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门:被刺醒的“学力”思考

来源 :莫愁·天下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xffxx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骏“学历门”闹得沸沸扬扬,网络上对此有段精彩的概括:在美国,他要辞职,100个人只有一个价值观:诚实;在日本,他要谢罪,100个人只有一个价值观:担当;在中国,他要狡辩,100个人有100个价值观:他的事跟你有什么关系?
  我觉得,最后一句说得还太客气。从“学历门”之后的争论看,在中国,不少人都有一个价值观———“成功”。通俗地说,只要赚到钱、且不被关进去就是本事。
  唐骏可以说既是“唯成功论” 的受益者,同时也是受害者。
  若论财富的多寡,唐骏最多只是个高级打工仔,为什么当年他会浮出水面?因为社会需要唐骏,需要他来给我们讲述一个知识英雄的故事。和其他“成功者”不同的是,唐骏意识到了这种社会需求,且和潮流一拍即合。当很多人仅仅将“成功”当作结果去享受的时候,唐骏已经清晰意识到,对“成功”的渴望是如何让普通学子仰慕;对“成功”的迷信是如何让企业家们沉醉。他像经营品牌一样,通过出版、访问、演讲,乃至造假,十多年如一日地经营着自己。通过“品牌运营”,逐步用“小成功”换“大成功”,最后兑现成真金白银。
  可如果这个社会没有对唐骏提出 “没有成功,只有更成功”的苛刻要求,一个职业经理人也就不会在追逐成功的同时忽略掉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以至于被方舟子三拳两脚就轻易地逼到拳击台的角落。从这个角度来说,唐骏又是受害者。
  我们质疑唐骏,并非仅仅是质疑他。我们质疑的是多年来对于“成功”的迷信。唐骏“学历门”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我们定义 “拥有足够的财富和地位就是成功”的时候,是否忽略了这种“唯成功论”本身的虚弱;是否意识到,一个人的成功可以也应该拥有更丰富的可能,对于“财富成功”的过度渲染,会排挤乃至损害其他社会价值观的存在空间。 那些看似和“成功”无关的内核———对社会的关怀、对情感的珍惜、对健康人格的追求……仿佛电视剧《蜗居》所描述的那样,被压榨得越来越小。
  唐骏“学历门”事件引发了网络“学历纠错”,有媒体报道说,仅7月7日至8日两天时间,就有近百位名人的学历被修改———标榜的高学历被悄悄删除,正在修正的人数还在持续增加。可见无论商场、官场或是学界的成功人士,内心无不明白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者未必能成功,成功者却不能不诚信。
  在成功人士忙于“学历纠错”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三位普通青年。他们或毕业于名牌大学,或只有初中学历。但他们以诚信立身社会,以能力谋求发展,没有光环的人生同样精彩———
  
  再穿一件学历的“外衣”
  
