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成为每个中国家长的“硬性任务”。在社交媒体被广泛运用的今天,我们时常看到家长因辅导孩子家庭作业而崩溃的信息,“渐崩式辅导作业”经常成为热点话题。在辅导作业的焦虑背后,折射出来的更多是家长对孩子深切焦虑而又无可奈何的期待。尤其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学生有半年左右时间都在家进行线上学习,家长全面辅导家庭作业更成为家庭中的首要大事。家庭作业话题,涉及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角色,其呈现形式、反馈机制、难易程度等,牵动着万千家庭,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科学认识家庭作业的作用
家庭作业,顾名思义是为了巩固学习效果,学生回家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希望通过完成家庭作业,学生能继续巩固课堂当中所学的知识点,提高学习的自主性,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作业是连接家长、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我们应该更加科学地认识其功能,正确地处理好家庭作业的数量和形式等问题。
学生放学后,家庭作业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不会做、做得慢、做错题、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作為家长,有些是时间上不能保证陪同孩子学习,有些是所学知识超过了家长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还有一些是家长对学生的作业要求过高而给学生带来压力。也有一些教师对家庭作业过度依赖,忽视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而大量布置超出已有学习任务的作业,家长不得不帮忙甚至替代学生写作业。
理想的状态下,完成家庭作业一定是多方配合,共同努力提升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如果孩子在学龄初期由于家长不当的辅导行为而产生内疚感和自卑感,会阻碍孩子日后的健康发展。因此,学校、教师及家长都应充分重视家庭作业的布置与辅导问题。作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各国学生都要完成家庭作业。本文梳理了美国、芬兰等发达国家的家庭作业和家长参与的情况,有助于正确认识家庭作业带来的各种问题,为我国学校提供决策参考,提高家庭作业质量,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国外学校如何布置家庭作业
中国的基础教育成绩在国际领域颇具竞争力,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进行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我国15岁的学生在阅读、数学及科学这三方面的测试成绩都名列前茅。2018年测试结果显示,京沪浙苏四省的学生在上述方面均排名第一。在该项目评估中的芬兰和美国学生的成绩分别位于第7和第12位,也是名列前茅,但芬兰和美国的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远远少于我国,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美国教育体系非常重视科学地布置家庭作业。美国的教师布置家庭作业非常注重时间的掌握,一年级学生布置10~20分钟的作业,年级升高一级作业时间增加10分钟。在内容布置上注重作业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如听一段录音,总结发言人用到的讲话策略;抑或是教师给学生提供完成家庭作业的资源,让学生自己选择花费多长时间来完成作业;或者布置20分钟的阅读,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甚至让学生自己设计家庭作业来学习新知识。研究者发现家庭作业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树立学生的正确学习意识,让学生了解到学习并不只是在学校才能进行。在美国,普遍认为过多的家庭作业和家庭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家长可能会使用和教师不同的方法来辅导学生的学习进而使学生产生困惑。因此,美国教师对布置的家庭作业会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方法,以支持和帮助学生完成。教师会针对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布置能够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家庭作业;针对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让他们在家庭作业上多花一些时间。
芬兰一直是全球教育的“标杆”,自2003年参加PISA测试以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芬兰的学生上学和做家庭作业的时间都更短,根据PISA2018的数据来看,芬兰15岁的学生每周学习时间远低于中国同龄学生。而芬兰的小学生几乎没有家庭作业,唯一的家庭作业,就是“至少半小时的自我阅读”,鼓励孩子去读自己爱看的书。芬兰人认为,相比于家庭作业来说,和家人一起吃晚餐、锻炼身体以及良好的睡眠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在学校的表现。2019年国内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以媒体的视角介绍了6个不同国家的儿童教育,在芬兰教育的影片中,体现最多的是快乐、平等和想象力。在高福利的加持下,芬兰教师的素质很高,教育资源比较均衡,学生可以在森林课堂、博物馆以及社区中自由地感受、分享,做自己喜欢的事。
家庭作业中各方角色的反思
