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在钢琴艺术中的体现探讨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yyy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文化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和包容性。在钢琴艺术方面,艺术家们逐渐在钢琴曲的创作中融入我国独特的少数民族特色。现存的钢琴曲中含有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曲子相对较少,具有广西壮族传统音乐元素的曲子更少,但是其中不乏好的作品。在这些钢琴曲中,可以感受到壯族的文化风貌,也展现了钢琴的独特技巧。文章从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入手,分析壮族风格钢琴作品的根源,对根据广西壮族民歌音乐元素改编创作的中国钢琴作品进行探析。
  关键词:广西壮族民歌元素;钢琴作品;传统音乐
  含有民族元素的钢琴曲虽然在数量上不占优势,但是从质量上来说,则是丰富的艺术财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出现了很多远近闻名的艺术家。比如我国著名的音乐研究学者樊祖荫,他自幼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创作、发表了200多部音乐作品。观众在欣赏具有壮族传统音乐元素的钢琴作品时,在审美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充分感受到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在心灵上更加贴近壮族人民的生活。
  一、广西壮族风格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
  (一)旋律
  旋律是音乐形式展现的主体,旋律可以将所有音乐元素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旋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一首总体风格统一的音乐作品能够让欣赏者既易于把握整体,又有千变万化的丰富感受。想要创造出民族性的旋律,其根源就在于当地具有特色的民族生活、民族文化。旋律就是从风土人情中提取精炼而成的,是人民在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壮族风格的钢琴作品是以当地原生态的音乐为基础改编创造形成的,在其旋律特点上,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当地民歌的艺术影响。通常而言,成功的音乐旋律可以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钢琴曲子也许不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感受,不能清晰明确地描绘出壮族的自然风光,但是随着旋律的律动可以给观众一个联想的空间。例如蔡世贤的《刘三姐主题幻想曲》,整个演奏给人画面感,充分展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调式
  当调式和不同的表现手法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创造出多姿多彩的音乐风格。时代不同,调式也会呈现很大的差别,不同的民族亦然。调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出钢琴曲的民族特色。音乐作品因其音阶结构、音级间相互关系以及音律等方面的差异,调式也各具特色与表现力。调式和其他表现手法配合在一起,可赋予音乐以一定的表情,因此就会出现各不相同的民族音乐风格。在壮族民歌中,徵调式、羽调式、宫调式、商调式占钢琴曲的主要地位。
  (三)节奏
  民族性的钢琴曲往往会带有民族性的节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些节奏源于日常生活,艺术家们从生活中得到灵感,并进行创作。例如想要演奏出喜庆喧闹的场景时,一般会采用锣鼓节奏,还有独特的芦笙节奏。中国民族风格的作品还有一个具有魅力之处,那就是自由节奏,它是由随意的散节拍形成,没有特定的强弱节奏规律,给演奏者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有利于扩大音乐的表现力。当观众认真聆听壮族风格钢琴作品时,会发现节奏自由,跳跃性大,变化多,节奏也不是按部就班,而是让人感到自由奔放,无拘无束。壮族风格的钢琴曲演奏仿佛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壮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在这一点上,陆培钢琴作品《山歌与铜鼓乐》就是个典例,陆培以钢琴来模仿各种广西少数民族的打击乐器,比如古老的铜鼓的节奏,并且在钢琴的高音区,以双手演奏间隔八度的方式来模仿广西壮族民歌手的高腔民歌音色,形成了一种能使人闻之不忘、印象深刻的强烈个人风格。
