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财经大学体育部,四川 成都 610072)
摘 要:针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梳理,并提出了应对挑战的相应对策,为进一步深化和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体育产业;改革开放;发展过程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0-1338-04
O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Sport Industry in China in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YU Lan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y, Chengdu 610072, Sichuan China)
Abstract:For the past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development, experienc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fects are reviewed and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challenges are put forward. It provides theoretical evidence and reference for decision-making foe the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Key words: sport industry; reform and opening-up; process of development
体育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产物,是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体育商业化的必然结果[1]。在市场经济中,体育已经不仅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需要,而且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意义。在当今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之一。[2]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8)号〕中指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积极培育体育市场,为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现代化建设发展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由于国家体制及经济发展的差异,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体育运动就开始酝酿产业化发展之路,20世纪90年代初期先以足球项目为突破口开始了产业化探索,至今已近30年。30年来,我国体育产业的处于一个什么样状况?取得了那些成功经验?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们将采取哪些有效对策解决存在的问题,弥补不足?本文将主要围绕上述问题展开研究。对上述问题做一梳理和把握,总结体育产业发展中的经验,认清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不仅能够为进一步深化和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也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1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1.1 关于体育产业概念的理解 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我国体育界的学者显示出了非常热情的姿态,积极参与体育产业的相关探讨和研究。在近30年的研究历程中,体育产业方面的研究文献远远超过了同期体育领域中对其他问题的研究成果。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关于体育产业的概念、结构、政策和现状方面的研究成果又占了大多数。虽然,对于如何定义体育产业这一问题还存有争议,但是,目前较普遍的观点是[3-7]: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观赏体育赛事与表演活动或为满足参与体育健身娱乐活动需求,从事体育产品生产、劳务的企业集合。那么,在改革开放30年来,这样的企业集合发展状况如何呢?
1.2 关于体育产业结构 关于我国体育产业的状况,目前的争论比较多[8,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产业已经形成了“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用品业”比较成熟的三大产业板块;对其有促进作用的市场诸如体育彩票、体育中介等市场虽然也逐渐繁荣起来,但这些市场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还没有形成明显的规模,相对零散,还不能称做“产业”。
图1 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图谱[10]
2000年以来,北京、浙江、广东、辽宁、四川、安徽、云南等省(市)采用了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专家组统一制定的体育产业统计报表,分别对本地区体育产业进行了调查。其中,云南省在2001年、浙江省在2001年和2002年、广东省、北京市在2003年、辽宁省、四川省、安徽省在2002年分别开展了本省(市)的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统计结果显示,上述7省(市)体育产业生产总值已达813.59亿元,增加值已达228.8亿元,7省(市)体育
投稿日期:2008-04-17
基金项目: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08YJ19。
作者简介:余兰,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及体育产业经济学。)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口已达104.72万人。1999-2002年是我国体育产业迅速增长的一个时期。截止2002年,7省(市)体育产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8.39%,增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7.38%,带动就业增长19.43%(表1-表3)。
表1 我国部分省(市)体育产业发展状况的比较
注:数据来源于[10]。以下各表同。
表2 2002年我国七省(市)体育产业发展状况比较
表3 我国部分省(市)主要产业门类占体育产业的比例
1.3 已具规模的三大体育产业板块分析
1.3.1 体育竞赛表演业 从体育竞赛市场情况看,1994年,中国足球率先踏上职业化道路,随后,篮球、排球、乒乓球、围棋也纷纷进行职业化改革,中国体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职业化潮流,给中国体育增添了显著的商业化色彩。体育经营市场和产业结构体系逐步形成,俱乐部按照企业运作方式,经营能力不断提高,从比赛门票、广告、转会、商业比赛、电视转播到其它商务经营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商业运作模式。
1.3.2 体育健身娱乐业 从体育健身娱乐情况看,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迅速增长,体育休闲业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消费市场。根据调查统计[11],从1994-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的收入每增加1%,体育消费就增加1.5%,1998年全国体育消费总额约1 400亿元,其中城市消费1 040亿元。调查资料显示,近5年,我国城市的体育消费增长特别快,60.7%的城市居民到经营性体育场所参加健身消费。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较好的上海市,43.7%的市民每月体育消费支出达100元以上。1994-1998年,城市体育消费增加了115%,1998年的体育消费是1994年的2.1倍。
