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玻璃的人

来源 :脊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97144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复一日,在公共汽车站前等车上班时,我总是怀着复杂的心情,“遥望”那家连名字也没有的玻璃店。说是“遥望”,是指一段心理上的距离;而实际上,玻璃店与候车点不过五米之遥。
   整块的大玻璃,像无字的广告牌竖在门口,让人相信这家店有足够的实力提供足够的好玻璃。天气好的日子,玻璃冰冷的光直接射到等车的人们眼里。爱美的女人往往走过去,拿它当镜子照一下自己。而不远处无所事事的男人,则通过眼角的余光搜罗镜中那自恋的女人像。
   店里时常传出的是玻璃碎裂的声音。豁啷啷,哗啦啦,嘶啦啦,一阵又一阵,像发虐疾般,难以穷尽。那是有人在裁玻璃:将一块大的小心挪到桌面上,裁成几片小的,然后只留其中一块在桌上,按着顾主提供的尺寸裁成更小的几块。总有一些边角料多出来,手拿切割刀的人便轻轻将它往桌下一抛,桌子的四个脚特别处理过了——用宽宽的木条四围封钉起来,防止玻璃溅地后伤人——结果桌子下面多出了一座"围城"。那些玻璃的"遗弃儿"就在里面跳跃了几下,最终,它们发出那最后的惊人的哀音。
   我总觉得,街面上滑过的紧急刹车声,l 2 O救护车慑人心神的笛声,都比不上玻璃被掼在地上时发出的声音的惊心动魄。即使我像跳水运动员入水前作深呼吸一样早有心理准备地看着扔玻璃的场景,即使我听过那声音一百次,第一百零一次时,我依然无法按捺住自己心跳的紊乱。无法麻木。
  
  玻璃也许是最能象征人的情感之脆弱、单薄及易逝的——这种感觉是我无数次遥望这家玻璃店后,量变发生质变的结果。那是有一天,在玻璃的撕裂声中,早年听过而在记忆里已经失传多年的一首歌,或者说,只是其中几句,又猝不及防在我脑际响起。
   歌是这样唱的:“爱人的心啊,是玻璃做的。破碎了,就难以再融合。”男声如是反复咏叹几次,颤抖着,和悔恨着。他大约是失恋了,抑或不小心伤害到他的爱人。声音里有被玻璃划伤的痕迹。
  
   那样小的年纪,我根本不懂什么是爱人的心。但在一首老情歌里,我明白了玻璃惨痛的未来——永远是破碎,而不是融合——除非你无比小心翼翼地对待它。
  我想起来,这首歌叫做《玻璃心》。
  
  为了给书籍抵挡灰尘,我也曾到那个店里为书橱配几块玻璃。
   那是我第一次跨进玻璃店的大门。两个女店员,都是四十多岁。一个长了一对死鱼眼,整个眼眶里全是眼白,多得要溢出来了。我根本无法与她对视。于是我转向另一个女人。她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她已经干瘦到一种令人无端生起同情而其间又夹杂厌恶的程度。一说话,她嘴角的皱纹就牵扯起来,像被操纵的提线木偶般乏味、无趣。
   她们两个人蜂拥着我,巧舌如簧。我本不是一个买东西时对价钱随便,无所谓的人。但那一次,不知出于一种如何急迫地想离开的心情,我轻易就答应了她们开出的价格。两个人几乎是欢天喜地地搬起了玻璃,把水蘸到了玻璃上,然后拿起了切割刀。
   我第一次目睹了划割玻璃的全过程。我看着两个女人边分析边解剖那玻璃,身后一块完整的大玻璃彻底映出了她们犹如激烈搏斗的身影。而她们老到的表情,却像某一场老电影里英雄所呈现的那样:面不改色。
   玻璃的碎裂声,在她们那里没有激起哪怕一丝涟漪般的震荡。难道她们的心,已经变得像一堵斑驳的老墙,连子弹也无法擦过它的骨骼?
   无疑,长年的切割玻璃,这带有暴力性质的行当改变了她们的容颜,也令我对所有切割玻璃的人都产生了非常难堪的第一印象——丑陋。
  