国外家庭作业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美国和芬兰,以及许多发达国家的家庭作业都没有家长签字制度,反观我国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多有强制家长参与,究其原因是教师对于家庭作业认知的偏差。家庭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若布置的家庭作业难度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都会降低,而强制要求家长参与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会使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期待与孩子的实际表现出现偏差,由于中国家长普遍有望子成龙的心态,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急躁的情况,而家长的急躁会引起孩子的恐惧进而削弱孩子的思考能力,更不利于作业的完成。
国外家庭作业更加具有开放性。美国和芬兰的家庭作业,都非常重视学生的逻辑思考、演讲表达及阅读能力的培养。而我国现阶段小学生家庭作业形式依然比较单一呆板,主要还是以固定练习册为主,多为机械的抄写、重复的练习,训练学生思考、动手实践能力的作业却很少。
家长参与角色要从“管”转向“支持”与“陪伴”。有些家长因为觉得孩子学业成绩较差而担心跟教师沟通时会遭到批评,其实这种担心本就是因为和教师沟通较少而造成的理解误差。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更需要家长与教师的支持、关心和温暖,从而激发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绩。研究表明,家校沟通中,家长参与教育的频率越高、效果越好,学生的成绩越好。
家校社三方合作,促进家庭作业回归教育本真
任何国家教育的成功,背后都要有合理的目标和强大的理念支撑。在家庭作业领域,只有适应本国国情的制度设计,才是合理和有效的。通过分析美国、芬兰的家庭作业制度,发现我国的家庭作业存在诸多不足,包括强制家长参与、作业内容单一、教师反馈不足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于家庭作业的认知出现了一定偏差,没有充分考虑到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布置作业不具有开放性,不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培养。而教师观念的转变需要学校层面的引导与支持,以及家长方面的配合。在未来的学校教育变革中,家庭作业要回归其作业功能本身,减少其承载的过多使命,真正为学生发展服务。 搭建学校层面的教育资源平台,促进“家校合作”
学校应提供教师自我提升的平台和渠道,让教师学习运用最新的教育理念。学校作为培养和成就教师的摇篮,应当具有前瞻性,给教师提供专业能力提升的渠道。目前对于儿童心理发展,课程与教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比较丰富,学校可以通过购置相关网络资源,购买教育学相关的书籍和邀请专家、名师到学校分享前沿的研究内容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进而使教师树立正确的家庭作业观念,提高课堂时间的效率,充分认識家庭作业的意义,认真对待家庭作业的布置。
学校还应提供便捷的“家校合作”平台,提高家校沟通的频率。教师作为学校的员工,其行为受到学校机制的约束。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多种途径与家长沟通,将教师的专业知识、正确的教育理念、高效的辅导方法讲授给家长,更好地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庭与学校合作。
提升教师整体的教学能力,增进师生互动
教师要正确认识家庭作业的本质,布置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的作业。教师作为家庭作业的主要引导者,应该树立正确的家庭作业观,科学地布置家庭作业,不可以把本应该促进孩子自主学习的方式变成影响孩子家庭氛围的导火索。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孩子的认知发展阶段,把握作业的难度,不要在孩子还没有能力选择的时候就让孩子厌恶学习。
布置有选择性的作业,让孩子根据自身家庭情况进行选择。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家庭环境各不相同。教师作为孩子的灵魂唤醒者,应该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而布置孩子及家庭能力范围之内可能完成的作业,不能让没有条件完成的孩子觉得愧疚和自卑。针对不同的家庭,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选择,让每一位孩子都有能力去完成和展示。教师之间做好协调,相互配合以保障作业量,目前中国采用的学科制教学,每科都由不同的教师来教授,在布置作业前若不相互沟通很可能会出现家庭作业量过多的现象。因此,教师们可以在布置作业时充分沟通,适量地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
提高家长自身的学习能力,家庭教育回归本真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家长的镜子,会从家长身上习得各种行为。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起到好的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另外,家长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切不可拿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一定要转换角色,与孩子先通情后讲理,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导,不可以乱发脾气,因为家长发脾气会让孩子产生恐惧的心理,可能会导致孩子日后都害怕学习场景。
