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 指导
“内容充实”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材料有较高的质量,所选材料对表现中心来说是必要的、足够的,而不是单薄的。这里的“内容”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人物事件和数据资料等。具体来说就是要求议论文中的议论要素明晰,论据充足。
1.材料充足而典型。“内容充实”首先体现在作文材料的运用上,材料丰富而典型是“内容充实”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关注社会,多阅读报刊,丰富自己的材料储备库。作文选材除了要严格围绕中心外,还要力求典型、准确、新颖。精选材料是作文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做到文章“内容充实”的基本要求。
2.行文过程中充实内容的技巧。
(1)排比造句法。可以采用排比的形式,展开快速的联想。若用在文章开头,可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中心论点;若用在文章末尾,可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
(2)“假设”法。展开联想、想象,可使记叙更加生动形象;在议论时展开反面论证,可使论证更加缜密。
(3)深入分析法。主要运用于议论文,把道理讲透,做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些都有赖于辩证思维的培养和提高。
模拟 文题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病文 诊断
为官之道,行胜于言
《史记·儒林列传》中80岁的申培对汉武帝说:“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申培的意思是做官的人,不要多说,要实干。
清末能臣铁良任職期间,他眼疾手快、心思缜密,不仅能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还经常帮上司出谋划策。终于有一天,时任直隶总督的荣禄大笔一挥,推荐铁良担任户部员外郎。很快,铁良便青云直上,到1905年时,已经升为户部尚书。这一年,他才42岁。
不只古代有这样行胜于言的官员,当代更不胜枚举。
在环境恶劣的大庆油田,当油井出现“井喷”的时候,时为钻井队队长的王进喜不顾腿上的伤痛,扔掉拐杖,跳进泥浆之中,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保住了钻井队辛苦了几个月钻的油井。
在危险来临的时候,王进喜没有空喊口号,而是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行胜于言”的道理。
要做到“行胜于言”,就要少虚言、多行动。空谈误国,虚谈误事。面对要解决的事情,就要深入实际、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做事;不用虚言鼓动,不当“演说家”,要当“实干家”。要做到“行胜于言”,就要少妄言,多行动。为官之道,不能口言是、身行非,要心口合一、身心合一,怎么想就怎么干,不要光说不做。
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即便是事情很小,如果不做就不会成功。这正如《孟子》中的一句话:“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再漂亮的话语,如果没有实际的行动,任何事情都不能成功。
汉武帝元狩二年,匈奴西部的浑邪王率4万多部众投降汉朝。汉武帝欣喜异常,颁布诏令要求备两万辆车,将这些投降的匈奴人接到京城长安。一辆车需4匹马拉,两万辆车就需要8万匹马,国家的马厩里没有这么多马,又拿不出钱来去临时购买,就发布命令向老百姓借马。老百姓闻讯大多都把马藏了起来。官员们借不到马,汉武帝雷霆震怒,欲杀掉办事不力的长安县令。汲黯此时任右内史,长安县令是他的属下,他就上奏汉武帝说:“长安县令您就别杀了,官太小,杀了也不管用,要杀就杀我这个右内史,杀了我,就能借到马了。”
这番话一出口,整个朝堂的文武百官都惊得目瞪口呆,汉武帝大为震怒,但终于忍住,没有作声。此事后来竟不了了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动人心者,莫先乎行。
●升格指导
1.文章第二自然段列举清末能臣铁良的事例只能说明他是一个能臣,不能论证他“行胜于言”,可以删除。
2.文章第五、六两段,都是使用了理论论据,应将理论论据和事例论据结合使用。
3.文章倒数第二、三段列举汲黯的事例能够证明的是他敢于上书言事,敢于说真话,不能证明“行胜于言”,还有,列举事例不够凝练、简洁。
4.就整篇文章来说,使用论据要注意两点:一是叙述事例时要详略得当;二是理论论据与事例论据要结合使用。
升格 之作
为官之道,行胜于言
《史记·儒林列传》中80岁的申培对汉武帝说:“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申培的意思是做官的人,不要多说,要实干。