1.3.3 体育用品业 从体育用品市场看,截至2004年5月,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职工人数18.64万人,总资产205.62亿元,占制造业整个门类的0.14%;实现销售收入累计215.45亿元,占整个制造业门类的0.19%;利润总额累计41.15亿元,占整个制造业门类的0.16%。体育用品的生产规模扩大了19倍,1993年第一届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参展企业100多家,展位180个,到第七届时,展位已发展到2 100个,参展企业540家。7年时间博览会的参展企业提高了5倍多,展位提高了11倍多,体育产业中的各个领域开始全面起动。
体育用品行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上升的大背景下获得了巨大发展,行业的总资产和销售收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1.4 相关市场逐渐繁荣
1.4.1 体育彩票市场 从体育彩票情况看,我国体育彩票市场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国体育彩票的销售量稳步上升,1994-1995年度销量10亿元,1996年度12亿元,1997年度15亿元,1998年度25亿元,1999年度40亿元,2000年销售额达90.7亿元,2001年149亿元,体育彩票成为体育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12]。体育彩票业作为体育产业中一支新生的力量,愈来愈显示出它强大的社会集资功能,这种符合人类天性、创造幸运机会又有集资功能的游戏已成为体育产业中的核心产业。此项产业的发展极大程度地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4.2 体育中介市场 1997年,我国著名的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在上海注册成立“希望国际体育经纪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专门化的体育经纪公司。此后,广州成立了“鸿天体育经纪有限公司”,北京成立了“中体产业体育经纪公司”等。目前,我国的体育经纪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正规的中介公司数量少、规模小,而且经营业务单一,整个行业尚处于散兵游勇状态,存在着不少违背市场规律的现象。1999年国家体育总局为培育我国的体育中介市场,推动我国经纪人的发展,开始着手于与国家工商管理局联合起草《体育经纪人管理办法》,并选择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进行体育经纪人立法、培训和资格认定的试点工作。随着《体育经纪人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体育经纪人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在全国的开展,我国体育中介业和体育经纪人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将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2 我国体育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产业规模小,集群度低 一般说来,任何企业要发展,首先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只有生产达到一定的规模,产业才能得以存在。产业形成之后,在利益驱动和竞争压力之下,产业要发展,产业主体就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产业扩张,走规模化道路,以便走向成熟和强盛,从而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初具规模的体育产业仅有三个板块,除了体育用品产业外,其他两个产业规模也不大。在已经初具规模的三个体育产业板块中,体育竞赛产业主要分布在少数几个体育项目上,健身休闲产业也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中,而且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中的体育产业差异也比较大。据统计[12],1998年,深圳市体育经营企业有306家,而上海市体育经营企业已有1 057家。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体育产业产值只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0.2%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达1%到3%。
2.2 计划经济思想明显,管理的创新性不足 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而我国的体育产业由于是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体育事业转轨过来,在长期形成的计划经济观念影响下,不注重体育产业企业化建设、商业化开发和市场化运作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致使计划经济烙印明显。
许多省市自治区为了本部门的利益,仍将体育产业归属于政府部门的管辖范围,使企业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不能获得足够的自主权,企业的利益缺乏制度上的保障,影响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从而使体育产业起步过程中资本运作面临困境。
2.3 政府管制范围大,相应的立法与配套支持政策少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其相适应、相配套的法律与政策,任何一个国家的体育产业离开了法律与政策的有效保障就不可能健康、顺利地发展。美国虽未设立专门的体育产业主管部门,主要通过体育立法和实施鼓励政策等手段帮助与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利用国会质询、联邦行政机构调查和司法部门裁定等方式积极干预并指导体育产业的发展。美国的职业体育政策与《反垄断法》、《劳工法》等法律联系最为密切;业余体育政策与《合同法》、《机构法》等公共法联系紧密,并于1998年通过并实施了《业余体育法》。以英、德为代表的欧洲体育产业大国,以日、韩为代表的亚洲体育产业大国,都为本国的体育产业的兴旺发达实行了配套的优惠政策,并为体育产业立法以规范其发展。而我国尚未出台高层次的体育产业法规,对如何促进体育消费,运用什么政策手段鼓励社会兴办体育产业,体育彩票如何更灵活地经营,对个体兴办的体育产业是否允许相应的低息贷款或减免税,是否允许单项协会建立产业发展基金等政策均未出台。中国的体育产业正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十分不规范和成熟,急需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政策和制定相关法规予以规范。
2.4 经营管理水平低下,专业管理人才缺乏 在市场经济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体育产业起步快、起点高,从而暴露了体育产业人才战略储备严重不足的问题。由于现有的体育管理人员大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待业下岗人员,他们一般只熟悉运动过程,而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了解和实施能力,形成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质量不高。目前,我国就体育产业发展而言,目前缺乏三类人才:一是负责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规划、监管职能的行政干部;二是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体育经纪人;三是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既了解体育产业特点又有经济管理经验的人才缺乏,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3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政府管理者和决策者