  2005年夏天,我从北京大学毕业。当时工作就已经不太容易找了。但有个北京大学的牌子,让我和别人竞争的时候占了几分优势。我应聘的单位是一家大型国企,这是一个垄断单位。那年单位要招四名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员工。我在北京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同时选修了中文系的一些课程,并获得了相关证书。进入面试程序之后,我的学历优势似乎就占了上风。
  面试的时候,人力资源总监问我,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从什么角度考虑选修了文学专业的课程?我回答得很实在,就是想给自己多准备一条“退路”,为就业多增加些砝码。事后,我被这家单位录取了。
  一年之后,给我面试的人力资源总监升迁,变成了公司副总经理。他对我一直非常看重,我们经常在私下里交流。他告诉我,单位是老牌国企,人事比较复杂,员工分成三六九等,各类别之间的收入有很大差距。除了为数不多的“编制内人员”,聘用人员原则上全部要求本科以上学历。我们那一批同进的四个人,全是聘用人员。当然,他自己是“编制内人员”,属于老员工。
  他还告诉我,“编制内人员”八成以上没有接受过正规大学教育,像他自己,是从部队转业的,虽然觉得干得还不错,但因为没接受过正规学历教育,有时候学东西常常感到事倍功半。像现在,他负责开拓东南亚市场业务,这跟之前做的人事工作完全不同。虽然一样是和人打交道,但方式和方法都变了,连语言这关都难过。
  副总比我大近二十岁,他的经历我也没法感同身受,我像对长辈一样尊敬他。他告诫我,以后有机会还要争取获得研究生学历。其实,我自己不是个唯“学历”论者,但是学历的“外衣”对就业真的非常重要。像我所在的这个单位,除了论资排辈之外,就是论学历排辈了,连岗位工资也和学历挂勾。而且,从2008年开始,单位就只招收研究生了,这让我有了一种莫名的紧迫感。
  事实上,我的同学超过半数以上毕业之后留校读研,他们将来也许选择出国。像我这样一毕业就工作的反而成了“少数派”。现在我报了个北京大学金融学专业的在职研究生。最近,我又听到一个消息,说单位从明年开始,“提干”也要和学历挂上勾,在同等条件下,学历高者优先。唉,单位已经非常看重学历的“外衣”了,我们身在其中,能不赶紧穿上一件吗?
  
  专家点评:
  南京大学博士刘重喜
  
  学历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这种重要性至少可以从三方面来看:
  一是,正规的学历教育能够让学生们在学校里养成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其实,这也是一种能力的获得。好的方法就如同一把利器,让学生们在工作学习中游刃有余。所以企业在招聘职位时,对学历有一定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
  二是,学历是就业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是一块“敲门砖”。没有达到职位要求的学历,你根本就没有机会让别人来看到你的能力,你有再强的能力也不得不和这个职位失之交臂。
  三是,获得学历的过程也是一个资源积累的过程。随着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生教育的层层推进,人们除了丰富自身学识之外,还能结识各个层次的精英人士,通俗地说,就是为今后事业的发展积累广泛“人脉”,这是人们在获得学历教育过程中的附加值,这种资源某种程度上是无价之宝。
  
  学位到手并非功德圆满
  
  八年前,王克是江苏的理科状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系,本科毕业又读了两年研究生的课程。
  回到家乡南京,他被招聘进一家大型软件研发公司。与他一起被招进来的还有两名本二院校毕业的应届生,据说他们是被破格录用进来的。领导把他们三个人放在一个小组里。私下,领导对他说,他就是鲶鱼效应里的那条鲶鱼,要他在新人里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几个月后,领导要求他们这个新人组研发一个新项目,算是对他们的考验与训练。作为小组的临时组长,王克责无旁贷地领了任务里最为核心的一块。
  经过十多个昼夜的奋战,一份王克自己看来近乎于完美的项目设计书完成了。当他拿着这十几天来的心血交给公司领导时,领导对他报以期许的微笑。
  两天过后,领导一个电话把王克叫进办公室。领导很严厉,王克很心寒。领导说他的项目设计书做得很漂亮但毫无实用价值,仅硬件和布线产品的费用就已经远远超出了预算,如果再引进一套先进的系统,预算会更高。巨大的资金需求,公司咬咬牙是可以接受的,但设计书里涉及的核心技术早在两三年前就已经被新技术取代了,按照他的设计,公司不但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估计三年也无法完成,更别说什么时候能收回成本开始盈利了。
  灰头土脸的王克拿着设计书回到办公室。他的小组进度因为出师不利而停滞下来。王克把设计书打印了几份,分发给组员,要他们看看有什么可以改进的。
  讨论会上,与王克一起进公司的那两位本科生拿出了他们的设计构想与对王克计划书的修改方案。他们认为王克的方案设计得过于理想化,没有考虑到客户的现实情况;以公司现有的条件,应当把方案的重点放在硬件平台的基础建设上,软件开发也只能找客户最急需的功能先做,其他内容可以放到以后的工程中去做,“一口吃成胖子”是不可能的。另外,有些软件产品的价格过高,性价比不高,也很难被用户认可。
  王克惊讶于两位组员的见解,他们只是二本院校的本科生,怎么能说出他这个名牌大学硕士生想都没有想到的意见呢?王克放下硕士的身份,给每人倒了一杯咖啡,然后开始聊了起来。
  原来这两位本科生在校期间就在这家公司实习,而实习期间他们开发的程序甚至已经为公司盈利了。大学还没毕业,公司就通过学校与他们签订了就业意向书。因为在公司是小字辈,所以他们一来公司就主动与其他部门积极沟通,从而对市场需求,对新技术有所了解。他们说,现在计算机行业的教材更新远远赶不上现实中的技术更新速度,在校所学的技术,往往落后于市场。在计算机行业里谋生,学校和公司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在学校,只要论文做得漂亮就可以,但公司是真枪实弹地与市场接轨,这点他们在实习的时候就已经领悟了。
  王克听得不断点头,原来他十多天的不眠不休,只是做了一篇漂亮的论文。
  
