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课外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从而做到书山有路“导”以径。
一、指导听,强化习惯
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在《朗读手册》里写道:“各项研究显示,在初中之前,孩子的听读能力要高于文字阅读能力,而孩子的思维水平已经发展到了能理解比较复杂文本的阶段,所以需要提前朗读一些经典作品给孩子。”对于听读水平、思维水平均超越阅读水平的小学生来说,我们要坚持做一个甘为孩子朗读的教师,让学生学会倾听、乐于倾听。
例如,凤凰语文论坛的版主刘飞老师,是这样指导学生听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的。刘老师边大声朗读边提问:“这是约瑟的家,爸爸妈妈住在楼上,约瑟的爸爸是个鞋匠。爷爷奶奶住在楼下,爷爷是干什么的呢?仔细看图,图画会说话哦”!“神奇的蓝色越来越小,意味着老鼠家里的布料越来越多。那颗纽扣上的布料又会被老鼠用来做什么呢?”伴随着老师的提问,学生不断猜想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形象、事情的结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知道了图片会说话,做到了边听边想。此时,每个孩子都成了会思考、有办法的“爷爷”。孩子在倾听与思考中去探索,帮助他们通过倾听、观察、想象、表达,来主动参与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指导说,深化体验
学生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但仍离不开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大声朗读能够让孩子亲近书本的话,那么聊书活动就能让孩子们提升阅读品质。
国内最早关注整本书阅读的蒋军晶老师,曾发表过一组题为《军晶聊童书》的文章。蒋老师认为,低年级阶段要指导学生说童话故事;中年级阶段可以指导学生表演童话故事;高年级阶段可以开展聊童话活动。例如,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大豆老鼠和小豆老鼠》、《白雪公主》、《灰姑娘》这样关于继母的故事?故事中的历险、魔法与其他角色如何改变了主人公的生活?谁是英雄呢?他们具备什么英雄特质?这些问题以“可爱有趣”的形象呈现,但思考却指向童话背后的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此外,蒋老师还就不同体裁,跟孩子们聊“幻想小说”、“成长小说”、“动物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书籍与自己的生活思考链接起来,还要敢于把学生引向作家的创作密码深处,让学生在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感受的聊书活动中,尽心思考、尽兴讲述、尽情探讨,在分享“说”的过程中,深化阅读体验。
三、指导记,内化积淀
“学理如积塔,学文如聚沙”。在指导学生读书的时候,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的积淀练好“童子功”。小学阶段正值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我们要指导学生日有所诵,诵有所积。
十余年致力于小学语文经典素读研究的陈琴老师,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方面很有见解。她总结了经典素读的基本操作方法:大经典,同并进;放声读,能成诵;重记忆,轻讲解;诵新篇,常温故。她指导一二年级的学生诵读韵文,例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和《唐诗三百首》以及一些童谣、儿歌等;三四年级主要诵读《声律启蒙》、《大学》、《中庸》、《论语》和古典诗词、经典格言、成语等;五六年级主要诵读《老子》、《孟子》,同时阅读凝聚中华文化精髓的典读书籍。并规划好学生们每天的素读量,每个孩子每天坚持背诵100字左右的文段。在小学阶段,像陈琴老师这样引领学生诵读汉语经典,且诵且行,口诵心维、日常月久、习焉不察,灵巧的词采、晓畅的章句、铿锵的声律、精密的谋篇就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加上日后的泛观博览,慎思笃行,人性世情的历练后,孩子们的“童子功”就会引领他们走向积淀的渊博。
四、指导写,优化运用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优化阅读之后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摘录、写读后感。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可以分阶段指导。第一阶段:低年级的模仿写话。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以绘本为主。我们可以通过绘本阅读,找准模仿点,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培养学生的词句运用能力。第二阶段:中年级的穿越作文。“穿越”以其大胆的想象、富有创意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学生。孩子们在游戏时,就喜欢“穿越”一把,或者扮演法力无边的仙人与同学之间来一场恶战;或者扮演衣食无忧的小公主漫游仙境。我们可以根据这一阶段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表现欲,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指导学生把书中的角色写到自己的生活中来,或把自己写到书中的情景中去,从而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第三阶段:高年级的主题笔记。要想让语言运用走向精确,到了小学高年级,我们必须指导学生在读书时除了“口到、眼到、心到”,还要做到“手到”,把书中的佳词妙句、结构表达、情节形象、心得体会等适量地写下来。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师适当的指导将会给孩子们开辟一条通往书山顶峰的最佳路径。
