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几十篇相关代表性文献的观点进行了搜集、归纳、分析,为形成正确的观点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问卷法。选择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了解现状、分析问题原因、提出对策提供实证依据;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2份,有效回收率为97.3%。
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对相关数据作进一步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现状
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包括体育场馆、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体育雕塑、体育宣传设施、体育图书音像资料等[1]。建全的运动器材,良好的体育设施,不仅能烘托出校园体育文化环境,让学生刚进校园就受到体育环境的熏陶,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冲击和对体育运动的向往。
目前,我校体育场馆设施种类基本齐全,室外场地总面积为54995.88m2,生均室外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96m2;室内场地总面积达到5656.5m2,生均室内场地面积达到0.51m2。总体上基本能满足学生需求,但学生对体育硬件设施的需求和硬件本身数量、质量不足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同时,由于学校近几年处于整体搬迁状况,场地设施的维护和管理都做的不到位,场地质量较差,影响了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和对体育设施的满意程度。调查中,大多数体育教师认为我校体育场地和器材配备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活动的需要,这也是影响群体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仅有24.5%的学生对目前学校提供的体育场地、器材满意程度给予好评,有33.8%的学生认为一般,41.3%的学生认为较差和差。此外,我校还没有富有体育象征的雕塑,体育宣传设施也较少,宣传方式单一,宣传力度弱,宣传的内容、效果欠佳。目前我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矛盾:1.场馆质量与学生参与程度的矛盾;2.场馆类型与学生兴趣的矛盾;3.场馆的管理、维护与学生使用场馆的矛盾;4.两校区体育场馆设施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因此,我们要重视我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滞后的现状,希望新校区的建设能改变这一现象,并最终化解这些矛盾。
(二)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现状
1.体育观念的现状调查
体育观念就是人们对体育在健身、娱乐、审美以及在心理素质、道德、智力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的认识态度,积极的体育观念对人们采取怎样的体育行为起着指导性的作用[2]。学生对体育在健身、娱乐、审美以及在心理素质、道德、智力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认识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行为。从调查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体育观念是正确的。但大学生们的体育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表层意义上,他们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人造成的深层次的影响。对于体育的健身、娱乐和交际等显性功能,学生持肯定态度的分别占97.6%、90.8%和93.8%;但体育对个性培养、心理、社会化功能和意志品质等的影响,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比例下降明显。这表示学生的基础体育观念积极和正确,但他们的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这样才能体现出体育的全方位价值。
2.体育道德现状
体育道德是学生整体素质状况反映的一部分,是学生对体育内在意识、观念及价值等的具体表现形式。体育活动中同伴之间的团结礼让,各队员的责任感、公平竞争、遵守规则的精神及功利主义态度等都可以反映出学生的体育道德状况。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高校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的道德状况良好,主要表现在在体育活动中能够按照公平竞争、团结友爱、遵守规则、重在参与的原则,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功利主义色彩不重。这反映出当前高校学生有着良好的体育道德基础,这非常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创造和建设。
3.体育知识现状
体育知识是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判别人们有无体育意识首先要看是否具备一定的关于体育和体育活动的知识、方法、技能和评论,因为这是基础。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可以激发他们体育运动乐趣,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体育观和体育意识,从而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本次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对科学健身知识的掌握不够理想;体育教师传授体育知识的方式和内容还较单一,与学生的期望值还有差距。这表明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中对健身的新思想、新观念宣传教育不够,过多的强调运动技术理论而忽视学生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宜通过宣传和锻炼形式的多样化,使大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综合价值,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 4.体育风尚现状
体育风尚就是体育盛行的习惯、风气。良好的体育风尚,能够活跃校园生活的精神氛围,使校园充满生机活力,有助于生活在其中的师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心境和发奋努力的情感,优化心态,陶冶情操,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3]。
调查表明,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不到三成,大多数没有体育锻炼自主性;但经常观看体育节目和经常阅读体育信息的学生比例较高分别达65.1%和70.9%,尤其是热门赛事如NBA、CBA、足球世界杯和奥运会等赛事。因此,可以看出当前虽然我校学生的体育观念正确,也喜欢体育,但缺乏体育锻炼的自发性,存在观念与行为的脱离现象。这不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高校校园体育制度文化现状