清朝有一位叫唐子的官员被任命为长子县县令,当地土地贫瘠,但特别适宜种桑养蚕。唐子不靠文书行天下,而是深入民间,遍访百姓,让妇孺都明晓种桑养蚕的好处,结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当地就种桑80万株,后来桑蚕丰收,百姓脱贫。
不只古代有这样行胜于言的官员,当代更不胜枚举。
在环境恶劣的大庆油田,当油井出现“井喷”的时候,时为钻井队队长的王进喜不顾腿上的伤痛,扔掉拐杖,跳进泥浆之中,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保住了钻井队辛苦了几个月钻的油井。
在危险来临的时候,王进喜没有空喊口号,而是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行胜于言”的道理。
在黄沙弥漫的兰考,遭受严重灾荒的当地百姓要扒火车外出逃荒要饭时,县委书记焦裕禄冒着凛冽的寒风,带着县委领导一班人到了火车站,走进灾民中间。之后,他率领兰考百姓种植梧桐、整治狂沙,深翻土地、治理盐碱。最终,兰考人民在他的带领下,生产自救,甩掉了“讨饭县”的帽子。
面对要背井离乡的百姓,焦裕禄没有用口号来表达要带领兰考人民脱贫致富的决心,而是脚踏实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亲力亲为,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的斗争,努力改变兰考的面貌。
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即便是事情很小,如果不做就不会成功。这正如《孟子》中的一句话:“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再漂亮的话语,如果没有实际的行动,任何事情都不能成功。
要做到“行胜于言”,就要少虚言、多行动。空谈误国,虚谈误事。面对要解决的事情,就要深入实际、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做事;不用虚言鼓动,不当“演说家”,要当“实干家”。要做到“行胜于言”,就要少妄言,多行动。为官之道,不能口言是、身行非,要心口合一、身心合一,怎么想就怎么干,不能光说不做。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动人心者,莫先乎行。
●升格点评
文章开篇用申培的话诠释题目的含意,即做官的人,要实干而不要多说。然后列举了清代官员唐子的故事,他通过与当地百姓交流,让自己种桑养蚕的思想深入民心,百姓心甘情愿地种桑养蚕,发家致富。接着,文章又列举了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用行动诠释为官之道的事例;最后,文章引用荀子的话再一次加以诠释,进一步讨论“行胜于言”的积极意义。
“内容充实”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材料有较高的质量,所选材料对表现中心来说是必要的、足够的,而不是单薄的。这里的“内容”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人物事件和数据资料等。具体来说就是要求议论文中的议论要素明晰,论据充足。
1.材料充足而典型。“内容充实”首先体现在作文材料的运用上,材料丰富而典型是“内容充实”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关注社会,多阅读报刊,丰富自己的材料储备库。作文选材除了要严格围绕中心外,还要力求典型、准确、新颖。精选材料是作文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做到文章“内容充实”的基本要求。
2.行文过程中充实内容的技巧。
(1)排比造句法。可以采用排比的形式,展开快速的联想。若用在文章开头,可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中心论点;若用在文章末尾,可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
(2)“假设”法。展开联想、想象,可使记叙更加生动形象;在议论时展开反面论证,可使论证更加缜密。
(3)深入分析法。主要运用于议论文,把道理讲透,做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这些都有赖于辩证思维的培养和提高。
模拟 文题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病文 诊断
为官之道,行胜于言
《史记·儒林列传》中80岁的申培对汉武帝说:“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申培的意思是做官的人,不要多说,要实干。
清末能臣铁良任職期间,他眼疾手快、心思缜密,不仅能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还经常帮上司出谋划策。终于有一天,时任直隶总督的荣禄大笔一挥,推荐铁良担任户部员外郎。很快,铁良便青云直上,到1905年时,已经升为户部尚书。这一年,他才42岁。
不只古代有这样行胜于言的官员,当代更不胜枚举。
在环境恶劣的大庆油田,当油井出现“井喷”的时候,时为钻井队队长的王进喜不顾腿上的伤痛,扔掉拐杖,跳进泥浆之中,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保住了钻井队辛苦了几个月钻的油井。
