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利用城市自然环境,营造地方人文特色的地域化的城市设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岭南建筑创新和发展的论述,强调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强调对本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创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间形象。
【关键词】岭南建筑;自然环境;利用;发展;广东
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推进迅速,尤其是旧城更新的速度、规模、尺度和再开发强度在历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旧城更新对迅速改善城市环境,加速城市与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活具有诸多益处。但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在一些旧城更新中,由于缺乏精心的设计,忽视城市自然环境、地方特色,大拆大改,出现"千城一面"的倾向,致使城市失去原来的特色。
因此,如何继承与发扬地方历史文化,利用自然环境,进行精心的城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 岭南建筑的定义
岭南建筑来源于地域的文化和自然条件。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岭南文化,它有三大主要来源:一是固有的本土文化。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岭南地处亚热带的五岭之南,依山傍海,珠江流域,河道纵横,生活在这里的古百越族先民,从早期的渔猎文明、稻作文明到后来的商贸文明,都离不开江海水运,喜流动,不保守,这是区别于内陆文明或河谷文明的南越文化本色。二是南迁的中原文化。秦汉以后,岭南统一于中华,修灵渠、开庾岭,岭南与中原的交流日益密切;先是屯军贬官,更有几次战乱的大量移民,强势而先进的中原华夏文明有如"韩潮苏海",席卷珠江,进而构成岭南文化的主体。三是舶来的域外文化。秦汉以降,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岭南作为始发地甚至是惟一通商大港,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东西方的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都从这里登陆引进,近代以来其势更甚。外来文化给岭南文化注入新活力。
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多雨,人们的性格喜爱一种轻颖、活泼的生活,同时更喜爱户外活动。对于厚重实体的物件,往往从内心感到繁重压郁。这种观念也影响到对建筑的看法,总的来说,希望建筑轻巧、活泼、自由。
岭南建筑的特征可归纳为:1、务实性,岭南建筑的本质所在,就是以真实为主;2、兼容性,古今中外,一切精华为我所用,这是岭南建筑博各家之长、丰富自己的做法;3、世俗性,这是岭南建筑注意民间建筑,大众化思想的表现;4、创新性,这是岭南建筑的主要特色和根本,一切以创新为主,在创新中求变。总体风格上是轻巧、活泼、自由。
2 岭南建筑的利用和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国民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民族和地域性的建筑风格和创作手法应该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得到继承和发扬。岭南建筑往往采用比较明朗的浅色淡色,同时又喜欢用青、蓝、绿等纯色作为色彩基调,这些都能使建筑物减少重量感,表现出轻巧、明快的感觉。清代四大岭南名园之一的广州番禺的余荫山房,布局精巧,它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亭台楼阁、堂馆轩榭、桥廊堤栏、石山碧水尽纳于三亩之地,并引进古树名木,点缀其间,咫尺山林,花草萦绕,丹青桂飘香。使得小小园林显出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
创新和发展的岭南建筑文化,就是指在满足现代建筑功能需求的同时,充分汲取中国岭南传统建筑精粹的创新建筑设计理念,例如广州封了18年的新荔枝涌复涌工程,通过对荔湾湖公园及周边西关古玩城、荔湾涌、文塔、西关大屋社区等进行综合整治和升级改造,建成了具有浓郁岭南文化特色的荔枝湾文化休闲区。站在桥上凭栏而眺,一湾碧水流淌在古屋老巷之间,古色古香的文塔倒映水中,两岸亭台楼阁廊榭错落有致,佳木葱茏。四座石桥有如玉带横卧,在夜间彩灯的影射下,一派岭南水乡风光,美不胜收。在旧城改造中保持城市文化肌理,延续城市历史记忆,这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