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是指一所学校所设立的体育机构和组织以及一切与体育活动相关的规章制度、条例、办法的建设和实施。完善的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有助于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发展[4]。
1.体育传统
体育传统是指一个学校在体育活动方面养成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一种集体体育行为风尚[5]。体育传统是一所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体现,体育传统项目则是体育传统的载体。目前我校已形成传统、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秋季田径运动会、“常工杯”联赛、校园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和各体育社团“新生杯”等赛事活动,作为新生事物的体育文化节还只是首届举行,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节了解不够。这表明我校的传统体育活动还是比较单一,体育传统活动的开展仍然是运动会、单项运动会,没有将形式灵活多样的体育节重视起来。当然我校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上还有待加强提高。
2.体育制度
高校的各种体育规章制度的设立,是为保障各种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协调各部门、各层面的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作用。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基本具备国家下发的成文制度,制定了基于本校资源和现有条件的学生综合体育测评制度、场地器材设备管理条例、运动队训练与竞赛、校内外体育竞赛、早锻炼实施办法以及体育课堂常规等制度。
(四)高校校园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课外体育活动是衡量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状况的一个标志。课外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一起共同构成学校体育的总体,也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1.大学生和体育态度
据调查,大多数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是积极的。在喜爱体育锻炼的程度上男女生差异显著,96.1%的男生喜欢体育锻炼,女生为56.9%,比男生低了39.2%,这也从中可看出当前女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率不高的事实。
2.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频率及持续时间
调查得知,我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次数与持续时间都严重不足,7成以上大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在3次以下,其中尤以女生最为明显。每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次数上男女生差异显著,在3次以下的男生占61.4%,女生为79.1%;3次以上的男生占38.6%,女生只有20.9%;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学生比例只有10.7%,男生大多在30分钟以上占54.2%,而女生大多数在30分钟以下占73.7%。
3.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项目
由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大多是根据个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以及本校体育场馆器械条件等来进行的。从选择项目的排序上可以看出男女在性别、需求、兴趣及能力的差异。男生更喜爱对抗激烈、刺激、集体为主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等;女生则偏爱轻松活泼、对抗性弱、上手性强、体现女生爱美特点和隔网类的如羽毛球、健美操等。
三、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1.目前我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滞后,与学校整体发展和师生希望值有较大差距。
2.大多数学生的体育观念是正确和积极向上的,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表层上,需要改善提高;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基础,也喜爱体育,但只有少部分大学生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存在观念与行为的脱离现象。
3.教师传播体育知识的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对科学健身知识的掌握不够理想。
4.大多数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是积极的,在喜爱体育锻炼的程度上男女差异显著;在锻炼的项目选择上呈多元化趋势,男女生在身体素质及心理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在项目选择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7成以上大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在3次以下,其中尤以女生最为明显;总体上,当前我校大学生体育行为文化质量不高。
(二)对策
1.重视校园体育组织系统的建设。
2.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建设。
3.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4.加大体育设施的投入。
5.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
6.构建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应强.文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76-194.
[2] 陈琦,等.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8).
[3] 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07.
[4] 陈媛媛,马小平.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2.
[5] 韦继康,徐远香.论学校体育传统与风俗[J].昆明大学学报.1999(2):72-75.