在危险来临的时候,王进喜没有空喊口号,而是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行胜于言”的道理。
要做到“行胜于言”,就要少虚言、多行动。空谈误国,虚谈误事。面对要解决的事情,就要深入实际、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做事;不用虚言鼓动,不当“演说家”,要当“实干家”。要做到“行胜于言”,就要少妄言,多行动。为官之道,不能口言是、身行非,要心口合一、身心合一,怎么想就怎么干,不要光说不做。
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即便是事情很小,如果不做就不会成功。这正如《孟子》中的一句话:“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再漂亮的话语,如果没有实际的行动,任何事情都不能成功。
汉武帝元狩二年,匈奴西部的浑邪王率4万多部众投降汉朝。汉武帝欣喜异常,颁布诏令要求备两万辆车,将这些投降的匈奴人接到京城长安。一辆车需4匹马拉,两万辆车就需要8万匹马,国家的马厩里没有这么多马,又拿不出钱来去临时购买,就发布命令向老百姓借马。老百姓闻讯大多都把马藏了起来。官员们借不到马,汉武帝雷霆震怒,欲杀掉办事不力的长安县令。汲黯此时任右内史,长安县令是他的属下,他就上奏汉武帝说:“长安县令您就别杀了,官太小,杀了也不管用,要杀就杀我这个右内史,杀了我,就能借到马了。”
这番话一出口,整个朝堂的文武百官都惊得目瞪口呆,汉武帝大为震怒,但终于忍住,没有作声。此事后来竟不了了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动人心者,莫先乎行。
●升格指导
1.文章第二自然段列举清末能臣铁良的事例只能说明他是一个能臣,不能论证他“行胜于言”,可以删除。
2.文章第五、六两段,都是使用了理论论据,应将理论论据和事例论据结合使用。
3.文章倒数第二、三段列举汲黯的事例能够证明的是他敢于上书言事,敢于说真话,不能证明“行胜于言”,还有,列举事例不够凝练、简洁。
4.就整篇文章来说,使用论据要注意两点:一是叙述事例时要详略得当;二是理论论据与事例论据要结合使用。
升格 之作
为官之道,行胜于言
《史记·儒林列传》中80岁的申培对汉武帝说:“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申培的意思是做官的人,不要多说,要实干。
清朝有一位叫唐子的官员被任命为长子县县令,当地土地贫瘠,但特别适宜种桑养蚕。唐子不靠文书行天下,而是深入民间,遍访百姓,让妇孺都明晓种桑养蚕的好处,结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当地就种桑80万株,后来桑蚕丰收,百姓脱贫。
不只古代有这样行胜于言的官员,当代更不胜枚举。
在环境恶劣的大庆油田,当油井出现“井喷”的时候,时为钻井队队长的王进喜不顾腿上的伤痛,扔掉拐杖,跳进泥浆之中,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保住了钻井队辛苦了几个月钻的油井。
在危险来临的时候,王进喜没有空喊口号,而是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行胜于言”的道理。
在黄沙弥漫的兰考,遭受严重灾荒的当地百姓要扒火车外出逃荒要饭时,县委书记焦裕禄冒着凛冽的寒风,带着县委领导一班人到了火车站,走进灾民中间。之后,他率领兰考百姓种植梧桐、整治狂沙,深翻土地、治理盐碱。最终,兰考人民在他的带领下,生产自救,甩掉了“讨饭县”的帽子。
面对要背井离乡的百姓,焦裕禄没有用口号来表达要带领兰考人民脱贫致富的决心,而是脚踏实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亲力亲为,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的斗争,努力改变兰考的面貌。
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即便是事情很小,如果不做就不会成功。这正如《孟子》中的一句话:“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再漂亮的话语,如果没有实际的行动,任何事情都不能成功。
要做到“行胜于言”,就要少虚言、多行动。空谈误国,虚谈误事。面对要解决的事情,就要深入实际、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做事;不用虚言鼓动,不当“演说家”,要当“实干家”。要做到“行胜于言”,就要少妄言,多行动。为官之道,不能口言是、身行非,要心口合一、身心合一,怎么想就怎么干,不能光说不做。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动人心者,莫先乎行。
●升格点评
文章开篇用申培的话诠释题目的含意,即做官的人,要实干而不要多说。然后列举了清代官员唐子的故事,他通过与当地百姓交流,让自己种桑养蚕的思想深入民心,百姓心甘情愿地种桑养蚕,发家致富。接着,文章又列举了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用行动诠释为官之道的事例;最后,文章引用荀子的话再一次加以诠释,进一步讨论“行胜于言”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