岭南建筑的创新和发展在创作上,有三个层次:模仿、变形、创新,从形似到神似。一般在建筑中如平面、结构、材料、气候、地貌以及某些外形、细部、构件、图案等,在建筑设计中,它可以直接拿来应用,在创作中可以称作抄袭或模仿。变形是进入建筑中去摸索和综合,是一种代表性或典型性特征,如符号、象征、手法等。创新是深入到文化内涵的一种特征表现,是要经过相当时间才能逐步形成。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转折时期为保持民族性的,地域性的特色,而避免在若干年后又形成城市新的破旧的居住区。因此在居住区的总平面规划时,设计师应实地考察,充分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以增加建筑物的自然景观;还要与庭园相结合,可以设置中心花园、底层花园或天台花园等,要使居住者有一种家的归属感,在工作之余释放压力,令社会和谐共生。在建筑外形上宜轻巧淡雅,可以有不对称的体形体量,线条要虚实对比;平面布局注意朝向,注意通风采光,以适应南方炎热的气候。
在建筑立面上,细部和色彩可以用些民族性及地域性的符号、手法和象征等特征,以营造一种岭南的风情画。再高层次的表现手法就是通过意匠、构思,并从哲学、美学、历史、人文等学科在理论综合上进行研究和创造。
例如位于广州番禺区的清华坊,是一个别具一格的中国现代院落式民居别墅房地产楼盘。每幢建筑均设有廊、庭、院、围墙,同时也设有现代开敞式花园及下沉式院子,私密性强。前庭后院,青石板街道,街道式排屋布局,户户相对。青砖、灰墙、黛瓦,极具特色,突出"清幽散淡""古韵悠长"的意境,营造了一种诗一般的生活。把生活模式、人生观与建筑糅合起来,家不仅是身体的栖居地,更是精神的空间,情感的空间。清华坊是城市高档住宅地域化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又如亚运新城的规划,也以原有水系为骨架,岭南特色建筑、岭南特色景观小品为内容,形成了建设场地背景。通过整理、提炼、总结、岭南文化、岭南建筑、岭南景观,系统地向参赛地区国家、外国友人介绍、展示、岭南传统文化;并以岭南文化为背景、统一、现代规划、展示广州规划发展的风貌,广州建设的风采。其中龙吟浅滩民俗风情区 以龙舟花船为主体,以浅滩和水生植物为背景,人可漫步于高低宛然的小径上,感受其中的乐趣;木栈垂钓水乡文化区,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对原有驳岸进行自然化处理,并在水边种植芦苇。加上钓鱼木栈道,结合渔翁雕塑展现水上居民的历史文化;荔湾渔唱水乡文化区 ,则以一组岭南滨水特色建筑,按岭南水乡的肌理赋予岭南特色的建筑,寓意了明代时,荔湾一带渔民清早出江捕鱼,黄昏时归舟鱼贯,荔湾渔唱的景观特色。现代与传统紧密结合,营造了亚运城美丽而独特的优美环境,为参赛的各国运动员创造了舒适而又难忘的休息环境。
3 结束语
在全球一体化和国内城市化的进程中,从人的精神层面出发,充分考虑建筑的民族性与地域特性十分必要。如何加强对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单单是建筑师的责任,还需要建筑界上下共同努力,并共同创造出适宜未来发展的且兼具民族特色的城市空间形象。
【关键词】岭南建筑;自然环境;利用;发展;广东
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推进迅速,尤其是旧城更新的速度、规模、尺度和再开发强度在历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旧城更新对迅速改善城市环境,加速城市与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活具有诸多益处。但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在一些旧城更新中,由于缺乏精心的设计,忽视城市自然环境、地方特色,大拆大改,出现"千城一面"的倾向,致使城市失去原来的特色。
因此,如何继承与发扬地方历史文化,利用自然环境,进行精心的城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 岭南建筑的定义
岭南建筑来源于地域的文化和自然条件。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岭南文化,它有三大主要来源:一是固有的本土文化。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岭南地处亚热带的五岭之南,依山傍海,珠江流域,河道纵横,生活在这里的古百越族先民,从早期的渔猎文明、稻作文明到后来的商贸文明,都离不开江海水运,喜流动,不保守,这是区别于内陆文明或河谷文明的南越文化本色。二是南迁的中原文化。秦汉以后,岭南统一于中华,修灵渠、开庾岭,岭南与中原的交流日益密切;先是屯军贬官,更有几次战乱的大量移民,强势而先进的中原华夏文明有如"韩潮苏海",席卷珠江,进而构成岭南文化的主体。三是舶来的域外文化。秦汉以降,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岭南作为始发地甚至是惟一通商大港,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东西方的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都从这里登陆引进,近代以来其势更甚。外来文化给岭南文化注入新活力。
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多雨,人们的性格喜爱一种轻颖、活泼的生活,同时更喜爱户外活动。对于厚重实体的物件,往往从内心感到繁重压郁。这种观念也影响到对建筑的看法,总的来说,希望建筑轻巧、活泼、自由。