  二、壮族风格钢琴作品的根源
  想要促进并发展壮族民歌音乐元素钢琴作品的关键就是找寻艺术创作的根基。壮族人大多世代生活在偏远的山区,在那里交通是一个巨大的问题,闲暇时间娱乐的方式比较少,沟通也不甚方便,而民歌就是壮族人民追求精神生活的主要途径。广西壮族历史悠久,民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可以反映真实的壮族人民的生活,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一)来自歌墟文化的钢琴音乐元素
  生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人民热爱音乐,其音乐的种类更是繁多,从孩子刚出生开始唱的摇篮曲到青年热恋时期的爱情歌曲等等,音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年广西壮族的人们都会举办歌墟活动,他们用歌曲来代替语言,尽情歌唱。他们唱歌的方式也各种各样,如一唱一和、相互对歌、领歌式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亮出自己的嗓音,展现广西壮族人民热情和谐的风土人情和丰富精彩的文化传统。例如在倪洪进教授的钢琴作品《歌墟》中,就充分展现了壮族的年轻男女热情互动的场面。
  (二)来自铜鼓文化的钢琴音乐元素
  壮族人民热情好客、直爽豁达、舞姿飘逸。铜鼓文化是壮族独特的文化。在古时候,铜鼓既是财力与权位的象征,又是征战与行祭祀之礼等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中的重要乐器。铜鼓外形庞大,声音响亮且富有韵味,充满节奏感的铜鼓,能够体现出壮民族的历史积累与沉淀,壮族人民的勇敢与健壮以及壮族人民围绕火堆载歌载舞的美妙场景。著名的钢琴作品《东兰铜鼓舞》是陆华柏于1977年3月在广西东兰采风时欣赏到当地的铜鼓舞后创作的,仔细聆听这首钢琴曲,我们仿佛亲眼看到壮族四面铜鼓,领会到它的优美之处。
  (三)来自山水文化的钢琴音乐元素
  广西青山绿水、终年如春,众多河流如西江、浥江、红水河、柳江等孕育着勤劳和善的壮族人民。壮族民歌的主题描写山水居多,“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这句诗就描写出壮乡山水的美丽以及壮族人民对山水的喜爱。现如今也有许多以山水为主题的钢琴诗篇,比如蔡世贤作曲的《刘三姐主题幻想曲》,我们通过欣赏钢琴曲可以领略美丽的山水景色。
  三、根据广西壮族民歌音乐元素改编创作的
  中国钢琴作品
  (一)根据广西壮族民歌原样移植的改编作品
  在现有的部分钢琴作品中,有很多都融入了广西壮族民歌元素,作曲家将民歌的旋律与曲调运用于钢琴旋律的谱写,并在原有的旋律基础上加以延伸,这是钢琴作曲的一大创新。还有部分作者在创作时,将中西方元素与自身的创作风格加以融合,创造出了大量的更加新颖的作品。笔者收集了部分融入了广西壮族民歌元素的作品,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由金响根据歌舞剧《刘三姐》所创作的钢琴组曲《刘三姐》。其讲述了刘三姐与封建地主莫怀仁斗争的故事,彰显了壮族人民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优良品质。全曲由七个部分组成,分别表现了歌舞剧中的不同场景。这首歌所具有的广西壮族民族音乐元素虽然不是特别强烈,但是在经过歌舞剧曲作者们的共同努力创造和不断创新之后,它不仅结合了中西方优秀的钢琴技术,也具有一定的民族传统音乐元素,是一部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音乐作品。
  (二)根据广西壮族民歌音调改编的作品
  广西受地势和民族文化的影响,诞生了专属的民歌旋律和调式。具体分析,广西壮族民歌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我国古代音乐所规定的音乐乐调宫、商、角、徵、羽中,壮族民歌广泛使用其中的随机三种乐调的组合,作为壮族民族音乐的旋律。第二,壮族音乐在音调上也具有跨度大的特点。壮族语言具有特殊性,一般来说一首壮族民族音乐中常常出现四五音程的曲调,甚至是大六度、大七度的曲调也可以看到。第三,在广西壮族的音乐中也有一些特殊的乐调,比如广西德保的羽调式和武鸣的五声商调式等,这些乐调都不同于一般的壮族音乐采用三调组合,而是采用的四调组合的形式。也是由于上述的特点,一些由广西壮族民族音乐的音调为指导的改编作品中,仅仅采用一些壮族民族音乐特有的乐调就可以作为音乐的主要组成部分。广西南宁的黎嘉是一名中国音乐学院的教师,由于家中长辈都从事艺术类的工作,黎嘉从小就受艺术的熏陶,自幼开始学习钢琴。在她的钢琴作品中不难发现有着许多广西壮族民歌的影子,这是广西这片故土对她产生的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赵意明.钢琴艺术中的广西少数民族传统音乐[J].歌海,2010(5):23-27.
  [2]李俊,刘艺群.广西钢琴作品《八音戏鼓》的演奏诠释[J].歌海,2020(4):86-91.
  [3]林冬.广西壮族民歌元素钢琴作品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50-153.
