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正逐渐融入语文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广大语文教师要注重从创设教学情境、简化教学程序、运用网络资源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2-0033-01
新课标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推进新课改的进程,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大了课堂容量,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有效地推进了教学改革的进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美妙导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的作用不可小视。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轻松进入文本中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融入,使课堂导入由原来的抽象枯燥变得声情并茂,为课堂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雪》这首诗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解读课文,而是先为学生播放了这首诗的歌曲以及相关的视频,学生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欣赏完音乐之后的感受,大家都谈到一下子就被那种磅礴的气势震撼了,在欣赏的过程中就好像自己站在山巅俯视大地,一种豪迈之情油然而生。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对这首诗有进一步的了解。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深入解读,则水到渠成。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效果显著。
信息技术使原来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并且通过艺术化的处理更能激发学生的喜爱之情。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具体的感知,不仅悦耳,而且悦目,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可以有效地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促进自主学习。
二、简化教学程序,形象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明显的特点就是直观形象,可以直接将文字变成直观可感的画面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获得全新的情感体验和感悟。由于信息技术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简化教学程序,促进学生思维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课堂容量变得更大。
例如,《月亮上的足迹》由于是自读课文,所以仅安排一课时,但是文中主要介紹的关于人类登上月球以及飞船上天过程的有关知识,假如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显然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既浪费时间,效果也不会好。这时,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以“阿波罗11号”飞船上天为例,将这个过程进行分解,并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再配合教师简单的讲解。在这样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学生基本了解了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教师还为学生播放了人类登月的相关视频,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
具体形象的多媒体展示,将原本繁琐的教学过程进一步简化,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画面中轻松掌握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保证了教学的质量,可以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运用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适度的原则,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三、运用网络资源,开阔视野
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要立足现实,面向世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拓展延伸课内知识,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接触现代化的学习方式,并且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时,教师改变了原来只能依靠课文和教师讲解的模式,鼓励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搜集关于故宫博物院的相关资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还可以是视频,然后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带到课堂上大家一起分享讨论,以获得深刻的印象。在解读文本之后,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角度对故宫博物院进行深入的了解,例如背景资料等,并且上传到共享的资源网站。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部分学生还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制作成动画,通过上传网络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语文课堂,就不是传统的机械讲解的课堂,而是充满了学生创造和展示的课堂,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变成了快乐的享受。当然,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监督和指导,使整个学习过程始终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将多媒体技术和语文教学紧密结合成为大势所趋,广大教师应该努力学习多媒体技术,认真分析学生在生理与思维方面具有的特点,巧妙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重难点问题,优化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实现语文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2-0033-01
新课标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推进新课改的进程,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确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大了课堂容量,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有效地推进了教学改革的进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美妙导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的作用不可小视。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轻松进入文本中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融入,使课堂导入由原来的抽象枯燥变得声情并茂,为课堂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雪》这首诗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解读课文,而是先为学生播放了这首诗的歌曲以及相关的视频,学生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欣赏完音乐之后的感受,大家都谈到一下子就被那种磅礴的气势震撼了,在欣赏的过程中就好像自己站在山巅俯视大地,一种豪迈之情油然而生。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对这首诗有进一步的了解。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深入解读,则水到渠成。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效果显著。
信息技术使原来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并且通过艺术化的处理更能激发学生的喜爱之情。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导入,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具体的感知,不仅悦耳,而且悦目,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可以有效地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促进自主学习。
二、简化教学程序,形象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明显的特点就是直观形象,可以直接将文字变成直观可感的画面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获得全新的情感体验和感悟。由于信息技术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简化教学程序,促进学生思维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课堂容量变得更大。
例如,《月亮上的足迹》由于是自读课文,所以仅安排一课时,但是文中主要介紹的关于人类登上月球以及飞船上天过程的有关知识,假如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显然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既浪费时间,效果也不会好。这时,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以“阿波罗11号”飞船上天为例,将这个过程进行分解,并以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再配合教师简单的讲解。在这样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学生基本了解了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教师还为学生播放了人类登月的相关视频,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
具体形象的多媒体展示,将原本繁琐的教学过程进一步简化,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画面中轻松掌握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保证了教学的质量,可以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运用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适度的原则,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三、运用网络资源,开阔视野
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要立足现实,面向世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拓展延伸课内知识,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接触现代化的学习方式,并且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时,教师改变了原来只能依靠课文和教师讲解的模式,鼓励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搜集关于故宫博物院的相关资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还可以是视频,然后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带到课堂上大家一起分享讨论,以获得深刻的印象。在解读文本之后,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角度对故宫博物院进行深入的了解,例如背景资料等,并且上传到共享的资源网站。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部分学生还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制作成动画,通过上传网络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语文课堂,就不是传统的机械讲解的课堂,而是充满了学生创造和展示的课堂,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变成了快乐的享受。当然,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监督和指导,使整个学习过程始终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将多媒体技术和语文教学紧密结合成为大势所趋,广大教师应该努力学习多媒体技术,认真分析学生在生理与思维方面具有的特点,巧妙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重难点问题,优化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实现语文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