家长要养成良好的家庭教育习惯,提高自身素养。将孩子每天的学习时间基本固定,引导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在互联网如此便捷的时代,家长可以在网上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参加教育方面的课程,翻阅教育学方面的书籍,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有效地指导孩子学习。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责任编辑:李香玉
科学认识家庭作业的作用
家庭作业,顾名思义是为了巩固学习效果,学生回家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教师希望通过完成家庭作业,学生能继续巩固课堂当中所学的知识点,提高学习的自主性,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作业是连接家长、教师和学生的重要纽带,我们应该更加科学地认识其功能,正确地处理好家庭作业的数量和形式等问题。
学生放学后,家庭作业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不会做、做得慢、做错题、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作為家长,有些是时间上不能保证陪同孩子学习,有些是所学知识超过了家长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还有一些是家长对学生的作业要求过高而给学生带来压力。也有一些教师对家庭作业过度依赖,忽视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而大量布置超出已有学习任务的作业,家长不得不帮忙甚至替代学生写作业。
理想的状态下,完成家庭作业一定是多方配合,共同努力提升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如果孩子在学龄初期由于家长不当的辅导行为而产生内疚感和自卑感,会阻碍孩子日后的健康发展。因此,学校、教师及家长都应充分重视家庭作业的布置与辅导问题。作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各国学生都要完成家庭作业。本文梳理了美国、芬兰等发达国家的家庭作业和家长参与的情况,有助于正确认识家庭作业带来的各种问题,为我国学校提供决策参考,提高家庭作业质量,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国外学校如何布置家庭作业
中国的基础教育成绩在国际领域颇具竞争力,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进行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我国15岁的学生在阅读、数学及科学这三方面的测试成绩都名列前茅。2018年测试结果显示,京沪浙苏四省的学生在上述方面均排名第一。在该项目评估中的芬兰和美国学生的成绩分别位于第7和第12位,也是名列前茅,但芬兰和美国的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远远少于我国,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美国教育体系非常重视科学地布置家庭作业。美国的教师布置家庭作业非常注重时间的掌握,一年级学生布置10~20分钟的作业,年级升高一级作业时间增加10分钟。在内容布置上注重作业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如听一段录音,总结发言人用到的讲话策略;抑或是教师给学生提供完成家庭作业的资源,让学生自己选择花费多长时间来完成作业;或者布置20分钟的阅读,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甚至让学生自己设计家庭作业来学习新知识。研究者发现家庭作业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树立学生的正确学习意识,让学生了解到学习并不只是在学校才能进行。在美国,普遍认为过多的家庭作业和家庭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家长可能会使用和教师不同的方法来辅导学生的学习进而使学生产生困惑。因此,美国教师对布置的家庭作业会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方法,以支持和帮助学生完成。教师会针对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布置能够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家庭作业;针对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让他们在家庭作业上多花一些时间。
芬兰一直是全球教育的“标杆”,自2003年参加PISA测试以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芬兰的学生上学和做家庭作业的时间都更短,根据PISA2018的数据来看,芬兰15岁的学生每周学习时间远低于中国同龄学生。而芬兰的小学生几乎没有家庭作业,唯一的家庭作业,就是“至少半小时的自我阅读”,鼓励孩子去读自己爱看的书。芬兰人认为,相比于家庭作业来说,和家人一起吃晚餐、锻炼身体以及良好的睡眠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在学校的表现。2019年国内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以媒体的视角介绍了6个不同国家的儿童教育,在芬兰教育的影片中,体现最多的是快乐、平等和想象力。在高福利的加持下,芬兰教师的素质很高,教育资源比较均衡,学生可以在森林课堂、博物馆以及社区中自由地感受、分享,做自己喜欢的事。
家庭作业中各方角色的反思
国外家庭作业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美国和芬兰,以及许多发达国家的家庭作业都没有家长签字制度,反观我国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多有强制家长参与,究其原因是教师对于家庭作业认知的偏差。家庭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若布置的家庭作业难度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都会降低,而强制要求家长参与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会使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期待与孩子的实际表现出现偏差,由于中国家长普遍有望子成龙的心态,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急躁的情况,而家长的急躁会引起孩子的恐惧进而削弱孩子的思考能力,更不利于作业的完成。
