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李清照后期词的特点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j_j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南渡后,李清照用词诉说迭遭丧乱、受尽磨难以后的凄惨心境,倾吐哀愁决苦的内心感受,带有深沉的感伤情绪。虽然这些作品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客观地反映了一些社会现实,抒写了时代悲歌,但毕竟是以哀叹自己的流离失所与悲哀痛苦为基调,所以不能就其思想意义方面给予过高的评价。
  关键词: 李清照 南渡 后期词
  李清照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分前后期:前期词悠闲风雅,后期词凄婉悲怆。金兵南下,南宋朝廷无能,可谓山河破碎风飘絮,从此她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后客居临安,晚景很是凄凉。南渡后李清照的词中几乎没有阳春艳调,多写残春深秋,思乡之苦,身世之恨。在这些作品中,她创造的艺术美与其他婉约词人不同:“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她的词虽偏重阴柔,但刚柔相济,柔中有刚。
  一、书写苍凉人生,感发家国之痛,是李清照后期词的主要内容。
  从题材和内容看,可将李清照后期词分为历时赋愁、思乡怀人、咏物寓意几类。历时赋愁之作在李清照后期词中占有很大比重,《武陵春》、《永遇乐》、《声声慢》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写暮春时节,物色撩人,本能催唤人们的愉悦情感,但这却勾起词人的愁情。
  《永遇乐·落日熔金》写词人元宵伤时,通过“中州盛日”与“如今憔悴”的对比,寄托黍离之悲。
  最引人注目的是《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它是悲秋赋愁之作。与《武陵春》的“反色对比”有所不同,《声声慢》以“同色叠加”的笔法,以秋天的灰色调加重愁情。词人通过对秋日黄昏景色的感受,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情,悱恻动人的笔触,概括她在南渡以后的生活特征和精神面貌,抒发她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无限哀愁。这种“愁”远非李清照前期词中那种淡淡的春愁、离愁可比。它融合亡国之痛与沦落之苦,而格外显得深广与厚重。“寻寻觅觅”,包括寻思失坠的记忆,追念如烟的往事。这样的寻觅,只能使她感到现实景况的孤苦,此是内心主观感受的总写,接着词人抒写在外界特有的客观条件下的独特心理反映。冷冷清清的环境,凄凄惨惨的气氛,忽暖忽寒的气候,让词人无法抚平心灵的创伤,只好饮酒御寒,借酒消愁。然水酒过淡,敌不过凄厉的寒风,浇不灭心头的痛苦哀愁反而越来越烈。大雁从北国飞来,词人想到沦陷区人民的痛苦生活,想起客死他乡的丈夫,心情更沉重。
  上述三首词,按创作先后排列,应是《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如把这些看做是人之将亡的反常表现,那么,说《永遇乐》是李清照的绝笔词也不无道理。《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如三座里程碑,标明了李清照后半生由悲情难耐到痛不欲生,再到“枯井不生波”的生命轨迹。
  思乡怀夫之作是李清照后期词的组成部分。《鹤鸽天·枝上流莺和泪闻》、《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是两首怀夫词。《鹧鸪天》说“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道出词人对丈夫无限的思念,勾勒出一个终日以泪洗面的形象。
  咏物离意之作在李清照后期词中占有不少篇什。《瑞鹤鸽·风韵雍容未甚都》咏叹银杏,词中有句:“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词人将感情全部倾注在银杏身上,自比银杏,表达决心在逆境中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志向。
  二、从创作格调上看,李清照后期词的消极面占了更大比例。
  南宋统治者偏居东南,苟且偷生,朝内主战派苦谏不已,各种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在这种现实下,熔铸成爱国词人的忧国忧民之情、愤乱恨降之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孝祥的《六州歌头·长淮望断》、陆游的《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等,与此时南宋词坛昂扬积极的时代精神相比,李清照的后期词显示出明显的局限性,词反映的范围狭窄,情调格外消沉,她让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一个贵夫人的不堪愁苦的形象,即便是被公认的风格豪放的《渔家傲·记梦》,在情调上也是低沉和消极的。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上阕写她的梦境,在一个云雾腾腾的拂晓,她梦到自己乘着帆船,渡过天河,到了天宫,遇到天帝,天帝殷勤地询问她还要到哪里去。下阕写她的回答:我悲叹自己空有一腔惊人的诗才,却毫无用处,太阳快下山了,路途却如此漫长。