[6] 懂小强.试论高校体育爱好者协会活动对体育教学的影响[J].体育科技.2004(2):76.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常州工学院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滞后,与学校整体发展和师生希望值有较大差距;大多数学生的体育观念是正确和积极向上的,但仍然停留在表层意义上,需要改善提高;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基础,也喜爱体育,但只有少部分大学生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存在观念与行为的脱离现象;教师传播体育知识的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对科学健身知识的掌握不够理想;总体上,我校大学生体育行为文化质量不高。
关键词 校园体育文化 大学生 现状与对策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中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于抢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打开大学校园的窗口,拓展体育教育的功能,推进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引导大学生向着科学文明、健康快乐、开拓进取的目标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新形势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对进一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全面提高高校的育人质量,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常州工学院校园体育文化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几十篇相关代表性文献的观点进行了搜集、归纳、分析,为形成正确的观点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问卷法。选择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了解现状、分析问题原因、提出对策提供实证依据;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2份,有效回收率为97.3%。
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对相关数据作进一步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现状
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包括体育场馆、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体育雕塑、体育宣传设施、体育图书音像资料等[1]。建全的运动器材,良好的体育设施,不仅能烘托出校园体育文化环境,让学生刚进校园就受到体育环境的熏陶,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冲击和对体育运动的向往。
目前,我校体育场馆设施种类基本齐全,室外场地总面积为54995.88m2,生均室外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96m2;室内场地总面积达到5656.5m2,生均室内场地面积达到0.51m2。总体上基本能满足学生需求,但学生对体育硬件设施的需求和硬件本身数量、质量不足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同时,由于学校近几年处于整体搬迁状况,场地设施的维护和管理都做的不到位,场地质量较差,影响了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和对体育设施的满意程度。调查中,大多数体育教师认为我校体育场地和器材配备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活动的需要,这也是影响群体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仅有24.5%的学生对目前学校提供的体育场地、器材满意程度给予好评,有33.8%的学生认为一般,41.3%的学生认为较差和差。此外,我校还没有富有体育象征的雕塑,体育宣传设施也较少,宣传方式单一,宣传力度弱,宣传的内容、效果欠佳。目前我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矛盾:1.场馆质量与学生参与程度的矛盾;2.场馆类型与学生兴趣的矛盾;3.场馆的管理、维护与学生使用场馆的矛盾;4.两校区体育场馆设施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因此,我们要重视我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滞后的现状,希望新校区的建设能改变这一现象,并最终化解这些矛盾。
(二)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现状
1.体育观念的现状调查
体育观念就是人们对体育在健身、娱乐、审美以及在心理素质、道德、智力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的认识态度,积极的体育观念对人们采取怎样的体育行为起着指导性的作用[2]。学生对体育在健身、娱乐、审美以及在心理素质、道德、智力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认识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行为。从调查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体育观念是正确的。但大学生们的体育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表层意义上,他们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人造成的深层次的影响。对于体育的健身、娱乐和交际等显性功能,学生持肯定态度的分别占97.6%、90.8%和93.8%;但体育对个性培养、心理、社会化功能和意志品质等的影响,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比例下降明显。这表示学生的基础体育观念积极和正确,但他们的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这样才能体现出体育的全方位价值。
2.体育道德现状
体育道德是学生整体素质状况反映的一部分,是学生对体育内在意识、观念及价值等的具体表现形式。体育活动中同伴之间的团结礼让,各队员的责任感、公平竞争、遵守规则的精神及功利主义态度等都可以反映出学生的体育道德状况。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高校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的道德状况良好,主要表现在在体育活动中能够按照公平竞争、团结友爱、遵守规则、重在参与的原则,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功利主义色彩不重。这反映出当前高校学生有着良好的体育道德基础,这非常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创造和建设。
3.体育知识现状
体育知识是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判别人们有无体育意识首先要看是否具备一定的关于体育和体育活动的知识、方法、技能和评论,因为这是基础。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可以激发他们体育运动乐趣,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体育观和体育意识,从而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本次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对科学健身知识的掌握不够理想;体育教师传授体育知识的方式和内容还较单一,与学生的期望值还有差距。这表明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中对健身的新思想、新观念宣传教育不够,过多的强调运动技术理论而忽视学生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宜通过宣传和锻炼形式的多样化,使大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综合价值,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 4.体育风尚现状