  专家点评:
  江苏省苏州鼎盛网络信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吕方舟
  
  学历仅仅代表某个特定阶段中,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一个好的学历的确彰显了你有足够好的学习基础,你的起点比别人要高。但是生活的哲学却告诉我们,站得高,不一定能跳得远,这中间还有耐力、毅力、洞察力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在许多行业,特别是一些技术密集型领域,经验和思路往往重要得多。你唯一能把握的就是一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
  
  没有学历照样风生水起
  
  家住南京市秦淮区的张梓欣今年正好30岁。他从小就是个顽皮的孩子,上学的时候成绩差,经常被老师要求叫家长,但他倒没觉得怎么样。就这样满不在乎地读完初中,他就不想读了,当时他才16岁。
  家里人很着急,怕他学坏,就不让他出门。在家里闷得难受时,张梓欣就开始做风筝玩。开始他还是做简单的“田”字风筝,玩了几天后他就腻了,开始研制有难度的鹞子风筝。
  那时张梓欣家住的是平房,周围住着不少早年间的老手艺工匠,他家的邻居缪大爷就是个扎灯笼和花灯的老工匠。一天他来张梓欣家串门,发现了张梓欣藏在台阶下的竹条,就好奇地问张梓欣的爸爸,家里人这才知道张梓欣把家里晾衣服用的竹竿用刀劈开,做风筝的骨架。爸爸正欲行家法,却被缪大爷拦下,说这小子有灵气,不如以后就跟着自己学扎花灯吧,多少也算门手艺。家里人也知道张梓欣闲不住,于是勉强答应。
  之后的日子里张梓欣可算是找到成就感了。跟着缪大爷学扎花灯半年后,张梓欣勤学肯干加上心灵手巧,很快扎出来的花灯就像模像样了。他不满足于传统花灯的样式,就自己对照着卡通片的样式琢磨出了黑猫警长灯、葫芦娃灯……但缪大爷却对他的这些发明嗤之以鼻,认为他又开始不务正业了。正好赶上元宵节,他拉着缪大爷打赌,看谁的灯笼卖得快、卖得多。几天的灯市下来,他虽没能赢了缪大爷,但差距也微乎其微。
  扎花灯、做风筝顶多算是业余爱好,恐怕不能够安家立命,张爸爸打算等儿子稍微大一点,就安排他去学门能当饭吃的真手艺;再要么就让他去参加成人高考,等拿个大专学历后进个小公司也行。但张梓欣可不这么想,他认为他并没有放弃学习,只是学的内容与方法和同龄人不一样而已,别人为了将来考大学,在学课本上的知识,而他现在是在学将来可以出人头地的本领。
  在和家人的僵持中,张梓欣满18岁了。爸爸想让他去报个补习班,然后参加成人高考,他却执著于自己的梦想———他想在夫子庙开一家店面,专门卖自己做的花灯和风筝。家里拗不过他,小店就开张了。
  做生意是非常锻炼人的,在漫长的成长岁月中,张梓欣学到了不少生意场上的门道,同时,他的手艺也不断地在长进,他笑称自己上的是社会大学商学院。
  能举一反三是一种能力,他看别人将糖人装在盒子里卖,于是他开始研究可以拆卸和组装的风筝。研究成了,他也把风筝装在盒子里,这样他就开拓出了邮购和网购生意;他看别人把空竹卖到了日本,于是他开始学外语,现在在网上已经有不少老外是他的粉丝,他的风筝也远渡重洋地销售到了海外。现在,他是夫子庙有名的风筝张。
  回头看自己的成长轨迹,张梓欣说:我还没成功,今天的成绩是我早在十几岁就能想象到的。能够顺利走到今天虽然和刻苦分不开,但也有运气的成分,不可效仿,也无法复制。自己这些年来做生意,也有不少艰辛,这些艰辛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理解的。
  在接受采访时,记者问他是否后悔当初离开学校,张梓欣笑得很玄妙。他说:其实知识不一定在学校里学,这有点非主流,但我始终认为能力比学历重要。当然,又有学历又有能力是最好的。我现在没有学历并不代表我不学习,做生意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一种学习。
  的确,在采访中记者得知,目前张梓欣正在联系北京的曹式风筝第六代传人孔祥泽大师,希望可以拜在他的门下,继续深造传统风筝、花灯的制作技艺。
  
