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服务质量能否较好地与研究生就业市场发展契合,能否较好地反映出研究生教育服务消费需求,制约着研究生就业能力的水平与发展。为此,文章以教育服务质量为视角,探究教育服务质量与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内在逻辑,明确研究生就业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便为今后教育者有效提高研究生就业能力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依据。
【关键词】高等教育 服务质量 研究生就业能力
随着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伴随着职业结构和市场劳动力的迅速转变,高学历群体的研究生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薛天祥,2001,2004;廖湘阳,2006)。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丁元竹等,2005)。近年来,很多学者对研究生就业困境作了大量的研究,认为市场供需矛盾是研究生就业的壁垒(李海萍,2007;白冰,2008;温丽馨等,2015)。
在教育学领域,学者们对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难等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大多关注的是个体就业主观因素、教学培养模式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关注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对研究生就业的作用。无论是劳动力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差距和冲突,还是个体知识技能鸿沟,研究者们都发现研究生教育在其就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余琼等,2009;孙章丽,2009;施丽,2009)。
研究生教育对于实现国家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谢桂华,2004)。从资源配置理论的角度而言,研究生教育是对研究生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形式。它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较高层次,关系到研究生未来就业和创业行为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才资源的高效开发和重要配置。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仅仅围绕着研究生所处的“情景因素”(如劳动力市场结构和市场机会)和所拥有的“个体资源”(如知识和技能、社会资本、态度等)与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却少有学者将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纳入就业能力范围内进行探讨,且从已有的关于就业能力的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将研究的对象群体往往聚焦在大学生领域,为今后教育者如何高效开发研究生人力资源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依据。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服务质量是顾客可感知的、能否达到其预设标准的一种期望比值(Gronroos,1982;Levitt,1972),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特性的总和(范秀成,1999)。由于高等教育服务是一种具有导向性、过程性、无形性、主观性和服务型性等特点,能够促进教育需求者人力资本增值的非实物形态的服务产品,且教育服务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内容是否满足需求主体对教育水平的预期感知(刘俊学,2002)。为此,我们可以定义教育服务质量就是教育消费者对教育需求与实际服务期望的可感知比,比值越大,教育服务质量越高。教育学者认为高等教育服务质量是由高等院校的一系列内部服务质量和外部服务质量控制链组成的。其中外部服务质量控制链包括教育与市场实际需求、教学服务和培养计划的要求、招生和注册服务以及教育服务审核。它强调教育內容与教育消费者期望的需求切合性。而内部服务质量控制链则包括教学环境服务设计、教育科研服务设施與教育岗位的配备、教职员工资薪酬设计、选聘与培训、内部沟通与管理等,它强调教育环境设计的有效性(胡子祥,2004)。教育服务质量能否满足学生的教育消费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就业能力和就业绩效。就业能力被定义为指个体拥有一种获得工作、维持工作和有效工作的能力(Hillage
【关键词】高等教育 服务质量 研究生就业能力
随着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伴随着职业结构和市场劳动力的迅速转变,高学历群体的研究生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薛天祥,2001,2004;廖湘阳,2006)。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丁元竹等,2005)。近年来,很多学者对研究生就业困境作了大量的研究,认为市场供需矛盾是研究生就业的壁垒(李海萍,2007;白冰,2008;温丽馨等,2015)。
在教育学领域,学者们对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难等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大多关注的是个体就业主观因素、教学培养模式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关注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模式对研究生就业的作用。无论是劳动力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差距和冲突,还是个体知识技能鸿沟,研究者们都发现研究生教育在其就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余琼等,2009;孙章丽,2009;施丽,2009)。
研究生教育对于实现国家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谢桂华,2004)。从资源配置理论的角度而言,研究生教育是对研究生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形式。它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较高层次,关系到研究生未来就业和创业行为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才资源的高效开发和重要配置。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仅仅围绕着研究生所处的“情景因素”(如劳动力市场结构和市场机会)和所拥有的“个体资源”(如知识和技能、社会资本、态度等)与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却少有学者将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纳入就业能力范围内进行探讨,且从已有的关于就业能力的文献来看,国内外学者将研究的对象群体往往聚焦在大学生领域,为今后教育者如何高效开发研究生人力资源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依据。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服务质量是顾客可感知的、能否达到其预设标准的一种期望比值(Gronroos,1982;Levitt,1972),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特性的总和(范秀成,1999)。由于高等教育服务是一种具有导向性、过程性、无形性、主观性和服务型性等特点,能够促进教育需求者人力资本增值的非实物形态的服务产品,且教育服务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内容是否满足需求主体对教育水平的预期感知(刘俊学,2002)。为此,我们可以定义教育服务质量就是教育消费者对教育需求与实际服务期望的可感知比,比值越大,教育服务质量越高。教育学者认为高等教育服务质量是由高等院校的一系列内部服务质量和外部服务质量控制链组成的。其中外部服务质量控制链包括教育与市场实际需求、教学服务和培养计划的要求、招生和注册服务以及教育服务审核。它强调教育內容与教育消费者期望的需求切合性。而内部服务质量控制链则包括教学环境服务设计、教育科研服务设施與教育岗位的配备、教职员工资薪酬设计、选聘与培训、内部沟通与管理等,它强调教育环境设计的有效性(胡子祥,2004)。教育服务质量能否满足学生的教育消费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就业能力和就业绩效。就业能力被定义为指个体拥有一种获得工作、维持工作和有效工作的能力(Hill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