3.1.1 树立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理念,进一步加快体育产业化改革步伐 发展体育产业必须首先转变旧的观念,树立体育产业的新理念,把体育产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提高体育发展的产业化程度。要发挥市场的纽带作用,密切联系社会经济与体育的关系,在全社会形成体育产业效益的清晰认识,确立体育产业的战略地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努力开发体育无形资产,加强对商业性赛事的管理,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积极培育体育市场,不断增强体育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因此,要加快现有的体育场馆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过程,一些已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应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或转变为自主经营的体育经营实体,并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真正走向市场,逐步成为企业化经营或自主经营的体育经营实体。
3.1.2 正确定位,转变政府在体育产业中的职能 政府机构在体育产业的运作中所起的作用和目的,与投资体育的私人组织、商业组织不同,发展大众健康、提高民族的自信心、荣誉感是政府体育机构的主要目的。当然政府参与体育产业,也不排除其商业以及尽量减少体育经费支出的目的。这是政府机构在体育产业运作中一个基本的立足点。新发展的一些政府职能如协会的实体性,给体育产业发展并未带来应有的正面影响。原有一些体育行政事业部门利用国有资产投入到体育产业运营中去,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大量国有资产在这一过程中流失。其中最为严重的环节,是接受的捐赠与赞助的实物与资金管理不严。同时政府的参与,给投资体育产业的社会力量以严重的阻碍,甚至一些社会力量退出个别体育产业的运作。
要发展体育产业,必须转变政府在体育产业中的职能。我国目前的体育资源,大部分仍由政府体育管理机构和受国家体育管理机构控制的协会控制。体育产业面对的是市场,而政府要发展体育产业,必须转变政府在体育产业中的职能。我国目前的体育资源,大部分仍由政府体育管理机构和受国家体育管理机构控制的协会控制。体育产业面对的是市场,而政府的体育管理机构及协会并不具备管理市场的知识、信息和人才,在一定意义上又是某些国有资产的使用和经营者。身份和职能的多重性,造成职责和功能的模糊性,因而产生缺位、错位和不到位的问题。
3.1.3 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力度培养体育产业化专门人才 对体育经营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体育经营人才重视不够,已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步伐,也影响了体育市场的开发。因此,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地加快体育经营人才的培养。2001年,复旦大学已经与中国奥委会、耐克公司合作,共同为中国体育打造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批体育产业的MBA,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
3.1.4 加快配套政策建设,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机制 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市场运行的政策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13]。必须大力加强开发体育市场、完善制度的一系列政策,在政策上做好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做好体育产业的整体布局。针对当前体育产业法制建设比较薄弱的情况,还需建立和完善有关体育场馆、体育俱乐部、体育彩票、体育基金、体育博彩、体育上市公司等各项法规,使体育产业的发展有法可依。
3.2 体育产业经营者
3.2.1 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下功夫 体育产业经营者必须树立市场营销观念和顾客导向观念,从市场现实和潜在需求出发,加强对体育市场的调查、研究和预测,了解市场需要和消费潮流,采取各种促销手段和方式,向消费者传递信息,引导消费,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3.2.2 认清市场导向,开发高新产品,满足多样需求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各类体育用品消费的需求持续增长。但由于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在收人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消费者对体育产品的需求存在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体育用品的消费档次也不同。因此,体育产品的生产应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到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在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可以把建设高水平的体育场馆、高档次的娱乐设施和举行观赏性的体育比赛作为重点,满足高水平的消费需求;而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则应以开发中低档体育产品和大众化的体育健身娱乐活动为主,满足中低档水平的体育消费需求。同时,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必须不断研究和开发体育高新产品,制定产品、价格、分销渠道和广告促销策略,建立技术、管理和市场经营信息库,在满足国内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体育需求的同时,扩大出口量,占领国际市场。
3.2.3 凝聚力量,组建体育产业集团,提高体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组建大型的体育产业企业,将资金、人才等要素集中,合理占有市场份额,形成规模效益,同时引导体育产业向科技含量高、深层次的方向发展[14]。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吸纳社会精英,参与体育产业的开发、经营、管理;邀请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优秀企业家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从而使我国体育产品形成竞争优势,适时地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组建体育产业集团,提高体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组建大型的体育产业企业,将资金、人才等要素集中,合理占有市场份额,形成规模效益,同时引导体育产业向科技含量高、深层次的方向发展。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引进、消化、吸收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吸纳社会精英,参与体育产业的开发、经营、管理;邀请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优秀企业家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从而使我国体育产品形成竞争优势,适时地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 张岩.我国体育经济学研究的回顾[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1-5.