  专家点评:
  江苏民营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吴跃农:
  
  如今,很多行业是有入门条件的,而学历相当于通行证,无证者莫入。当然,学历只是这些行业的入门条件,相当于“驾照”。
   但我们的社会,还有许多行业的准入门槛并不一定要学历,如本文主人公,他从一门传统手工艺开始,边干边学,获得悟性和超越的能量。他直接与社会产生商贸关系,在实践中掌握技术,艰辛奋进,做成产业,走上了另一条成功、成才之路。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学历,但他们一定是拥有社会大学的必备知识、技术、情商,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拥有的是更高的、更具含金量的学历,那就是学习的能力。
其他文献
上世纪90年代,从景德镇艺术学院毕业后,许燎源回到家乡四川,在成都方正街租了间小铺面,卖陶艺制品兼杂志,白天守店,晚上就赶到郊区“搞生产”,和泥、制坯、上釉、烧窑。  有一天,许燎源买了几瓶沱牌酒,每瓶几元钱。打开一尝,酒香宜人,酒质很好,如果给他做个好的包装,绝不止这个价,许燎源念叨着,便做出了几个设计感很强的木酒盒,将剩下的几瓶酒装了进去。  时逢每年一次的春季糖酒会正在成都举行,许燎源灵机一
期刊
精确预约  一对夫妇到医院做怀孕后的首次常规检查,检查完毕,医生拿出一个小印章,用洗不掉的墨水在孕妇的肚子上盖了个章。  这对夫妇非常好奇,不明白这章是干什么用的。回到家里,丈夫就翻箱倒柜地找出一个放大镜来看。  章上印的是非常小的字:“当你能看清这些字的时候,回来见我。”    505号房的病人  精神病院值班护士接到一通电话:“小姐,你能帮我找一下505号房的病人吗?”  护士说:“好,你等一
期刊
短短数月,十多起跳楼惨剧让位居全球500强之列的富士康头顶的光环顿时黯淡下来;而以传道授业为己任的山木培训总裁宋山木则利用职务之便,逼迫女职员屈从其淫威,一时间,私营企业文化的种种诟病成了有识之士高度关注的焦点。私营企业亟待一场犀利的文化改革。    私企文化的罪与罚    私企文化是与生俱来的。私企成立的第一天,企业的归属类型、主营方向、运作机制、人员规模等,均已实实在在地构成了该企业主体文化的
期刊
江苏兴化东郊的垛田,素有“千岛之乡”的美名。垛田境内河沟纵横,垛岸遍布,如万千小岛荡漾于碧波之上,垛田由此而得名。垛田之美,美在春有万亩菜花,夏有十里芙蓉,秋有鱼虾满舱……    水上垛田:千岛菜花黄    “水乡古镇看周庄,水乡垛田看兴化”。每年草长莺飞之时,江苏兴化的水乡垛田上开满了金灿灿的油菜花,数千垛大小不一的“金岛”飘浮在万顷碧波之上,远远望去,仿佛一条条满载金花的小船荡漾水中,密密匝匝
期刊
