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融合机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紧密相连,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上具有互补性,在形式上具有相通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指明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方向,丰富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内容,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感召力。因此,应打造一体化融合教育平台,加强师资队伍的联合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融合培养评价体系,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教育相融合教育机制,使二者共同作用呈现育人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创新精神 融合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C-0141-02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将有利于高校明确培养方向、丰富培养内容、提升培养质量。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相融合,共同作用提高育人效果,是高校需要思考的新课题。本文尝试通过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教育相融合的机制,推进高校创新教育,帮助大学生在生活中辨明方向、廓清迷雾、找到真知、自信前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人才。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紧密相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教育都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是实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手段,其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上具有互补性,在形式上具有相通性,可以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实现高校教育的资源的整合。
(一)目标的一致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国家团结和社会稳定,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着民族复兴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國务院非常重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对大学生创新教育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社会实践、指导帮扶、企业锻炼等方式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让大学生就业有能力,创业有本领,发展有后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所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使他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内容的互补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唯物辩证法教育等。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深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培养大学生将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个人发展联系在一起,这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追求,增强创新动力,提高创新热情,掌握创新本领。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爱国爱党、遵纪守法、诚信友善、互帮互助、勤俭节约、爱岗敬业,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素养,这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创新人格,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和塑造创新人格。唯物辩证法教育就是教会学生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懂得用运动、变化、发展的思维去探索世界、追求新知,这有利于训练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形式的相通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联系改革开放的实际,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实际,把专业知识和思想教育融合在一起,把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大学生创新教育课也是通过课堂教学的这个主渠道,使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进一步统一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专业课程设置,把国际前沿学术思想理念、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加以运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开展社会实践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长知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也是要结合专业、强化实践,建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高科技体验中心、校企合作训练基地、创新项目孵化园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要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它要根据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从而能为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指明方向、丰富内容和增强感召力。
(一)指明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方向。当前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问题,主要是顶层设计欠缺,教育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在课程设计中与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与专业教育相分离,与社会实践相脱节;在开展创新教育中,教师创新经验缺乏,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没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灵活地开展教学;在具体实践中缺少创新平台,对学生的指导缺乏专业性,指导不到位,重理论而轻实践;等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中一直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教育理念先进,教育经验丰富,教育实践显著,能够为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指明方向。
(二)丰富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内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是要教会学生敢于打破传统的束缚,探索新的方法和规律,解决新的问题;教会大学生不迷信书本、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根据事实和自己的判断,大胆提出新的设想和新的方案;教会学生用辩证、全面、运动的方法去提倡新颖、独特,同时又具有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的思路。然而,当今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辩证的思维和丰富的教育实践帮助大学生创新教育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育方法,改进专业课程,强化社会实践,能够根据国家方针政策指引推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协同育人平台搭建,促使学生使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三)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感召力。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对创新教育的理念理解不透,对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缺乏科学的认识,有人认为创新人才培养很难立竿见影,大学搞创新教育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有人认为创新教育与公平教育对立,容易让学生放弃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这些错误的思想和理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错过创新人才培养的最佳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感召力,就是通过说服、示范和人格魅力等非强制手段来影响学生,增强教育效果。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创新教育,理解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融合机制的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进一步加强资源共享、协调沟通、力量整合,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融合达到一致性、整体性、联动性。
(一)打造一体化融合教育平台。首先,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相融合的创新理论课堂。这样的理论课堂既是学生思想的洗礼,也是学生创新能量的补充,让他们乐于在这里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让他们产生共鸣,擦出火花,提高创新能力。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创新创业大咖进入课堂,給学生介绍社会最新的创新成果,促进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高新成果的了解。其次,积极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相融合的第二课堂。鼓励高校结合社会背景和时代要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高科技体验中心、校企合作基地、微型企业创新基地、大学科技园等,这样的基地和平台符合国家指导方向,让创意形成价值,让创新成为现实。鼓励各高校成立创新联盟、创新团队、创新俱乐部等组织,举办系列创新沙龙、创新大咖讲座,开展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开展头脑风暴等,以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创新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联合建设。现阶段从事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教师主要是就业职业培训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经济管理专业的相关教师,大都缺乏创新教育的专业背景,也缺乏对社会高、新、尖科技知识的把握,更没有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因此,应整合学校教师资源,挑选一批政治觉悟高、教学能力强、创新意识好的教师组建校内专家库,加强他们的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等。另外,可通过聘请政府专家、行业精英、知名学者、成功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教育课的主讲教师。
(三)形成科学合理的融合培养评价体系。在教师层面的评价上,强调教师的政治意识、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方针。强调教师育人为本的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想方设法地通过政治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融合实现学生的创新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生层面的评价上,主要是帮助引导大学生提升政治意识、辩证思维、法律素养、创新精神。评价内容应涵盖以下四个方面内容:政治意识,包括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辩证思维,即懂得在变化、运动和发展中去看待事物的发展和寻找事物的发展规律;法律素养,即教会学生学法、懂法、知法、用法,在开展创新工作中不能逾越法律的红线,同时要懂得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创新精神,包括冒险精神、合作精神、想象能力、创业能力等。
【参考文献】
