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绽放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35306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上期)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龙耳尊
  高53厘米 口径22厘米 腹径45厘米
  此器撇口、粗颈、丰肩、鼓腹、双龙耳,造型规整,胎体厚重,比例适当,于雄浑中见精致。自上而下,通体绘十层纹饰,以腹部的缠枝莲为主,硕大的莲花与婉转的缠枝搭配协调,繁而不乱,回字纹、蕉叶纹、如意纹、仰莲纹等辅助纹饰与主题纹饰,相得益彰,肩部龙耳搭配巧妙。所绘纹饰规矩整齐,富于层次,装饰效果极强。青花呈色浑厚、沉着,代表了乾隆时期的制瓷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乾隆年间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
  清嘉庆 青花龙凤纹花觚
  高38厘米 口径23厘米 腹径18厘米
  器口外撇、腰部隆起,腹下收敛,足部外撇,器腹部稍高,风格敦实而柔和,略显拙笨。器身为龙凤牡丹纹,此器采用淡描青花手法,用较淡雅的青料勾勒线条,不分水、不渲染,近乎中国绘画中的白描,龙、凤穿跃于枝繁叶茂的花枝之中,画面笔轻线细,纹饰清晰鲜明,淡雅别致。
  嘉庆一朝(1796-1820年),随着经济、文化的衰落,同时内忧外患不断,景德镇瓷器生产也受到了影响,制瓷水平明显呈下降趋势。嘉庆朝瓷器总体而言,是继承的多,创新的少,无论品种、数量都不能与前朝相媲美,无论官窑、民窑都开始走下坡路。
  清道光 青花水浒人物纹长颈瓶
  高67厘米 口径22厘米 腹径38厘米
  盘口、长颈、折肩、肩以下渐收,外撇圈足。盘口及圈足上分别绘如意纹和竹叶纹,器身由弦纹相隔成四部分,肩部以上三部分描绘了梁山好汉中的107位英雄。腹部刻画了两军酣战,人马奔腾的战争场面。在匠师的生花妙笔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把如此多的人物描绘在一件器物上,繁而不乱,绘画技巧之高,堪称民窑精品。
  长期以来,人们多将历史人物故事为题材的戏剧人物称“刀马人”,这是清代特别是康熙以后瓷器上常见的人物图案。由于人物图案在整个明清瓷器装饰图案中所占比重较小,但绘画技巧一般都很高,所以纹饰为刀马人物的瓷器多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不仅收藏家们喜爱收藏,许多美术家也视为珍贵的资料和教材。
  清道光 青花福寿缠枝莲纹扁壶
  高25厘米 口径6厘米 腹径19厘米
  撇口,短颈、如意形双耳,扁腹,长方形圈足,足内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篆书款。青花颜色浓重艳丽,追求明代宣德青花的艺术效果。腹部两面为桃形开光,内绘折枝桃纹、蝙蝠,组成寓意为“福寿”的吉祥图案。开光外上下两侧绘有缠枝花、如意云纹及卷草纹,纹饰布局疏密有致,是道光时期的优秀作品。
  清咸丰 青花开光人物纹花觚
  高39厘米 口径22厘米 腹径16厘米
  此器口外撇,腰部隆起,腹下收敛,足部外撇。整器满绘枝繁叶茂的瓜果与翩翩飞舞的蝴蝶,谓瓜瓞绵绵图。图上对称分布海棠形开光,内绘人物纹。瓜瓞绵绵出自《诗经》中之“绵绵瓜瓞”,意在取“瓞”、“蝶”二字的谐音,象征福寿绵长寓意子孙昌盛,家族兴旺。青花颜色鲜艳,布局规整,繁密却不杂乱。
  咸丰时期(1851-1861年),由于经济衰退,生产凋敝,景德镇的瓷器生产也直落而下,从制作工艺到装饰艺术等方面,整体水平明显下降。相对于晚清其他朝代,本时期的官窑器物数量较少,特点是小而精。
  清同治 青花莲纹赏瓶
  高38.5厘米 口径9.5厘米 腹径23厘米
  侈口、长颈、扁圆腹,肩部凸起两道弦纹,圈足,器底有“大清同治年制”六字二行楷体青花款。该瓶主题纹饰为颈部的青花蕉叶纹和腹部的缠枝莲纹,取其“青”、“莲”谐音“清廉”,寓意被赏赐者在日后的仕途上,定要清正廉洁,做个好官。此外,自瓶颈又分别绘有波浪纹、垂云纹、回纹、如意纹、仰莲纹及卷草纹等辅助纹饰与主题纹饰相配合。赏瓶创烧于清雍正时期,是清代皇帝定制专门用于赏赐朝廷重臣的器物。据《清档》(雍正记事杂录)载:“雍正八年十月奉命再将赏用瓷瓶烧造些来……”故称赏瓶。雍正赏瓶传世甚少,乾隆后每朝相袭,传世较多。