苏州科技学院石湖校区的传达室外,一个身材高大的身影正在拼命地向前奔跑,身后有几个年轻人正紧紧追赶。没跑多远,这个身影一个趔趄摔倒在地,被随后赶上来的几个年轻人按在地上……这一幕发生在2010年7月2日上午,那个在前面跑的人是某市招商局局长助理兼苏州分局局长方超,后面追他的是苏州市公安局经侦大队的干警。  身为某市招商局局长助理兼驻苏州招商分局局长的方超有着大好的前途,他的被立案调查让所有人都大跌眼
期刊
2010年南非世界杯,“呜呜祖拉”把全世界的球迷吵翻了天。而制造这个“闹心鬼”的不是什么现代化的大工厂,竟是浙江一对普通夫妇开的家庭作坊。直到世界杯开幕,他们才知道,两人造出的长喇叭,在南非有个响亮的名字———“呜呜祖拉”。    长喇叭设计师成了穷光蛋    在浙江宁海的塑料行业,邬奕君能力强是公认的。但他心里清楚,新颖独特的产品设计才是拓宽销路的法宝,自己必须要设计出一鸣惊人的产品。  200
期刊
时钟敲响十下的时候,他还没有回来。她索性关了电视,关了灯,趴在窗前,静静地看着外面。窗外,桔色的路灯散发着幽幽的光晕,偶尔有一辆车驶过,却不是他的。寂寞如她身后的夜色,慢慢飘过来。  睡不着觉,她开始打扫卫生。她拿着一块抹布在书房里走来走去,把能擦拭的地方都擦过了,转身离开时,她看见了书架上的那只陶罐,顺手取下来,轻轻擦拭。  陶罐看起来古色古香,仿佛年代久远,其实只是仿制品,可他却喜欢得不得了。
期刊
表哥在一家文化传播公司担任部门经理。前段时间,公司出现了一个副总的空缺,表哥与其他三个部门经理共同角逐副总职位。  竞职的程序严格规范。先是比较四人三年的工作实绩,再就是下属支持率统计,最后一项是学历、身体状况、仪表、谈吐等综合评估。三个环节下来,四人的最终得分及位次也就确定了。有意思的是,表哥和另外一人的分数一样,并列第一。公司决定,为两人安排一次考察,最终确定副总人选。  在等待最后考察期间,
期刊
1995年,郑州人乔赢创办中式快餐红高粱,并高调宣扬挑战麦当劳。红高粱一夜之间名声大噪,全国一百多家媒体和美国三大有线电视台争相报道他。可急于扩张的他却铤而走险,以高利息为诱饵,向老百姓集资。好景不长,红高粱的集资因集资户挤兑而终止,乔赢负债3000多万元。2000年,他被批捕。2002年,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判处他有期徒刑4年。  2003年4月5日,乔赢因表现良好,提前走出了监狱。站在监狱大门
期刊
人靠衣装马靠鞍,两个人相见,第一印象就是对方的着装。一个人在职场中的着装能够体现出他的品位、档次、美学修养和综合素质。就着装的基本规范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遵循六大基本规范    一是着装必须干净整洁。尤其是医护等特殊职业,如果衣着不整洁,会给人留下厌恶感。  二是着装应符合潮流。不能太超前,也不能太复古。如果现在你穿一身马卦,人家八成以为你是在搞行为艺术,印象分一定不高。  三是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