岭南建筑的特征可归纳为:1、务实性,岭南建筑的本质所在,就是以真实为主;2、兼容性,古今中外,一切精华为我所用,这是岭南建筑博各家之长、丰富自己的做法;3、世俗性,这是岭南建筑注意民间建筑,大众化思想的表现;4、创新性,这是岭南建筑的主要特色和根本,一切以创新为主,在创新中求变。总体风格上是轻巧、活泼、自由。
2 岭南建筑的利用和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国民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民族和地域性的建筑风格和创作手法应该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得到继承和发扬。岭南建筑往往采用比较明朗的浅色淡色,同时又喜欢用青、蓝、绿等纯色作为色彩基调,这些都能使建筑物减少重量感,表现出轻巧、明快的感觉。清代四大岭南名园之一的广州番禺的余荫山房,布局精巧,它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亭台楼阁、堂馆轩榭、桥廊堤栏、石山碧水尽纳于三亩之地,并引进古树名木,点缀其间,咫尺山林,花草萦绕,丹青桂飘香。使得小小园林显出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
创新和发展的岭南建筑文化,就是指在满足现代建筑功能需求的同时,充分汲取中国岭南传统建筑精粹的创新建筑设计理念,例如广州封了18年的新荔枝涌复涌工程,通过对荔湾湖公园及周边西关古玩城、荔湾涌、文塔、西关大屋社区等进行综合整治和升级改造,建成了具有浓郁岭南文化特色的荔枝湾文化休闲区。站在桥上凭栏而眺,一湾碧水流淌在古屋老巷之间,古色古香的文塔倒映水中,两岸亭台楼阁廊榭错落有致,佳木葱茏。四座石桥有如玉带横卧,在夜间彩灯的影射下,一派岭南水乡风光,美不胜收。在旧城改造中保持城市文化肌理,延续城市历史记忆,这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
岭南建筑的创新和发展在创作上,有三个层次:模仿、变形、创新,从形似到神似。一般在建筑中如平面、结构、材料、气候、地貌以及某些外形、细部、构件、图案等,在建筑设计中,它可以直接拿来应用,在创作中可以称作抄袭或模仿。变形是进入建筑中去摸索和综合,是一种代表性或典型性特征,如符号、象征、手法等。创新是深入到文化内涵的一种特征表现,是要经过相当时间才能逐步形成。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转折时期为保持民族性的,地域性的特色,而避免在若干年后又形成城市新的破旧的居住区。因此在居住区的总平面规划时,设计师应实地考察,充分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以增加建筑物的自然景观;还要与庭园相结合,可以设置中心花园、底层花园或天台花园等,要使居住者有一种家的归属感,在工作之余释放压力,令社会和谐共生。在建筑外形上宜轻巧淡雅,可以有不对称的体形体量,线条要虚实对比;平面布局注意朝向,注意通风采光,以适应南方炎热的气候。
在建筑立面上,细部和色彩可以用些民族性及地域性的符号、手法和象征等特征,以营造一种岭南的风情画。再高层次的表现手法就是通过意匠、构思,并从哲学、美学、历史、人文等学科在理论综合上进行研究和创造。
例如位于广州番禺区的清华坊,是一个别具一格的中国现代院落式民居别墅房地产楼盘。每幢建筑均设有廊、庭、院、围墙,同时也设有现代开敞式花园及下沉式院子,私密性强。前庭后院,青石板街道,街道式排屋布局,户户相对。青砖、灰墙、黛瓦,极具特色,突出"清幽散淡""古韵悠长"的意境,营造了一种诗一般的生活。把生活模式、人生观与建筑糅合起来,家不仅是身体的栖居地,更是精神的空间,情感的空间。清华坊是城市高档住宅地域化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又如亚运新城的规划,也以原有水系为骨架,岭南特色建筑、岭南特色景观小品为内容,形成了建设场地背景。通过整理、提炼、总结、岭南文化、岭南建筑、岭南景观,系统地向参赛地区国家、外国友人介绍、展示、岭南传统文化;并以岭南文化为背景、统一、现代规划、展示广州规划发展的风貌,广州建设的风采。其中龙吟浅滩民俗风情区 以龙舟花船为主体,以浅滩和水生植物为背景,人可漫步于高低宛然的小径上,感受其中的乐趣;木栈垂钓水乡文化区,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对原有驳岸进行自然化处理,并在水边种植芦苇。加上钓鱼木栈道,结合渔翁雕塑展现水上居民的历史文化;荔湾渔唱水乡文化区 ,则以一组岭南滨水特色建筑,按岭南水乡的肌理赋予岭南特色的建筑,寓意了明代时,荔湾一带渔民清早出江捕鱼,黄昏时归舟鱼贯,荔湾渔唱的景观特色。现代与传统紧密结合,营造了亚运城美丽而独特的优美环境,为参赛的各国运动员创造了舒适而又难忘的休息环境。
3 结束语
在全球一体化和国内城市化的进程中,从人的精神层面出发,充分考虑建筑的民族性与地域特性十分必要。如何加强对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单单是建筑师的责任,还需要建筑界上下共同努力,并共同创造出适宜未来发展的且兼具民族特色的城市空间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