[2] 于光远.关于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问题[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12-15.
[3] 张岩.体育产业辨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5(2):1-6.
[4] 张岩.略论体育产业范畴[J].体育与科学,1993(6):5-7.
[5] 析日昕.“体育产业”辨析[J].体育文史,1996(6):1-3.
[6] 徐本力.对我国体育产业理论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148-151,172.
[7] 周兰君,刘燕舞.论我国体育产业的重新分类[J].体育与科学,2006(6):11-13,22.
[8] 李荣日,关朝晖,张未靖,等.我国体育产业领域划分再认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7):26-30.
[9] 鲍明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10] 祝莉,许传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西部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研究[J].体育科学,2005(1):11-19.
[11] 闫世铎,等.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12] 蔡军.体育经济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13] 张发强.体育经济漫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14] 曾洪林.对中国体育产业、市场构成及发展的潜在性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5):29-31.
摘 要:针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梳理,并提出了应对挑战的相应对策,为进一步深化和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体育产业;改革开放;发展过程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0-1338-04
O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Sport Industry in China in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YU Lan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y, Chengdu 610072, Sichuan China)
Abstract:For the past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 development, experienc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fects are reviewed and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challenges are put forward. It provides theoretical evidence and reference for decision-making foe the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Key words: sport industry; reform and opening-up; process of development
体育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产物,是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体育商业化的必然结果[1]。在市场经济中,体育已经不仅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需要,而且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意义。在当今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之一。[2]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8)号〕中指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积极培育体育市场,为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现代化建设发展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由于国家体制及经济发展的差异,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体育运动就开始酝酿产业化发展之路,20世纪90年代初期先以足球项目为突破口开始了产业化探索,至今已近30年。30年来,我国体育产业的处于一个什么样状况?取得了那些成功经验?存在哪些问题与不足?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们将采取哪些有效对策解决存在的问题,弥补不足?本文将主要围绕上述问题展开研究。对上述问题做一梳理和把握,总结体育产业发展中的经验,认清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不仅能够为进一步深化和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也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1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1.1 关于体育产业概念的理解 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我国体育界的学者显示出了非常热情的姿态,积极参与体育产业的相关探讨和研究。在近30年的研究历程中,体育产业方面的研究文献远远超过了同期体育领域中对其他问题的研究成果。在这些研究成果中,关于体育产业的概念、结构、政策和现状方面的研究成果又占了大多数。虽然,对于如何定义体育产业这一问题还存有争议,但是,目前较普遍的观点是[3-7]: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观赏体育赛事与表演活动或为满足参与体育健身娱乐活动需求,从事体育产品生产、劳务的企业集合。那么,在改革开放30年来,这样的企业集合发展状况如何呢?