一、指导听,强化习惯
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在《朗读手册》里写道:“各项研究显示,在初中之前,孩子的听读能力要高于文字阅读能力,而孩子的思维水平已经发展到了能理解比较复杂文本的阶段,所以需要提前朗读一些经典作品给孩子。”对于听读水平、思维水平均超越阅读水平的小学生来说,我们要坚持做一个甘为孩子朗读的教师,让学生学会倾听、乐于倾听。
例如,凤凰语文论坛的版主刘飞老师,是这样指导学生听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的。刘老师边大声朗读边提问:“这是约瑟的家,爸爸妈妈住在楼上,约瑟的爸爸是个鞋匠。爷爷奶奶住在楼下,爷爷是干什么的呢?仔细看图,图画会说话哦”!“神奇的蓝色越来越小,意味着老鼠家里的布料越来越多。那颗纽扣上的布料又会被老鼠用来做什么呢?”伴随着老师的提问,学生不断猜想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形象、事情的结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知道了图片会说话,做到了边听边想。此时,每个孩子都成了会思考、有办法的“爷爷”。孩子在倾听与思考中去探索,帮助他们通过倾听、观察、想象、表达,来主动参与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指导说,深化体验
学生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但仍离不开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大声朗读能够让孩子亲近书本的话,那么聊书活动就能让孩子们提升阅读品质。
国内最早关注整本书阅读的蒋军晶老师,曾发表过一组题为《军晶聊童书》的文章。蒋老师认为,低年级阶段要指导学生说童话故事;中年级阶段可以指导学生表演童话故事;高年级阶段可以开展聊童话活动。例如,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大豆老鼠和小豆老鼠》、《白雪公主》、《灰姑娘》这样关于继母的故事?故事中的历险、魔法与其他角色如何改变了主人公的生活?谁是英雄呢?他们具备什么英雄特质?这些问题以“可爱有趣”的形象呈现,但思考却指向童话背后的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此外,蒋老师还就不同体裁,跟孩子们聊“幻想小说”、“成长小说”、“动物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书籍与自己的生活思考链接起来,还要敢于把学生引向作家的创作密码深处,让学生在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感受的聊书活动中,尽心思考、尽兴讲述、尽情探讨,在分享“说”的过程中,深化阅读体验。
三、指导记,内化积淀
“学理如积塔,学文如聚沙”。在指导学生读书的时候,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的积淀练好“童子功”。小学阶段正值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我们要指导学生日有所诵,诵有所积。
十余年致力于小学语文经典素读研究的陈琴老师,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方面很有见解。她总结了经典素读的基本操作方法:大经典,同并进;放声读,能成诵;重记忆,轻讲解;诵新篇,常温故。她指导一二年级的学生诵读韵文,例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和《唐诗三百首》以及一些童谣、儿歌等;三四年级主要诵读《声律启蒙》、《大学》、《中庸》、《论语》和古典诗词、经典格言、成语等;五六年级主要诵读《老子》、《孟子》,同时阅读凝聚中华文化精髓的典读书籍。并规划好学生们每天的素读量,每个孩子每天坚持背诵100字左右的文段。在小学阶段,像陈琴老师这样引领学生诵读汉语经典,且诵且行,口诵心维、日常月久、习焉不察,灵巧的词采、晓畅的章句、铿锵的声律、精密的谋篇就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加上日后的泛观博览,慎思笃行,人性世情的历练后,孩子们的“童子功”就会引领他们走向积淀的渊博。
四、指导写,优化运用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优化阅读之后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摘录、写读后感。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可以分阶段指导。第一阶段:低年级的模仿写话。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以绘本为主。我们可以通过绘本阅读,找准模仿点,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培养学生的词句运用能力。第二阶段:中年级的穿越作文。“穿越”以其大胆的想象、富有创意的故事情节吸引着学生。孩子们在游戏时,就喜欢“穿越”一把,或者扮演法力无边的仙人与同学之间来一场恶战;或者扮演衣食无忧的小公主漫游仙境。我们可以根据这一阶段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表现欲,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指导学生把书中的角色写到自己的生活中来,或把自己写到书中的情景中去,从而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第三阶段:高年级的主题笔记。要想让语言运用走向精确,到了小学高年级,我们必须指导学生在读书时除了“口到、眼到、心到”,还要做到“手到”,把书中的佳词妙句、结构表达、情节形象、心得体会等适量地写下来。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师适当的指导将会给孩子们开辟一条通往书山顶峰的最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