[1]汤璐嘉.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8
[2]杨政,李岚.高校创新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8)
【作者简介】林为湘(1986— ),男,广西博白人,研究生学历,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何田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创新精神 融合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C-0141-02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将有利于高校明确培养方向、丰富培养内容、提升培养质量。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相融合,共同作用提高育人效果,是高校需要思考的新课题。本文尝试通过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教育相融合的机制,推进高校创新教育,帮助大学生在生活中辨明方向、廓清迷雾、找到真知、自信前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人才。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紧密相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教育都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是实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手段,其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上具有互补性,在形式上具有相通性,可以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实现高校教育的资源的整合。
(一)目标的一致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国家团结和社会稳定,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着民族复兴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國务院非常重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对大学生创新教育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社会实践、指导帮扶、企业锻炼等方式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让大学生就业有能力,创业有本领,发展有后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所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使他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内容的互补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唯物辩证法教育等。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深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培养大学生将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个人发展联系在一起,这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追求,增强创新动力,提高创新热情,掌握创新本领。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爱国爱党、遵纪守法、诚信友善、互帮互助、勤俭节约、爱岗敬业,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素养,这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创新人格,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和塑造创新人格。唯物辩证法教育就是教会学生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懂得用运动、变化、发展的思维去探索世界、追求新知,这有利于训练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形式的相通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时代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联系改革开放的实际,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实际,把专业知识和思想教育融合在一起,把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大学生创新教育课也是通过课堂教学的这个主渠道,使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进一步统一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专业课程设置,把国际前沿学术思想理念、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加以运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开展社会实践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长知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也是要结合专业、强化实践,建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高科技体验中心、校企合作训练基地、创新项目孵化园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要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它要根据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实际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从而能为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指明方向、丰富内容和增强感召力。
(一)指明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方向。当前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问题,主要是顶层设计欠缺,教育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在课程设计中与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与专业教育相分离,与社会实践相脱节;在开展创新教育中,教师创新经验缺乏,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没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灵活地开展教学;在具体实践中缺少创新平台,对学生的指导缺乏专业性,指导不到位,重理论而轻实践;等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进中一直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教育理念先进,教育经验丰富,教育实践显著,能够为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指明方向。
(二)丰富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内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是要教会学生敢于打破传统的束缚,探索新的方法和规律,解决新的问题;教会大学生不迷信书本、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根据事实和自己的判断,大胆提出新的设想和新的方案;教会学生用辩证、全面、运动的方法去提倡新颖、独特,同时又具有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的思路。然而,当今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辩证的思维和丰富的教育实践帮助大学生创新教育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创新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育方法,改进专业课程,强化社会实践,能够根据国家方针政策指引推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协同育人平台搭建,促使学生使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三)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感召力。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对创新教育的理念理解不透,对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缺乏科学的认识,有人认为创新人才培养很难立竿见影,大学搞创新教育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有人认为创新教育与公平教育对立,容易让学生放弃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这些错误的思想和理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错过创新人才培养的最佳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感召力,就是通过说服、示范和人格魅力等非强制手段来影响学生,增强教育效果。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创新教育,理解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融合机制的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进一步加强资源共享、协调沟通、力量整合,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融合达到一致性、整体性、联动性。
(一)打造一体化融合教育平台。首先,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相融合的创新理论课堂。这样的理论课堂既是学生思想的洗礼,也是学生创新能量的补充,让他们乐于在这里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让他们产生共鸣,擦出火花,提高创新能力。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创新创业大咖进入课堂,給学生介绍社会最新的创新成果,促进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高新成果的了解。其次,积极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相融合的第二课堂。鼓励高校结合社会背景和时代要求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高科技体验中心、校企合作基地、微型企业创新基地、大学科技园等,这样的基地和平台符合国家指导方向,让创意形成价值,让创新成为现实。鼓励各高校成立创新联盟、创新团队、创新俱乐部等组织,举办系列创新沙龙、创新大咖讲座,开展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开展头脑风暴等,以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创新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联合建设。现阶段从事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教师主要是就业职业培训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经济管理专业的相关教师,大都缺乏创新教育的专业背景,也缺乏对社会高、新、尖科技知识的把握,更没有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因此,应整合学校教师资源,挑选一批政治觉悟高、教学能力强、创新意识好的教师组建校内专家库,加强他们的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等。另外,可通过聘请政府专家、行业精英、知名学者、成功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教育课的主讲教师。
(三)形成科学合理的融合培养评价体系。在教师层面的评价上,强调教师的政治意识、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方针。强调教师育人为本的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想方设法地通过政治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融合实现学生的创新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生层面的评价上,主要是帮助引导大学生提升政治意识、辩证思维、法律素养、创新精神。评价内容应涵盖以下四个方面内容:政治意识,包括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辩证思维,即懂得在变化、运动和发展中去看待事物的发展和寻找事物的发展规律;法律素养,即教会学生学法、懂法、知法、用法,在开展创新工作中不能逾越法律的红线,同时要懂得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创新精神,包括冒险精神、合作精神、想象能力、创业能力等。
【参考文献】
[1]汤璐嘉.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8
[2]杨政,李岚.高校创新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8)
【作者简介】林为湘(1986— ),男,广西博白人,研究生学历,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