1.2 关于体育产业结构 关于我国体育产业的状况,目前的争论比较多[8,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产业已经形成了“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用品业”比较成熟的三大产业板块;对其有促进作用的市场诸如体育彩票、体育中介等市场虽然也逐渐繁荣起来,但这些市场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还没有形成明显的规模,相对零散,还不能称做“产业”。
图1 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图谱[10]
2000年以来,北京、浙江、广东、辽宁、四川、安徽、云南等省(市)采用了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专家组统一制定的体育产业统计报表,分别对本地区体育产业进行了调查。其中,云南省在2001年、浙江省在2001年和2002年、广东省、北京市在2003年、辽宁省、四川省、安徽省在2002年分别开展了本省(市)的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统计结果显示,上述7省(市)体育产业生产总值已达813.59亿元,增加值已达228.8亿元,7省(市)体育
投稿日期:2008-04-17
基金项目: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08YJ19。
作者简介:余兰,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及体育产业经济学。)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口已达104.72万人。1999-2002年是我国体育产业迅速增长的一个时期。截止2002年,7省(市)体育产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8.39%,增加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7.38%,带动就业增长19.43%(表1-表3)。
表1 我国部分省(市)体育产业发展状况的比较
注:数据来源于[10]。以下各表同。
表2 2002年我国七省(市)体育产业发展状况比较
表3 我国部分省(市)主要产业门类占体育产业的比例
1.3 已具规模的三大体育产业板块分析
1.3.1 体育竞赛表演业 从体育竞赛市场情况看,1994年,中国足球率先踏上职业化道路,随后,篮球、排球、乒乓球、围棋也纷纷进行职业化改革,中国体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职业化潮流,给中国体育增添了显著的商业化色彩。体育经营市场和产业结构体系逐步形成,俱乐部按照企业运作方式,经营能力不断提高,从比赛门票、广告、转会、商业比赛、电视转播到其它商务经营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商业运作模式。
1.3.2 体育健身娱乐业 从体育健身娱乐情况看,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迅速增长,体育休闲业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消费市场。根据调查统计[11],从1994-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的收入每增加1%,体育消费就增加1.5%,1998年全国体育消费总额约1 400亿元,其中城市消费1 040亿元。调查资料显示,近5年,我国城市的体育消费增长特别快,60.7%的城市居民到经营性体育场所参加健身消费。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较好的上海市,43.7%的市民每月体育消费支出达100元以上。1994-1998年,城市体育消费增加了115%,1998年的体育消费是1994年的2.1倍。
1.3.3 体育用品业 从体育用品市场看,截至2004年5月,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职工人数18.64万人,总资产205.62亿元,占制造业整个门类的0.14%;实现销售收入累计215.45亿元,占整个制造业门类的0.19%;利润总额累计41.15亿元,占整个制造业门类的0.16%。体育用品的生产规模扩大了19倍,1993年第一届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参展企业100多家,展位180个,到第七届时,展位已发展到2 100个,参展企业540家。7年时间博览会的参展企业提高了5倍多,展位提高了11倍多,体育产业中的各个领域开始全面起动。
体育用品行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上升的大背景下获得了巨大发展,行业的总资产和销售收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1.4 相关市场逐渐繁荣
1.4.1 体育彩票市场 从体育彩票情况看,我国体育彩票市场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国体育彩票的销售量稳步上升,1994-1995年度销量10亿元,1996年度12亿元,1997年度15亿元,1998年度25亿元,1999年度40亿元,2000年销售额达90.7亿元,2001年149亿元,体育彩票成为体育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12]。体育彩票业作为体育产业中一支新生的力量,愈来愈显示出它强大的社会集资功能,这种符合人类天性、创造幸运机会又有集资功能的游戏已成为体育产业中的核心产业。此项产业的发展极大程度地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4.2 体育中介市场 1997年,我国著名的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在上海注册成立“希望国际体育经纪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专门化的体育经纪公司。此后,广州成立了“鸿天体育经纪有限公司”,北京成立了“中体产业体育经纪公司”等。目前,我国的体育经纪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正规的中介公司数量少、规模小,而且经营业务单一,整个行业尚处于散兵游勇状态,存在着不少违背市场规律的现象。1999年国家体育总局为培育我国的体育中介市场,推动我国经纪人的发展,开始着手于与国家工商管理局联合起草《体育经纪人管理办法》,并选择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进行体育经纪人立法、培训和资格认定的试点工作。随着《体育经纪人管理办法》的出台以及体育经纪人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在全国的开展,我国体育中介业和体育经纪人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将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2 我国体育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产业规模小,集群度低 一般说来,任何企业要发展,首先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只有生产达到一定的规模,产业才能得以存在。产业形成之后,在利益驱动和竞争压力之下,产业要发展,产业主体就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产业扩张,走规模化道路,以便走向成熟和强盛,从而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初具规模的体育产业仅有三个板块,除了体育用品产业外,其他两个产业规模也不大。在已经初具规模的三个体育产业板块中,体育竞赛产业主要分布在少数几个体育项目上,健身休闲产业也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中,而且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中的体育产业差异也比较大。据统计[12],1998年,深圳市体育经营企业有306家,而上海市体育经营企业已有1 057家。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体育产业产值只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0.2%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达1%到3%。
