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国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监测伊马替尼血浆浓度的意义。
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期间国内10家中心收治的60例术后口服伊马替尼治疗的GIST患者纳入横断面研究,患者分别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8例)、南通大学附属医院(9例)、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6例)、南京鼓楼医院(5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例)、南京军区总医院(2例)、连云港第二人民医院(2例)、山东省立医院(2例)、江苏省肿瘤医院(2例)和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例)。在患者服药前后选取时间点采集血样,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LC-MS/MS)检测患者伊马替尼的血浆浓度,伊马替尼的血浆浓度与用药剂量、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回归分析。
结果对于不能耐受每日剂量为400 mg伊马替尼的GIST患者(3例),给予每日300 mg后,其血浆伊马替尼浓度与400 mg剂量患者(53例)相近(P= 0.527);但每日剂量为600 mg的高危患者(4例)的伊马替尼血浆浓度明显高于400 mg剂量患者(P= 0.000)。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每日剂量为400 mg、持续服用90 d的患者其伊马替尼血浆浓度与其体表面积显著负相关(R2=0.074,P= 0.035);而与年龄、肌酐清除率和血浆白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均P > 0.05)。不同性别的患者以及是否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其伊马替尼血浆浓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伊马替尼血浆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6),其中行胃大部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的患者相比于楔形切除术、肠切除术及其他手术方式患者的伊马替尼血浆浓度明显降低(均P < 0.05)。持续用药超过90 d后,直线回归分析显示,每日剂量为400 mg的患者伊马替尼血浆浓度与白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2= 0.103,P= 0.013),与血浆丙氨酸转移酶(ALT)浓度呈正相关(R2=0.076,P= 0.033)。
结论体表面积较大、行胃大部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的患者伊马替尼血浆浓度可能较低,对该类患者可考虑适量加大伊马替尼的给药剂量,以达到有效的血浆浓度。而患者伊马替尼的血浆浓度过高会造成白细胞计数降低和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因此,监测伊马替尼血浆水平,适时调整伊马替尼剂量,将伊马替尼血浆浓度稳定维持在有效且安全的范围对临床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