  作者单位:
   南宁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并渐渐被公众所熟知。中国的音乐剧大多是靠引入外来的作品并进行本土化的演绎,这也导致了中国音乐剧公演艺术形式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从中国音乐剧公演艺术形式的发展视角,分析了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音乐剧的公演传播媒介运行模式,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善的策略。  关键词:都市音乐剧;艺术形式;发展趋势  自19世纪中期音乐剧出现之后,其就以独特的视听效果与
期刊
摘 要:声乐学习是音乐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在音乐类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声乐技能,忽视了自身审美意识的提升,对于声乐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形成自身风格。文章基于目前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培养的现状,阐述审美意识的内涵和审美教育的关系,分析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重要性,进而提出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培养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声乐教学;审美意识;高校  声乐是将声音
期刊
摘 要:研究表明,湘西高椅古村木雕受到时代的变迁,其延承与发展面临着现代工艺冲击、單一的保存渠道和传承人才缺失的窘境。文章力主探讨置身于近代布景下,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高椅古乡高椅古村的文明生态木雕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从文明创意产业的视点出发,文章提出在树立文明品牌、扩大销售渠道、树立承继者维护和训练制度三个方面来维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树立一定的范式,促进相关民间艺术及非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音乐在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中都是重要的精神食粮,占据重要位置。近年来,音乐学习者的数量不断增长,在声乐表演、技巧、情感等方面都要给予高度重视。在声乐艺术中,声乐技巧相关技能和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也是声乐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此,在实际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积极引用不同的演唱方式,尽量让演唱者将作品的内涵等进行充分表现。文章从声乐技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出发,对声乐技巧在声
期刊
摘 要:文章提出地方高校舞蹈编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革新,首先体现在紧抓“地方性”,不放“对标一流”,优化教学内容的常规课堂;其次,梳理舞蹈人才产出导向,优化舞蹈编创技法的实践平台,在深度上综合考虑多方面的教学因素;最后,建构高度的审美标准,优化舞蹈编创人才的专业认知,是地方高校舞蹈编创教师教育教学改革中,平衡舞蹈知识与实践、实习之间关系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舞蹈编创;人才产出;审美标准  传统的舞
期刊
摘 要:古筝的音色优美,作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弹拨乐器,相较于其他弹拨乐器,其在演奏中的音域也更为宽广。古筝通过演奏者丰富的演奏技巧,在音乐的表述上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而流行音乐作为当代社会人们对于音乐的潮流追求,在受众人群上来说更加受到广大青年的喜爱。若是在当下的生活环境中可以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古筝与流行音乐结合在一起演奏,除了可以开拓出全新的音乐风格,还可以将我国的传统民族乐器古筝向更广泛的
期刊
摘 要:画家的绘画技术与作品风格,和其习性、生活阅历以及思想有密切的联系,任何时候都不只是单纯的形式问题。风格的养成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多样性等多方面的特点。文章阐述了传统绘画技术的当代发展,提出画家技术的成熟是个人风格形成的前提,分析探讨了绘画技术的发展中个人风格的形成,并在笔性与心性、同一时期同一流派画家的表现风格、个人风格与绘画技术的发展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绘画技术;风格;传承;文化
期刊
摘 要:景观社会理论是由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提出的哲学思想,德波认为在现代生产条件占统治地位的生活中,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景观聚集。景观本身作为一种媒介连接资本生产方式与受众群体,影像与图案本身的视觉表现构成形成了德波所认为的景观社会。在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进步下,劳动关系的转换带来生产率的提高,去除了受众的功能性需求而形成了对其他意旨的追求,而这类意旨的构造原理基于视觉传达手段,并由视觉科学家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已受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对于单簧管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而言,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及实践能力更为重要。在教育工作中,如何让单簧管的课程教学活动满足当代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以及时代发展的需求是重中之重,也是课程改革实践应当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好单簧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才能推动我国单簧管艺术的发展,培养更多单簧管相关的优秀人才。基
期刊
摘 要:彩砂曼荼罗是一个表达内在蕴含的佛教精神世界的独特外在形式,通过赋予图案与色彩不同的象征含义,将其组合成一个充满意味的形式。文章从曼荼罗各部分的象征内容与外在呈现形式入手,论述其所表达的宗教观、蕴含的艺术思想与具有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曼荼罗;彩砂;宗教艺术  “曼荼罗”一词源于印度梵语,在汉语中被译为坛城,起源于古印度,是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与西藏本地宗教相结合而形成的藏传佛教中宇宙观的一个
期刊