2.2 计划经济思想明显,管理的创新性不足 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而我国的体育产业由于是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体育事业转轨过来,在长期形成的计划经济观念影响下,不注重体育产业企业化建设、商业化开发和市场化运作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致使计划经济烙印明显。
许多省市自治区为了本部门的利益,仍将体育产业归属于政府部门的管辖范围,使企业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不能获得足够的自主权,企业的利益缺乏制度上的保障,影响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从而使体育产业起步过程中资本运作面临困境。
2.3 政府管制范围大,相应的立法与配套支持政策少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其相适应、相配套的法律与政策,任何一个国家的体育产业离开了法律与政策的有效保障就不可能健康、顺利地发展。美国虽未设立专门的体育产业主管部门,主要通过体育立法和实施鼓励政策等手段帮助与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利用国会质询、联邦行政机构调查和司法部门裁定等方式积极干预并指导体育产业的发展。美国的职业体育政策与《反垄断法》、《劳工法》等法律联系最为密切;业余体育政策与《合同法》、《机构法》等公共法联系紧密,并于1998年通过并实施了《业余体育法》。以英、德为代表的欧洲体育产业大国,以日、韩为代表的亚洲体育产业大国,都为本国的体育产业的兴旺发达实行了配套的优惠政策,并为体育产业立法以规范其发展。而我国尚未出台高层次的体育产业法规,对如何促进体育消费,运用什么政策手段鼓励社会兴办体育产业,体育彩票如何更灵活地经营,对个体兴办的体育产业是否允许相应的低息贷款或减免税,是否允许单项协会建立产业发展基金等政策均未出台。中国的体育产业正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十分不规范和成熟,急需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政策和制定相关法规予以规范。
2.4 经营管理水平低下,专业管理人才缺乏 在市场经济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体育产业起步快、起点高,从而暴露了体育产业人才战略储备严重不足的问题。由于现有的体育管理人员大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待业下岗人员,他们一般只熟悉运动过程,而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了解和实施能力,形成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质量不高。目前,我国就体育产业发展而言,目前缺乏三类人才:一是负责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规划、监管职能的行政干部;二是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体育经纪人;三是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既了解体育产业特点又有经济管理经验的人才缺乏,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3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政府管理者和决策者
3.1.1 树立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理念,进一步加快体育产业化改革步伐 发展体育产业必须首先转变旧的观念,树立体育产业的新理念,把体育产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提高体育发展的产业化程度。要发挥市场的纽带作用,密切联系社会经济与体育的关系,在全社会形成体育产业效益的清晰认识,确立体育产业的战略地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努力开发体育无形资产,加强对商业性赛事的管理,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积极培育体育市场,不断增强体育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因此,要加快现有的体育场馆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过程,一些已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应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或转变为自主经营的体育经营实体,并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真正走向市场,逐步成为企业化经营或自主经营的体育经营实体。
3.1.2 正确定位,转变政府在体育产业中的职能 政府机构在体育产业的运作中所起的作用和目的,与投资体育的私人组织、商业组织不同,发展大众健康、提高民族的自信心、荣誉感是政府体育机构的主要目的。当然政府参与体育产业,也不排除其商业以及尽量减少体育经费支出的目的。这是政府机构在体育产业运作中一个基本的立足点。新发展的一些政府职能如协会的实体性,给体育产业发展并未带来应有的正面影响。原有一些体育行政事业部门利用国有资产投入到体育产业运营中去,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大量国有资产在这一过程中流失。其中最为严重的环节,是接受的捐赠与赞助的实物与资金管理不严。同时政府的参与,给投资体育产业的社会力量以严重的阻碍,甚至一些社会力量退出个别体育产业的运作。
要发展体育产业,必须转变政府在体育产业中的职能。我国目前的体育资源,大部分仍由政府体育管理机构和受国家体育管理机构控制的协会控制。体育产业面对的是市场,而政府要发展体育产业,必须转变政府在体育产业中的职能。我国目前的体育资源,大部分仍由政府体育管理机构和受国家体育管理机构控制的协会控制。体育产业面对的是市场,而政府的体育管理机构及协会并不具备管理市场的知识、信息和人才,在一定意义上又是某些国有资产的使用和经营者。身份和职能的多重性,造成职责和功能的模糊性,因而产生缺位、错位和不到位的问题。