接着作者运用了逍遥游中的大鹏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传说,梦到自己也将借助大风乘着蓬舟到神山仙岛上去。从归何处、嗟日暮的词句和全词的感情可以看出,这是她的后期作品。百无聊赖、孤寂清苦、整日以泪洗面的她,尝尽了离乱的辛酸苦辣,在人间没有欢乐,没有出路。所以,借着梦境,她来到天宫,受到天帝的问候,这不正是反衬了人间的孤寂吗?她向天帝哀叹自己的苦闷,岁晚年暮了,但人生的征途却是如此的艰险难行。只有到虚无缥缈的神山仙岛去,才能摆脱精神上的苦恼,这才是自己的归宿。虽然此词看上去轻松豪放,上天入地,驰骋宇宙,与声声慢不同,变婉约为豪放,但词语的豪放,并不能代表豪放的抱负。这首词的情调与《声声慢》等一样低沉,甚至可以说是愁苦精神世界的一种更深刻的表现。李清照后期词的这种消极因素和低沉情调与她的身份和地位很有关系。落难之前,她是贵族夫人,而之后,则一无所有,四处逃亡,再加上身为一介女子,生活范围狭窄。没有像辛弃疾、陆游等爱国词人所经历过的金戈铁马的战斗生涯,又囿于词抒发个人身世之感的偏见,当然无法创作出昂扬健举的爱国诗篇。对此,我们不能苛求于她。同样是怀念故乡,我们可以将辛词与李清照的菩萨蛮拿来做一比较: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鹄。   ——辛弃疾《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李清照《菩萨蛮》
  辛词满纸忧国忧民之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表现了收复失地的百折不回的决心与壮志。李词却弥漫着烟香酒气,表现出贵夫人失落之后借酒浇愁的生活和懒散怠惰的情绪。她之所以怀念故土,只是因为永夜恹恹欢意少的个人不幸遭遇,与辛词中的爱国豪情怎可同日而语?
  李清照的后期词在格调上是消沉的,过高地给予李清照爱国主义词人的头衔显然是不确切的。李清照是爱国主义词人,但她的爱国情怀不过是她流落他乡后,由一连串的个人不幸而引起的失国痛和思乡情。因此,虽然她的后期词有比较深刻的认识社会的价值,同时也有明显的消极因素,过于拔高李词的思想性显然是不合理的。
  三、移情入景,借景言情,艺术手法得到升华。
  移情入景,借景言情,从来都是李清照表现其凄凉冷寞心理的重要方面。而在晚年创作的《永遇乐》中由于她切身受到恶劣环境的摧残,这种笔法更增强了它内涵的蕴藏性和丰富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
  纵观全词从写景开始处处写景而句句言情。词中的景物无一不牵动词人的心绪和情怀,而心绪的波动和情怀的激发又不断促成景物的变换。景物推动情感情感涂染景色二者交互影响,迭相推移在不断交错发展中将情感层层推向高潮,待到最后,景物本身也就是情感本身了,“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结语似景也似情,可谓情景结合,水乳交融,难以分辨。其结果,仿佛有一位者昔日喜爱热闹说笑,而今日却孤苦凄凉,抑欲饮悲的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仿佛使我们听到她载载孑立在窗前倾听别人欢笑而暗自悲痛饮泣的声音。词人一方面担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加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怀恋往昔的元宵盛况,想观赏今夕的繁华中重温旧梦,给沉重的心灵一点慰藉。这种矛盾心理,看来似乎透露出她对生活还有所追恋的向往,但骨子里却蕴含无限的孤寂悲凉。面对现实的繁华热闹,她只能隔帘笑语声中聊温旧梦。这是何等的悲凉。
  李清照的艺术创造,正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指出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其效果,正如王灼在《碧鸡漫志》中所阐明的“易安居士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这些赞词并不十分夸张。
  参考文献:
  [1]陈东.李清照后期词的艺术风格.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3).
  [2]赵晓洁.评李清照的后期词.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2).
其他文献
介绍莲田养鱼的技术、管理方法及其经济生态效益.通过选择莲田,投放鱼种,施用沼肥等具体技术措施,提高白莲的品质和产量,增加养鱼收入.
目的优化体外分离、培养和筛选胎鼠肝脏干细胞(LSC)的方法,并鉴定其双向分化的潜能。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和细胞差异性贴壁法分离小鼠胎肝干细胞(FLSC),以细胞平板克隆技术和四
摘 要: 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提高育人质量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应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的融合,充分认识两者在人才培养中的关系和作用,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 人文素质 高职教育 职业能力培养  一、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国家教育改革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