  同治时期,整个中国瓷器制造业呈滑落之势,同治青花虽无法与康、雍、乾三朝相比,不过还是保持了一定的水准。此器制作规整,寓意吉祥,是一件精美的陈设用品。
  清光绪 青花云龙纹壶
  高15厘米 直径18厘米
  直口、溜肩、肩上对称两个如意形系,系上有孔用以穿系做提梁,圆腹一侧为壶流,圈足。器底为“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器盖为平顶,中心凹进,盖沿为锦纹。口沿处绘折枝花卉,肩部为如意纹,内绘小菊朵,壶流正面篆书一“寿”字,腹部绘双龙戏珠纹,空间衬以十字云和火焰纹,下为海水纹。此壶为光绪时的典型式样,造型略显拙笨,青花颜色蓝中泛灰,款识清晰,字体刚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光绪时期(1875-1908年),景德镇瓷业虽明显萎缩,但官窑、民窑仍不断烧造瓷器,与咸丰、同治二朝相比,产品数量要多,且其中也有少数精美之作,所以人们往往把光绪瓷器比做清代制瓷业“回光返照”的一个阶段。
  清光绪 青花人物纹盖罐
  高36厘米 口径12厘米 腹径26厘米
  此罐直口、溜肩、腹微敛、圈足,足内为“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器盖为山水人物纹,器腹似为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画面:帷帐前立一屏风,刘备端坐于太师椅上,诸葛亮立于身后,关羽、张飞分立两侧,似在商议事情,一将士手指帐外似在通报,帐外两人窃窃私语。在这里作者运用娴熟的绘画技艺,把不同人物的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并在人物周围绘栏杆、山石、花草做辅助纹饰,虽然青花颜色有些浮躁,但青翠明快,当是仿制前朝瓷器的上乘之作。
  光绪时期仿造康熙青花瓷取得了突出成就,不仅造型逼真,而且纹饰非常近似,青花也有深浅浓淡的变化,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由此可见,清代青花瓷器是继明永乐、宣德、成化之后,又一个青花瓷的辉煌时期,有许多精美的陶瓷艺术品流传于世,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全文完)(责编:韩姗姗)
其他文献
2011年北京匡时秋季拍卖会现场,人潮涌动,举牌不断,大家都是为了一幅吕凤子的《竺道生说法图》进行一场激烈的争夺战,显示屏上的价格不断往上升,最终定格在了97.75万元的高价,刷新了吕凤子以往个人最高价,离百万元大关仅一步之遥,让藏家们大跌眼镜。然而,此价格还明显与其个人画坛地位与艺术价值不符,正处于价值洼地。  吕凤子是近代造诣深厚的一代绘画宗师和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他曾三度毁家办学,担任国立艺术
期刊
唐吟仙先生(1910-1998)出生于重庆市合川区(原合川县)双凤镇一个民间艺术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自幼喜好绘画与书法。  1927年,唐吟仙先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市艺术专门学校学习。在名师的指导下,他系统地学习了中国画的画理和技法,临习和研究了众多的历代名人佳作,特别是对石涛、郑板桥、吴昌硕等大师的画技画法有较深的研究。除静心钻研课程理论、伏案作画外,他还对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同时代名家
期刊
在王进的职业生涯中,有几年专门和亡灵打交道,有几年在歌厅、酒吧当职业歌手,因此对于亡灵与灯红酒绿下的孤魂野鬼有深切的感悟,并最终呈现在他的作品中。  人经常是由常态的一面和变态的一面组成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通常呈现常态的一面,在歌厅、酒吧经常暴露变态的一面:酒精和环境的作用导致平时被压抑的潜意识得以释放,因此歌厅、酒吧成为单身的孤魂野鬼们销魂的地方。李占洋的雕塑作品《大丽都》就是这种场景的真实写
期刊
