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充分发掘自身学术资源和教育资源,为“一带一路”事业提供各方面服务与支撑,不仅能顺利、高效地推进工作,也能从多方面更好地激活自身发展创新潜能,促进具有自身特色和价值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健康成长,拓宽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视野与路径,其影响是广泛和深远的。
关键词:高校 建设 一带一路 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年来,地处西部盆地的四川迎来了发展机遇。今年9月20日,国家正式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四川大学名列其中。四川大学作为国家布局在四川的、纳入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在“一带一路”这一根植中国文化沃土的伟大构想中,责无旁贷肩负起重要的使命,也做出了很多积极的尝试。
一、构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国际平台
完成“一带一路”的建设使命,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对于大学而言,需要组织各种资源,发挥大学学术学科的整体优势,培养一大批“知华、友华、爱华”,个能肩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重任的青年领袖,为“一带一路”建设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四川大学设立了1亿元的“一带一路”留学基金,计划在五年内招收上千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层次留学生,并为他们提供全额奖学金。目前已经招收了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研究生298名,本科生431名。
与波兰华沙大学共建“波兰语+”专业,培养“波语+经济”和“波语+国际关系”的专业人才。同时,四川大学与成都市合作设立了“环喜马拉雅区域培训基金和文化交流合作基金”,资助更多相关国家的高端人才和师生互访,培养更多周边国家的党派骨干、政府高官、企业高管方面的人才,加强全球未来领导力人才培养。
四川大学还积极申报国家首批高校“双创”基地,打造“一带一路”创新创业平台,包括建设“一带一路”特色文化创业体验和实训园区、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区域国际法律查询中心以及反贫困中心等。
二、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配合国家发展、发挥自身优势、展开多方面服务是高校在“一带一路”中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与生长点,不仅高校自身国际合作交流会得到充分和多元的提升,其作用和价值也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川大学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一是举办了一系列高端国际研讨会。已举办“‘一带一路’:中印合作的愿景与路径”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能源、环境与商业文明国际会议”。
二是筹办跨喜马拉雅区域教育与智库合作论坛和友城论坛,邀请南亚、东南亚、中亚及全球相关国家的政要、商界精英和专家学者广泛参与,打造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发展论坛,努力提升我国在环喜马拉雅区域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三是助推成都市向西向南开放。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加快“蓉欧+”战略人才的培养,加大“蓉欧+”战略研究平台的建设力度。
四是加入喜马拉雅大学联盟。2015年10月,四川大学参与签订了喜马拉雅大学联盟章程,正式成为喜马拉雅大学联盟的成员,增强了同联盟内各国机构、大学的联系沟通。学校还派出2位专职研究人员赴尼泊尔工作,推进校级交流合作,拓展区域内合作伙伴。
三、组建“一带一路”区域研究咨询平台
四川大学在南亚研究、边疆安全研究、欧洲研究等领域有一批传统优势学科,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学校重点建设了一批研究机构。例如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与剑桥大学共建了喜马拉雅多媒体数据庫,吸引民间资金建设的喜马拉雅文化及宗教研究中心,围绕“一带一路”、地缘政治、周边国家关系、边疆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
二是与成都市共建喜马拉雅国际研究院。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及环喜马拉雅区域发展中亟需解决的国际关系、国别研究、跨文化研究以及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开展研究,建设西部地区的国际发展知识中心。
三是成立国际关系学院。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四川大学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亚研究所、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培育基地欧洲研究中心和美国研究中心以及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为基础,成立了国际关系学院,致力于培养国际问题的教学、研究和涉外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相关国家的高级专业人才和治理人才。
高校充分发掘自身学术资源和教育资源为“一带一路”事业提供各方面服务与支撑,积极、主动、有创造性地成为“一带一路”事业的参与者、同行者和利益共享者。
关键词:高校 建设 一带一路 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年来,地处西部盆地的四川迎来了发展机遇。今年9月20日,国家正式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四川大学名列其中。四川大学作为国家布局在四川的、纳入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在“一带一路”这一根植中国文化沃土的伟大构想中,责无旁贷肩负起重要的使命,也做出了很多积极的尝试。
一、构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国际平台
完成“一带一路”的建设使命,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对于大学而言,需要组织各种资源,发挥大学学术学科的整体优势,培养一大批“知华、友华、爱华”,个能肩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重任的青年领袖,为“一带一路”建设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四川大学设立了1亿元的“一带一路”留学基金,计划在五年内招收上千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层次留学生,并为他们提供全额奖学金。目前已经招收了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研究生298名,本科生431名。
与波兰华沙大学共建“波兰语+”专业,培养“波语+经济”和“波语+国际关系”的专业人才。同时,四川大学与成都市合作设立了“环喜马拉雅区域培训基金和文化交流合作基金”,资助更多相关国家的高端人才和师生互访,培养更多周边国家的党派骨干、政府高官、企业高管方面的人才,加强全球未来领导力人才培养。
四川大学还积极申报国家首批高校“双创”基地,打造“一带一路”创新创业平台,包括建设“一带一路”特色文化创业体验和实训园区、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区域国际法律查询中心以及反贫困中心等。
二、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配合国家发展、发挥自身优势、展开多方面服务是高校在“一带一路”中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与生长点,不仅高校自身国际合作交流会得到充分和多元的提升,其作用和价值也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川大学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一是举办了一系列高端国际研讨会。已举办“‘一带一路’:中印合作的愿景与路径”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能源、环境与商业文明国际会议”。
二是筹办跨喜马拉雅区域教育与智库合作论坛和友城论坛,邀请南亚、东南亚、中亚及全球相关国家的政要、商界精英和专家学者广泛参与,打造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发展论坛,努力提升我国在环喜马拉雅区域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三是助推成都市向西向南开放。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加快“蓉欧+”战略人才的培养,加大“蓉欧+”战略研究平台的建设力度。
四是加入喜马拉雅大学联盟。2015年10月,四川大学参与签订了喜马拉雅大学联盟章程,正式成为喜马拉雅大学联盟的成员,增强了同联盟内各国机构、大学的联系沟通。学校还派出2位专职研究人员赴尼泊尔工作,推进校级交流合作,拓展区域内合作伙伴。
三、组建“一带一路”区域研究咨询平台
四川大学在南亚研究、边疆安全研究、欧洲研究等领域有一批传统优势学科,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学校重点建设了一批研究机构。例如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与剑桥大学共建了喜马拉雅多媒体数据庫,吸引民间资金建设的喜马拉雅文化及宗教研究中心,围绕“一带一路”、地缘政治、周边国家关系、边疆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
二是与成都市共建喜马拉雅国际研究院。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及环喜马拉雅区域发展中亟需解决的国际关系、国别研究、跨文化研究以及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开展研究,建设西部地区的国际发展知识中心。
三是成立国际关系学院。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四川大学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亚研究所、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培育基地欧洲研究中心和美国研究中心以及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为基础,成立了国际关系学院,致力于培养国际问题的教学、研究和涉外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相关国家的高级专业人才和治理人才。
高校充分发掘自身学术资源和教育资源为“一带一路”事业提供各方面服务与支撑,积极、主动、有创造性地成为“一带一路”事业的参与者、同行者和利益共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