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背景下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tf_phoe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新时代,创新驱动上升为国家战略部署,创新驱动核心是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创新依靠人才推动,人才储备源自于教育,特别是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具有紧迫性。新工科主要指在原有工科的本质上融入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加快新兴领域科技人才的培养,以推动中国产业转型与升级。基于此,以下对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背景下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构建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引言
  近年来,我国学界也将协同理论引入教育研究领域并逐渐成为官方和学界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主体的职能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变革,如何从协同育人各利益主体的需求出发,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有效整合多方资源,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当前校企协同育人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一)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平台,激励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政策不到位
  有的服务型企业如房产中介,看中实习生工资较低,可以降低企业成本,主动和学校联系进行校企合作,有的企业在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学校主动伸出橄榄枝,但在合作过程中涉及到学生实习薪酬、实训实习场地设备成本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平台使得专业更对口的有知名度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并不高。
  (二)职业院校未能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与行业企业对接
  校企协同育人需要职业院校主动向企业开放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同时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与行业企业的对接。但当前职业院校大多专注于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空间、拓宽办学渠道等,未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等方面不够深入。这就导致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匹配,行业企业自然缺乏与职业院校合作的积极性。
  (三)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不足,考核方式单一
  近年来,跟随政策导向,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是很多教师缺乏企业背景和实战经验,不具备相关职业技能,更谈不上将职业技能渗入到日常教学内容中。兼职教师比例较少,很多教师上专业课时大多数仍然是传统的PPT展示,实践演示教学较少。学生对目前的课程设置不太满意,希望增加实践课教学,对学校实训设备和实训老师满意度一般,一部分学生很少参加专业知识竞赛活动。学生的考核方式单一,在校期间的理论课学习主要是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统一考试为主,学生只要简单复习背诵就能取得好成绩。参加实践锻炼、顶岗实习时,考核方式更为简单,主要是写实习日记、报告等文字内容,不能真实体现学生掌握技能的实际情况,不利于学生考取职业等级证书。
  二、以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改善并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完善需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以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制定适用于行企业岗位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受昂贵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限制,学生校内实践机会较少,培养效果不佳,“2+1”人才培养模式不太实用于企业发展需求,建议调整为“1.5+1.5”人才培养模式,即把传统的2年校内学习1年校外实习,调整为1年半校内学习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部分,1年半在行企业学习专业课的大型精密仪器操作技能及顶岗实习。“1.5+1.5”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弥补校内实验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更最大化的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和接触实际工作环境的机会,为学生毕业就业夯实了基础。
  (二)构建协同育人模式,实现“校企一体”
  借助于校企合作所共建的通信工程的专业平台,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制定招生简章,确保学校招生目标的顺利实现。另外,学校要全面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前三年的学习中引入相关通讯类企业的特色课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到教材的编制以及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再最后1年,企业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岗前培训和顶岗锻炼的机会,另外校企双方也可以共同开展诸如技能鉴定和证书考聘等方面的工作,以此来确保企业能够全程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关于就业方面,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岗位工作,并通过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和考核,帮助学生实现学业和就业之间的无缝衔接。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各校应内培外引,加大对专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改善知识结构,逐步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为专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智能支撑。学校应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教师深入行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创新创业的理念和实验实训的需求融合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同时,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充分利用行业资源,聘请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参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全方位育人过程,建设稳定高质量的兼职教师队伍是办好专业的重要路径。
  (四)实施形式多样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產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四方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发挥主导、引导和保障作用,认真听取学校对政策实施情况的反馈,及时调整改进,不断优化和完善方案,推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并取得明显效果;行业充分利用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发挥统筹、指导和协同作用,指导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满足区域人才需求,双方形成互惠机制;企业积极参与合作,协同和主体作用明显,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协同育人;学校主动推进合作,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相互联动,实现从决策到计划、从项目实施到系统管理,按照行业标准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从知识到技能,德技并修,并与合作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协同育人模式。
  (五)人才培养社会化
  相对于传统工科,新工科服务于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更是要培养跨界综合型人才。学院以“培养综合型数字人才”为发展使命,以“培优培先,实训实践”为发展模式,采用小班化社会化教学,定制符合学生成长的课程,定期走访企业高校交流,深入乡村社区调研,在社会中培养人才,与数字行业龙头企业面对面交流,与名师一对一对话,促进学生拓宽视野,增知识,长才干。
  结束语
  在校企双方的协同发展下,学校不仅提高了专业教学质量,而且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技术性人才。另外,在政府政策的辅助下,学校和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两个主体,应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校企双方长期有效的协同合作,达到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陈群.提质培优背景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出发点、难点与突破点[J].教育与职业,2021(11):5-12.
  [2]夏晓青.协同学视角下高职人才培养提质培优路径探索[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21,25(01):48-51+55.
  [3]郑豪.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9 (04):168-170+183.
  [4]孟国忠,王正.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动力机制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12):257-261.
  [5]王香兰,晋颖,付正,郑思海,朱云红.地方高校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09):24-26.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透析患者的不断增加,慢性肾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的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关注.部分药物治疗无效的甲旁亢,我们予手术切除甲状旁腺,以评价疗效。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必要逐步将互联网融入会计课程,以帮助提高课程质量。教育部不断强调深化思想政治课对其他课程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课程效率。会计专业是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和服务的专业。是一门专业课,通过测量、计算、分析,为很多企业的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会计是社会应用型专业。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专业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将互联网融入课程,探讨会计的内在意义,为会计专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可靠建议。
肾移植是解决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是,移植肾长期存活率却有待提高.肾移植患者中出现蛋白尿被认为是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1].本研究通过收集肾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肾移植后蛋白尿的原因、危险因素以及移植后蛋白尿对于移植物预后的影响。
期刊
我们观察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SLED)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SLED治疗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提供参考。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开展中,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多元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助力高效课堂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到优化,促使理想的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实现。,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数学老师必须基于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数学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另外,需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快乐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ADPKD)是一种以双肾多个液性囊泡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发病率为1/1000~1/400,是最为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肾病.据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150万~300万患者.ADPKD常累及肾外器官,引发多囊肝、胰管及胆管扩张、结肠憩室、颅内动脉瘤、心脏瓣膜异常等疾病.ADPKD的致病基因已被确认为pkd1和pkd2,分别定位于染色体16p13.3和4q21-22[1].pkd1或
期刊
心血管疾病(CVD)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其病死率约占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50%,是普通人群的10~20倍.1,25-(OH) 2D3缺乏在CKD患者中十分常见.活性维生素D相关制剂在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CKD相关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肾性骨营养不良.但近年来,随着1α羟化酶和维生素D受体(VDR)在心血管系统的发现,1,25-(OH) 2D3在CKD患者心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人组织型激肽释放酶(HK)基因对5/6肾切除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干预效应及有关机制.方法 将HK基因克隆入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中,经三质粒共转染方法在293细胞(HEK293)中包装成rAAV-HK病毒.雄性Wistar大鼠(n=24)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5/6肾切除组,1个月后5/6肾切除组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手术组(n=6,不给予病毒注射)、实验组[n=6,单次尾
目的 研究肾小球肾病患者肾间质区域ATP结合元件A1(ABCA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泡沫细胞形成、肾小管间质损害、血清胆固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诊断明确的Alport 综合征患者5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PGN)患者28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35例、特发性膜性肾病( IMN)患者36例、IgA肾病(IgAN)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肾间质区域(除肾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