  同样,把情感切割、裁碎的时候,人也是丑陋的——那是另一种瞬间成就的整容术。只不过方向恰好相反。不是朝向美,而是丑。
   很多年以前,我爱过一个人。相爱容易,相处太难,大约是人间至理。如果放在今天,我也许更愿意保持一种有距离的好感,以免伤及自身与他人。但是当时太年轻了。是只知道投入、沦陷于爱的日子。那真是一段回想起来极端难堪的岁月。我们无数次吵架,可是一分手,又无法遏制地思念。然后就是无数次和好。我们都疲惫不堪。
   有一天,我们真的无法忍受下去了。我们用难听的话激怒对方。我大叫道:“你看看你那样的额头!”因为忧虑和气愤,他的眉额之间构出了很深的川字。而我肯定也毫无美感可言。因为他也几乎同时吼道:“你看看你披头散发的样子。”那样的时刻,我们是两个完全陌生的人同置一地。而生命难以承受的重量,在我们眼中对方那张扭曲变形的脸上暴露无遗。
   终于他摔门而去。就在铁门撞上的刹那,我突然无比心痛起来。我知道如果这一次他走成了,也许我们再也没有明天了。
   我夺门而出去追他。拖鞋踢踢踏踏的声音在夜晚安静的楼道间可怕地发着一种不顾一切的回声。只在一瞬间,这声音里加入了另一双皮鞋的踢踢踏踏声,同样也可以听出其中可怕的亡命之感——他怕我下楼太猛,会栽下来,复又返了回来。
   那一刻,空气中满是伤与被伤之后带来的疲惫、自责、互怜,像硝烟一样可以呛出人的泪水。我们像战场上仅存的两个残兵败将无语而拥。一动不动。
   ——虽然是敌对关系,却又一次达成了和解。
  
  那一刻,即使没有“玻璃”这一实物在场,我们也分明听见了那碎裂的、慑心的声音——幻觉有时比现实更接近于心灵的真实。而且,我克服着自己不去触碰这个可怕的想法:满地的玻璃碎屑,随便拾起最小的一块,也足以构成一个血腥的场面。
  