江敉(1912年-1989年)同志,中国共产党员、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版画家、漫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协会会员、美协四川分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重庆漫画学会顾问、原重庆市人民代表、原四川美術学院绘画系副主任。
期刊
同样是一把做得很好的紫砂壶,可以仅仅是一件日用品,也可以是一件千古流芳的艺术杰作。这是由一个作者的文化素养,艺术水平和思想水平決定的。具备很高的文化素养,很高的艺术水平和思想水平,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才能创造出高水平的艺术杰作,反之,壶做得再好也仅仅是一个工匠。方华萍深知这一点,几十年一直在刻苦努力地学习和积累,顺着艺术道路不断前进。  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疯长,身披灿烂朝阳。这
期刊
我国传统的古陶瓷鉴定方法,被称为眼学鉴定。鉴定者在不借助仪器设备的情况下,通过手摸、眼看、听声音、闻气味、掂重量等基本方法,然后根据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对器物的真伪、年代、窑口和价值做出判断。  这种传统的眼学鉴定方法,沿袭使用了上千年。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收藏热的兴起,各类有关陶瓷鉴定的专著、图录及期刊论文大量涌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出版高潮。但是,目前所谓的古陶瓷鉴定眼学,发展并不成熟。多
期刊
明清瓷器中的“花捧字”,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纹样类别。它们的基本造型是:下面一朵盛开之花,捧举着上面一个字。从花的种类来看,有莲花、灵芝、牡丹等;从字的种类来看,有“福”、“寿”、“喜”等汉字,也有佛教梵文字、“”字。这一类纹样称它为“花捧字”还是比较形象的。  一、“花捧字”纹饰的起源  如果我们追溯“花捧字”的源头,可以发现这种纹样首先在瓷器上大量出现是在明代的前期。这时期的“花捧字”,花基本上是
期刊
编者按:  2015年最具轰动效应的国内考古发现,大概莫过于江西南昌海昏侯墓的发掘了。  海昏侯墓也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位于江西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东南约1000米的墩山上,整个墓园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海昏侯墓是中国迄今发掘的保存最好的列侯等级墓葬,其主墓、墓园及周边侯国都城遗址的完整性在国内独一无二。近期,本刊有幸获得了海昏侯墓发掘现场的一些珍贵资料和照片,第一时间予以刊载,以供读者了解发
期刊
汉楚王墓群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和铜山县境内的楚王山、小龟山、东洞山、北洞山、南洞山、卧牛山、驮篮山、狮子山处。共八处二十余座,是西汉十二代楚王的墓。已发掘或清理的有小龟山、北洞山、东洞山、驮篮山、南洞山和狮子山汉墓等。其中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玉器极为精美,现收藏于徐州博物馆,供社会大众参观赏析。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玉器继承了战国时代玉器的传统纹饰和工艺,并有所变化和发展。其中礼仪性玉器
期刊
鱼,除了为人们的美膳之食,又因鱼谐音同“余”,故古人喜用鱼表示美好的愿望,用玉鱼做佩饰,以示富贵有余、前途美好、吉庆有余、夫妻恩爱等,这也成为我国流传至今的传统习惯。其造型、纹饰等在我国传统佩饰中应用得很多,不仅生动有趣,更洋溢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鱼又和“玉”同音,含有浓郁的吉祥寓意和情趣,所谓“金玉满堂”,即寄寓了人们的生活乐趣和意境。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鱼形玉器出现,但大量出现还是在商、西周、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