3.1.3 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力度培养体育产业化专门人才 对体育经营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体育经营人才重视不够,已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步伐,也影响了体育市场的开发。因此,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地加快体育经营人才的培养。2001年,复旦大学已经与中国奥委会、耐克公司合作,共同为中国体育打造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批体育产业的MBA,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
3.1.4 加快配套政策建设,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机制 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市场运行的政策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13]。必须大力加强开发体育市场、完善制度的一系列政策,在政策上做好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做好体育产业的整体布局。针对当前体育产业法制建设比较薄弱的情况,还需建立和完善有关体育场馆、体育俱乐部、体育彩票、体育基金、体育博彩、体育上市公司等各项法规,使体育产业的发展有法可依。
3.2 体育产业经营者
3.2.1 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下功夫 体育产业经营者必须树立市场营销观念和顾客导向观念,从市场现实和潜在需求出发,加强对体育市场的调查、研究和预测,了解市场需要和消费潮流,采取各种促销手段和方式,向消费者传递信息,引导消费,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3.2.2 认清市场导向,开发高新产品,满足多样需求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各类体育用品消费的需求持续增长。但由于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在收人水平上存在很大差距,消费者对体育产品的需求存在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体育用品的消费档次也不同。因此,体育产品的生产应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到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在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可以把建设高水平的体育场馆、高档次的娱乐设施和举行观赏性的体育比赛作为重点,满足高水平的消费需求;而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则应以开发中低档体育产品和大众化的体育健身娱乐活动为主,满足中低档水平的体育消费需求。同时,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必须不断研究和开发体育高新产品,制定产品、价格、分销渠道和广告促销策略,建立技术、管理和市场经营信息库,在满足国内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体育需求的同时,扩大出口量,占领国际市场。
3.2.3 凝聚力量,组建体育产业集团,提高体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组建大型的体育产业企业,将资金、人才等要素集中,合理占有市场份额,形成规模效益,同时引导体育产业向科技含量高、深层次的方向发展[14]。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吸纳社会精英,参与体育产业的开发、经营、管理;邀请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优秀企业家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从而使我国体育产品形成竞争优势,适时地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组建体育产业集团,提高体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组建大型的体育产业企业,将资金、人才等要素集中,合理占有市场份额,形成规模效益,同时引导体育产业向科技含量高、深层次的方向发展。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引进、消化、吸收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吸纳社会精英,参与体育产业的开发、经营、管理;邀请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优秀企业家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从而使我国体育产品形成竞争优势,适时地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参考文献:
[1] 张岩.我国体育经济学研究的回顾[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1-5.
[2] 于光远.关于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问题[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12-15.
[3] 张岩.体育产业辨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5(2):1-6.
[4] 张岩.略论体育产业范畴[J].体育与科学,1993(6):5-7.
[5] 析日昕.“体育产业”辨析[J].体育文史,1996(6):1-3.
[6] 徐本力.对我国体育产业理论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148-151,172.
[7] 周兰君,刘燕舞.论我国体育产业的重新分类[J].体育与科学,2006(6):11-13,22.
[8] 李荣日,关朝晖,张未靖,等.我国体育产业领域划分再认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7):26-30.
[9] 鲍明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10] 祝莉,许传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西部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研究[J].体育科学,2005(1):11-19.
[11] 闫世铎,等.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12] 蔡军.体育经济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13] 张发强.体育经济漫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14] 曾洪林.对中国体育产业、市场构成及发展的潜在性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