  那样一场相爱,令我明白我和我所爱的那个人的性情里,都有着玻璃的成分:切割人,或被人切割,都是要见血的。
   兵不血刃,那不是玻璃的特长,或风度。那是风、水以及一切外形更柔软的东西擅长的把戏。
   而每一个人的人性深处,都有着这两种可能性:他既是玻璃——为他人映照自我,抵挡风尘;又是切割玻璃的人——用以自毁,或毁人。
   ——想到这一点,我悚然自惊。
其他文献
2010年10月21下午,家住云南昆明的失踪儿童家长张伟紧盯电脑屏幕,伴随着QQ头像闪烁,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照片出现在眼前。“像,太像了!”想到失踪已经10年的小儿子张小双可能有了下落,张伟的眼泪夺眶而出。  给张伟带来希望的,是寻人志愿者沈浩和他的寻人网站。10年来,靠着一个人、一双腿、一台电脑,在互联网与现实交织的寻人旅途上,沈浩走过24个省份,历程30万公里,穿破50多双鞋,帮助800多个家
期刊
工人文学副刊《脊梁》真正称得上是工人的一份文学大餐。基层一位煤炭工会干部向我谈起《脊梁》在煤矿青年中如何如何很受欢迎,说有如湖南菜系中的一份新化“三合汤”,读之浅入,品之高雅,五味杂浍,畅快淋漓,以至于览卷不释、掩卷不眠。我很有同感,每期《脊梁》一到,读至赏心悦目处,或迷或思,不止是烟瘾不侵,更是时常忘却已过了下班时间。  《安敏:如今谁来写工人?》的文章披露“我国长篇小说的年均创作量已突破100
期刊
这一天确实无可挑剔,秋高气爽,阳光如纯金一样洒满大地,小秋风一阵一阵的,吸一口如喝冰镇果汁。  我和杨玛来到这座海边城市,把要办的事办得非常精确和贴切,充满着一种战略战术的神机妙算;飞回湖南长沙的机票正稳拿在手,下午五时半起飞,一个多小时即可抵达,公司的小车在机场等候,然后风驰电掣驰向湘潭。  我替杨玛收拾行李时,她突然说:“牛天,不走了。我怎么想都觉得这场球该赢,我得看个整场!鬼子进芦荡,我们就
期刊
工业题材创作不够繁荣,首先应该归结为作家对工厂生活、对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缺乏感性了解和理性认识。   中国是农业大国,拥有庞大的农业人口,中国现在的城市居民,有相当一部分出身于乡村,即使在城市土生土长的,往前追溯两代、三代,也大部分出身乡土。中国作家的出身也大致如此。工业文明晚于农业文明到来,中国作家对农业文明、对传统乡土社会的理解更深刻、更有话可说,这些都是工业题材创作在数量上不够多、在内涵上不够
期刊
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倡导、鼓励作家、艺术家投身工业题材作品的创作,是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当前工业题材创作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首先,提起工业题材创作,人们马上想到国营大厂,想到钢厂、高炉、轰隆隆的机器。必须承认,我们的观念跟时代发展有差距,对当前工业发展缺乏了解。工业文明发展日新月异,核发电厂摁电钮的工人、生化工厂里生产生物药品的工人、传统铸造车间里的翻砂工人、为外商出卖廉价劳动力的乡下进城的
期刊
丹崖碧水造就地质奇观,十里画廊尽显南国风流,道教祖庭彰显人文厚重,绝壁崖墓开启千年谜团。  这就是龙虎山,一座无龙无虎的江西名山,一座有山有水的旅游名山,一座含峰含崖的地质名山,一座遵理遵义的道教名山。  观瞻龙虎山,需要一种开阔的俯视。  站在高空,你会发现,发源于福建光泽的泸溪河似一条翠绿的玉带,串联着龙虎山的24岩、99峰和108处自然景观,串联着亿万年来的丹霞仙境,串联着两岸一个个古老的村
期刊
在鄂西南的大山深处,蜿蜒流淌着一条美丽的清江。清江中下游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2007年初受到国务院表彰的“劳务输出大县”。全县43万土、汉人民,便有10余万务工人员分布在北京、广州、福建、山西、武汉等全国各地。每年春节过后,这支庞大的劳务大军便告别乡亲,携妻带女,搭车乘船,顺清江往东,汇入到全国蔚为大观的“打工潮”,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农民工无论是流入城市,还是参与国
期刊
经不住女儿一再电话,我和妻子作了一趟上海世博行。  7月9日下午出发,次日晨抵达。上午稍事休息,女儿女婿领我们去了最为繁华的南京路,午餐安排在七楼的一家韩国料理,然后逛商场购物,价格贵得令人咂舌。傍晚在外滩闲逛,晚7点钟楼钟声响起,华灯齐放,体会了一把夜上海的美景。去世博园参观则安排到了11日。  开园时间是9点,我们7点半出发,来到位于园区西南部的2号门, 8点刚过,可门前多个排队点已经排满了等
期刊
传秀的刚烈在厂里有目共睹。她力气超大,两个女员工抬一个垫板都吃力,她一声“起”,扛着垫板在车间穿过。   她在车间,一个湖北籍的女员工欺负刚进厂的新员工,她过去说公道话,没想到湖北籍的女员工就冲着她来了。传秀就和她杠上,她把那个湖北籍的女员工一抱过肩,只听“啪”的一声,把她摔在地。这一摔把人家摔坏了,进了工厂的医院。这事惊动了车间主任,湖北籍的女员工是编制内的工人,是通过本地劳动局招调进来的,开厂
期刊
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公交车,我们出行主要坐公交车。没有坐公交车,以为公交车是一种安居乐业的象征。坐了公交车,日久天长,觉得公交车是城市的一个牙齿,每天都要被它咬痛几回,欲弃之而后快。所以,在公车上,在公车站,在排着长队的铁栏里,那些脸都是吊着的,或者形同死鱼。耐不住焦急又无可奈何的,就买一份报纸,飞快的翻着,翻一遍又一遍,眼睛也经常翻出报纸,瞟一眼前方,其形迹像重要活动里的安保人员。手机流行之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