体育风尚就是体育盛行的习惯、风气。良好的体育风尚,能够活跃校园生活的精神氛围,使校园充满生机活力,有助于生活在其中的师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心境和发奋努力的情感,优化心态,陶冶情操,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3]。
调查表明,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不到三成,大多数没有体育锻炼自主性;但经常观看体育节目和经常阅读体育信息的学生比例较高分别达65.1%和70.9%,尤其是热门赛事如NBA、CBA、足球世界杯和奥运会等赛事。因此,可以看出当前虽然我校学生的体育观念正确,也喜欢体育,但缺乏体育锻炼的自发性,存在观念与行为的脱离现象。这不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高校校园体育制度文化现状
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是指一所学校所设立的体育机构和组织以及一切与体育活动相关的规章制度、条例、办法的建设和实施。完善的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有助于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发展[4]。
1.体育传统
体育传统是指一个学校在体育活动方面养成并流行的带有普遍性、重复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一种集体体育行为风尚[5]。体育传统是一所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体现,体育传统项目则是体育传统的载体。目前我校已形成传统、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秋季田径运动会、“常工杯”联赛、校园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和各体育社团“新生杯”等赛事活动,作为新生事物的体育文化节还只是首届举行,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节了解不够。这表明我校的传统体育活动还是比较单一,体育传统活动的开展仍然是运动会、单项运动会,没有将形式灵活多样的体育节重视起来。当然我校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上还有待加强提高。
2.体育制度
高校的各种体育规章制度的设立,是为保障各种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协调各部门、各层面的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作用。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基本具备国家下发的成文制度,制定了基于本校资源和现有条件的学生综合体育测评制度、场地器材设备管理条例、运动队训练与竞赛、校内外体育竞赛、早锻炼实施办法以及体育课堂常规等制度。
(四)高校校园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课外体育活动是衡量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状况的一个标志。课外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一起共同构成学校体育的总体,也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1.大学生和体育态度
据调查,大多数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是积极的。在喜爱体育锻炼的程度上男女生差异显著,96.1%的男生喜欢体育锻炼,女生为56.9%,比男生低了39.2%,这也从中可看出当前女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率不高的事实。
2.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频率及持续时间
调查得知,我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参与次数与持续时间都严重不足,7成以上大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在3次以下,其中尤以女生最为明显。每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次数上男女生差异显著,在3次以下的男生占61.4%,女生为79.1%;3次以上的男生占38.6%,女生只有20.9%;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学生比例只有10.7%,男生大多在30分钟以上占54.2%,而女生大多数在30分钟以下占73.7%。
3.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项目
由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大多是根据个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以及本校体育场馆器械条件等来进行的。从选择项目的排序上可以看出男女在性别、需求、兴趣及能力的差异。男生更喜爱对抗激烈、刺激、集体为主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等;女生则偏爱轻松活泼、对抗性弱、上手性强、体现女生爱美特点和隔网类的如羽毛球、健美操等。
三、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1.目前我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滞后,与学校整体发展和师生希望值有较大差距。
2.大多数学生的体育观念是正确和积极向上的,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表层上,需要改善提高;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基础,也喜爱体育,但只有少部分大学生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存在观念与行为的脱离现象。
3.教师传播体育知识的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对科学健身知识的掌握不够理想。
4.大多数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是积极的,在喜爱体育锻炼的程度上男女差异显著;在锻炼的项目选择上呈多元化趋势,男女生在身体素质及心理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在项目选择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7成以上大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在3次以下,其中尤以女生最为明显;总体上,当前我校大学生体育行为文化质量不高。
(二)对策
1.重视校园体育组织系统的建设。
2.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建设。
3.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4.加大体育设施的投入。
5.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
6.构建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应强.文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76-194.
[2] 陈琦,等.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8).
[3] 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07.
[4] 陈媛媛,马小平.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2.
[5] 韦继康,徐远香.论学校体育传统与风俗[J].昆明大学学报.1999(2):72-75.
[6] 懂小强.试论高校体育爱好者协会活动对体育教学的影响[J].体育科技.200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