国外家庭作业更加具有开放性。美国和芬兰的家庭作业,都非常重视学生的逻辑思考、演讲表达及阅读能力的培养。而我国现阶段小学生家庭作业形式依然比较单一呆板,主要还是以固定练习册为主,多为机械的抄写、重复的练习,训练学生思考、动手实践能力的作业却很少。
家长参与角色要从“管”转向“支持”与“陪伴”。有些家长因为觉得孩子学业成绩较差而担心跟教师沟通时会遭到批评,其实这种担心本就是因为和教师沟通较少而造成的理解误差。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更需要家长与教师的支持、关心和温暖,从而激发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绩。研究表明,家校沟通中,家长参与教育的频率越高、效果越好,学生的成绩越好。
家校社三方合作,促进家庭作业回归教育本真
任何国家教育的成功,背后都要有合理的目标和强大的理念支撑。在家庭作业领域,只有适应本国国情的制度设计,才是合理和有效的。通过分析美国、芬兰的家庭作业制度,发现我国的家庭作业存在诸多不足,包括强制家长参与、作业内容单一、教师反馈不足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于家庭作业的认知出现了一定偏差,没有充分考虑到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布置作业不具有开放性,不利于孩子创造性的培养。而教师观念的转变需要学校层面的引导与支持,以及家长方面的配合。在未来的学校教育变革中,家庭作业要回归其作业功能本身,减少其承载的过多使命,真正为学生发展服务。 搭建学校层面的教育资源平台,促进“家校合作”
学校应提供教师自我提升的平台和渠道,让教师学习运用最新的教育理念。学校作为培养和成就教师的摇篮,应当具有前瞻性,给教师提供专业能力提升的渠道。目前对于儿童心理发展,课程与教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比较丰富,学校可以通过购置相关网络资源,购买教育学相关的书籍和邀请专家、名师到学校分享前沿的研究内容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进而使教师树立正确的家庭作业观念,提高课堂时间的效率,充分认識家庭作业的意义,认真对待家庭作业的布置。
学校还应提供便捷的“家校合作”平台,提高家校沟通的频率。教师作为学校的员工,其行为受到学校机制的约束。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多种途径与家长沟通,将教师的专业知识、正确的教育理念、高效的辅导方法讲授给家长,更好地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庭与学校合作。
提升教师整体的教学能力,增进师生互动
教师要正确认识家庭作业的本质,布置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的作业。教师作为家庭作业的主要引导者,应该树立正确的家庭作业观,科学地布置家庭作业,不可以把本应该促进孩子自主学习的方式变成影响孩子家庭氛围的导火索。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孩子的认知发展阶段,把握作业的难度,不要在孩子还没有能力选择的时候就让孩子厌恶学习。
布置有选择性的作业,让孩子根据自身家庭情况进行选择。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家庭环境各不相同。教师作为孩子的灵魂唤醒者,应该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而布置孩子及家庭能力范围之内可能完成的作业,不能让没有条件完成的孩子觉得愧疚和自卑。针对不同的家庭,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选择,让每一位孩子都有能力去完成和展示。教师之间做好协调,相互配合以保障作业量,目前中国采用的学科制教学,每科都由不同的教师来教授,在布置作业前若不相互沟通很可能会出现家庭作业量过多的现象。因此,教师们可以在布置作业时充分沟通,适量地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
提高家长自身的学习能力,家庭教育回归本真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家长的镜子,会从家长身上习得各种行为。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起到好的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另外,家长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切不可拿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一定要转换角色,与孩子先通情后讲理,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导,不可以乱发脾气,因为家长发脾气会让孩子产生恐惧的心理,可能会导致孩子日后都害怕学习场景。
家长要养成良好的家庭教育习惯,提高自身素养。将孩子每天的学习时间基本固定,引导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在互联网如此便捷的时代,家长可以在网上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参加教育方面的课程,翻阅教育学方面的书籍,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有效地指导孩子学习。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责任编辑: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